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新冠病毒带给人类太多不堪回首的瞬间。而很多人也开始“谈病毒色变”,认为病毒都是有害的,人类应该想办法杀死病毒,只有杀死病毒人类才能健康。
而反过来讲,人类也会认为病毒存在的目的就是置人于死地,不然的话为何新冠病毒如此猖狂?
事实上,以上两种认知都是不严谨的。病毒,虽然不是标准的生命体,但也具有很多生命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病毒都是有害的,相反有些病毒对人体还有好处的。
病毒也分为很多种类,比如说动物病毒,植物病毒还有微生物病毒,一般来说对人类有害的都是动物病毒,比如说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等。
不过有一些病毒可以用来对抗有害昆虫和超级细菌,可以净化人类生存环境。还有比如说噬菌体,只会感染细菌,不会攻击人体细胞,所以可以用作抗菌药使用。
所以,病毒存在的目标并非是为了杀死宿主。那么病毒存在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与宿主共生吗?
下面先简单分析病毒的生存繁殖特征。
不仅仅是病毒,任何物种的存在都有两个基本目标:生存 繁衍,这也是生命的两个本能,没有这种本能,生命就不可能延续下去。病毒当然也不例外,虽然病毒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生命。
病毒是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东西,它不能独立生存,必须依靠某个宿主,依靠宿主的细胞进行繁殖。
在合适的环境中,病毒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不过对于病毒来讲,仅仅繁殖快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才行,只有在不同的宿主之间迅速传播,才不会被大自然淘汰,才会更加适应环境。
病毒的宿主有很多,不仅仅有人类,还有其他物种。所以病毒必须在繁殖的过程中不断地把病毒基因广泛传播到不同的宿主,才能不被淘汰,这也让病毒进化出了超强的进化变异能力,在繁殖的过程中,病毒会通过不断的进化变异适应不同的宿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听说“某某病毒变异了!”
所以,如果你说病毒存在的终极目标是传播基因,然后更好地生存下来,这也没错。不仅仅是病毒,任何物种都是如此。
不过任何物种的变异(基因突变)都是非常随机的,不确定的。在繁衍过程中,大自然会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变异基因,而更加适应环境的基因就被保存了下来。
起码从结果来看,基因的变异总是会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因为只有那些保存下来的基因都是适应环境的基因,不适应环境的都被淘汰了。
也可以这样说,保存下来的基因并非有意识有动机的主动行为,而是非常随机的,被动的。
而结果就是:病毒存在的终极目标其实就是“漫无目的”,没有任何目的性,病毒就是这样存在着,与宿主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事实上,不仅仅是病毒,任何物种,哪怕是人类也是如此,起码目前是这样?
人类存在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从生命本质来讲,与细菌一样,也是“漫无目的”!
虽然人类拥有智慧,但我们无法改变人类进化的方向,无法改变大自然的选择。人类在繁衍下一代的过程中基因会发生突变,大自然最终会选择适应环境的基因,不适应环境的基因会被淘汰。
但大自然的这种选择并不是马上就能显现的,并不是说不适应环境马上就会被淘汰,而是有一个选择的过程。
人类是智慧物种,作为某些个体,某些行为是有目的的,但作为整个人类的演化史来看,是没有意识的,也没有动机。虽然人类的文明发展方向是可预见的,但人类的未来演化形式是非常随机的。
或许将来人类能够凭借超高科技改变大自然的选择方向,但起码目前很难做到。人类智慧还远不能与大自然抗衡。
病毒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杀死宿主还是和宿主共生?
