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这个墓葬群开始发掘!
连日来,在郧阳区五峰乡,省、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冒着酷暑,深入乔家沟崖墓群进行深入发掘。
这次发掘,进一步揭开了尘封的古老秘密...
乔家沟崖墓群
据介绍,乔家沟崖墓群属汉代普通墓葬。
该崖墓群位于五峰乡肖家河村乔家梁子东端南坡的峭壁上,坐北朝南、东西并列有5座崖墓,均开凿在岩壁上。这些崖墓的洞口为梯形或近似方形,墓室平面有长方形、刀形、凸字形,一般前窄后宽、顶部略弧。其中3号崖墓与4号崖墓中间内壁相通,其余均为单体。
由于开凿在麻骨石上的崖墓洞均暴露在外,经风雨日晒侵蚀,1号崖墓洞口已小面积塌陷,加之人类活动加剧,墓室内随葬品已全无。
7日下午,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看到,5座崖墓镶嵌在高高的峭壁上,呈一字排开状;汉水由西至东,绕乔家梁子北、东面流过。考古专家介绍,该崖墓群高出地面约7米左右,墓室壁面多凿有半圆壁龛。
该崖墓群北距郧西县天河口沙坝约550米。
据悉,本次考古活动系配合郧西县天河口汉江大桥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十堰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20年5月对大桥及道路涉及范围内的乔家沟崖墓进行发掘。
天河口汉江大桥北岸位于郧西县观音镇天河口垭子湾村,跨汉江后,顺接郧阳区县道,经过郧阳区五峰乡东峰村、蓝家院,到达郧阳区五峰乡集镇,终点与省道相接。路线全长近5公里。其中汉江大桥全长653.8米,主桥长373.8米,宽22.5米,项目拟建设工期36个月,投资估算金额为3.54亿元。该大桥于2019年开工,预计2022年完工。
崖墓,系古人开凿于山崖或岩层中的墓葬。考古专家介绍,该崖墓群的发现对研究汉水流域丧葬习俗具有重要价值。
十堰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
每一片土地
都可能藏着秘密
为十堰点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关注:13807280110,报料电话:0719-8110110
刚发掘出的埠里墓群有何特别?为何被称为宋代建筑考古的重要遗存?
近日,长丰县举办埠里宋代家族墓地考古发现专家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来到埠里古墓群发掘现场参观,并就古墓群发掘成果及墓地出土仿木结构建筑进行解读。
据介绍,目前埠里宋代家族墓地的发掘工作已结束,该家族墓葬系江淮地区具有典型性的宋代家族墓地,等级高、规模大,出土器物保存完整,品相好、级别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接下来,在考古发掘的同时,当地将针对每个墓葬单体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案,确定了原址保护的思路,并朝着建设遗址公园或墓葬博物馆的方向努力。
据悉,长丰埠里宋代家族墓地的发掘,填补了江淮地区宋代墓葬研究诸多空白,是两宋之际南北文化高度交流融合的实证,结合该墓葬元素和出土器物,体现了安徽特殊的地理位置。
12月26日,安徽省长丰县埠里宋代家族墓地考古发现专家研讨会在长丰县举行,多位专家学者汇报了古墓群发掘成果,并对墓地出土仿木结构建筑进行解读。
12月26日9时左右,众多高校教授、国家和地方博物馆研究馆员近五十余人来到长丰埠里古墓群发掘现场进行参观,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了古墓勘探进展和挖掘出土的文物情况。
随后,多名专家学者与随行人员来到长丰县老法院,观摩出土文物。记者从现场看到,展示文物有金饰、银饰和各类陶瓷器皿共50多件,这些文物历经千年仍以其精美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让前来观摩的专家惊叹不已。
当天14时,安徽省长丰县埠里宋代家族墓地考古发现专家研讨会正式开幕。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寿县中心站站长张义中、特邀专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东方建筑研究所所长周雪鹰先后对出土的文物、墓地出土仿木结构建筑进行了解读。
会上专家们将古墓与同时期开封、泉州等地相似建筑结构进行比较,可以基本确定长丰县埠里家族墓地的年代,即北宋时期墓葬;而借鉴宋代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中记录的建筑设计,也进一步印证了其历史区间。
