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安全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趣闻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历史趣闻2023-7-1阅读:49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文/摄

1.

从杭州东站到德清站,13分钟,13块钱,还好不是13点到的。

从德清站开车到半月泉,和张士轩聊了一路,花了13分钟,他说,如果不聊天,10分钟也到了。

苏东坡当年从杭州到半月泉,用了多少时间?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我们现在经过城墙,”车开过一座石桥,张士轩指了指远处,城墙就在山上,周长2.5公里,山上还残存280米左右的古城墙。

乾元镇是德清县的老县城,有1300多年的历史。去年,乾元镇入选了浙江省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镇。为了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和展示利用,受乾元镇政府委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慈相寺等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慈相寺遗址的发掘从5月中旬开始,这个8月收尾。张士轩是现场负责人。

半月泉就在慈相寺内。乾元镇文联办有半月泉文学院,还有《半月泉》杂志,半月泉相当于地标。它为什么出名,百分之百的德清人会讲:因为苏东坡啊。

德清县博物馆藏有一块碑刻,碑宽193厘米,高31厘米。右为楷书“苏轼、曹辅、刘季孙、鲍朝懋、郑嘉会、苏坚同游,元祐六年三月十一日”,字径10厘米。后半部分为行书苏轼题诗:“请得一日假,来游半月泉。何人施大手,擘破水中天。”(清雍正《浙江通志》载“假”为“暇”)字径5厘米。款署“东坡”。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读完,一言难尽。苏轼还写过这么白的诗?这首诗真的是苏轼写的?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样的。

这首诗在德清很有名,张士轩访问了周边村民,老老少少都知道苏东坡来过,写过。

请注意,这块碑刻是清嘉庆九年(1804)六月十日,徐秉愿等人重摹,石刻无存。而且,这首诗在苏轼全集里没有收录,且诗与《题名》字体大小不同。并不是只有我们觉得奇怪,古人也一样。清中期,有人质疑苏轼半月泉诗碑为后人因题名而“赝作此诗”,是假托苏轼之名。不过,康熙年进士徐倬之孙,徐元正的儿子徐志莘跋云:“泉在德清北郭外,笔势及诗句,非他人所能仿,一日假者,乃邮程之假也。碑石虽重刻,而笔势不失。”

我们来破个案看看。

元祐六年,也就是公元1091年,农历三月十一日。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里苏轼的行迹,先看大背景:1091年三月,在钱塘,将回京赴翰林学士承旨任。这年他56岁,要从杭州去京城。“苏轼自下塘起行。取道湖州至苏州,以访闻灾情。”苏轼自杭州城北下塘西边出发启程,中间到湖州、苏州了解水灾。都来湖州了,到德清没问题。

这个三月,他不断在告别,写了很多别杭诗词。看日迹:三月三日,苏轼与客快哉亭饮;三月六日,在杭州写《参寥泉铭》;寒食,也就是三月九日,他从杭州赴京。走水路,三天后到德清,从时间上看没问题。

再看题名中的五个小伙伴:曹辅、刘季孙、郑嘉会、苏坚、鲍朝懋。曹辅与苏轼多有诗文唱和,当时未出仕:刘季孙,苏轼叫他“慷慨奇士”,时任两浙兵马都监,他去世时,家无一钱,“但有诗三万轴,画数百幅耳”;郑嘉会,后在雷州任职。苏轼谪居海南时,他用海船送来一堆酒米药物,传递家信,帮他儿子苏迈安顿留在惠州的家室,又帮他借书;苏坚,字伯固,时以临濮(今河南濮阳)主簿监杭州商税,后迁钱塘县丞,督导过开浚西湖的工程;鲍朝懋,德清知县,东道主。这五人陪苏轼游半月泉,没啥问题。

但是,半月泉东坡题名中的时间已经具体到了日,在《东坡先生年谱》,以及李常生先生著《苏轼行踪考》中,都没有苏轼在这一天请假去德清县城乾元镇郊外的记载,目前缺少直接证据,这一趟旅行存疑。

