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来大姨妈为什么很抑郁,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抑郁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来大姨妈为什么很抑郁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来大姨妈为什么很抑郁
来大姨妈为什么很抑郁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抑郁?
文章转发来自:武志红
以下文章来源于看见心理 ,作者看见心理主创团
文 | 石宇宙
编辑 | 陈沉沉
作为一名普通女性,我曾在来自于各行各业的杰出女性身上,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力量,有来自她们自身的,也有来自社会的。
本以为“缠足”已是遥远且无法复刻的历史。
直到韩国《国民日报》的记者一脚踢开了“N号房间”的房门。
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下,揭露了一隅隐藏着人性深层阴暗面的人间地狱。
(让我们记住这张脸)
他们说,不要相信任何人。哪怕是一个长相普通的人。
几个月的女婴……这还不够可怕吗?
“N号房”事件,再次提醒着我们,全球范围内仍有太多女性处于一个恶劣的生存环境中。
在阳光还没有照到的地方,残忍的事情正在发生,或者等待着被发生。
以韩国作为缩影,我们常能够看到通过影视剧呈现出来的女性处境——被嘲笑、被家暴、被性侵、被精神控制……
例如《82年生的金智英》,平静地描述了一个女孩从小到大身为女性的绝望感,在亚洲范围内引发了强烈共鸣,却遭到韩国男性的集体打压。
这部作品带来的社会反应和这部作品本身,正在引导着我们关注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
“女性抑郁”。
01女性,距离抑郁最近的群体
何为“女性抑郁”?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7年发布的《抑郁症及其他常见精神障碍》报告显示,全世界目前有超过3亿人正在与抑郁症作斗争,而女性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女性发病率为5.1%,男性发病率为3.6%。
女性抑郁症群体占总体的一半以上,约为65%。
(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患病比例)
抑郁症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情绪障碍,它的危害有多大呢,以下是另一组数据:
抑郁症从治疗到痊愈需要20周;
抑郁的自杀率约为4%~10.6%。
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容易成为被抑郁症“找上”的群体,这背后离不开「生理」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威胁。
(注:本文并非意欲将男性作为对立面,所有讨论仅基于男性和女性天生具备生理上的差异。)
例如,作为女性,我们常因一些事情感到“不适”。
但想要明确说出“自己到底怎么了”,以及“感觉自己很糟,怎么都调整不好状态”背后的原因,却有些困难。
一方面,我们很难向既得利益方阐述这种“不适”。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也多次强调男女的自然性别差异。
女性的一些“不适”有时由于很难被理解和感同身受,因之被简单冠以“无理取闹”之名,并被认为这只是“需要哄”、“需要宠”的表现。
另一方面,或许连我们自己都不确定,哪些行为是天生的性格使然,而哪些症状已经属于来自身体的提醒——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了。
这种“不确定”带来的自我怀疑,让我们无法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知晓特定性别所固有的一些弱点,并非为了向他人示弱,而是为了获取保护自己的手段。这很重要。
02“女性抑郁”的背后推手
女性的一生中都在经历着什么?
以下我们分不同的人生阶段,来讨论潜伏在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危机:
1、童年遭遇的性侵、暴力。
去年的一项调研报告表明,在2018年的所有公开报道的案件中,约95.74%的儿童性侵受害者为女童。
其中,熟人作案占比最高,超过66%。
在儿童尚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时,他们难以分清好坏,也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遭遇。
一些往日里笑脸相迎的亲戚、邻居、老师等,就“趁此机会”向防备心理较低的孩子们伸出了罪恶之手。
女性虐待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被猥亵或经常遭遇暴力的女性,更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临床抑郁症。
这与“那些可怖的遭遇往往很难被忘记”有关,在日后的生活中,只要有相关事件或场景“唤醒”他们,痛苦、焦虑、自卑等情感就会重现。
2、青春期前后产生的外貌焦虑。
在这个人人都拥有至少一部摄像头的时代,我们对于自己和他人形象的关注,变得异常之高。
尤其是女性。
她们自青春期伊始,甚至更早,就不由自主地承受着外界苛刻的“主流审美”所施加的压力。
她们似乎在被一股莫名的力量要求着,去遵循由外界制定的「形体守则」。
守则上写着:“你最好胸大”、“你得腰细”、“你要穿裙子,这才像个女孩儿”。
可是,那本守则又说,“你穿得太暴露了,所以发生这样的事你活该。”
潜移默化之下,安全感和自信心缺失的女性更容易产生严重的外貌焦虑。
