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来大姨妈为什么要吃苹果,忍不住——养娃记0170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来大姨妈为什么要吃苹果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来大姨妈为什么要吃苹果
来大姨妈为什么要吃苹果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的中年胖子。
昨天的文章不够细致,今天这个文章的目标是想寻求自己,为什么会是不是想溺爱孩子的原因。
至于溺爱的危害有很多文章,而了解溺爱和宠爱的区别,以及背后产生的原因,也许会更好让自己去陪伴孩子成长。才会了解到,自己为什么会克制不住要去溺爱呢。
尊重和溺爱,界限比一张纸薄多了——养娃记0169
补偿心理,夫妻关系不佳,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隔代亲。
文章有点长,估计要5分钟。
01 溺爱是怎么样的,不是时刻能意识到自己在溺爱孩子细究下来,可以分成大包大揽,和无限纵容。
大包大揽,什么都管,破坏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探索探究能力。错过所谓敏感期。理由当然也有,孩子受伤了,心疼。
男孩子会学坏,不管不行,女孩子会受伤害,不跟着不行。
和同学交往,看看同学咋样,会不会把我孩子带坏了。
参加集体活动,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我得去看看。
来自网络,侵删
纵容,宝贝不哭,什么都可以,破坏的是孩子的边界感。当然,也有理由,不能限制孩子的天性,抹杀孩子的创造性。
纵容就天下唯我独尊,纵容意味着什么都要以我为中心。
某种意义上来说,最近某些圈子爆出来的,多少有些这方面的意思。
02 温柔的陷阱,感动了自己来自网络,侵删
10多年前,有一个同事是学单簧管的,算是比较冷门的乐器。从小开始练,算是童子功了。很多学校有乐队,但是练这个的不多。所以从小都能进入比较好的学校。最后大学的学校一般,文化课弱了一些。
练习这个不多的原因,可能是太辛苦,嘴巴经常磨破,可能吹奏的乐器都有这个情况。
和他聊过,坚持了很多年,并不是因为喜欢,有点骑虎难下,沉没成本太高,也确实因为这个上了好学校。
但是毕业以后,就几乎没碰过,自己也很难主动拿起来吹,偶尔妈妈想听了,吹几首。
妈妈觉得如果不是喜欢,为什么这么多年可以坚持下来呢。
孩子喜欢吃香蕉,为什么非要让他吃苹果呢。这种情况看起来无伤大雅,也可以说苹果营养更好,背后是压制的情感,爆发是必然的。
短视频平台上,很多人标榜自己是孩子奴,大家也乐得看,实际上,深层角度去看,奴本身是一种负面情绪,只是不易察觉而已。缺一个爆发的机缘。
03 溺爱,看起来很伟大来自网络,侵删
孩子课外参加过一些项目,特别是体验课的时候,经常是妈妈鼓动爸爸下场干,很有意思的行为。
不同心理学流派对这个事的看法会有区别。
对于当事人来说,溺爱会看起来很伟大,也容易自我感动。
我是你的父亲/母亲,我为你牺牲了我自己。我是一个伟大的家长。为了你,我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有些情况下会有意无意让孩子知道),我牺牲了社交,牺牲了自己的事业。
这里很容易有一个逻辑上的误区。
实际上,“我”给予的,是需要你认可,或者你回报的。
所以,这种“给予”会很容易过度,成为孩子的负担,但是实际上是为了自己心安。
而且很容易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04 溺爱其实是爱自己来自网,侵删
一种流派认为,人的内心有2个自我,一个是内在小孩,一个是内在父母。
一般认为内在父母是对现实父母和理想父母的内化,就是我们自己做父母这个身份的状态。
内在小孩是对童年体验的记忆和理想童年的内化。
这里很有意思的是,都有个理想状态。我的理解是理想状态是心向往之,身体很诚实,做不到的一种状态。通常我们不会去反思为什么自己做不到。
溺爱就是内在小孩,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投射。说更直白点,就是想让自己的小孩,来达成自己没达成的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其说是爱孩子,不如说是爱自己。
与其是满足孩子,不如说是满足自己。
与其说是对孩子好,不如说是补偿对自己的爱。
这种爱也许就是童年缺失的那部分爱。
外在表现就是什么都要给孩子最好的。
