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发掘的,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这就决定了考古发掘是一项专业性强且极需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也要求新一代考古人肩负责任感与使命感,守护好手铲下的中华文明。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跨越。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依托文物资源讲好中国故事。而作为文化遗产事业基础的考古学,更是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16年3月8日,为切实加强考古文物工作,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8 年8月24日,国家文物局为贯彻该《指导意见》精神,编制了《考古装备及设施配备导则(试行)》,力图通过该《导则》有效地促进中国考古学科和考古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考古工地和出土文物安全,不断提升我国考古装备设施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以彰显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和文化遗产大国的地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田野发掘作为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近年来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国家近两年在考古文物工作方面一系列规划的颁布,使得公众对田野考古的关注和认识不断提升,我国考古文物工作也呈现出了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发展态势。
在考古发掘装备设施规范化和科学化方面,国外许多国家已走在中国前面。2004年,澳大利亚考古学家海瑟·伯克(Heather Burke)和克莱尔·史密斯(Claire Smith)在The Archaeologist’s Field Handbook 一书中就明确指出 :规划田野发掘工作 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确保发掘队有合适的装备以完成工作。并且,在书中列出了考古发掘工具包的装备清单,甚至清楚地写明了所使用手铲的规格及形制 :长 10—12 厘米、颈部与刃部一体锻造的尖头手铲。2006 年,美国考古学家阿方兹·伦吉尔(Alfonz Lengyel)在《田野考古知识概要》中就详细地写明了田野考古所需要的工具、设备。2011 年,约翰·斯科菲尔德(John Schofield)、约翰·卡曼(John Carman)和保罗·贝尔福德(Paul Belford)编著的 Archaeological Practice in Great Britain 一书介绍了英国田野考古中各个方面的规定与要求——穿什么衣服,检查员做什么,什么样的发掘工具最好等问题。2014 年,英国的考古学家马丁·卡弗(Martin Carver)、比塞尔加·盖达尔斯卡(Bisserka Gaydarska)以及西班牙考古学家桑德拉(Sandra Montón-Subías)编写的 Field Archaeology from Around the World 则详细地说明了在洞穴、永久冻土、丛林矿山、高速公路和现代城市中进行发掘所采用的各种工具、方法和记录系统。
考古工作的国际化趋势使我国与外国在田野考古学发展上的差距日益明显,最直观的体现在考古装备方面。如今的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自信,这些无疑都为考古设备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因此,把握国家注重文物考古发展的这一大好时机,大力推动考古装备不断完善刻不容缓。
揭秘手铲家族考古工具种类繁多,公众最为熟悉的无疑是手铲了。手铲是田野发掘不可或缺的工具,考古学家就是用它来发现历史,探寻真相,它是世界文明发现的第一见证者。
近年来文创产业蓬勃发展,文创产品开发进入黄金期,而手铲作为考古学的标志性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创商品中,例如去年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的印有考古手铲图案的帆布包。
以“手铲释天书”为标题的文章层出不穷,更加加深了公众对考古手铲的印象。尽管田野考古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全站仪、RTK、大空间扫描等技术应用更加广泛,但手铲仍然是考古工地使用频率最高且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个考古工地,上至领队老师、技工,下至学生,每个人手中必定要有一把手铲。