其中,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往往也更容易因此产生扭曲的外貌认知,进而采取极端方式来盲目追求所谓的“完美形象”。
如催吐、节食、喝减肥药等。
研究表明,女高中生出现抑郁、焦虑、饮食失调的比例要明显高于男高中生。
3、经前期综合症(Perimenstrual Syndrome,PMS)。
你以为女朋友只是“情绪化”,但那可能也是抑郁的表现。
PMS通常出现于女性月经前一周左右,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疲劳、易怒、焦虑、紧张、失眠、情绪波动、性欲降低等。
极端严重时,甚至会让人产生幻觉以至轻生的念头。
这种仅在女性身上出现的“莫名其妙”的症状,并非只是她们为“情绪化”找的借口,而是一项被医学诊断的病症。
在18-50岁的女性当中,有约93.7%的人群都曾经历过PMS症状。
在与伴侣相处时,因PMS遭遇的不被理解,或误认为是“矫情”,都会让女性感受到与平时更大的压力。
4、职场上的性别歧视。
“您是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几乎成为等待着每个职场女性回答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背后,正隐藏着人们对于女性社会角色的根深蒂固的偏见。
智联招聘于近期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58.25%的职场女性遭遇了“应聘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
27%的职场女性则遭遇了“求职时,用人单位限制岗位性别”。
其中职场女性“职场性骚扰”和“婚育阶段被调岗或降薪”的比例更是显著要高于男性。
不少职业女性依然由于性别歧视,正遭遇着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
相比于男性,她们在升职时遇到的“天花板效应”更加明显,也面临着较大的晋升压力。(注:天花板效应——指晋升到企业或组织高层会遭遇阻碍)
5、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
大约50%~80%的女性,会在分娩后3-7天内,出现产后抑郁的症状。
产后抑郁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消沉,体力不支,疲惫而无力照顾婴儿,极度焦虑,后悔自责,以及出现强烈的无助感、孤独感等。
除去雌激素、孕激素在怀孕前后的剧烈变化这一因素外,家庭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源之一。
夫妻关系不和谐,孩子的性别与自己或亲人期盼的不相符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女性出现较为极端的抑郁情绪。
6、更年期和绝经期。
同样,在此期间女性的生殖激素会发生迅速波动,抑郁症的风险也会大幅增加。
03从“女性抑郁”看女性的特质
女性相较男性,确实是距离抑郁更近的群体,但这并不代表女性群体因此具有很大的劣势。
暂且抛开社会因素不论。
目前普遍被认可的两项引起“女性抑郁”的主要心理原因,恰是与女性情感太过发达相关。
1、女性的共情能力更强。
在漫长的进化史上,女性逐渐获得了一种能力,来保证年幼的婴儿及时获得生理上的需要,如食物、温暖等。
她们的大脑似乎更擅长去理解别人面部表情所传达的信息。
而脑神经科学领域的一项实验对此作出证明,女性天生拥有更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注:一种能模拟他人动作和情绪的神经元)。
翻译过来说,也就是——她们的共情能力会比男性更强。
在日常的社交过程中,大部分女性往往会不自觉地在大脑里,对他人的言行进行无意识的“内模仿”,试图“以己度人”——体会他人的处境,感知他人的情绪。
但“共情能力强”显然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女性在沟通和交流中往往是更善于倾听、抚慰的那一方。
另一方面,女性相较于男性,情绪更敏感,更容易受到他人抑郁情绪影响。
2、女性在处理抑郁情绪时,偏好于“内部消化”而非“暴力解决”。
通常情况下,男性在面对应激事件所采取的生理反应更偏向“暴力”。
他们易感到愤怒、不安,十分激动,甚至难以自控,往往采取诸如酒精、参与运动赛事或性行为等使自己“分心”的方式,进行自我医治。
而女性抑郁常伴有“反刍”的思维,也就是会“更加纠结”。
应激事件发生时,她们存在显著的内疚感,倾向于责怪自己,极力探求自己处于当前状况的原因,这让她们反复沉浸于负面情绪中。
此外,女性也更倾向于通过食物、向朋友倾诉等“内部消化”的方式对情绪进行自我医治。
但这并不是说女性没有侵略性,而是她们往往将矛头对向了自己。
轻度的内疚感,使得她们不断地在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反思自己能力或者性格上的缺陷。
只是当内疚感持续增强,演化到自我怀疑和绝望的境地时,她们也就离抑郁愈来愈近了。
这一点常可见于各类案件的受害者身上,她们往往在内心里将遭遇看作是自己的过错,在此基础上,社会舆论的推波助澜更容易将其逼向险境。
04如何远离“女性抑郁”
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们,正在高度关注着“女性抑郁”这一话题。
他们呼吁民众维护女性应得的权益,关注女性群体的不平等遭遇,给予女性必要的支持,使她们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与他人的力量。
(去年的一场街头女性运动,
图中男性手举的牌子上写着“女性,属于她们自己”)
与此同时,专家们也呼吁女性个体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鼓励女性注重自我成长,积极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心理调适。
那么,作为女性,从自己出发,我们可以采取何种手段,来认识和自己发达的情感,避免自身陷入抑郁呢?