也有人提出,诗的开头就说“请得半日假”,这时他在赴京路上,向谁请假去呢?再说,赴任途中偶然开个小差是很正常的事,似乎也并不需要请假。

半月泉遗迹边,发现了三块碑。中间那块是康熙年间,德清县令侯元棐写的《半月泉铭》,把半月泉和清廉为官联系起来:月泉之水寒且冽,饮之其洁,吏可为兮不可为,对兹冷冷之泉而神慑。知馀不溪事中州侯元棐题。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右边这块碑,草书,残得厉害,目前还未释读。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左边这块碑,楷书,王直写的《慈相寺记》。王直,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东晋太傅王导之后,《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文典雅纯正,有宋元之遗风”。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他把慈相寺和半月泉从东晋到明代正统年间的历史沿革,写成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一事:苏文忠公守湖时常与陈师锡、焦千之、秦太虚辈往游焉。

公元1079年,也就是北宋元丰二年。对我们来说,没有记忆点,但对熟悉苏轼的人和苏轼本人来说,就过于深刻了,无法忘怀那种。苏轼从徐州太守调任湖州太守,四月到任,七月底,皇帝就命令最初弹劾苏轼的部门御史台到湖州把人给抓了,八月份押送到首都——乌台诗案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苏轼因为写诗讽刺朝政,下狱130天,他人生中第一次贬谪,被贬到湖北的黄州。

苏轼在湖州当了3个月太守,查行迹,四月看荷花,五月去飞英寺,秦观陪他一起游了很多地方,包括慈相寺,而半月泉就在慈相寺前,不需要四舍五入,到慈相寺就等于到半月泉。

所以,苏东坡元祐六年(1091)三月的游半月泉,已经是第二次了。只是苏东坡第一次来并没有留诗,他的全集里也看不出一点迹象。

这个案子好像还不能破,不过,不用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抛开苏轼情结和文学想象,德清人的乡愁半月泉,是不是后人附会,它是一个真实存在吗?如果真的在,半月泉是不是“半月”?

此前,很多人来此地探访,只见一个小水塘,荒草萋萋,石碑散落。眼见不一定为实,唯有考古实证。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考古发掘之前的景点“半月泉”

2.

慈相寺遗址曾是德清县文物普查的登陆点,但只是文献记载知道这里有慈相寺和半月泉,具体在哪里,什么形制、范围、布局,都不清楚。

我们经过石桥,石栏上刻着明代参政吴江写的《月泉桂影》,这是德清人的“西湖十景”——清溪八景(德清县旧名临溪)之一。街市一拐,市声收束,满目翠绿,进入了一个山坳。徐倬《游月泉》里写:“出郭门数武,苍翠忽已展”,就是这个味。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半月泉 ,在县东北三里石壁山下。”眼前的山坳,北边就是石壁山,名字挺写实,山是一段一段垂直下来的。明代《嘉靖县志》的表述更直观:山之巨石直下如削,不可攀跻,名石壁山。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石壁山

张士轩说,另一边的山,叫百凉山。康熙《德清县志》里说:“石壁山过黄泥岸为玉麈山,一名百寮山,亦名东主山。”一座小山有三个名字。百凉山的主峰就叫玉麈山。八景里,有“玉麈晴云”。至于百寮山,寮字太难写也不好认,后来人们索性叫它百凉山。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百凉山

半月泉所在的慈相寺,就在这个小山坳里。

文献记载,半月泉开凿年代是东晋。东晋咸和年间(326—334),有一位梵僧路过此地,指着山石说:这里有泉。他在旁边建了个草庵,住了下来,起早摸黑地挖泉,果然挖出了泉水。

僧人建的草庵,在唐元和年间(806—820)改为寺,宋治平二年(1065)定名慈相寺。慈相寺曾是德清第一大寺,明朝,德清县的僧会司就设在慈相寺里。僧会司,相当于现在的佛教协会。

发掘的地点叫慈相寺遗址,这里也有一座寺,但并不是慈相寺。张士轩说,慈相寺名气大,2010年之前,村里建了现在这个观音殿,建设的时候就挖到过一些碑刻、石板。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新建的观音殿

考古队直奔主题:找半月泉。

因为寺已经没有了,最后一次毁坏是抗战时期,地表建筑无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慈相寺的断碑残石被用到了水利工程上。到了七八十年代,村民翻造房子,大家又去慈相寺挖基石。九十年代,古寺消失,寺院的遗址成了村民的番薯地。

小山坳的南边,为奉国山。这名字一看就跟皇帝有关。慈相寺的大门,正对着它。宋高宗来过,御书:观心。里面有个观心亭,高宗来过之后,寺前立了一个奉国坊,山就叫奉国山,现在叫张家山。

