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安全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趣闻安徽哪个地方发现古墓,安徽太和挖出一座清朝墓

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安徽哪个地方发现古墓,安徽太和挖出一座清朝墓

历史趣闻2023-7-25阅读:310

入土埋葬是古来的习俗,讲究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对古人而言,墓葬不仅代表了对亡故亲人的尊重,也关涉家族的风水气运,所以向来不敢含糊,若是涉及迁坟动土,那更是需要举族商讨的重要事件。

现如今,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古代墓葬习俗已不那么流行,但若是碰见墓葬动土的事情,那也足以让后辈重视。

2016年,安徽阜阳太和县的刘氏家族就遇见了一件关涉祖先墓葬的事情。

当年三月,学校施工时意外发现了他们祖上一脉的墓葬,但当他们得知这个消息时,考古队对墓穴已经进行挖掘开发了。

640工地古墓

2016年3月11日上午,安徽倪邱镇中心学校原本热闹的施工现场突然停下了动工。

“下面有东西,别挖了!”

在已经施工两天的学校土地上,工人捡起刚挖出来的人骨,大声招呼着其他人停手。

这一发现吓坏了当场的众人,难不成自家工地下埋着什么被害者的尸体?这发现多少让人有些恐惧。

640

随着施工队的停工,几个胆子大的工友下到了发现骨头的地方,戴上工地手套用手细细地去探查沙土下的其他东西。

不久后,一根根人骨与玉器、陶瓷碎片等等物件慢慢被工人们拿了出来。

随着东西的出土,之前被害者尸体的猜测在众人心中没了影,有骨头又有随葬器具,肯定是古代的墓葬了。

640

发觉此事后,当地政府立马派出人手去往现场对墓地加以保护,并通知本地考古人员前往墓地进行考察。

倪邱镇文化站站长祝华讲述了当时的情况:“发现古墓葬后,我们马上派人去了,当天就在发掘现场装了监控探头,对工地实施24小时监控,不让一个古物流失在外。”

640

现场保护完毕后,太和县文物管理所派出的考古队来到了施工现场,开始对墓葬进行考察。

考察三日后,当年3月14日太和政府发布通告,向外界公布了考古进度:

“发觉此事后,倪邱镇党委政府立即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了保护,并上报太和县文物管理所。经过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对古墓进行挖掘、勘察,此处古墓群内已发现金器、银器、铜器、玉器等文物(器物)近200件。挖掘仍在持续地进行着,下一步文物部门将对这些出土器物进行分类整理、鉴定以及保存。具体情况以及墓主的准确年代和身份需等专家进一步鉴定与研究之后再统一向外界发布。(倪邱镇)”

640

经过这几日的考察勘探,考古人员在工地上发现了3座墓穴,其中有2座合葬墓,1座单棺墓。

之前工人们挖出人骨的地方就是单棺墓的所在地,考古人员到场后,此处墓穴已经面目全非了。

太和县文物所负责人金亚东解释道:“最西边第一座就是单棺墓,当时被施工现场破坏掉了,进水太严重,棺木都烂掉了,还好隔它十几米的其他两个墓穴保存比较好,我们现在就主要对这两个进行勘探。”

640

现存较为完好的两个合葬墓,其开口都在距地面1.5米深,两个墓室的大小和形制结构都完全一样,所以考古队推测为夫妻同坟异穴合葬墓。

据金亚东介绍,这处墓葬的排列是有规矩的,墓穴皆按南北走向排列,并以入土者的年龄作为排列序列,彼此间隔10多米,应该是清代中晚期左右的家族墓葬。

640

根据清朝时当地的墓葬习俗,金亚东认为这是一处“携子抱孙墓”。

除了这三座以外,应该还有其他墓葬存在,不过目前还需继续勘探:“按这个墓的宽度来看,后面还应该有3处并列的墓,针对下一步工程进度情况,我们将组织专业人员给予及时关注,再出现墓葬,我们将进行保护,不能保护的要进行抢救性发掘。”

