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卡位于秘鲁伊卡省的东南部(坐标:14 41' S, 75 07' W)。它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但是到20世纪中叶这儿却热闹起来。
纳斯卡谷地巨画
因为在这里发掘出大批古墓,而里面的许多彩陶和纺织等殉葬品,引起了国内外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注意。然而,更有意义的是有一次,考古学家乘坐飞机在“塞罗斯”草原上空,突然发现许多巨大的图案,即被人们称为“纳斯卡谷地巨画”。
说起西方世界古代文明七大奇迹,许多人都会兴趣盎然: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以弗所的阿耳弥忒斯神殿,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哈利卡纳苏的摩索拉斯陵墓,地中海罗德岛上的太阳神巨像,亚历山大城的灯塔,每个人都恍若有一种重游昔日辉煌的感觉.同时,心间也油然而生疑问:在那么久远的年代,人类是如何凭借着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令今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迹的。
在秘鲁共和国西南沿海伊卡省的东南隅,有一座名叫纳斯卡的小镇.这座小镇稀稀疏疏地散居着近百户人家,他们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过着一种 "无论魏晋,乃不知有汉"的恬淡生活.。
纳斯卡谷地巨画
这座小镇的东面,是绵延巍峨的安第斯山脉.在它们之间,横亘着一片广袤的荒原,面积约有250平方公里,当地人称做纳斯卡荒原.自古以来,在这片不毛之地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赭色沙石,因此,这里寸草不生,鸟兽难栖,人迹罕至,被称为"鬼地"。
本世纪中叶的一个夏季,一支秘鲁国家考古队辗转来到纳斯卡荒原.他们在茫无涯际的荒原上考察了好几天,一路所见除了沙石还是沙石,毫无半点收获.他们一个个疲惫不堪,眼看着食品一天天减少,又寻觅不到水源,加上正逢七月流火的日子,他们全都口干舌燥,心灰意冷,失去了继续考察下去的信心。
一天,晚霞灿烂,落日的余晖给纳斯卡荒原罩上了一层神秘庄重的色彩.当考古队员们坐下来休息时,大家三三两两地仰卧在光滑的岩石上.其中有一名队员出于职业习惯,无意地随手扒开眼前零零碎碎的乱石.突然,他眼前一亮:石头底下隐藏着一条显然经过人工挖成的"沟槽".
他的惊呼声把其他人从昏昏欲睡中唤醒了过来,大家再细细察看:"沟槽"里竟填塞着无数像生锈的铁块一样的石子.这一偶然发现,使考古队顿时意识到这将是一次不虚此行的行动,从而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把干渴和疲劳置于脑后,立即紧张地投入到艰难而有序的发掘工作中去.
纳斯卡谷地巨画
经过大规模的深入发掘,考古队发现这些 "沟槽"的深度一般为0.9米,而宽度却不一样,有的宽度只有15厘米,有的却达20米,尤其令考古队员不可思议的是:"沟槽"的形状和走向十分奇特,有的舒展飘逸,有的短促顿挫,有的回环宛转,更有的似乎直通天际,真是鬼斧神工,难以捉摸.这些"沟槽"是什么时候由谁挖成的。
起初,考古学家把这些"沟槽"称为"一个不知为何建造的巨大而玄妙的工程".后来,考古学家决定乘飞机对纳斯卡荒原进行空中摄影和观察.当他们从高空向下俯瞰时,映人眼帘的景象顿时使他们瞠目结舌:荒原上的"沟槽"不是原先猜测中的灌溉渠道,也不是地表的裂沟,而是一幅幅绵亘无垠的图画!
这些画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把荒原表面的阳砾石挖开后形成的.其中一些"沟槽"所组成的线条,平直而有规则,构成大大小小的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螺旋形之类的几何图案,好像是经过数学家精心的计算才开挖的,极具匠心.