发掘一个月后,张士轩找到一篇文献叫《临溪胜览》,是民国一个记者莫存之写的游记,他当年来慈相寺,走了一条老路,也是来看遗址,念旧人的。“老路就在上面”张士轩指了指——

寺前数十步,有野桥,古树离奇森郁,下有幽泉,其鸣乍大乍细。自礼辰门至寺,石道三里许,广阔坦纡,四望皆平冈低岫,远近分错。此亦慈写真也。

站在路口,远望寺院,脑中导航了一条明清人到慈相寺的路线——从德清县城的北门出来,三里路左右,至野桥,也就是吕留良《游慈相寺》里“离离人坐石桥低”的石桥。刚才讲到明清“清溪八景”,这个小山坳就占了三景:月泉桂影、石壁归樵、野桥梅雪。站在桥头,可望见泠然阁、慈相寺,隐隐听到水声,桥畔形成瀑布,虽小,清冷可喜。过桥,沿着我们现在的这条路,往慈相寺去。经过半月泉,泉上有亭,名“吸月亭”。好了,慈相寺到了——

眼前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地散乱的石板。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散落的建筑构建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慈相寺遗址发掘现场

3.

考古队刚到这里,张士轩就看到一个直径5米的大坑,这是村里人用挖机挖出的坑。地表散落着很多建筑构建,比如柱础,规模很大,应是寺里的主要建筑。“当时村里平整土地,挖机挖到的,就没有动。”

如今发掘清理的地方,发现遗物的地方,距地表基本在60厘米以下,60厘米以上的地层基本已经被当年的挖机破坏了。建国后,挖机几次都在这里作业,特别是前几年1米左右深的地方都已经被扰动过。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柱础

考古队员首先在这里布探方工作,先看看半月泉还在不在、是不是。发掘只进行了两天,在清表后五六十公分,“半月”就露了头。

一个半月形的池。不是文学中的半月,也不是现实中的“月半”,就是半个月亮,不在天边,近在眼前。

“还不是后人附会的半月,我们挖开来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半月形状,这是一条弧边。而且是在基岩上凿出来的,确定无疑。而且,基址、墙角、柱础、路面、排水系统,都还在。半月泉还之所以还能给我们留下,留得那么深,因为当地人知道半月泉大概在这里,挖机没有多动。”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半月泉遗迹,半月形,上面堆放条石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半月泉遗迹,一条弧边,一个半月

张士轩指着泉边的石板,人们在山体的原石上凿出泉口后,又在上面堆放了很多条石,半月的形状就比较规整,像古代做井一样,井圈外面要做干净,才能保证里面的水干净。

对照嘉庆《德清县志》里的说法:“泉在岩石下,月满时岩石阂隔,月影落泉者半,故名半月泉,好事者乃凿之,使形似向有吸月。”泉上的亭子叫吸月亭。水池外圈,还看到了一个很明显的转角。原来,半月泉外还围着一个方形的池子,用条石铺好,方便人们取水、赏泉。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你脚底下踩的地方,是一个围墙。”池子再往外,又看到一圈规整的石头,这里曾是一个长方形的院子。我们可以想象,院子应该是为了观赏半月泉而设,大约有六七十平方米。月泉桂影,院子里种了桂花树,风吹影动。我说得太没有想象力,还是读诗吧——清人蔡方壶《月泉桂影诗》序:“僧人建亭其上,并去山岩之碍屋者,而桂树无存,非复昔时半规入照。”再看吴江《月泉桂影》:“静泉石根出,清流声不潺。留此皎月痕,半镜开冰奁。桂树镇常存,倒影印清渊。”

村里老人讲,以前曾经在这里取水。莫存之在文章也说,如果用半月泉之水,泡东山岭(在西门外)之茶,“香酽清甘,味殊入妙。”

池子的主要水源,来自山体。泉分两层,隐隐看到,上面凿了一层,深的一层应该是原来主要的水源,两边有石缝。《德清县新志》记载,半月泉深4尺,中有石缝,泉水所出,终年不涸,石槛今圯。

吻合。“考古目前能证明的就是完整的半月泉确实存在,人工开凿,而且是用原石的石缝,不断扩大,开凿出了一个半月泉。”

张士轩说,把水抽干后,可以看到底下哗啦哗啦还在渗水。有流水的地方挖到最后才发现有一条引水沟,一直到基岩。在石壁山体的大石缝中,可以看到流水泄落的痕迹。“不过最近很长时间没有下雨了。昨天抽干水,今天依然是满的。如果下雨天,泉水抽干后,哗啦哗啦很响的,水量很大。”石壁山引水汇注,地势比较高,泉比较低,下过雨后水量很大,容易溢出来。所以,我们看到了各个时期的三条排水沟。当半月泉水量很大的时候,用于排水。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排水沟

那么,人们怎么到达半月泉呢?

