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预备了这些热文:丝路沿线古国研究|丝路研究|中亚史研究|魏晋南北朝艺术研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天度深度解析|理性收藏|数字艺术藏品价值评估|六朝艺术史研究基础|湖南考古|三国正史演绎|湖湘收藏|天度看展览
本课程将分5篇文章进行讲解,本篇是系列之1
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先看看同期推出的
《千城之国: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简史(上)》
奥斯蒙德·波帕拉奇,是一位钱币学家、艺术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名誉研究主任,前中亚和南亚艺术、考古学和Numis的兼职教授。(本帖图文所有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供爱好人士学者学习参考,勿商用)
翻译与撰文 | 天度
公元前329年至326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帝国最东端的几个州(巴克特里亚、索格迪亚、帕罗帕米塞德斯、阿拉乔西亚、塞斯坦、甘达拉)。这对该地区的地理地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了该地区的地理地图。
亚历山大大帝在高加索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后,于329年穿越兴都库什山到达巴克特里亚。他于327年返回。他穿过印度河到达塔克西拉,在那里受到当地国王的接待。
以上展示的银质奖章,可能是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奖章上展示了希腊人与大象的血战,大象残忍地袭击并残害了希腊士兵
在这枚独特的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金质奖章上,印度符号被刻画在胜利者头戴的大象头皮装饰上。
安德鲁·斯图尔特:“打败了波罗斯国王和他的大象之后,亚历山大披着无敌厚的象皮的形象出现在这个时段的金器上,就像他的祖先赫拉克勒斯曾经披着无懈可击的尼米亚狮子皮一样,后续在亚历山大该时期的银器上也出现了这样的形象。”
阿蒙之角象征着亚历山大访问锡瓦,以咨询神谕宙斯-阿蒙,亚历山大认为宙斯阿蒙是他真正的父亲。
利西马科斯(Avoíuaxos,Lysimachos;c.360BC - 281 BC 是马其顿军官和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人”,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 306 年成为“国王”,统治色雷斯、小亚细亚和马其顿。
征服者佩戴的护颈进一步暗示征服者是宙斯的后代。
公元前306 年,塞琉古宣布自己为国王,并在底格里斯河畔塞琉基亚建立了新的首都,当时大夏和粟特正在塞琉西王朝的控制之下。塞琉古王朝(Seleucid Dynasty,公元前312年 — 前64年),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塞琉古一世创建的以叙利亚为中心,包括今伊朗和亚美尼亚在内(初期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王朝。中国史书称为条支(ntiochia)
与此同时,在兴都库什山脉以南的印度领土则由孔雀王朝的缔造者钱德拉古普塔统治。
第一批塞琉古帝国时期的银币,在安提俄克一世时期,还拥有典型的是亚历山大风格,但很快,银币的主题被一个新的系列代替,新系列中,塞琉古 国王肖像在正面,而坐在圆锥形石雕上的阿波罗神像,塞琉古王朝的保护神在背面。这一货币样式,成为影响整个塞琉古王朝的徽章。
迪奥多托斯(公元前 250 - 230 年)
这些塞琉古钱币的样式:正面皇家肖像 背面神像的模式,成为塞琉古帝国之后希腊化的中亚南亚政权铸造金银币的原型, 包括大夏和印度叛乱后建立的迪奥多托斯。这些总结来自贾斯丁引用自拉丁历史学家庞培特罗古斯
这些硬币上留下的文字和国王头像,帮助我们重建了对于希腊-巴克特里亚统治者的认知,今天我们知道存在44个希腊国王统治大夏和印度,而书面的历史材料中只出现了8个。
这些发行的硬币正面印有希腊化国王的肖像,背面印有与王国宣传有关的希腊神灵,这些硬币被用来向他们的臣民传递政治信息。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肖像和反面的希腊神形象直接或间接唤起亚历山大大帝作为希腊征服者撕裂他们曾经的阿契美尼德帝国的记忆。
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希腊统治者阿加索克利斯参与权力斗争的过程反应到发行的银币上,他在银币正面使用亚历山大大帝本人的形象,说明自己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迄今为止,在这些希腊统治的中亚南亚领土上只发现了两幅描绘这些国王的肖像的雕塑。第一件是一个陶土灰泥头像,在塔吉克斯坦的 Takht - i Sangin 的发掘中找到。保罗·伯纳德认为这件塞琉古国王的形象很可能是塞琉古一世,他认为这个雕塑头部的某些物理特征和头发的处理方式在风格上与硬币上的塞勒古一世的肖像以及在赫库兰尼姆发现的这位国王的半身像很接近。
第二件是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的彩陶头,属于偶然在艾哈哈努姆周边地区(今阿富汗昆都士城东北)发现的一尊石像。因为没有发现任何铭文记录,该雕像所代表的国王身份仍不明确。
对历代国王的货币画像的研究尝试着让我们相信,这个雕塑描绘的人物可能是德米特里一世。
仔细检查后发现,像大多数的角石雕像一样,头部的下半部分是用来插入木制结构的
在艾哈哈努姆 主庙的地窖里发现的崇拜雕像的碎片和 faience 雕塑头像很可能来自同一个希腊城镇,该石雕是在大夏发现的石首石四肢木身雕像的唯一例子。这种罕见可能只是考古的偶然,可能存在更多石首石四肢木身雕像和石质雕塑代表希腊-巴克特里亚和印度-希腊国王,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在 Tah kal Bala(白沙瓦) 发现了一尊菩萨的大理石头部和躯干部件,该佛像属于巴基斯坦贵霜时期,这也是一个石首石四肢木身雕像的一部分,显示了这种典型的希腊雕刻技术在印度的扩散, 200 年后,希腊人的权力在大夏地区崩溃。
在 Tahkal Bala (白沙瓦)发现的菩萨半身像和躯干
古典艺术在古代的传播-约翰·博德曼
提到这座雕像,约翰·博德曼写道:“……古典风格和精湛的雕刻在当代地中海世界中也很难找到与之媲美的存在。”这个大理石头像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展示了佛教图像和希腊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融合,这是希腊人在此区域统治和发展很久以后,出现的成熟艺术品。
在我们看来,这些健陀罗风格的肖像艺术品的源自影响该地区300 多年的希腊艺术文化传统。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在同时期的钱币肖像上看到。
宴会场景:酒神(巴库斯)与阿里阿德涅,东京国立博物馆
未完待续。。。。
《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 : 非希腊中心视角的东西方世界》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森谷公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704vcg3eKQlv7jIgmqKGA 提取码: amy4
书名: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
作者:森谷公俊
译者:黄钰晴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年份:2018-10-3
页数:416
内容简介:
罗马人奉为神明崇拜的亚历山大大帝,
当今的文明世界,仍未脱离他巨大的身影。
马其顿人开创的时代,何以称为「希腊化时代」?
