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2019“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讲坛系列活动之一“探索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之路”在上海图书馆开讲。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不仅要学习不断激增的知识,更要努力革新创造,需要从小培养创新的精神。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创造力?这不仅是家庭与学校的问题,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物理特级教师倪闽景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尹传红,就这个话题展开了对话。
“很多人把物理课称为考古学,因为我们上的东西都是两三百年的东西,新的东西根本没有进入教材,我们的老师也不懂。”倪闽景表示,当下的物理教学不仅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比如教授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时,有些老师把公式在黑板上一写,就开始做题目,一直做到下课。虽然老师觉得这样做效率高,但“无论是物理课还是数学课,都不应该这么上”。
“创新不是只有考满分的人才有,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条件。”在倪闽景的眼中,有些考满分的孩子只能答出标准答案,一些只考50分的孩子却有着奇怪的、创新的答案,学校教育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研究科学,创新发展。现在很多学校对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建设创新实验室,但到高中阶段创新活动就减少了。“有时候学生要大量刷题,绷得太紧了。”
尹传红认为,现在从小学起就有科学课,可以趁孩子课业还不是特别紧张的时候,适当引导他多做一些科学阅读。在他看来,创新并不局限在单一领域,至少有三种现象可以被称为“创造力”,第一种是有不同寻常的想法;第二种是以独特的方式体验世界;第三种是指像爱因斯坦、达·芬奇这样改变了某个领域的重要人物。“有学者提出一种假设,有些天才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的混合,比如联想能力、好奇心、对社会规范的质疑等都是创造性天赋的重要特征。”尹传红在“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丛书”中,选取了75位具有杰出成就的人物,希望孩子们能从中汲取营养,探索出自己的创新思维之路。
专家提出,创新来源于大脑的多样化,而科技创新素养的培育是有基本方法的。
方法1:阅读科技书籍,观看科技视频。建议孩子阅读科技杂志、科学绘本,观看BBC纪录片《行星》这样的科普影片,相信很多孩子会喜欢上科学。科技书籍不是指《哈里·波特》这类书,这不是科学。
方法2:经常参观科技馆,参与科技活动。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能力往往是“童子功”,孩子只有在中小学阶段探究创新过程,将来才有这方面的成就。
方法3:建立家庭创新实验室,玩结构性玩具。在家里给孩子留一个小角落,买一些显微镜、放大镜,买几个小的实验玩具,让孩子每周做一些小实验,那很有用。在美国有车库文化,很多大的发明都是在车库里发明的,我们可能没有这样的条件,但在家里搞一些实验角完全可能。
孩子的大脑是被塑造的。很多父母给女孩子买洋娃娃和毛绒玩具,我们称之为“情感玩具”。可是如果女孩子也喜欢坦克、积木、遥控汽车,那将来这个孩子就会很不一样。
方法4:建立实证和尊重知识的态度。
什么是科学?科学不是正确,科学恰恰是可以被证明正确或者不正确的。
方法5: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并保护兴趣。科学有无数方向可以去研究。如果孩子想创新,就要寻找擅长的、喜欢的方向,哪怕这个方向很小。珍妮·古道尔3、4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妈妈发现她躲在鸡窝,蹲在几个鸡蛋上面,想把鸡蛋孵出小鸡。妈妈非但没有教训孩子,还跟她说鸡蛋孵出来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最后,珍妮成为了一个生物学家。孩子的兴趣是要保护的,家长的态度很重要。
方法6:培养持久的学习能力。这里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1921年智商之父路易斯·特曼连续做了35年的天才跟踪计划,在全美筛选了智商超过135的1500名高智商孩子。实验最后发现,这些超高智商的孩子几乎全军覆没,有的连大学都没有上。
1971年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又启动了一个实验,目标是最终全美智力水平排名前1%的孩子,选取标准用的是SAT的数学考试。这个天才儿童军团大获全胜,大多数成为了一流科学家,世界500强CEO、联邦法官、亿万富翁,包括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谷歌创始人)。数学最顶尖的孩子往往碰到数学题开心得不得了,而不是一边做数学一边抱怨“能不能不做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智商只是对初期学习有效,对于孩子终生发展真正有效的是持久的学习能力。
作者:宣晶
编辑:宣晶
想要提高孩子理科成绩,靠刷题真的靠谱吗?真相是怎样的?
