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世国 编辑|贺淑幸
博爱县有多个村庄叫城。
上期城,下期城,汉高城,东金城和西金城,还有一个你没有听说过的古金城,以及许多厚重的故事。
公元2007年,平地一声炸雷,颠覆了人们的三观,金城真的有古城,是距今43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新石器人类活动遗址。但这个城并不是当地人传说的汉代军事重地古金城。
一、新石器遗址
新发掘的西金城遗址位于西金城村东,老人们还记得这个地方地势特别高,人们都习惯叫“东坡”。东坡有多高?当地人说坡顶高两三丈,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楼房的房顶。东坡发现了啥宝贝?考古专家找到了数百件可复原的陶罐、豆、壶、鬶、觚、盆、单耳杯和鼎等标本,二百余件刀、镰、铲及少量石斧、镞等石器,还有大豆、稻谷等谷物碳化颗粒,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碳化小麦颗粒!这是啥概念?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中国人2000年前才从西亚引进了小麦,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2016年在镐京遗址发现西周中期的灰坑里有碳化小麦颗粒,将我国引种小麦历史向前推了800多年。而博爱县西金城新石器遗址发现距今4300年的碳化小麦颗粒,基本可以确定我们的祖先在史前就开始种植小麦,将时间又向前推了1500年。2008年1月26日《大河报》等媒体对此作了报道。
专家们的考古报告显示:新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位于西金城村中东部,城墙位于地表1.5米以下,残高2~3米;城墙宽10—25米,系用较纯净的褐色生土拍打筑成。西、南墙中部可能有城门,北、东、南墙外侧发现有小河或排水沟环绕形成的防御壕沟。城址的平面形状大致呈圆角长方形,北墙长560米,西墙520米,南墙400米,东墙440米,北、西墙底部宽20米左右,南、东墙底部宽8米左右,总面积达30.8万平方米。从城墙及壕沟出土陶片判断,古城始建于龙山文化中期,距今4300年前后,进入龙山晚期已经废弃,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
其实西金城村民对此并不感到惊奇,他们的祖先早就知道这个地方不一般。虽然搞不清准确的定义,但人们在此发现过古代遗物。神秘的未知因素,让这一珍贵遗址被人们自觉保护下来,无人敢在此地盖房或扎坟。直到上世纪中期经济发展,金城公社在此盖粮库建学校,挖土修河修路,东坡才逐渐被蚕食,但仍然保留了部分高地。上世纪五十年代文物专家就考察过,八十年代省里再次派人来考察,并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点。
豫西北古怀庆府地区目前共发掘龙山文化时期的古遗址三座,分别是温县徐堡、济源苗店、博爱西金城。而西金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掘最晚,但出土的宝贝却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新石器遗址的北墙、西墙远远厚于东、南墙,据此分析,北、西两面极可能是古代河流的受水面,因此才用较厚的夯土保护城池。山东大学考古系也专门来此,对遗址的人骨和动物骨骼进行考古,研究分析当时人类与家畜的饮食习性,得出当时人畜皆以水稻和蜀黍为主食的结论。专家们说不清金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究竟还有多少谜团。
西金城村还有金城寺、紫胜寺、火神庙、娘娘庙等多座寺庙,武阁寨村现存1500年前的“于府公等义桥石像之碑”,文末就有金城寺和朱营寺,是东魏武定七年民间自发修建沁河桥的发起者之一。如今虽然不见古庙,但宋代石床与高大的经幢仍在,河内县志对此有记载。
二、东金城、史家庄与古金城
西金城往东不到一里,就是著名的东金城村,两个金城都是大村,中间隔着新修的南水北调宽阔清渠。当地群众还记得老辈人说,东金成原先不叫东金成,孙家祖先明初移民居住此地,渐渐族大枝繁,村名遂叫老孙庄,距离古金城不远。史庄人则说,史家祖先明初移民来此时,北有老孙庄,南靠古金城,因此把村名叫做东金城。那时候人们只知道古金城而不知射犬聚。清代中期因为缴纳粮税发生纠纷,地方官员弄不清出问题出在哪个金城村,后来发现史姓村民有问题,便下令将村名改为古金城,而把老孙庄叫做东金城。清代晚期古金城才更名为史家庄。现在史庄的史家祠堂里还有碑记,上面记载该村叫古金城。
看来东西两金城都有遗址存在,都不是空口妄说,射犬聚就是古金城的旧名。