病毒应该没有主观意识(加上应该两字是怕杠精说:你怎么知道病毒没有意识),甚至病毒不是生物,它不过是受自然规律左右在生长而已。
病毒如火,人如柴,碰上了就要燃烧你,直至没有可燃的了,火也就熄灭了。 人的干预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也许身体产生了抗体,但是病毒还是存在,像流行感冒一样的每年折腾着你。
病毒只是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下自我复制罢了!希望不要过分挤压、污染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他们也有洁净自己的办法(或许和人类的选择方法不同,比如用排泄物使自己拥有特殊气味等)。毕竟我们人类需要自然界的平衡,还没有能力创建一个持久平衡的环境。而且,我们不愿孤独。
应该是共生,就目前新冠病毒而言,个人认为人类只是驾驭不了它,所以没法共生。但是蝙蝠这些可以,所以他能和蝙蝠他们共生依存。人类把人家的生存空间挤占(捕食野生动物)了,病毒只能同归于尽。
太强了,宿主就死完了,太弱了就被宿主杀完了,所以只有那些刚好能平衡的病毒留下来了,所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的能力变得强大,相应的,超级病毒可能会最终出现。
病毒的目的肯定是为了跟宿主共生,但是导致宿主死亡的原因,是宿主体内的免疫细胞,也就是白细胞反应过激全部聚集在肺部,最后疯狂的什么好坏细胞(细菌)都杀,产生免疫细胞风暴,导致肺部发炎,所以才有肺部发白的情况。
双向适应,互相适应。 不能适应宿主的病毒个体被免疫系统消灭了。战胜宿主的也只是取得了战术级别的胜利,杀死了宿主它们也无法继续存活和繁殖。因此,从长远来看,最终会是有一定免疫能力的宿主和自身发生一定变异的病毒达成共生关系。这样才是各自最经济的选择。
病毒天然需要存活,他需要宿主存活,进入宿主杀死那些不适应的物种比如人类,它也会为适应人体环境对自己产生变异进化,这次疫情不治疗会有90%存活,另10% 的人会死去,优胜劣汰,活下的人自然产生抗体会与病毒共存。
病毒的原始寄主不是人类,对人类大开杀戒也可以成立,人类吃了它的寄主,它们就需要牺牲一部分来对抗,因此可以联想,蜜蜂为保护蜂巢同样可以牺牲一只小分队。
一个小小病毒让人类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人与自然抗争能力越来越大,但无处不在的无数病毒,未知的还有很多,就算对已知的有药可医的流感病毒,地球对面强国一年也有一千多万的感染者,六千多人死亡。信息社会,群体情绪容易被放大,大都市大聚集造就财富高地,大密度高接触需要更高的防范措施。西医注重杀灭,中医注重防治,张仲景巜伤寒论》和几千年的中药药方对防治大役有很多方法,学了西方先进的医疗也可以在老祖宗的传统找一些有用的,战胜疾病需要有强健体魄,全民努力战胜役情指日可待。少了喧闹,按下暂停键也有收获,简单饭菜,平淡的生活,一家人健康平安在一起的幸福快乐,冬去春会来,日升日落,生活继续。
繁殖,但是繁殖太快必然会造成宿主的死亡。这次病毒可以与蝙蝠共生,可能还没进化到与人类共生吧。 再说这种病毒没那种高智商,不可能对每一种宿主采用不同策略。
其实就是强取豪夺的后遗症,人家病毒本来就没想和你联姻,可你非要把人家抢回自己的身体,那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但最后双方发现谁也无法完全取胜,最后就和平共处吧。类似于佛祖和孔雀的故事。
病毒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杀死宿主还是和宿主共生呢?
病毒是一种介于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之间的生物,本身没有高级的意识,它并不能识别自己和宿主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无法判断自己的终极目的是杀死宿主还是与宿主共生。
病毒的组成结构比较简单,其核心位置是由一种核酸物质(DNA或RNA)组成,外层包裹着一层蛋白质壳,有的拥有包膜结构,有的没有,蛋白质外壳和包膜既保护了病毒核心的核酸物质免遭外界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能够将遗传物质从一个宿主转向另一个宿主提供必要的载体。当没有侵入宿主细胞之前,病毒体在蛋白质外壳和包膜的保护下,可以在特定介质中存在一定时间,这时候它不会表现出生物的活性,没有新陈代谢,不会自主进行分裂和繁衍,就是一个有机大分子体。而当找到合适的宿主后,就会马上呈现生命体的活性,刺破并进入宿主细胞,然后把核酸物质注入,利用细胞的物质和能量,实现自身核酸物质的复制、转录和繁衍,直到新的病毒体产生。
由于病毒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生命体,在其繁衍的过程中,并不会产生与宿主之间关系的意识,只能以推进自身繁衍最大化为目的,也就是说,病毒的这种寄生方式,对宿主究竟产生多大的影响,并不是它需要“考虑”的范畴。而宿主在受到病毒侵扰时,自身免疫系统为了抵抗病毒的侵扰,一般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在机体的特定部位产生炎症,当应激反应过于强烈时,就会形成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病毒是以最大化利用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为前提,进行尽可能多的繁衍来扩大自身种群数量,这是以生存和繁衍为最终目的,根本不会考虑宿主是处在生存还是死亡。如果宿主的免疫系统很强,可以达到自身细胞损坏和再生的平衡,那么病毒也可以在侵入宿主细胞进行繁衍以及被宿主免疫系统杀死病毒的数量之间建立一种平衡。而如果宿主不能抵抗病毒的侵扰引发死亡,那么病毒就倾向于演化为更强的传染性和非寄生状态下的耐受性,从而在一定介质的传播下,以利于寻找到下一个宿主。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