培训班最好,学校最好,生活中各种用度最好。
很容易会失去理性,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并自我感动。
凡此种种,背后隐藏的,是对儿时体验的恐惧,以及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带来的深深焦虑。
05 溺爱的源头也许是自己幼时的成长经历来自网络,侵删
道德优越感讨好型,只是借用这个名词。很多时候,我们不自觉会期待别人的肯定,为了获得这个肯定,开始讨好。它会走向一个反面,会隐藏得比较深一点。就是一定要帮助别人,并从帮助别人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并以此获得道德优越感。
需要做的,是所谓无相布施,如果没让你帮助,别轻易出手。如果你要自己出手帮助了,也别老挂嘴上,弄不好还有无妄之灾。
冲孩子吼的时候内心得有多恐惧被人发现自己很弱——养娃记0156
婚姻关系因为婚姻关系中,负面情绪无法排解,所以所有关注点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就是“第三者”,还不是润滑剂,这个时候,孩子其实是工具人。某种程度上来说,看起来是爱孩子,实际上是逃避婚姻关系中,焦灼的部分。
这也是很多夫妻关系的恶性循环。
随着孩子的长大,离开成为必然,这个时候,溺爱的父母,会陷入非常大的不安,于是强大的惯性,带着控制欲,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补偿心理觉得自己没做好,对不起孩子。早期事业繁忙,没顾上。婚姻关系不好,觉得对不起孩子。愧疚,自责。
有补偿心理,很容易会外化。
逻辑自洽的地方,在于,我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让他受苦了。我不对。
那现在孩子想要点什么,我得拼命给。
作者刚刚开始带孩子的时候,有非常大的这种心理。
这里有个很重大的恶性循环,即孩子也觉得父母应该补偿自己。
在这种状况下,溺爱就很难破局了。
工具人看起来是通过伟大的自我牺牲,来成就孩子。这里很有迷惑性。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是让孩子来实现自己的未竟事业。
实际上,和无相布施是一样的,我们本来是2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你非要强加给我你的理想。当然,这里也有很多案例,比如台球的,钢琴的等等。个中原因很难有普适性。
本质上,确实是自恋。无限制的给予=无限制地满足自己。
分离焦虑来自网络,侵删
有一段时间,接触到这个名词。早上去上班的时候,孩子就会哭闹。
这个时候很多父母就心软了。
实际上,分离焦虑更多是父母的,并不完全是孩子的。
甚至于深究下来,父母潜意识里面,很害怕孩子离开自己。
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
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06 隔代亲是因为,人都有被需要的诉求来自网络,侵删
老人隔代亲,被很多年轻父母看成是洪水猛兽,认为自己努力养成的习惯,被老人轻易破坏了。
观察下来,老人很大的一个诉求,是被需要。
很多人会说,老人闲不下来,是个劳碌命,实际上深层的原因也就在这里。
被需要的意思是说,我还有价值,我不希望成为累赘。
被需要分解出来可以说是社会价值感和话语权的缺失,我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得不到肯定。进而在情感上,我有价值,我对社会有用。缺失了这个,老人内心是非常焦虑和空虚的。
那么,这个时候,溺爱孩子就理所当然了。解决之道也就不言而喻了。宁可让老人忙一点,累一点,都是可以的。某种意义上说,让孩子干家务和让老人干家务,都是一样的道理。
退休以后的老人,经济地位的缺失,很快就会造成话语权的丢失,具体来说,就是孩子不听老人言了。自己的经验不被认可了。这就造成极大的失落。但是在小孩身上,这种被崇拜的感觉又回来了。
解决之道,要让老人多参与,多咨询,多请教,并无不太妥。
07 溺爱的对立面前面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溺爱不容易避免,不容易识别。
但是并不是说不能去爱,恰恰是有很多不管不顾的家长。才让溺爱和宠爱,显得特别的难以区分。也才让溺爱变得很自然。
所以常常西方的理念,是爱要大胆说出来。而我们似乎很含蓄,含蓄就是不对,人家西方说的,要说出来,是科学的。这显然有点过于肤浅,拿鸡毛当令箭了。