走路。

敢问路在何方?

一条砖铺的路面,正对着半月泉,中轴线两边可以看到对称的磉墩,也就是建筑基础。考古队员判断,有两排,每排各三个磉墩。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人们从门进来,沿着路面走,有个廊道,有屋顶,然后就进了院子。村里一位90多岁的老人讲,他小时候见过,这里有个圆门洞进来,两边种树,前面就是半月泉。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路面

张士轩找到了两张老照片,1930年拍摄的一张,标注:月泉桂影,括注:半月泉泠然阁。

王淮有诗:“披云阁上云归席,拱眺楼头览秋色。”莫存之记得小时候来,泉四周还有石栏兽柱,“外复缭以垩垣,垣内外桂树亦尚多。十年前,石栏已毁缺,僧人建楼泉上,诵经习静,陈设精致,楼之三面,洞辟窗轩,山容树色,尽入楼头。今此楼亦以改观,更开拓为冷然阁。阁在半月泉上,敞轩曲楹,下噉清池。”

对照文献,明正德间知县衡准做了石栏,万历年间知县陈效易亭而阁,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泠然。泠然阁倒了建,建了倒,最后消失,世间事多如此——康熙五十年间,圯知县唐执玉欲重建而未果,雍正十一年知县钱学洙捐造后又圯,嘉庆五年署知县事主簿刘谐重建。

如今考古发掘大部分为半月泉遗迹。慈相寺历代多次重修倒塌,2010年前后土地整修,挖机挖得比较深。考古队勘探过,只有一小段大殿的墙基还在,建筑和其他遗迹已经不在,地表上还能看到一些建筑构件,比如特别大的柱础石,应该是大殿里用的。

我们只能在文献记载中看见慈相寺——寺门有奉国坊,进有天王殿、钟楼、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石壁竖其后。旧有披云阁、雪月亭,久废。殿左为冷然阁,又左为听松堂。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慈相寺考古发掘现场

4.

苏东坡之后,寓居在半月泉边的名人雅士,可以凑足一个旅行团,比如韩元吉、刘一止、王洋、高斯得、吕祖谦等,属于宋朝热搜榜的常客。

刘一止,官至敷文阁直学士,因触犯秦桧罢官。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慈相寺用钱400万铸造铜钟一具,江浙闻名、手艺高超的德清人冶铁匠胡元美手作,钟铭就是刘一止写的。

原谅我举了这个热搜榜里大众知名度最不高的人作为铺垫,现在隆重请出吕祖谦老师。

“东莱先生”吕祖谦,虽然不在大宋背诵默写天团里,但现在讲“宋韵”,必须排在前三位,这位和朱熹齐名的南宋大儒,卒后谥“成”,后世称吕成公。

越往后发掘,读了很多文献,张士轩越觉得,北宋以后,这么多名人大咖来这里,尤其是明代很多大儒来半月泉,并不是因为苏东坡来过,而是因为吕祖谦。

但是,吕祖谦来这里,是因为热搜榜里的第一个名字:韩元吉——后来,他成了吕祖谦的老丈人。

苏轼这趟旅行存疑,但韩元吉的行程是板上钉钉的。

绍兴十四年(1146),28岁的韩元吉第一次出闽,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不取。因为兄长韩元龙在余杭县当主簿,他想离得近点,第一次去湖州就在德清慈相寺暂住。绍兴十八年(1150),再次落榜,但因先祖的关系,以门荫顶吏部入选。当时的舆论对韩元吉以门荫入仕评价倒是积极的。