中国考古学界更是有意设立“金手铲奖”,以奖励在田野发掘方面取得杰出成果的考古人 ;而国外直接将在考古遗址进行发掘的工作人员称之为“trowelmen”,这些都彰显出考古人对手铲的特殊情感。
手铲,原为建筑行业所使用的工具,后被考古学家引入考古学以进行田野发掘。手铲的基本形状呈“Z”字形,有铲身、柄部和颈部三部分构成。
铲身与颈部多为一体成型,材质为钢;柄部多为木质,少量为塑料或橡胶材质。铲身有三个缘,两侧为刃部 ;头部形状不同,可分为尖头与平头两种,尖头用于剔土、划线,平头用于寻找遗迹原始边壁和脱边。
手铲的功用主要为刮面、划线、寻找遗迹边界等,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来选择使用部位。当划分多个遗迹、寻找遗迹边界或脱边时,通常使用手铲的头部;而刮面时则使用手铲的刃部。
堆积物的性质(其质地和一致性)将确定最合适的刮面技术,即使用手铲的头部还是刃部剔除土壤。这实际取决于堆积层的深度,土壤的致密程度以及土壤中包含的人工制品的大小和脆弱程度。
例如,如果堆积物是松散的或沙质的,那么用手铲的刃部刮掉土壤会更为容易;如果它是坚硬和致密的,唯一的选择就是尝试用手铲的头部仔细剔除。
中国巩义铲
目前国内外考古发掘中使用的手铲共有三种类型 :尖头手铲(pointing trowel),平头手铲(plains trowel)和两用型手铲。
我国田野发掘所使用的传统手铲属于前两种类型,也称为桃形铲和平头铲。如今在国内的考古工地可以见到一种平头宽身手铲,这种手铲也被称之为巩义铲,据说是由河南巩义一位具有十多年考古发掘经验的老师傅齐应济研制而成的。
这种手铲结合了尖头铲和平头铲的特点,集刮面、划线、找边等功能于一身,目前在国内考古工地使用最为广泛。
美国著名品牌手铲Marshalltown 是世界著名的工具制造品牌,它以其建筑工具特别是手铲闻名于整个北美,这一点由该公司的名字“Marshalltown Trowel Company”便可看出。在北美地区,每个考古人必须要携带的一件工具就是手铲,而这意味着只有一种品牌Marshalltown,原因就在于其手铲坚固、耐用。
Marshalltown 目前应用于考古的手铲有两种:尖头手铲和平头手铲。该品牌的手铲近些年已逐渐走入中国市场。
除了 Marshalltown 之外,美国较为有名的手铲品牌还有 Kraft、W.Rose 和 Bon。
美国 Kraft 公司虽然成立仅有37年,但因其高标准的生产要求很快便成为美国高质量工具生产品牌的代表。Kraft 的产品原是为专业的工匠制造的,但逐渐为考古发掘者所熟知,被广泛应用于考古发掘中。Kraft 最具代表性的手铲便是尖头手铲和平头手铲。
W.Rose 工具生产公司早在1798年便成立,1864年开始专攻刀制工具和手铲。2001年Kraft 工具有限公司收购了 W.Rose 有限公司,但 W.Rose 的产品质量并未因收购而降低。目前被应用于考古发掘的手铲多为木柄,尺寸多为 4英寸或 5 英寸。
美国的 Bon Tool 公司成立于 1958 年,是美国知名的建筑工具生产公司。该品牌的尖头手铲有 3—12 英寸不同规格,平头手铲长度则在5—10 英寸不等,考古发掘者可以根据不同遗址的实际发掘需要进行选择。
Bon Tool 公司的手铲工具中,还有一种样式十分的特别。这种手铲被称为意大利装饰工具(Italian ornamental tool),实际是将尖头铲和平头铲相结合,兼具尖头铲与平头铲的功能。该手铲在考古发掘中多被用来清理小件器物或骨骼上的浮土,当然也可以应用到文物保护工作中。
其他国家的考古手铲在英国,最常用的手铲为尖头手铲。其中最受欢迎的便是 WHS 4 英寸长的尖型手铲。WHS是英国谢菲尔德市 Neill Tools 公司的一个品牌名称,人们普遍认为 WHS 代表“要么努力工作,要么挨饿(Work Hard or Starve)”的意思。
该品牌的手铲价格不菲(大约 15 英镑),但最关键的特点是手柄和铲身为整体锻造。价格便宜的手铲是将柄脚焊接到铲身上,因此更容易破损。WHS 品牌的手铲非常坚固,与北美考古学家青睐的 Marshalltown 品牌手铲完全不同。
尽管 Marshalltown 在面对沙质或壤质堆积物时具有极佳的表现,但 WHS 因为硬度更强,因此能够剔除岩石和砖块,清理砖石结构并刮掉一层层的粘土。4 英寸手铲曾经用于建筑行业,但如今已不再使用。现在,它主要用于英国的考古发掘,并且由于其尺寸小,可以在较小的区域内工作使用。
随着手铲使用时间的增长,它们的磨损异常严重,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的手铲长度常常不超过 1 英寸,并且他们会为自己使用多年被磨损得极短的手铲而感到自豪。这时,使用 6 英寸长手铲的新手们就会发现自己好似成了“笑话”。
图① 美国 Bon 平头尖头两用手铲
OX 为澳大利亚知名工具生产商,最初于1974 年诞生于澳大利亚,2012 年初以 OX 品牌在英国推出。OX 凭借高质量的产品,强大的品牌和有竞争力的价格,在全球工具生产行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利用美国、德国和其他欧洲技术,OX 产品以其创新和韧性而闻名,人们认为 OX 的手铲坚固耐用,更重要的是价格实惠,相同款式的手铲其价格仅仅为 WHS或Marshalltown 的二分之一。
图② 英国 WHS 尖头手铲
Marco Pesaro 是德国的工具生产品牌。德国制造一直以来都以严谨可靠著称,其手铲也不例外。Marco Pesaro 的手铲长度基本为 4—6英寸,铲身和颈部为一体锻造,大大增强了手铲的坚固性,增长了使用寿命。并且手柄部位表面为橡胶材质,十分适合在考古发掘中使用。Marco Pesaro 与美国 Bon 公司一样,也生产有一款两用手铲。