640

对于携子抱孙墓,金亚东进行了解释,据文献记载,这样的墓穴采用主坟两旁分设墓室的设计,男在右,女在左,并根据辈分进行排列。

主坟之下按规矩放置着儿孙媳妇的墓穴,儿子墓穴前放置着主坟孙子的棺木,这样主父伸手携的是儿子,抱住的是孙子、孙媳,取故去老人依旧庇护后世子孙的意思。

640墓穴收获

因作为主坟的单墓棺受损严重,这次考古发掘的器物主要来自两座合葬墓。

据金亚东介绍,这次发掘的器物在太和县考古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无论是器物的数量,还是种类都多得让人咋舌。

640

仅经过这几天的考古勘探,这座家族性墓地就已经出产了玉剑彘、玉扳指、金戒指、银耳环、铜手镯、水晶扣、鸡心牌等珍惜文物200余件(套)。

而更让考古人员最欣喜的,不是这些金银珠宝等器物,而是一顶看似普通的帽子。

640

这顶帽子珍惜之处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它的象征意义——清代官员的顶戴。

这是一顶典型的清朝官员凉帽,形似翻过来的漏斗,帽顶上连着顶珠,顶珠的材质便是判断官员身份的依据。

根据记载,清朝八九品官员顶珠都是镂花金,区别只在阴阳纹路上,高一品的七品官员则用素金作珠,六品则用当时的贝王砗磲作珠,五品官员则用当时珍惜的水晶做顶珠,青花石、蓝宝石、血红珊瑚、红宝石则分别为四、三、二、一品官员所用顶珠。

640

这次墓穴中发现的清朝顶戴的顶珠便是水晶材质,象征着墓主任清朝五品官员的身份。

这个发现让考古人员能以此为依据,通过其他墓葬品了解清代五品官员的生活细节,极具考古价值。

640

不过让考古人员疑惑的是,他们并未在这顶戴上发现安插花翎的翎管。

按道理而言,顶戴插花翎乃是清朝做官的标配,正当考古人员思考花翎是否已经损毁殆尽时,当地老人的说法让考古人员解了心中的疑惑。

640

原来,太和县历史上曾出过两个武举人,一位是本地老茨河湾尚氏家族的武举人,解放前家里都存着武举人专配的大铁旗杆与石狮子。

另一位则是附近刘家出的武举人,曾在清朝宫廷里担任侍卫,官居五品,但因年代久远,动乱频频,这个消息只在老一辈口中相传,刘家却始终没找到这位先辈的墓穴,这一处就很可能是刘家先祖的墓穴。

640

武举人的说法让考古人员茅塞大开,因为在清代官制中,四品以下武官的顶帽是没有花翎的,这就解释了这项顶帽没有花翎的原因。

对这项顶帽,太和县文物管理所考古员鲍建鹏介绍道:“清代的汉人想当宫廷侍卫是必须要通过武举选拔的,根据武举成绩,一二三等的侍卫,分别有着三、四、五品的官封,这顶五品顶帽的主人,很可能就是个武举人,所以没有花翎,而且我们在墓穴里还发现了射箭用的扳指等陪葬品,证明了墓穴主人很可能生前擅长骑射等武艺。”

