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9日讯 近日,一段用春秋编甬钟、编镈演奏的《茉莉花》受到关注。清脆的音色、优美的旋律,让人不敢相信这乐声出自2500多年前的春秋乐器。考古人员介绍,这套春秋编甬钟和编镈均出土于山西襄汾县陶寺北两周墓地的3011号墓。该墓葬出土的乐器类文物有13件编甬钟、13件编镈、10件石磬、1件铜鼓座。为更好地了解这些古代乐器的性能,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清雷等人对乐器进行了测音研究。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研究人员选取了保存完好的3件编甬钟、3件编镈进行试奏,并专门定制了木质钟锤。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清雷表示,这套组合编钟是同宫(调)、同音区的一套组合编钟,从目前见到的出土实物来看,这是唯一的一套,不仅是同宫(调)是一样,它们的音区也一样。演奏《茉莉花》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学术研究的时候,比如说给音乐界的师生来呈现的时候或者考古界的专家学者呈现的时候,通过乐曲让他们知道,这套组合编钟的音高、音色、音准以及音乐性是如何的。
如果穿越历史,能看到陶寺北这套组合编钟的演奏实况的话,13件编甬钟和13件编镈,再加上编磬,钟磬和鸣,将是何等的雄伟壮观!
春秋时期乐器演奏茉莉花音色清脆依旧,古人的智慧成果都有哪些?
一段用出土的春秋时期乐器的春秋编钟演奏的《茉莉花》视频在网上引起网友热议,视频中,几件布满铜锈的编钟挂在支架上,一名身着考古服装的工作人员用小锤敲击这些编钟,演奏出的清脆声音形成了经典民乐《茉莉花》的曲调。视频介绍,这些编钟出土自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北两周墓地,距今约有2500多年。
那么古人的智慧成果都有哪些?
一、琵琶
琵琶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属于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二、二胡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原本叫“嵇琴”和“奚琴”。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唐朝便出现胡琴一词,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胡琴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称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通称。至元朝之后,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擦弦乐器的通称。
三、琴
琴发明于伏羲时代。在古代,人的文化修养是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的,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琴和笛、箫等其他乐器一样,隔墙也能欣赏其乐声。它是为高贵宾客演奏用的高级乐器,宾客在聆听琴曲时,必须正襟危坐,就如现代西方人欣赏古典音乐时不能随便离开座位那样。
春秋时期乐器演奏茉莉花音色清脆依旧,这个乐器有什么历史?
众所周知,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有着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其中更是涌现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与乐曲、无数的名人诗句,我们在倾听与学习的同时,也感受到古人那淡雅的情志与宽广的胸怀。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春秋时代的编钟,想必对于编钟我们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它是专门演奏音乐的工具,其声音清脆悦耳、余音久久绕梁不息,让我们叹为观止。
一、编钟
编钟作为古代大型打击乐器 ,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我们中国是制造和使用编钟最早的国家。编钟的材质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并且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木锤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我国在1957年河南信阳出土的第一套编钟共13枚有着重大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二、编镈
想必编镈大家一定会很陌生,大家都知道编钟并且有所耳闻,但是编镈想必大家并不太了解,其实,编镈也是一种乐器。它也是由青铜材质所铸造,是古代的青铜礼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八百多年历史。它具有深沉、多变的丰富音色,可演奏出一个非常出色的现代多调性音列。
三、制造工艺
编钟与编镈它们作为当时朝廷的礼乐,铸造手法很是精湛,它们都由青铜质地材料铸造而成,经过烈火的不断淬烧,在经过模具的应用,这样,一套完整的编钟便呈现在人们眼前。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有的编钟上还记载着关于音乐的文字信息。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