又过了一年,绍兴十九年,韩元吉赴处州担任龙泉县主簿。大约在绍兴二十一年的秋冬之际,他离任龙泉,返临安侯调,再次到德清慈相寺居住。这时,吕祖谦第一次来这里找他。

寺庙旁靠近山边,韩元吉就住在这里——寺西有修竹林,宋尚书韩元吉居焉。嘉庆《德清县志》里提到韩尚书住在地方叫“无咎别业”。韩元吉字无咎,官至尚书,“尚书幽兴日哦诗,溪山无限清晖在,掩映水清玉润时。”

他们在寺西的竹林精舍聊天读书讲学,吕祖谦在《甃月泉疏》里这样描述:“断崖吐月,才出半规;古甏涵星,尚怀金壁,久矣宝奁之发,时哉玉斧之修。”

俞樾来之前做过功课,但他到的时候,“东坡先生官湖州,请一日假来此游。欣然题诗在上头,而今精舍在荒丘。”

绍兴二十七年(1157)和乾道五年(1169),吕祖谦先后迎娶了韩元吉的长女韩复和三女韩螺。他和韩螺就在慈相寺旁的韩宅完婚。可惜,两位夫人都早逝,与他一起生活只有五年和两年。

宋嘉熙年间(1237—1240),德清县令章鉴在吕祖谦读书的地方创建了“东莱读书堂”,谢梦生写了一篇记。明弘治九年(1496),知县王良臣在寺的披云阁旧址,建堂三间,中设木主。嘉靖四年(1525),知县方日乾重加修缮,陈霆作《重修东莱书院记》,改题东莱书院。后来还有东莱先生祠、东莱先生读书岩等景点。

“大概的位置,就在我们遮阳网的上面。”张士轩指了指。“山上,挖机虽然没有扰动,建筑遗迹基本都在。但是,主要的建筑遗迹都在山下平坦的地方,但挖机翻过太多次,韩元吉的宅子已经找不到了。”

5.

1930年拍的老照片里,泉边,还有一段石阶。如果把照片拿到发掘现场做个对照,石阶可重叠——没错,它依然在那儿。这不是新开的台阶,而是从原来的岩石上凿出来的,费那么大劲凿台阶,上面肯定有花头,要么有建筑,要么有仪式活动。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1930年老照片中的石阶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考古现场的石阶

张士轩找到的另一张照片,信息量更大,也证实了他的设想。1922年端午节,一群男子——民国参事会同人游半月泉,凭栏远眺,一个仰拍角度,摄影师应该就站在我们的位置——楼下,台阶边。矮墙、楼阁、树影,二楼风光果然更好。顺着这张照片,考古队推测上面的建筑遗迹还在。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踏上石阶,又上一层楼。

站在山腰处,终于明白1922年端午节,这群男子执扇远望的是什么风景——青山四面围殿阁,东院西堂架岩壑。不好意思,回去得有点远,一口气穿越到了明代。既然来了,努力忘掉41℃,回到那个七月良夜。王淮走到慈相寺门前,已至黄昏。进石屋洗了个澡,小窗边传来水声:“东莱书院掩清昼,疏竹小窗烟雨愁。”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从第二级俯瞰半月泉

考古队员在清理表土后,发现了很多建筑遗迹。明清文献提到,此处建有石壁山庄,建筑体量都不大。三合土的地面也还在,“但是不知道是哪次留下的,因为毁了重建反复好多次。现在暂时不能全部揭开,准备今后要做展示。”

第二层还在发掘,主体遗迹已经揭露,柱础、墙基,还有残存的磉墩,“我们一直挖到基岩为止,确定不会再有了,你看那边发黄的土,这是基岩上面风化的土,这是最早的一次人工营建的工程了,是当时的房址。”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地面,磉墩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柱础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基岩上面风化的土,发黄

眼前,护栏倒落,此处曾建石屋,就是王淮那晚住的小屋,沿石壁而建,生活细节都在文字里:焚香啜罢赵州茶,帐卷梅花眠石屋。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护栏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正在发掘

这几天,发掘接近尾声,张士轩说,目前还有边界的问题需要解决,再看看排水沟两边有没有其他遗迹现象。

6.