了解这个信息后,太和县文物管理所立马联系了墓主人可能的后人——本地的刘氏家族。

640古墓后人

得知消息后,刘氏家族的族长刘勇山立马带着族人来到了墓地现场。

看到勘探现场,刘勇山心里很不是滋味。

虽然在考古队的专业维护下,墓地显得很干净,但是祖先墓室暴露在朗朗白日之下,让他这个后世子孙很是汗颜,他不想自家的先祖墓穴再被这样挖掘下去。

640

与考古队会面后,刘勇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停止勘探。

面对刘家的要求,太和县文物所负责人金亚东没有答应,只是向刘家说明了考古时听到的老人传言,现在希望刘家能拿出族谱验明墓穴主人的身份,对于考古队而言,这极其重要。

但金亚东这个要求,却让刘家犯了难。

640

原来,刘家曾因战乱离开过本地,族谱在逃难途中早就不慎遗失了。

若非族谱遗失,刘家也不至于不知晓自家先祖墓穴所在,只能从老一辈口中得知有这么个祖先。

得知刘家族谱遗失后,金亚东很是遗憾,因为他原本以为通过老人传言能彻底确认墓主人身份的,如今看来这个想法只能落空了。

640

虽然族谱失传,缺乏证据,但刘家根据老一辈口传的信息,依旧坚信此处墓地主人必然是自家先祖。

对于先祖墓穴被掘,说不介意是假的,于是刘勇山再次与考古队沟通,希望能停止挖掘,让自家为祖先修缮墓地,让祖先有个安宁,自家也能有地方拜祭先祖。

640

对于刘家的要求,考古队不能满足,因为国家发布的《考古发掘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明确说明了考古发现归谁所有:“考古发掘所获得的出土文物和各种资料归国家所有。”

基于此项规定,考古队势必不能将墓地交由刘家,这与法不合。

640

不过祖宗尊崇毕竟是流传已久的习俗,丝毫不考虑刘家想法也太过不近人情,于是考古队开始与刘家协商,希望能给出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理方法。

此处发现清朝墓穴的消息,在本地早已人尽皆知,若真按刘家所言的方法做事,只怕要不了多久,各路盗墓贼闻讯而来,刘家这位先祖的墓穴可能便要再次“开启”几次,只怕更“打扰”祖先安宁。

况且,如今考古队已经对此处墓穴开发了一半,只需再将剩余墓穴开发而出,便可对此处进行专业的维护,无论是从文物保护角度,还是尊重死者的角度考虑,继续考古挖掘都是更好的选择。

640

在考古队的劝说下,刘家也表示理解,放弃了最初让考古队停止勘探的想法,同意考古队继续考古。

作为补偿,考古队联系了本地精通风水的术士,让其在太和县重新为墓穴主人选了一处风水宝地,建立虚墓作为安葬。

虽然墓地挖掘出的骨头与随葬品都要作为文物保存,无法给予刘家作为纪念,但建立虚墓后刘家也获得了拜祭祖先的去处。

此事了结后,考古队继续对墓穴进行考古勘探。

640

3月22日,经过11日的勘探后,考古队宣布该处墓穴考古完成。

本次考古除了最开始发现的3座墓穴外,还另外发现了两座单棺墓,并出土了各类玉器、金器等225件(套)珍贵文物,其中玉剑彘等器物是第一次在太和县被发现,填补了太和县馆藏文物的考古空白。

640

考古完成后,太和县政府宣布本次考古文物都将在本地文物馆中免费展出。

本次考古除发掘五处古墓外,还有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墓穴所在的倪邱镇中心学校很可能是唐宋时的居民聚集区。

因为在考古时专家发现,在墓穴之下几米处存在诸多青砖青瓦,据考证,一部份是汉代瓦当,更多的一部分则是唐宋时的砖瓦瓷片。

640

太和县文物管理所考古员鲍建鹏介绍道:“这些文物说明此处很可能是唐宋时的一片居民聚集地,之所以消失很可能是因为战乱、洪水等因素,后面这里便被泥沙掩埋,形成了我们发现的一个文化层。”

对于这次考古发现,太和县文广新局副局长蒋大伟很是欣慰:“下一步,文物部门将对这些出土器物进行整理鉴定、分类存放,以确保这些器物的延续和利用。同时,结合博物馆建设对已经出土的文物进行整理,免费向市民展出,也让全社会形成一个爱护文物、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历史文化保护氛围。”

之后几年,太和县中屡次发现古代遗址与墓穴。

640

2017年,太和县双庙镇出土一块清代墓碑和一座女主人古墓,同年,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都城殿顶子城址被发掘,南北长约3.8km、东西宽约3.4 km,面积高达12.92 k㎡。

2019年5月,县政府研究决定,拟用时三年对该遗址进行连续性考古发掘工作,并于2019年6月份先期投入资金150万元(2019年度),邀请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河南大学,市、县(文化)文物部门配合,运用传统和现代科技手段,联合对该遗址进行正式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以确定其是否为楚国故都钜阳城遗址。

2020年4月13日,太和县坟台镇在一项目工地施工中,挖掘出一座千年古墓。

2021年3月,拥有1684件馆藏文物、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的太和县博物馆被正式评为3A级旅游景区。

