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一过就真的到了丰收的秋天,而金色的秋天也是国内各支考古队收获的季节,前一阵#三星堆再曝新发现#引发举国关注。可以看出三星堆所表现的应该是一个区域内比较成熟的文明国家,而成都平原地区进入文明国家的门槛显然不是起于三星堆文化时期,而是在三星堆之前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时期,与石峁、陶寺和良渚并称为史前四大古城的宝墩古城。
发掘领队 唐淼
根据目前考古学研究,先秦时期成都平原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为:桂圆桥文化(距今5100~4600年),宝墩文化(距今4600~4000年)三星堆文化(距今4000~3100年),十二桥文化(距今3100~2600年),巴蜀文化(距今2600~2400年),公元前329年年,秦灭巴蜀,成都平原被纳入秦汉王朝的版图中。
成都平原史前八大古城
宝墩遗址位于成都市新津区宝墩镇宝墩村。宝墩古城是成都平原龙山时代八座古城面积最大的一个,俗称“龙马古城”。传说曾经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得“孟获城”,古城中心的鼓墩子是当年诸葛亮操练兵马的点将台,内城西南的铁溪河则是因为诸葛亮进军云南,在河边打造大量兵器,丢弃大量铁屑而得名。
古城位置图
对于宝墩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徐鹏章等先生曾在该遗址进行调查,并采集一些文化,当时认为是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城址。1995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再次对这个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从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判断其年代相当于三星堆遗址第一期,所以推测该城址为早于三星堆文化的古城址,距今约4500年至4000年左右。
建筑基址分布图
1996年的发掘发现了宝墩遗址的内城,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长方形,长1000米,宽6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使用年代为宝墩一期和二期。2009年的发掘发现城外多处高地可以连在一起,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长约2000米,宽约1500米,周长近6200米,整体构成一面积达276万平方米的大城址,使用年代为宝墩二期。如此宝墩古城与石峁古城(约425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约290万平方米),陶寺古城(约280万平方米)一起成为我国史前四大古城。
宝墩古城平面图
经过多年的发掘,宝墩古城除了发现由城墙构成的内外城外,在城墙外还发现了与城墙共同构成防御体系的壕沟。在城内发现了两条保存较好的道路,一条位于内城东城墙蚂蟥墩段内侧,一条位于内城北城墙真武观段内侧。如此外圈的城墙和城内的道路便构成了城址的主体结构,相当于人体的骨架。
宝墩古城墙
如果说道路相当于人体的骨架的话,那么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便是城址的内脏。宝墩古城目前发现了八组大型建筑基址,均位于内城。这些建筑基址规模大,柱坑规整,柱网清晰,规格较高,单体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应该是宝墩文化时期贵族人群的大型公共礼仪性建筑。此外,在外城西南的沈林盘还发现一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大型夯土台基,以中间凸起的部分为中心,四周为低平的广场,我觉得类似明清时期位紫禁城外的天坛,应该也是一处重要的仪式性用地。
大型建筑基址
既然说考古,怎么能少得了墓葬呢?可惜截止目前为止,宝墩古城所发现的墓葬甚少,仅有一百余座,而有随葬品的则仅有3座,这些墓葬一般都在房址附近,很类似于商周时期的居藏合一,之后的三星堆遗址也同样,虽然祭祀坑内容丰富,但是墓葬随葬品却很少。也许当地没有厚葬的风俗,也有可能这些都是平民的,高等级贵族的墓葬可能在其他风水宝地呢!
宝墩古城工作站
由于墓葬没有丰富的随葬品被发现,所以宝墩古城出土的器物主要为石器和陶器。目前根据器型判断,宝墩文化的来源可能是川西北早些时候的马家窑文化,而它的发展显然是后边的三星堆文化。虽然没有三星堆文化最后一起祭祀坑中那些神奇的器物,但是从日用的陶器和石器判断,宝墩和三星堆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宝墩古城所表现出来的内涵可谓是为成都平原走向文明国家拉开了序幕,其巨大的夯土城墙与壕沟的配置显示,该城址具有区域核心的地位,这样的城址形制也被后续的三星堆城址所继承。同时,城壕与外部的古河道相连通,显示出在防御之外的通航功能。而植物考古学研究也显示,宝墩城址不仅种植水稻,还种植粟和黍,在宝墩文化中晚期水稻种植普遍存在于以宝墩古城为核心的众多史前聚落中,是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重要源头。
宝墩出土碳化水稻
总之,宝墩古城突出地表现了长江上游地区在早期社会进程中的各方面特征,它的发掘与研究,为长江流域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早期国家发展轨迹理论构架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蜀文明的发展沿革
扩展阅读: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
三星堆考古的发现与巴蜀文明的再认识
三星堆人如何祭祀?考古老队长带你穿越现场
三星堆入局禹迹和夏都之争,官方意志还是民间力量?
