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科书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皇帝成为大独裁者,任何人都必须听从皇帝的命令。这种制度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都接受了这种观点。但是,大家仔细想一下,真的是这样吗?
这种观点是错的。
真实的情况是,理论上皇权至高无上,但在现实中却经常无法落实。皇帝经常被架空。
真实的历史远比教科书复杂,理论和实际很多时候也相差十万八千里。
中国古代社会由三个阶层组成,分别是皇帝、官僚地主、百姓。开国皇帝一般是握有实权的,这时候的皇帝的确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想办的事一般都能做到。
但是,开国皇帝后面的皇帝们手里的权力就会越来越小,到王朝中期皇帝的权力就已经大为缩水,官僚地主的权力开始压倒皇帝,到王朝末期皇帝基本就成为傀儡了,官僚地主们掌握了最高权力,根本不拿皇帝当回事。
几乎每个王朝都是如此。官僚地主为什么有这么大能量呢?
谁的力量更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一个字:钱。
皇帝的地位和权力虽然大,但他毕竟是一个人,有汉朝的教训,也不敢指望外戚和皇室成员,唯一能利用的工具就是太监。
相比之下,官僚地主集团则是人多势众。他们掌握天下大部分的土地和整个官僚系统。全国的财富、人事、军事、意识形态几乎都在官僚地主们的掌握之中。大部分老百姓也受到地主乡绅的控制。
还有皇帝的老师也是文官士大夫,老师只教皇帝一些无用的四书五经,绝不会教皇帝怎么对付文官集团。
皇帝所掌握的钱,主要来自税收。皇帝通过官僚和地主向农民收税,中间大部分进了地主和官僚的腰包,只有小部分进入朝廷户部。
钱不够花,皇帝只好卖官换钱,以及让太监去民间搞钱。所得的钱就成了皇帝的私房钱。
皇帝也想向官僚、地主、富商征税,但这些人有很多理由避税,把向他们征税说成是与民争利。
总之,皇帝所掌握的财力和人力,都远远不如官僚地主。皇帝想要去做任何事还要通过官僚去做。因此,最终被官僚地主架空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历史上,官僚地主集团是一个特别强势的群体。他们掌握大部分的社会财富,是中国古代真正的统治者,皇帝经常沦为这个群体的工具。除了一些强势的皇帝,比如汉武帝、朱元璋、朱棣、雍正,没有任何人能压制这个群体。
在中国古代,官僚地主集团完全掌握朝廷架空皇帝的时候,一般就意味着土地兼并走向极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贫富分化走向极端,阶层彻底固化,进而爆发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天才财富重新洗牌,一个新的王朝重新建立,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如果不爆发农民起义的话,那中国古代很可能会走向印度化或者欧洲化。
总结:理论上,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确实是皇帝,皇权至高无上。但在实际中,官僚地主集团掌握的资源远远超过皇帝,皇帝经常被架空,他们才是中国古代真正的统治者。
大家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皇帝权利是不是好大?
皇帝的权力当然很大,但也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会有一定的约束力,如果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臣们就会人心不稳,严重的就会百姓民不聊生,最后国家还会灭亡。古代皇帝真的有好大权利吗?
说起古代皇帝,大家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伴君如伴虎,等等。其实这是一种局限性的偏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皇帝的权力也不一样。
首先,中国真正的皇帝这个称号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没有皇帝这一称号,只有王。虽然,王的权力也很大,但是受各地的诸侯、士大夫和部落的祭祀的制约,无法做到无尽专制。
秦朝以后到明朝以前,皇帝成为国家的最高领袖,但也不能随心所欲,因为受到士族的制约(表现为相权)。尤其是南北朝时期,士族的势力很强大,甚至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直到唐朝科举考试以后,士族的影响才逐渐削弱,但是相权的影响直到宋代还很强。
到了明朝,朱元璋废掉宰相一职,想将宰相的权力收归皇帝一人手中。但是,由于部分皇帝不理朝政,这一措施实际上失败了,后来的内阁的权力完全不输宰相。
中国历史上皇帝权力较大的,实际上是专制的清朝。因为满清在进关之前是奴隶社会,皇帝一人就是主人,天下人就是自己的奴隶,甚至,自己的母亲也不能例外。虽然也有军机处的存在,但主要是为皇帝出谋划策,对皇帝的专权很难起到制约作用。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