纳斯卡谷地巨画
例如:有的三角形图案大至几公里,而图案设计的角度却很精确,误差仅仅在一分米之内;有的图案呈星状,线条向四面八方放射,透出天女散花的韵味;有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好似今天的机场跑道和标志线的图案,跑道的宽窄和长短不一,有的长达2500米,有的500米左右,都很笔直,并且转角交叉处,都棱角分明,严密紧扣.这些跑道在越过峡谷或横贯小丘时,方向也丝毫不变.有些跑道旁每隔约500米就有一处残存的类似哨所或了望台的废墟。
更令人惊奇的是,荒原图案有许多是动物,植物以及人的形象。例如有一个人形,只有一头和两手,一手长了5个手指,另一手却只长了4个手指,画长约50米,是一个典型的印第安人的轮廓.动、植物图案的大小不一,大多在15~300米之间,最大的占地5公里.
从拍摄的照片上看,这些形象惟妙惟肖,非常逼真,可称得上是一位画家的杰作.有些恰似蜥蜴,蜂鸟,鸭子,鲸;有些又宛若长爪狗,蜘蛛,鹦鹉,苍鹰;还有些极像海草,仙人掌,花朵.其中有一只猴子的形象足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它的一个巴掌就有12米宽,看起来活灵活现,风趣盎然.
纳斯卡谷地巨画
另有一只大鹏的翼长约50米,鸟身长达300米,远远望去,恰似扶摇直上于飓风中,轻盈飞舞,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飞流而上,缓缓升腾.还有一幅章鱼的图案,腹下插着一把锋利的长刀,甚至可以想象出章鱼悲痛欲绝的情状,荒原图案的大部分图形是单线勾勒的,线条从不交叉,人们可以把任何一处作为起点,沿着线走去,决不会碰上重叠的路途.
这些栩栩如生的图像,极为精确地每隔一定距离就重复出现,巨大的动物图案都是一再出现的全等图形,同类图案都完全一模一样,丝毫不差,俨然是用同一模具制造出来的同一图案.由于图案的面积太大,线条又简洁,因此人们在地面上很难一时看出图上是些什么东西,只有从空中向下俯瞰或者航空摄影,才能清晰地分辨出它们是镶刻在原上的一幅幅巨画,的确使人心驰神往,美不胜言。
整个谷地布满了由宽窄不一的“沟”组成的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和螺旋形等几何图形。它们又分别组成晰蜴、蜘蛛、鱆鱼、长爪狗、老鹰、海鸥、孔雀以及仙人掌等动植物的轮廓图。每个图案竟有几百平方米之大。而最大的一个占地5平方公里。例如,一只大鹏展开的翅膀就有50米之长,而鸟身子长度达300米。这些图案不仅层次分明,而且间隔适度,有些相同的图案简直象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其精确度令人吃惊。
纳斯卡谷地巨画
当旭日东升之时,登上纳斯卡山巅,一幅美丽奇异的图画便呈现在你面前。但当太阳升高之后,这些巨画便杳然消失。由此可见,古代印加的艺术家还利用了光学原理对巨画的布局设计作出了精确的计算,使之具有如此神秘之魅力。也正因如此,纳斯卡谷地的巨画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
纳斯卡荒原的地画是在黑褐色的地表石头上,向下刻凿10厘米,然后露出黄白色的沙土形成浅浅的沟槽,以组成图形,颇似单线勾勒的白描画.地画之所以历经沧桑而没有被风沙销蚀掉,是由于在地画图形上,置放了起阻碍剧烈温差与风蚀作用的小石块.关于地图制作的时间,根据对一幅画面上直线的一端尚残留的木桩应用碳14进行测定,为公元前后到公元600年,因
此,推测地画可能是在那个时期制作的。
纳斯卡巨画的来历和用途是一个难解之谜。目前,有的科学家认为,巨画是古印第安人的天文日历,他们根据阳光在那条线上沉落来确定季节和时辰;另一些学者推断,巨画同当时印第安人举行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有关;还有的认为,这可能是古印第安人的道路标志或灌溉系统等等。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