图③ 澳大利亚 OX 尖头手铲|图④ 澳大利亚 OX 平头铲
意大利著名工具生产品牌 Ancora 的手铲近来也逐渐被中国考古人所熟知。Ancora 实际是意大利国内唯一设计和生产各种建筑工具组件的制造商 Pavan Ernesto&Figli S.p.A 旗下的一个品牌,代表了“意大利制造”的最高品质,如今更是成为意大利建筑工具市场的领导者。除欧洲以外,其产品遍及美洲、亚洲和大洋洲。
此外,上述品牌所生产的各类手铲中有一种手铲名为校准手铲(gauging trowel),在修砌砖墙时用来将砖缝衔接处修整平齐,长度 5—10英寸不等。
这种手铲的形制与中国的平头宽身铲十分相似,应该也可以应用于考古发掘。但其头部呈圆弧形,与中国巩义手铲相比,缺少了寻找遗迹原始边壁和脱边的功能。
一起见证手铲,是田野考古装备中最普通的存在。从东非峡谷,到西伯利亚草原 ;从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到中美洲丛林中的玛雅古城 ;从神圣的尼罗河流淌出的埃及文明,到广袤的中原大地孕育出的华夏文明,每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背后,都有它们的付出与辛劳。
同样,作为研究材料“重见天日”的第一位见证者,手铲家族的不断壮大,带给我们无尽的欣喜与振奋,也让我们对此次颁布的《导则》有进一步的理解。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田野考古发掘的坚强后盾。装备与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日益规范化,考古学者得以从不同视角切入考古材料进行研究,由此推动多学科交叉的考古学的发展,考古学研究的问题更加丰富,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在这背后是我国考古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发展史。
中国考古学可以借装备技术进步来推动理论方法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滑向技术至上的“歧途”。以“人”为中心重建人类历史,创建中国考古学的传统,其人文基础必不可失。
总之,人类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破封闭、突破自我的过程。无论是已经颁布的《考古装备及设施配备导则(试行)》,还是拟颁布的《考古勘探工作规范》《田野考古发掘数字化记录与管理系统建设技术总体规范》,无不体现出国家对突破当前考古学科发展规模的决心以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信心。
其注重传统工具与科技手段相结合、强制性与建议性相结合的特点,对于保证考古资料收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实现田野考古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及个性化管理大有裨益。
该《导则》的出台也必将提高从业人员对文物考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考古工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切实开展好田野考古与文物保护的各项工作。
考古学不是普通公众眼中“挖墓探宝”的学科,而是科学地发掘、描述考古遗存并实现“透物见人”的学科。
在这一“终极目标”下,所有的遗存也不再仅仅是冰冷、死寂的物质,而是历史生命的延续,是古人对后人的倾诉与馈赠。
而考古人要做的就是发现与聆听,使我们能吸取古人的经验与智慧,传承中华文明之精华,实现思想精神的升华,增强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信,进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信未来,在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与支持下,在考古装备的不断升级和人才队伍的不断优化下,我们能够见证一个又一个文明的重现。
文物考古工具发掘用手铲
洛阳铲,又名探铲,据传为中国河南洛阳附近农村的盗墓贼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 现已成为一种考古学工具。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一段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墓葬。考古铲怎么用
1、洛阳铲:洛阳铲,又名探铲,一种考古工具,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一段有柄,可以接白蜡杆加长。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几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墓葬。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