? Tip 1:向爱与信任的人寻求帮助和支持。
抑郁时,女性倾向于逃避和自我孤立。
而抑郁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会让我们对于一些平常的琐事都变得无法容忍,进而导致与他人进一步疏远。
因此,如果我们察觉到自己有抑郁的症状,应尽快向自己信赖的亲人、朋友等寻求帮助与支持,考虑他们提出的建议。
从关心我们的人那里获得精神及生活上的支持,对克服抑郁有很大的帮助。
? Tip 2:培养更健康的饮食习惯。
“We are what we eat.”
这句西方的谚语——食物能够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不无一定的道理。
研究表明,改变饮食和补充营养可以帮助改善抑郁症状。
具体的饮食建议包括:减少盐和垃圾食品的摄入;
确保饮食中含有适量的铁、叶酸和B族维生素,缺乏这些元素容易引发抑郁(常见于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豆类、干果、红肉和鸡蛋等食材中);
吃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该成分在稳定情绪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源:富含脂肪的鱼类,或海藻、亚麻籽和核桃)。
? Tip 3:采取适当的方式发泄情绪。
生活中不可控的事情有许多,我们往往无法一昧地采取逃避措施,学习如何更好地管理压力才是更有效的做法。
为了避免抑郁,我们应当做一些能让自己放松和充满活力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如:散步、健身等运动。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能帮助人们提升体内的精力水平,减少疲劳感,保持活力;
尝试瑜伽或者冥想。每天的放松联系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减轻压力,增加幸福感;
通过音乐、艺术或写作等,创造性地表达自己……
将负面情绪及时发泄出来,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关键。
? Tip 4:挑战自己的逻辑误区。
抑郁会让周遭的一切都变得消极,包括人们看待自己的方式和对未来的期望。
在沮丧时,我们的“反刍”思维很有可能将抑郁情绪恶化。
这种悲观的思维框架,很难通过他人的一句“你要振作,乐观一点”就能摆脱。
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绕过一些逻辑误区:
不要仅因一件事出了问题,就忽略其他所有做得不错的事儿,直接认定自己“一无是处”;
不要在没有实际证据的情况下,就对现状做出最为消极的解释;
不将自己的个人感受等同于现实,如,“我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我什么都不行”,用“我的感觉很不好”来代替“我真的很糟糕”;
我们可以试着去挑战自己的惯性消极思维,比如,问自己——有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我的这种想法呢?
只有当我们为自己建构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体系,外界的否定才不能轻易将我们击倒。
? Tip 5:寻找专业人员的支持
当我们的自助治疗没有产生足够好的效果时,就应该及时预约专业心理医师了,与他们面对面交谈、谈论自己的感受,并寻求帮助。
当然,很多心理医师也提供网络上的在线治疗,这是陷入抑郁的人群的福音。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有时,起床并走出家门已经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了。
最后,如果你是男性,你发现爱人、家人出现如上“女性抑郁”的情况,并想要提供一些帮助的话,这里也有一些Tips:
尽管很难设身处地,但尝试别忽视的感受。
诸如“你能不能积极一点儿”、“只要继续努力总会有收获的”这样的话,可能起不了太大作用。
用“可能我无法理解你的痛苦,但我愿意陪伴你共同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之类的话代替。
并且,身体力行地为她提供情感支持、理解、耐心和鼓励。
女性抑郁,是一个文化副产品,需要所有女性、身边的男性以及社会共同努力。
或许它无法消除,但正视、承认它的存在,对女性来说,就已经是一个极大的治愈。
作者:石宇宙。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看见心理
注:文章转发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您联系平台删除。
以上就是关于来大姨妈为什么很抑郁,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抑郁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来大姨妈为什么很抑郁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