沿着踏步上去,还有第三层观景点,基本是在基岩上凿起来的,发现两个小龛,沿壁凿出。“遗迹很清楚,但性质很难定,文献基本没有记载这里是干什么的,目前看宗教上的功能多一些,因为太讲究了。”旁边还凿出了很多石头,里面放了一口缸,功能不详。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这一层,村里人大多不知,只知道楼下的半月泉和慈相寺,所以破坏少。张士轩刚来时,这里全是树,他在县志里读到,当地县政府要求,不能再在山上开采土地种番薯了。“这些土都是当时垫的,如果没有很大的生存压力,不可能跑到这么陡的地方垫土种东西。上世纪60年代后,这些山都荒了。”

还发现了三个柱础,呈直线排列,说明此处是墙面,这里也有一处建筑,我们可以大概知道这个房子的规模。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三个柱础排成一排

清表后,考古队员又发现了很多茶具,还有棋子。有个“包”字,可能是“炮”;“丘”,底下少了两点,可能是“兵”?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春秋佳日,游客众多,吃饭看花,然后打牌。莫存之写了一个有声音的现场:“继以雀戏,牌声劈拍,若与流泉激响,均其节奏,同游者曾以隔院棋声比之,可为一笑。”

目前采集的陶瓷器,大部分为地表所出,年达最早到北宋晚期,三分之一为宋代,有一定的数量。比北宋早的遗物目前还没看到,跟韩元吉他们的行迹可以对上。大量的遗物是两宋之交以后,鼎盛时期在明清,此地成为名胜,也就是说遗址的主体年代为明清。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就在这里,一片紫砂壶残片,在清表土时露了出来,是壶底,只有我的拳头大小,再看,上面有款:时大彬。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看到时大彬三个字,懂的人懂,此处可以有“哇”。

但我们这个工地的考古领队知道出土了“时大彬”,先哇了。他的名字叫——时萧。

这是等了500年才修到的缘分吧。

时大彬是明万历至顺治年间人,著名的紫砂四大家时朋的儿子,晚明紫砂艺术一代宗匠。时大彬之前,紫砂壶制作还在“斫木为模”阶段,从时大彬开始,弃模创新,形成了敲泥片,镶接和拍打等一整套技术体系,成为继供春后知名度最高和影响力最大的一代巨匠。

说几个我们现在还在用的设计:他在泥料中掺入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又把大壶改作小壶,从原来的2500cc,改到只有300-400cc左右,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这一变革,将制壶工艺手法和壶型大小规格基本固定下来,流传至今。

时大彬的作品朴素雅致,后人称“时壶”。作品虽然很多,但流传存世很少,到清乾隆年间已成为稀释珍宝。“时壶”大多有“大彬”款识,以此识别。因为制壶技艺和品质都太高了,当时出现了很多赝品。

写《桃花扇》的孔尚任有三把,自己也表示怀疑:“宜兴时大彬瓷壶,予有三执。其极大者,闵义行赠,口柄肥美,体肤稍粗,似初年所制。底有刻款:‘戊午年日时大彬制’,‘时‘字与‘日’字连,可疑也。”

清人梁绍壬,杭州人,住在竹竿巷,他写了一本笔记《两般秋雨庵随笔》,在清代很有影响力。其中一个故事,他在朋友家里见到一个钵盂,盂上有菱角、荔枝、如意、螭龙,四爪为足,下镌“大彬”,取其谐音:伶俐不如痴。

目前大彬的存世作品,传世和考古出土的加起来不过十六七件。最珍贵的,当然是考古出土的大彬壶。前些日子,托王牧询问原茶博馆馆长吴晓力,引荐吴远明,中国茶叶博物馆首任陈列部主任、茶具研究者。“很珍贵。”看了照片后,他说,纪年墓出土的大彬壶,目前只有六把。

1987年,漳浦县盘陀通坑庙埔村的明万历年间户、工二部侍郎卢维祯墓被盗,漳浦县文化部门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中出土了时大彬制鼎足盖圆紫砂壶,现藏于福建漳浦县博物馆,是镇馆之宝。器底刻“时大彬制”四个楷书款识,单行竖排,是胎土将干未干时,竹刀单刀阴刻。这把壶的最大创新,就是倒置鼎足盖,时大彬创制。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1994年,邮电部发行了第五组邮票,宜兴紫砂陶的第一张就是时大彬三足如意壶。

1984年,江苏省无锡县甘露乡彩桥村的华师伊墓出土,年代为万历四十七年(1619),华师伊是明代南京翰林学士、华太师华察的孙子。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1968年,江苏省江都县丁沟镇曹氏墓出土了一把大彬款六方紫砂壶,墓葬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1987年,山西晋城大阳镇陡坡村的石砌古墓中出土的时大彬壶,圆球形,紫褐色,圆口双层饼盖,宝珠钮,圆管状曲流,环形把,底刻款“丁位夏日时大彬款”。丁未为万历三十五年(1607),此壶现藏于晋城市博物馆。墓主张光奎(《明史·列传·忠义四》有传),生于万历元年二月初二,仕至山东右参政。