一锄头挖出“三星堆”的村民还原挖掘全过程,三星堆文明到底源自何处?
近期,我国考古学界对三星堆遗址进行挖掘,将三星堆这颗璀璨的历史文化重新拉入了人们的事业,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而对于三星堆文明来源于何处,也是很多网友比较关注的。根据之前考古发掘,可以知道三星堆文明是源于古代古蜀国的文明。当然,三新堆的文明也与中原文明具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星堆是如何被发现的?
早在1929年,四川省广汉市当地的一个农民燕道诚,在淘沟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坑的玉石器,从而将三星堆文明拉入了我们的视野。但当时考古学家并未对这个一致予以重视,也没有进行大范围的开挖和发掘工作。
直到了1980年考古学界重新挖掘之后,清理出土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迹以及上万件的文物,从而让大家重新审视了三星堆文化的重要性,三星堆文化也自此传播开来。
随着对三星堆的考古挖掘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让人们越加被三星堆所带来的文明成果所震撼在1988年,国务院将三星堆遗址列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次挖掘是在2021年3月份开始的,本次挖掘工作出土了近500多件的重要文物以及近百根的象牙制品。其中包含一块重500克的黄金面具,格外引人注目。
三星堆文明源自哪里呢?
通过三星堆遗址文物的不断发掘,考古学家对于三星堆文明的认识也越加深刻。从出土的各类青铜器以及其他文物可以判断出三星堆文明主要活跃于新石器时期和商周时期,期间延续和发展了将近2000年。
三星堆文明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璀璨的文化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证明,古蜀国存在的物证。并且将古蜀国的文化历史提前到了5000年以前。
三星堆文明的发现有什么价值?
三星堆文明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许多历史学上美学和青铜器学等领域的重要空白。也让全世界对于中华文明的璀璨成果予以了重新审视。
也改变了历史学界一直对于古蜀文明的认识。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历史学界一直认为巴蜀地区同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非常少,但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可以证明巴蜀地区的文明同中原文明具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星堆与古蜀文化有什么关系?
据专家考证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为距今4800-3000年左右,文化堆积又可分4期,每期数百年。目前大多倾向于将4000年前的三星堆一期文化命名为“宝墩文化”;4000-3200年间的三星堆遗址二、三期文化命名为“三星堆文化”;3200年以后的三星堆遗址四期命名为“十二桥文化”。再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晚期巴蜀文化”,以及秦汉初期的文化融合阶段,基本构成了5000-2000年前的考古学文化体系。
古蜀传说记载的蚕丛、鱼凫、杜宇,开明等几代蜀王,实际上是几个王朝。三星堆文化繁荣时期的主人目前主要有鱼凫和杜宇两种说法,更大的可能是鱼凫蜀王阶段。其后的“十二桥文化”可能是杜宇蜀王的遗存。较早的“三星堆遗址一期”即“宝墩文化”阶段则可能与蚕丛、柏灌等早期蜀王有关。在一些古老的传说中,蜀先王蚕丛为纵目,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纵目人”大面像突出双眼,其含义与甲骨文的“蜀”字突出“目”的意义相同。蚕丛之后的王柏灌以柏灌鸟为号,鱼凫以鱼鸟为号,杜宇亦以蒲鸟为号。在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与传说中的柏灌年代柜近的一只无冠、无勾嘴的鸟为特殊文化象征的器物。而三星堆出土的鸟头柄勺,则是鱼凫王朝用于宗教礼仪场合的舀酒之器。鱼凫的先祖曾以捕鱼为生,而鱼凫则是其借以捕鱼的重要工具。正因为鱼凫这种水鸟为古蜀先民带来了丰盛的鱼类,使他们得以生存繁衍,所以古蜀先民才如此敬仰它,以致这支族类被人们称为“鱼凫氏”。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