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3月15日电(记者高博)在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河北泥河湾盆地,其东南缘的下马碑遗址内,发现早期人类使用颜料证据。
“我们发现了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类颜料加工与细小石器镶嵌使用的证据,生动再现了4万年前东亚人类的生活场景。”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王法岗,近日通报了泥河湾考古的最新进展。
图为赤铁矿加工相关遗迹与遗物。图片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位于冀西北的泥河湾盆地是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和文化序列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1921年,阳原县泥河湾村天主教堂法国神父文森特报告在村附近发现古动物化石。一百年来,地质、考古学者纷纷前来考察研究,逐渐揭开泥河湾神秘的面纱,使之享誉海内外。
下马碑遗址位于河北省蔚县三关村东,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王法岗介绍,该遗址堆积厚度290厘米,考古发现第6层堆积中有赤铁矿残迹、火塘及其周边散落的石器、骨器及动物化石碎片等,测年显示该地层年代距今4.1万至3.9万年。
根据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技术分析,确认一处富集赤铁矿的染色区,发现较大的研磨盘、研磨球以及赤铁矿碎块,部分赤铁矿石表面发现摩擦痕迹,推测为加工赤铁矿颜料的现场。
出土石器以砸击而成的细长形小型石器为主,部分细小石器表面发现骨柄残留和线性排布的植物纤维残留,推测是古人类通过装柄、镶嵌制作的复合工具,被用来钻孔、加工皮毛、切割植物及动物软组织等。
“结合野外发掘过程中对遗物、遗迹分布情况的记录,可以清晰地看到赤铁矿加工区位于下马碑遗址西北角,向东有火塘,火塘的灰烬溢出,周边散落石器。这些石器按功能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如此便可以勾勒出4万年前古人类‘围炉而息、磨石取彩、嵌石为刃、分享猎物’的鲜活生活图景。”王法岗说。
通过颜料使用、艺术创作与复合工具等“现代行为要素”追溯早期现代人群的形成、扩散、交流与“行为现代性”的发端与演变,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缺乏这类考古遗存,被作为现代人群在东亚形成的时间晚于旧大陆西部的推论基础。
工作人员在泥河湾盆地下马碑遗址进行野外发掘。图片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下马碑遗址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3年开始开展系统发掘,此后该院又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对其进行国际性、跨平台、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业内专家认为,下马碑遗址的此次发现揭示了早期东亚现代人复杂的文化演进与交流过程,对于解读东亚及世界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距今4万年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革命和早期现代人群形成、扩散与行为现代化的关键节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石霞说,“此次对下马碑遗址所蕴含的人类行为信息的解析,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华北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行为的变革提供了证据。”
科学家在河北泥河湾考古发现4万年前人类使用颜料证据
现代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是近三十多年的学术热点。通过颜料使用、艺术创作与复合工具等“现代行为要素”追溯早期现代人群的形成、扩散、交流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中国乃至东亚缺乏这类考古遗存,被作为现代人群在东亚形成的时间晚于欧亚大陆西部的推论基础。泥河湾的考古发掘
1924年9月,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在考察内蒙古萨拉乌苏的返回途中来到张家口,会同美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在泥河湾进行了短暂的地质考察。
1957年,考古学者观察了“北京人”制作石器已很进步,能使用和控制火,因而推断说,距今五六十万年前的“北京人”绝不是最早的人类,“北京人”不是第一。这次细小石器的发现,确证“泥河湾期的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于是贾兰坡院士认为,在160万年前,就有如此进步的石器,证明人类起源比过去的认识要早得多,说400万年前有了人类并非夸张。
1988年4月23日,泥河湾对外开放,应中科院邀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前来考察,拉开了泥河湾开放的步伐。
1990年,经国务院的批准,由克拉克教授领军组织的中美合作泥河湾考古项目,成为建国以来的笫一个中外合作考古项目。至此,已接待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学者和专家,发表了有关泥河湾的论文700多篇。
1994年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在泥河湾盆地小长梁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世界上最早的细小石器。这些石器都比较小,大多重在5至10克之间,最小的不足1克。可分为尖状器、刮削器、雕刻器和锥形器等类型,共约2000件。这些石器经过古地磁专家的测定,证明距今约有160万年。
1995年8月至1998年9月,在以往发掘的基础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系合作发掘,在于家沟遗址找到了华北地区极为难得的更新世末至全新世中期的地层剖面和文化剖面,该项发掘入选199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96年6至8月,美国印第安大学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对泥河湾遗址也进行过为期两个月的发掘研究工作,获得了一大批较为珍贵的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等实物资料,进一步证实泥河湾盆地是中国人类起源的摇篮,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是一座有待深入研究、开发利用的巨大科学宝库和世界文化遗产。
2001年马圈沟遗址的发掘,首次发现了距今约200万年前人类进餐的遗迹,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起源地。泥河湾向人们昭示:人类不仅从东非的奥杜维峡谷走来,也有可能从中国的泥河湾走来。
2001年3月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10月,在泥河湾马圈沟遗址发现了层位最低、时代最早的遗址,发掘出的几百件石制品、动物骨骼,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的年代向前推进了数十万年,达到距今200万年左右。鉴于泥河湾遗址在史前文化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2002年初,泥河湾地质遗迹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4年8月24日,由河北省泥河湾管理处组织的泥河湾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发掘出一个较完整的象头化石。发掘出的象头化石微微向上仰起,一根象牙化石较完整,长1.5米,另一根象牙前方有残缺,长度1.2米,象的臼齿化石清晰可见。象头化石埋藏在河流相的沙层中,已经过搬运,推断象头化石应该是经长年雨水冲刷而滑落至此。到底是百万年的猛犸象头化石,还是南方象演变后的象头化石,还需专家进一步研究认证。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