可以说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因此,我一直强调数学学习必须要建立起生活化应用的学习思维。大可不必让孩子多刷题。孩子的数学素养上去了,后程到中学就会显露出上升势头。只有每天保持一定数量的口算练习,才能让孩子保持状态,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看看他们推导或演算公式就可以看得出,目前有几个孩子愿意去算特别复杂数字的数学题目?所以对数学的学习没有掌握思考和自学的方法,可能因此影响了考试成绩。所以刷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实践,当然,就“刷”这个字而言,意味着有一定量的题目。可以开拓学生眼界,让学生见识到各种不同的题型和同一题型不同的命题形式。
拿计算来讲,小学数学经历整数四则运算、数域是逐步拓展的,最后到高年级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毕竟期末考试不是闹着玩的,学习一个学期了有个好成绩是老师家长和学生都希望看到的!这两块搞好了,小孩的数学成绩不会差,而且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规律作息也很重要,如果每天玩到12点才睡,那么第二天自然精力不足,学习任何课程都会大打折扣。
只有合适的紧张才能让学生激发出最佳的状态,这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曲线”。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提高计算速度,并且尽可能地训练一下口算,这对初高中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这本书还有开发智力题培养孩子招展思维能力。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帮助。我是朗乡育才托辅王老师。不会很深,不用大量刷题。题刷到多有时反而会影响小孩的心态,对考前引起焦虑,失去信心。
为何大量刷题补课的孩子一直在中等或中等偏上徘徊,很难拔尖?
大量刷题补课的孩子一直在中等或中等偏上徘徊,很难拔尖的原因:因为伴随着学习深层次,专业知识具体内容深度和广度产生巨变,小学学习方法不一定合适中学学习;初中的学习方法不一定合适高中生学习;高一高二的学习方法不一定合适高三的备考。尤其是邻近高考冲刺的学生们,她们一定要对平常学习方法作出调整,使之更合适提高剖析、灵活运用知识水平。孩子不不断更新学习的方法,学业成绩的提高就会面临非常大艰难,就一定会发生“高原现象”。
生理心理里的疲惫很容易出现在了为高考或高考考试而迎战考试的考生的身上。这一部分进到备考情况的学生们,每天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做题,壮烈牺牲许多休息的时间。这类高强度学习培训很快会让身体和精神进到疲倦情况。当疲惫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出现“高原现象”,就会感觉在学习方面使不上劲,且越学晕乎,知识体系也变得越来越错乱。
在校园里,学习成绩优异的小孩,也会受到教师的赏识与钟爱,遭受比别的孩子更多夸奖与奖赏,学习兴趣和信心获得鼓励,学习培训更加勤奋,学业成绩愈来愈好。在老师与同学的称赞中,有些孩子非常容易滋长“我是第一”的自满情绪,乃至落后了他人。有一部分初中生的人的大脑非常聪明,可事实上比较懒散,不是很喜欢做题,平日的教学课堂听课效率很高,但课后不是很喜欢压实和复习备考。
这类学生在初高中还能够考出高成绩,同时又是优秀生级参赛者,但到了高中,学习的知识较得多,仅借助睿智的头脑,并且不钟爱落笔的话,无法紧随普通高中的学习培训,这类学生一般更适合理科学习。在高中生选科选择上,就可辨别出真假优秀生优秀高中老师也察觉到了高中生是不是真学霸的路线,则是在选科的时候选择物理、化学类的学生,一般是真正的学霸,创新精神比较厉害,而购买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伪学霸”。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