民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时代。
民国三大未解之谜,每一个都是既熟悉又陌生。
周作人,原名櫆寿,字星杓,又名启明,浙江绍兴人。
周作人是周树人的弟弟,周建人的哥哥。
周作人是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
1939年1月周作人接下汪精卫南京政府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聘书,一代文豪,就此沦落。
(一)威胁刺杀说
1939年元旦,自称是他的学生并自称姓李的客人求见周作人,突然开枪将他击倒,子弹射中铜扣而受轻伤。凶手逃逸后未被捉获。
有关枪击案的杀手是谁一直众说纷纭。周作人始终坚持是日本军方的阴谋,日方则说是国民党特务所为。
行刺后日本宪兵进驻周作人家,在心理上加速了周作人沦为“汉奸”的进程。
但是,战后又有人在美国撰文,自称是学生,当年不满周作人的亲日行止而下杀手。
1945年12月,抗战结束后,周作人被以汉奸罪名被蒋介石主政的国民政府逮捕,并押解南京受审。
周作人在法庭辩护说:“我之所以变节忤逆,当初也是身不由己呀!是被日本人一枪吓的呀!我对不起列祖列宗,但我周作人终究没杀过一个中国人,我没血债,为何要一定判我极刑呢?”
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周作人蒙牢狱之灾,所说也是肺腑之言。然而是否有狡辩推卸之意,又另当别说了。
(二)妻子影响说
羽太信子,周作人的夫人,日本人,1909年与周作人结婚,后随周作人来到中国。
羽太信子对周作人“七七事变”后没有南下而留在北平,并最后落水出任伪职起了很大影响。
周作人首先极为偏爱羽太信子,其次早年又有留日经历。日本的强大,让他觉得根本无法战胜。
(三)个人本位说
周作人有着文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自明末起,士大夫的骨头一个比一个软。
周作人贪图享受,害怕艰苦,舍不得离开八道湾这所舒适住宅,也舍不得放弃北平的优越生活条件。
他深怕离开北平,流离失所,生活艰苦。这一点上,他远远比不上同时代的民国大师先生们,这是事实。
以“个人为本位”是周作人作出人生选择与文化选择的关键与核心,
由此而演泽的“世界民”思想、现世思想、叛徒与隐士的双重人格、隐忍调和的人生态度,
以日本文化至上等思想文化因素都不同程度地为他的沦落失节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依据。
1966年8月2日,他被红卫兵查封了家,并遭到皮带、棍子抽打。
1967年5月6日,周作人下地解手时突然发病去世,享年82岁。
一代文豪、民国汉奸周作人撒手人寰,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你更认同哪一种说法呢? 单选 0人 0% 威胁刺杀说 0人 0% 妻子影响说 0人 0% 个人本位说 0人 0% 我也不清楚 0人 0% 其它 投票
李叔同的出家、王国维的自杀、周作人的变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三个谜
李叔同(弘一法师)资质聪慧,古今少有民国“悬疑”:鲁迅与弟弟周作人的决裂,是因为那个日本妻子吗?
鲁迅与弟弟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三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了不起的人物。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名声和成就自不必言说。二弟周作人,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三弟周建人,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生物学家。
周家兄弟失和虽然鲁迅是一代文豪,但是鲁迅自己的家事其实也挺多的,人无完人,鲁迅在自己的家事的处理上其实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都面临了正常家庭遇到的各种矛盾现象,摆脱不了现实中的许多俗世的困扰。周家兄弟失和,一种说法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爱慕虚荣,生活挥霍,花钱大手大脚的,以至于家中常常入不敷出,使得两兄弟产生嫌隙。第二种说法则认为鲁迅和羽太信子有私情,因此引发兄弟不和。第三种说法则是周家众人都对羽太信子不满,导致兄弟关系紧张,不管怎样,鲁迅一家的矛盾大多出自一个日本女人: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
1911年周作人夫妻回国,周作人作了教员。而此时已成名的鲁迅受邀往北京在教育部任职。鲁迅一离开,在绍兴老家的羽太信子就开始“兴风作浪”,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与夫人朱安属于包办婚姻,名存实亡,朱安女士老实懦弱,只知奉养婆母,羽太信子性格要强泼辣,所以周家由她当家做主,她捏紧一家财政大权,以帮忙照顾孩子为由,把弟弟妹妹也接来中国。
周作人夫妇间有过一次争吵,结果女方歇斯底里症大发作,周作人发愣,而他的小舅子、小姨指着他破口大骂,从此,他不敢再有丝毫‘得罪’,羽太信子在日本攻占东三省后变得仗势凌人,甚至用日侨的身份把周作人拉到日本使馆去训话。但她同时对于周作人也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家务活从来没让周作人插过手,就连带孩子也丝毫不用操心。周作人生活上离不开信子的照顾,性格怯懦又软弱,怕信子撒泼胡闹,事事迁就,慢慢的畏妻如虎,被信子整得服服帖帖。
周建人去上海工作另娶,是兄弟三人关系转变的转折点周建人原来在绍兴做文员,小地方开销不大,加上有鲁迅支持,经济无忧,两口子感情非常好,但是举家迁到了北京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收入,成了周建人的一个心理负担。虽然两位兄长待他不薄,可是钱都在羽太信子那里,即使有需求,周建人也不会开口。
相形之下,周作人和信子一家花钱随意大方,周建人和芳子一家则拮据许多。而更为糟糕的是,芳子是信子的胞妹,见到姐姐一家生活宽裕,引起了她心理上的极大不平衡。原本周建人和芳子感情还算和睦,现在有了比较,芳子就经常抱怨丈夫无能,初时是冷眼冷语,后来发展到大吵大闹,当着众人给他难堪。
北京是个大都会,自然非绍兴可比,芳子习惯了这里的奢侈生活,越来越瞧不起没有工作的周建人,嫌弃他没用,周作人于是托胡适,在上海出版社为周建人找了份工作。但是八道湾有羽太芳子的父母兄弟姐妹,还有富裕的生活,这是周建人一个小职员不能给的,她不愿去上海,只想留在北京享乐,所以周建人只好只身前往,这一去让整个家族彻底破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面对日本对中国的入侵,全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人民群众以日本汉奸为耻。而叔父周作人不听劝告,依然成为日本汉奸。作为半个日本血统的周丰三,整日面对同学对他的远离,挖苦,嘲讽。本来性格孤独的他,如雪上加霜,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他把结束生命,当作解脱自己的最好方式。因此,当发现家里的枪时,他毫不犹豫,拿起枪对准了自己最要害的部位。
自古家事难断,但天日昭昭,鲁迅和周建人因积极抗日被人们纪念,而周作人因汉奸行为遭人唾弃!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