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数据猿 记者:小北
2018年春节终于在忙忙碌碌中过完了,一趟趟列车载着疲惫的人们回家团聚,又将大家带回原来的工作岗位。
而这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旅客选择了安全、快速又准时的高铁。据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3.9亿人次,动车组列车每天开行5600余列,占总开行列车的65%;日均发送旅客500余万人,占日均总发送量57.5%。
如此大的列车流量?铁路部门是如何保障列车的安全性与准时性的?
其实,在一列列风驰电掣的列车幕后,是大数据在为其保驾护航。
在以往的列车组以及相关铁路设备检修中,工作人员只有等列车发生故障后,才能根据损坏去进行修理。好比人体生病了才能根据症状得出病相报告,效率较低。
而大数据分析,可以使得这些故障在发生前就能够被预测出来,提早进行检修,从而避免故障的发生。
每天动车组运行产生的数据数以兆亿计量。在这些庞大的数据下,动车载了多少人、电路是否正常、哪个车轮的“刹车片”需要更换等全方位“图样”,都纤毫毕现。正是这些数据上的‘蛛丝马迹’,使工作人员能够预判动车可能发生的故障。
无线闭塞中心是高铁信息处理的“最强大脑”。这里是列车实时运行的指挥所,每趟动车组在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指令,都是从这里发出的。庞大数据量的报警案例在这里汇总信息,形成故障判断树形图,迅速判断、查阅故障现象和数据,提升判定故障的准确率。
接触网悬挂是确保机车受电弓从接触网上取电,供动车组奔跑的接触网设备。在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作业车车顶上,安装有30台3000万像素的高清相机。这些相机对接触网进行正反两面拍摄,采用精确定位和高速图像采集等技术,迅速判断裂损、缺失等异常情况,保证了列车正常取电,安全运行。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铁路均应用了大数据对动车组的“健康”进行全面系统监控和养护,保障了铁路设备检修更加精准和高效,使得所有动车都能够合理安全地使用,做到使用最大化。
正是在大数据的精准分析下,我们才能够安全、准时地回乡与家人团聚。(文/小北)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