万历年和清顺治年《河内县志》皆云:射犬聚在河内,今不可考。但乾隆年《怀庆府志》与道光年《河内县志》的舆地志则记载:射犬聚,在清化城南(按《水经注》:长明沟水东径射犬聚北。汉赤眉众十万在射犬,光武进击,大破之。后河内太守张扬为将杨丑所害,眭固杀丑,屯此)。以上为府志原注。古人已经清晰地告诉后人,位于清化城南的射犬聚曾经发生过两场战斗,一次是楚汉相争之际,史料有记载,刘秀以一万精兵打败了准备渡河的十万赤眉军,奠定了一统江山的基础;另一次是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进攻吕布,河内太守张扬欲援救吕布,其部下杨丑杀了张扬欲投奔曹操,眭固又杀了杨丑并屯兵射犬。眭固字白兔,有女巫云犬对兔不利,建议眭固离开此地,但眭固不以为然。曹操发现形势逆转,遂派部将史涣、曹仁急攻射犬,眭固出城欲投奔袁绍,曹军在犬城杀眭固,继而攻占射犬。史料也有详细记载。
射犬聚既是一个古战场,也是一处地名,地名的缘起不清楚,应该和古人在此狩猎有关,史庄人曾在此挖出大量鹿角就是例证。聚指的是聚落,也就是早期人们居住的城池,既然是城池就有城墙,而且比较大,至少应满足史料记载的两军对决打仗或者大部队在此屯兵的条件。两次有名的战斗也让这个古地名更加神秘。
再看看西晋郦道元的《水经注》:“长明沟水,东经射犬城北”。长明沟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即后来的小丹河、现在的运粮河。据传这条河开凿于秦汉,源头是丹河出山后九道堰分水的上秦河,古代的主要用途一是灌溉,二是漕运,当地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记得河中的小船与竹排。府志记载从康熙年开始,小丹河就发展为给卫河运输补水的主要河道,从清化城向南又东折。在太子庄南和西金城东分别有两座石桥曰“龙头桥”,两桥应建于明清之际,桥洞上都有螭龙头和龙尾,龙头朝上游,龙尾朝下游。郦道元来此考察的时候,这条古河还是直接入沁的,经过西金城应该向东南流。金元时期由于沁河河道大量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这条河才改变走向流向东北,在修武汇聚吴泽水等支流,成为卫河之源。《怀庆府志》河渠志云:小丹河之为光沟(今蒋沟河,下游入运粮河)无疑。惟是,河内东北有界沟村,南临沁河。又东数里为内都村,云是古中都亭。昔日在县境入沁,今则绝入沁故径,东入于卫河,尾闾则古今悬殊矣。
闻名天下的射犬聚古战场与长明沟不可分割,如果运粮河未改道,郦道元说“经射犬城北”,就是说古城在河之南侧,很明显不会是紧邻运粮河的西金城,西金城位于河北。东金城与西金城基本平行,所以也不应该是射犬聚。只有古金城史庄的位置偏南,稍加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古代光沟水不会像今天这样拐直弯,极有可能继续往东或东南方向流,史庄村的地理位置符合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的“射犬城北”方位。
三、传说与考证
史庄人都说古金城就是射犬聚,是因为他们有依据。
史庄村位于东金城村南偏东方向一里多,全村有1300来口人,1500亩土地,史姓是大姓。村北有建于元代的天齐庙,是河南省文保单位,庙内有气宇轩昂的大殿、拜殿、厢房和戏楼数十间,建筑规模极其庞大,大殿有高大的石柱和对联,精巧的斗拱与梁檩的壁画犹存。近年由于缺乏维护多残破坍塌,只剩下岌岌可危的大殿。2020年以来县文物局向上级申请专项资金予以维护,使五间大殿恢复了原貌,再现往日的古色古香。村东还有祭祀刘邦的高祖庙,二十多年前发生的“盗挖高祖墓”事件惊动了省市公安部门,就发生在距离高祖庙不远的大塚下。
顺村东水泥路向南进村,东侧是庄稼地,西侧是整齐的排排楼房,南侧一片高地,东南角上有座废弃的瓦窑。史庄村人说这块高地就是“城上”,而且祖祖辈辈都这样说,还把附近的庄稼地叫做“城上地”。
“城上”是不是射犬聚古城?让我们回溯一下往事。
史军政是王保小学教师,史庄人,网名流浪者,爱好骑行和寻古。经常在网络平台发表图文并茂的文章,介绍丹沁平原与太行山文化,探秘过晋怀商帮行走的山西泽州清化一大道、清化二大道,也多次介绍过“城上”这块神奇的高地,并且掌握有大量证据说这里是射犬古城:地下是一片瓦砾熟土,整片土地原先高出四周农田近两米;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天晚上放映电影,村民在高地东北角挖坑埋木杆,挖出了18只青铜碗;当地人在此起土,还多次挖出鹿角,最多的一次发现一架子车,史军政也挖到过,但因年代久远一捏即成粉芥,被村民们当作肥料;有史家人分别掘出两只青铜炉鼎,多次发现大量铜钱和箭头,陶器残片则不计其数,其中有价值的基本都上缴了文物部门;更为神奇的是,几十年前有人在此挖土垫猪圈,发现了一枚青铜“军司马”钮印,后被文物贩子盯上而不幸被盗。史庄人提起此事就遗憾万分。