而这次慈相寺遗址出土的虽然只有壶底残片,不是完整器,但可以作为一个标准器。最重要的是,完整器物无法取样做出土的紫砂壶材料工艺研究,残片可以取样做成分分析。

“我发现它是一个带弧形的圈足。”前几天,吴明远的儿子吴惟一也看了照片,他发现了一个细节,发来一张示意图,“早期一般是下面那种,带弧修饰的工艺更高。”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可以这样说,宋明时期江南地区的城郊,有一座随形就势的“山地园林式”的小型寺院。如果要对标,现在杭州的永福寺跟它很像,也是园林式寺院,随着自然地形而走,不是雄浑的、高大巍峨的规整样式。《康熙县志》的“寺观 慈相寺条”里记载:寺基并书院祠基共六亩八分九厘九毫。换算一下是4200多平方米,跟目前发掘所见差不多。

茶具、碗盏、棋子、水滴、砚台、油灯,院落遗址内出土的器具,粗朴,清简。考古学家说,这是一种长期被遮蔽的宋明时期小型寺院的建筑形态和日常生活。前几天,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柳河来工地调研,坐在亭子里,想起一句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天最好不热,有点儿凉风,寺僧、山居文人晃着手中的茶杯,那晚,半月落入了半月。

【参考文献】

德清县博物馆编,灿烂的德清历史文化,西泠印社出版社,2015.05

许公武《德清县石壁山半月泉重建冷然阁启》

莫存之《临溪胜览》

朱炜《中秋节,在半月泉边读苏诗》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普宁内裤网
购买广告请联系站长!
图片推荐
    芭提雅红灯区开展大规模扫黄行动

    芭提雅红灯区开展大规模扫黄行动

      泰国芭堤雅的红灯区,旅游警察正与一名疑似变性妓女交谈。  泰国芭堤雅,一名变性美女正与旅游警察争吵。芭堤雅警察局的苏帕特-伯恩克朗上校在接受《曼谷邮报》采访时表示他希望完全根除街头
    特斯拉自爆曾经与外星人有过神秘交流

    特斯拉自爆曾经与外星人有过神秘交流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虽然他的名字在一般学校教科书上不常见,不过由于他在无线电和摇控设备研究上的奉献,使这些成就和理念成为日后NASA许多现存技术的
    永定区天罗山古城堡邀请你来探寻文化宝藏

    永定区天罗山古城堡邀请你来探寻文化宝藏

    苍劲古老厚重的城墙城堡一角残存的精致窗花天罗山古城堡红网永定分站8月9日讯(分站记者 欧媛)8月7日,永定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孙仁健带领区总工会一行来到谢家垭乡天罗山古城堡,看望慰问湖南大
    史上被太监害死的八位皇帝

    史上被太监害死的八位皇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太监们的身影也不乏出现,他们是专供古代皇室役使的官员,是皇家专制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官衔,而这种宦官(太监)制度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直至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的灭亡为止
    吴三桂的70万兵马为何打不过康熙的15万

    吴三桂的70万兵马为何打不过康熙的15万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过很多次危机,要说哪一次危机最为严重,恐怕还要属大清刚刚建立之时的三藩之乱,而领导这次反乱的是著名人物吴三桂,当时的吴三桂已经占据长江以南的半壁江上,且在兵马上远胜于康熙,不过后来吴
    神秘之旅行,关于旅行的奇闻异事

    神秘之旅行,关于旅行的奇闻异事

    网上有很多关于神秘之旅行,关于旅行的奇闻异事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奇闻秘密旅行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奇闻秘密旅行奇闻秘密旅行晚上8点的飞
    英国新冠人体试验已有阶段成果,英国爆料新冠病毒

    英国新冠人体试验已有阶段成果,英国爆料新冠病毒

    澎湃新闻记者 张无为2021年2月17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称,该国临床试验伦理机构已批准了一项新冠人体试验,志愿者将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接触新冠病毒,以帮助科研人员更深入地了解这种病毒的作用机理。由
你是怎么知道众人趣的?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