摆脱「希腊中心史观」,以多元观点重新定义「希腊化」。
亚历山大大帝,三十岁时便已打下前所未有庞大领土的神话般人物,却在不到三年後就留下未完成的帝国而逝去。亚历山大帝国的范围从希腊西方的爱奥尼亚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包含希腊、波斯、埃及等各大古文明世界。
罗马的凯撒三十九岁时读到亚历山大的传记後曾潸然泪下叹道:「在我现在这个年纪时,亚历山大早已成为众民族之王,我却尚未达成任何辉煌的成就。」奥古斯都皇帝也曾至亚历山卓瞻仰亚历山大的遗体,甚至模仿他的站姿制作雕像。该如何评价在後世成为西方文明荣耀的亚历山大?他是伟大的领导者吗?
本书不采取将希腊文化视为较东方文化优越的「希腊中心史观」,而是重新检讨以往同时存在、却不曾被放在一起思考的「东方史」和「希腊史」,重新探讨究竟何为「希腊化时代」。事实上亚历山大的「东方远征」,并没有带著希腊文明向征服地区全面扩散,只是加速了原本便已存在的东西文化的融合。
作者简介:
森谷公俊
帝京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教授,专长古代希腊、马其顿史。著有《亚历山大大帝──「世界征服者」的虚像与实像》(讲谈社,2000)、《火烧王宫──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波利斯》(吉川弘文馆,2002)、《让学生想学的历史课》(青木书店,2008)、《亚历山大与奥琳庇娅斯──大帝之母、光辉与波乱的一生》(筑摩,2012)、《图说亚历山大大帝》(河出书房新社,2013);共著有《欧亚大陆文明与丝路──波斯帝国与亚历山大大帝之谜》(雄山阁,2016)。
印度希腊王国与亚历山大大帝的关系
关系可以理解为:亚历山大大帝——部将独立·塞琉古帝国——部将独立·巴克特里亚王国——总督独立·大夏(印度希腊王国)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其广大疆土及众多人口则由各将军(及后成为总督)于巴比伦分封协议所瓜分。
其中,塞琉古在前305年自行称王,建立塞琉古帝国,称为塞琉古一世。又在巴比伦北部的底格里斯河建立另一首都塞琉西亚。他的统治范围除了巴比伦,还包括亚历山大帝国在东部庞大的一部分。
塞琉古帝国时代,巴克特里亚(今阿富汗一带)都是其所属行省,塞琉古帝国统治中亚时,更将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移居此地,巴克特里亚希腊化成果相比邻近地区较为成功。
前246年左右总督狄奥多特一世借着塞琉西安条克二世逝世且塞琉古帝国衰弱无暇东顾时宣布独立建国。前238年,帕尼游牧民族的酋长阿尔沙克一世入侵大夏邻近的帕提亚建立安息王国,使得大夏与西方希腊世界直接陆路被切断。
狄奥多特一世之子狄奥多特二世继位后与安息签订和约并一同对付意图收复东方行省的塞琉古帝国,前230年左右大夏北部地区的一个总督欧西德莫斯一世夺取了狄奥多特家族的政权,自立为王。前208年,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向东进军,在阿利乌河战役打败大夏军队,并围攻大夏都城薄知,但不能攻下。前206年,双方取得协议,安条克三世承认大夏王国独立并把女儿许配给欧西德莫斯一世之子德米特里一世,但须与安息一样向塞琉古纳贡。
德米特里一世继位后,乘着孔雀王朝衰败之际大举南侵印度,将今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纳入大夏版图,前183年将都城迁至呾叉始罗,使国家重心移入古印度西北部,国家达至极盛期,且重视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交融。
德米特里一世逝世后,巴克特里亚王国在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部分与王国在中亚内陆的本土发生分裂,建立许多松散的且不同王朝的小国,并统称希腊—印度王国。疆域横跨今日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各一部分,而像是旁遮普的呾叉始罗(Taxila)、今日的锡亚尔科特(Sagala)和查萨达(Pushkalavati)皆为当时的重要都市,印度—希腊王国历任三十多位希腊化君主,并经常相互交战。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