有一个说法,无条件的爱。从字面很好理解,不要对爱设限。似乎给溺爱拿来了理论依据了。
考试考好了,给你一个什么奖励。
乖了,给你一个拥抱。
等等,显得很吝啬。
干嘛要等,现在就抱抱,现在就给爱的鼓励。
有个例子特别好。也是我自己遇到的状况。
和孩子约定了玩游戏的时间。我们事先商量好,如果作业完成了,时间还足够,那么我们可以玩20分钟手机。到点了就关掉。(有些溺爱的家长是临时起意的,就是突然想到给孩子一个物质奖励,马上实施,另当别论)
到点了,孩子哭闹,不肯停。
A有条件的爱:不要哭了,再哭就要打了。
B溺爱:宝贝别哭了,看吧看吧。如果有A阻止,就说影响心理健康。一直是取悦的状态。
C无条件的爱:我知道你想玩,但是我们约定过了哦。如果你很难过,你可以哭一会,我陪着你,等你停下来。然后和孩子一起平复。
这个无条件的爱,这段话的描述,会显得特别幼稚,也显得很官方,很书面化。我想,这大概也是很多育儿经无法推广的原因。
简单翻译一下:
核心思想:温柔和简单
步骤:
我知道你想玩(情感认同)但是我们说过只能玩20分钟哦(重申承诺)如果你很难过,你可以哭一会(解决方案,转移话题)你哭,我陪你(坚定温柔)一起平复(提供方法)当然,大部分溺爱的家长,做不到。08 怎么办其实前面说了这么多。无非想说,溺爱的焦点在父母身上。
深刻意识到这点非常关键。也是后续所有动作的根本。
其次是有多大的动力和意愿去做这个事。
教练—从一根神奇的魔法棒开始,假如,一切如你所愿……
心理建设亲子之爱是以分离为目的,总有一天会离开野生和圈养,想让我们的圈不够强大到,可以对抗整个森林现在文化反哺长辈,也就说明我们其实无法很好适应未来,要放手自己其实没那么优秀,也就未必能培养出优秀的他,要放手尝试的做法有条件最后去找心理医生内观/觉察这个是相对比较容易做到的还有什么状况的时候,告诉自己先不要发表意见,不着急行动看下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内在小孩”有话要说了慢行动和前面是一起的,分开来是觉得特别有必要讲Hold住自己想要说的心有时候刀子嘴豆腐心并不见得真的是豆腐心至少在听的人那里,不会是豆腐的柔软坚定其实无条件的爱和具体执行的策略并不矛盾冲突我们知道,如果让孩子去攀岩,刚开始害怕是正常的我们需要的是爱的鼓励为人父母,也是尽力让他多去尝试,积累属于他的人生体验如果决定了,坚定的执行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内观是很难做到的,有一个说法,常人很难突破自己,是因为有一套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起心动念想要做点什么的时候,防御机制也就开启了。
它的作用是避免我们胡思乱想,伤害自己,同时也限制了自我。
参考资料
為什麼老人愛溺愛孩子?深層次原因是什麼https://www.getit01.com/p2017120552308/溺爱孩子,你在满足自己?http://fdjpkc.fudan.edu.cn/201723/2017/0317/c5965a5908/page.htm別因溺愛寵壞,阻礙孩子學習獨立與負責https://inbound.tw/writer/article/read/17040对孩子溺爱的心理真相http://www.xajdfzfx.com/info/1029/1099.htm五分钟心理学:无条件的爱≠溺爱,我们该如何正确爱孩子?https://ishare.ifeng.com/c/s/7nbLjPEm4Kb边溺爱,边控制:心理学深度剖析“中国式妈妈”,改变路在何方?https://www.163.com/dy/article/FKGIAFPK05429XHM.html我家沒有驕寵兒:認識被溺愛症候群,心理學博士教你正確愛孩子 ☆好精彩https://h59l1or.pixnet.net/blog/post/106878185溺爱的心理学名词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55515083224854947.html?qbl=relate_question_6心理學:溺愛孩子實際上是在寵愛自己?「揭秘」溺愛的真實心理。https://kknews.cc/baby/83qlrpn.html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
以上就是关于来大姨妈为什么要吃苹果,忍不住——养娃记0170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来大姨妈为什么要吃苹果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