史军政老师今年五十多岁,他记忆中的“城上”是方圆百亩的土岭,村民称城墙为城圪岭。靠近村子北侧的城圪岭最高大,有十米多宽六、七米高,其余三面的城圪岭不太完整。而七十多岁的村民史元说,他早年记忆的“城上”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大土围子,实实在在的一座城,城墙高两三丈,用黄土夯实而成,墙底部宽十几米,顶部宽六、七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还年幼,经常和小伙伴扒上城墙顶玩耍。城墙内全部是肥沃的瓦砾熟土,种植蔬菜和庄稼。史元还听老人们神奇的口传,有人在武阁寨大堤上能看见“城上”全貌,秋天雨后云起飘渺,在武德镇偶能看到古城海市蜃楼奇景。
古城被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史元老人指着废弃的砖瓦窑说:那时候村里建砖瓦窑搞副业,窑上青烟袅袅异常热闹,四五天就能烧一窑砖瓦,制坯的黄土全部取自于城墙。有人专门负责破墙拉土,十几年时间,方圆一千多米的城墙都换成了人民币,村集体靠这些钱年终给社员兑现。他还指着新建的民房说:古城址北到史庄南街北侧的新房,南到瓦窑外数十米,东至现在的水泥路,西至现在的村中心。史庄原来与“城上”还有一段距离,现在有近四分之一村落建在遗址上,城上地整体高度也比过去下降了一米,修路盖房垫猪圈都来这里拉土。
村民小卫还透露了一段故事:前些年他兄弟俩准备盖新房,正好规划在“城上”中心位置,地下出了不少砖瓦陶片无人关注。一户邻居的新房挖茅坑时,发现了圆拱砖圈建筑,说不清是房屋还是古墓,引来不少人围观,还有外村人半夜偷偷来寻宝,这户人家一怒之下将茅坑回填,断了那些人的念想。
退休老教师史聚恩今年已81岁,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里回忆“城上”:“东西有二百多米,南北有三百来米长,比四周地面高出约两米。上面是平坦的土地,四周是人工堆砌的土岭,土岭围成一个约百亩的人造微型高台小平原”;“在古城四周的城圪岭上,密密麻麻长满了山枣树,有大树、有小树。大的山枣树已经长成高大的乔木,树身直径可达二、三十厘米,树冠有几十平方米。每年秋天,村里人常来摘酸枣吃”:“曾有人在城上田地里耕地、打井,发现零星甚至成罐的古代铜钱,破损的或完整的古陶器,还有随时可见的碎瓦砾。据此推测,在这古城上曾有过村落,一定有一段不一般的历史”。
神秘的“城上”究竟是不是古射犬聚?射犬古城仅仅是一个村落?会不会是一座原始古城或者古代的祭台?看来只能期待专家考古了。
四、古城今昔
射犬聚古战场在逝去的历史长河中被渐渐淹没,甚至在明末到清初的府志县志中,被作者大笔一挥“今不可考”,这也不奇怪,毕竟还有《水经注》和乾隆年《怀庆府志》、道光年《河内县志》佐证:在光沟水南侧,在河内县,在清化城南。特别是《河内县志》疆域志清上乡二图东金城村后有注如下:孙果《射犬聚考》曰:金城之东,有掘地者得后周墓志一石,言“西至射犬古城二里”,则东金城之为,即古射犬聚无疑矣。
当年孙果按照后周墓志记载,将射犬聚定为东金城没有错,因为明清之际史庄就叫东金城,距离今东金城也很近。
史军政还说:他曾在康熙年《河内县志》的河内古迹图上看到射犬聚处于史庄村位置,还有资料明确说明射犬聚在武德镇以北15里。这也是让他认定“城上”就是射犬聚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河内古迹图”系引自明代旧志,是编纂康熙年县志的原始资料。此图还可以纠正清初顺治年《河内县志》的一处错误,顺治年县志云“大台在城内,汉光武遣将王良击赤眉于此”,此言还被之后的乾隆年府志、道光年县志引用。但实际上“河内古迹图”已经清晰标明,大台在距离射犬聚很近的东北方向,而不在府城内,是否为当年眭固北出射犬欲投袁绍而被杀的“犬城”?顺治县志为萧家芝、萧家蕙等手抄,如能考证落实,此处可能还有座古城,亦或大台就是东金城。
最近有人发表文章《两汉“射犬”考》,云射犬聚在焦作东南,并根据其对历史事件的主观判断分析,否认古《怀庆府志》与《河内县志》的认定。须知大沙河灵泉村附近为古修武、古河内(今沁阳、博爱)和武陟县交界处,东为修武,西为河内,南为武陟,旧志皆云射犬聚在河内县,亦有说在武陟西北,断无在修武一说。可惜当时古人不太认真,没有详细标明村落位置,否则就不会有人对此持异议了。
很可惜从古到今,无人对这座史庄的“城上”进行发掘、研究与保护,以至于上世纪中期还存在的古城,在文革期间被破坏殆尽。更为可惜的是近年来农村大规模建造民居,史庄村的东南角已经占据“城上”,侵占古城二分之一以上。大量的地下文物被毁被弃或被盗。
2021年10月28日,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庞满军在西金城程红军等陪同下来实地考察,发现这块被称为“城上”的高地上,到处有古代罐、瓮、盆、鼎等残破陶片和砖瓦片,高地边上更多,俯首皆是随处可见,均为麻布纹或绳纹,初断年代多为秦汉之际或更早。还发现了两块菱形花纹的汉砖残片,说明这里有可能在汉代就被废弃。