■古墓发现回顾
填补江淮之间宋代墓葬研究诸多空白
2019年4月12日傍晚,在下塘镇埠里社区淮南北路北延施工现场,工人施工时挖掘出疑似古墓。
4月15日,张义中一行赴下塘镇现场勘探古墓。经过对古墓形制、棺椁考证及土层检验,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该墓葬群年代为北宋。考古工作人员通过进一步勘探,在已暴露墓葬(编号M1)旁边又发现古墓12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葬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约11米,面积约120平方米,证实该地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家族墓葬群。
据考古专家介绍,在M12古墓内出土墓志一盒,虽上半部漫漶严重,但内涵丰富。通过解读表明,墓主人为“慎县袁团镇”(即今肥东县元疃镇,距原埠里乡直线距离约10公里)人,其主要活动年代为“政和二年”前后(公元1112年,北宋晚期宋徽宗赵佶执政期间)。墓主人为当时很有影响力的商家大贾(“数年间财产增隆”“独以富名出”),与当时朝廷很多官员有接触。
埠里宋代家族墓地的发掘已经结束,综合两个年度的发掘成果, 该家族墓葬的发掘较有意义。可以说它是江淮地区具有典型性的宋代家族墓地,等级高、规模大,出土器物保存完整,品相好、级别高,填补了江淮之间宋代墓葬研究的诸多空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它也是两宋之际南北文化高度交流融合的实证。
此外,考古、保护、展示三位一体理念贯穿发掘始终。在考古发掘的同时针对每个墓葬单体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案,确定了原址保护的思路,并朝着建设遗址公园或墓葬博物馆的方向努力。
专家正在挖掘古墓,70岁老人大闹现场,后来怎样了?
我们都知道,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和文物,而中国工艺技术在历史上那就是闻名于全世界的,那么留下来很多奇珍异宝也是情理之中,如今各个省的博物馆里都陈列着不少珍宝,可这些珍宝大部分都从皇家贵族当中产生,后来也被带到了地下陪葬,就像小编今天要说得,在浙江出土了一个墓,考古专家过去的时候准备抢救性挖掘,结果被一老人阻拦。
这件事情发生在台州,发现墓得老人叫杨计士,他只是想盖新房,所以就开始找宝地然后动工,谁知道居然发现下面埋着两个棺材,而且看起来样式还不普通,上面雕刻着花纹,这一看就是有年代感的棺材了,少说也有几百年历史,他虽然惊讶,但还是赶紧去找相关部门解决这件事,如果真是古墓那可是大事情,而且这个墓主人身份非同一般,当考古专家到了现场,对这两个棺材进行考察,发现棺材是被破坏过得,而里面的陪葬品也早就都没了,虽然考古专家很失望,但他们认为下面一定还有陵墓。
结果真被考古专家预料对了,这个墓主人身份确实不一般,他叫赵伯澐,说到赵姓大族大家都能想到宋朝,没错他就是宋朝得皇室贵族,而且还是赵匡胤得七世孙,当初宋朝衰败,他和父亲一起跑到浙江,也就和妻子一起合葬在这边了。而且在往下挖掘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墓葬群保存得完好无损,专家可是高兴坏了,这对历史考察有着深刻的意义。
而且墓中出现了很多陪葬品,毕竟是皇家贵族,哪怕就是逃到了这里也是有很多价值连城的珍宝得,而且还有很多的丝绸文物,都是宋朝时候最流行的,十分的精美。不仅如此,还发现了一个玉璧,是这里所有文物当中最值钱得,这个玉璧是南唐时期的,从古至今中国人就对玉情有独钟,所以陪葬品里有玉也很正常,但这个玉是当初李晟祭天用过得玉。
这个玉代表着南唐的历史文化,一直流传到了现在,这种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得,而这个墓地发现全是因为杨计士老人得及时汇报,不然被盗墓贼盯上又是一个损害,当然墓在出土的时候还出现了一点小插曲,当时有个70岁得老人十分着急赶过来,让专家停止挖掘,专家正疑惑的时候他把族谱拿出来,说这是自己祖先的墓,原来这个老人叫赵文喜,看了族谱专家得知,他确实是赵伯澐后代。
于是专家就开始耐心地给老人说,发现这个墓意味着什么,它得历史意义和价值,对国家的贡献有多大,而且法律也规定,时间上超过了八百多年的古墓都已经不是个人的了,而属于国家,因此老人思考过后就选择不阻拦了。其实老人反对也很正常,毕竟这是在挖掘他祖先的坟墓,中国人向来很讲究这些,谁愿意自己家祖先被人挖掘出来呢?
当然他也是对考古知识了解得不到位,所以才闹出了这个小插曲,因此要普及知识到农村,让人们对考古的重要性更加了解,这样以后在发生同样的事情也会很乐意配合,大家觉得呢?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