在东西两金城的周边,东到邱村,西到马营,南至王保,北至朱营,方圆十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曾经分布几十座大型封土古墓,最高的达到二十多米,人们称之为“塚”,可惜均在上世纪被各村烧砖瓦而破坏。据说西金城西侧的东马营村大塚下,曾发现身着盔甲手执兵器的将军尸骨。这些古塚与古射犬聚是什么关系?当年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至今仍是个谜,需要专家发掘并解读。
期待有关部门尽快对“城上”进行考古发掘,内容可能会比西金城新石器人类活动地区更加丰富,更有意义。也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对“城上”遗址进行保护,严禁在此盖房、挖土、搞建设,为后人留下一点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个金城,两大古城,博爱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还有很多亟待解密的厚重故事。
西金城村古金城寺石幢
西金城村全国文保单位龙山文化遗址
西金城运粮河碑与龙头桥
东西金城交界南水北调河渠
东金城村
史庄天齐庙大殿
史元老人介绍城上旧景
古城上(射犬聚遗址)
随处可见的陶片
汉代纽印
河内县古迹图,右下有射犬聚和大台标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后台添加白名单,本平台公众微信号:hsghsx
本文文字图片为鄈城漫笔原创首发,
“鄈城漫笔”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
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总面积492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2002年)。 博爱县辖7个镇、3个乡:清化镇、柏山镇、月山镇、许良镇、阳庙镇、磨头镇、孝敬镇、寨豁乡、金城乡、苏家作乡。县人民政府驻清化镇中山路。博爱县的历史沿革
1927年从沁阳析出,取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中之博爱,设置博爱县。
夏朝隶属覃怀地,商代属畿内,周武王时属野王邑。
战国时先后隶属郑、晋、魏、韩国。
秦属野王县。
西汉初属殷国,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属野王县,东汉属河内郡。
三国时属魏冀州河内郡。
两晋属司州河南郡。
隋朝属河内县。
唐武德三年(620年)设太行县(县治清化镇)。武德四年废太行县并入河内县。
宋、元、明、清属河内县。
民国2年(1913年)河内县更名沁阳县。
民国16年(1927年)8月冯玉祥主豫时,根据吉鸿昌将军的呈请,将沁阳县东北部丹河以东四乡一十五图和崇下乡四图的部分村庄划出,增设博爱县,县治清化镇,直属河南省辖。
1938年至1945年日军侵占博爱时改为清化县。
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属平原省新乡地区辖。
1952年平原省撤销,属河南省新乡地区辖。
1954年归焦作市辖。
1960年10月并入焦作市,取消县建置,设城关、阳庙、金城、界沟、红旗人民公社。
1961年9月恢复博爱县建置,仍旧归河南省新乡地区辖,文革期间一度有红卫县之称。
1983年9月1日后归焦作市辖。
2005年,博爱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界沟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孝敬镇管辖,孝敬镇人民政府驻东界沟村;撤销张茹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金城乡管辖,金城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高庙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清化镇管辖,清化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012年8月18日,10月28日,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将博爱县苏家作乡整建制划归焦作市山阳区管辖。
2015年1月19日,博爱县举行街道办事处挂牌仪式,清化镇街道办事处和鸿昌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截至目前,博爱县辖清化镇街道办事处和鸿昌街道办事处、许良镇、月山镇、柏山镇、磨头镇、孝敬镇、金城乡、寨豁乡。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