如今,有很多游客会慕名前往太和县观看文物。

信息来源:

太和县政府公告《倪邱镇中心校挖地基挖出古墓群》

人民网《安徽工地发现清代古墓 墓主或为五品大内侍卫》

颍州晚报《施工现场挖出一座古墓》

阜阳新闻网《太和“携子抱孙墓”发掘5座古墓200余件文物》

安徽哪个地方发现古墓,安徽太和挖出一座清朝墓

安徽出土武举人墓,专家刚挖到一半,为何墓主人后代赶来大喊不许挖?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朝廷上选拔人才都是通过科举,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科举制度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发展到唐朝的时候,科技制度也有了一些改变,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朝廷里开创了武举制度,但是当时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毕竟我国古代还是比较重文轻武的,直到后来到了明清时期,武举制度才被朝廷重视起来,尤其是发展到清朝的时候,武举制度更加兴盛起来。



我国如今之所以了解古代历史的一些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一些史书典籍的流传,或者是考古专家通过古代文物推测研究出来的。我国古代有着厚葬的风俗习惯,所以很多宝贵的文物随着古墓流传下来,而这些文物也成为考古专家研究历史的最宝贵的资料库,其文化研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丰厚,很多古墓的发现都是充满了偶然性的,今天小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安徽出土的一座武举人古墓,当专家进行挖掘的时候,刚挖到一半,却发生了一些意外被叫停,一村民:别挖我祖坟,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管是现在的高考,还是古代的科技,都是备受人们重视的,这可是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只为一招得中,其中的经历也是让人倍感心酸。古代朝廷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衡量标准就是科举,无数的读书人都想通过科举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考中的第1名被称为状元,其中包括文状元和武状元,历史上武状元的人数并不是很多,也没有多少记载,当然明清时期也出现过武状元,只不过记载的比较少罢了,而安徽挖掘出来的这个武举人墓,不知道又是什么人的呢?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虽然武举制度是在唐朝时期出现的,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到了清朝的时候,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自然也是非常重视武力的,所以便大肆招纳武将,用来安定边防。相比于文举考试而言,武举考试还是比较轻松的,最起码不用像读书人那样寒窗苦读十几年,所以在武举制度发展起来后,民间兴起了练武风潮,就算考不上功名还可以强身健体呢,所以大多数年轻人都是比较喜欢。而安徽发现的这一座古墓,按照它的形制,专家推测应该是清朝时期的一座武举人墓葬。



这座古墓在挖掘过程中,出土了很多清朝时期的文物,其中还包括一顶五品官员的顶戴,但是从这个顶戴上并不能推测出墓主人的身份,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专家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且到当地附近的村子进行询问,发现附近的确是出现过一位武状元,这在当地来说,身份也是比较高的,所以墓葬的规格也比较隆重。这座古墓的考古研究也是比较大的,于是专家开始了保护性的挖掘,但是当专家挖到一半的时候,附近的一个村民赶来了,阻止专家继续挖掘下去,大喊不许挖我家祖坟,这名村民自称是墓主人的后代。



这样的情况,考古队还是第1次遇到,没想到在挖掘古墓的时候,居然遭到了墓主人后代的阻拦,想想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个人真的是墓主人的后代吗?大家并没有贸然相信,而是经过了仔细的审查,并且检查了村民手中族谱的真假性,最后发现这个人竟然真的是墓主人的后代,至于他的具体身份,这名村民也没有透露,并且希望专家不要把这件事情透露出去,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座古墓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里面也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存在,如果被那些盗墓贼知道的话,很可能就会遭遇一些麻烦。对于墓主人的身份信息,村民村民也表示,祖上曾经当过五品的官员,因为武功不错,所以成为了五品带刀侍卫,但是并不是武举出身无束,所以只有顶戴没有花翎。



这座墓葬被发现的消息已经传播出去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考古专家和墓主人的后代也进行了商量,为了保护墓主人不受打扰,最好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但是这个古墓毕竟挖掘到了一半,为了保护墓中的文物不受损害,所以专家也只能继续挖掘下去。这座古墓的挖掘价值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历史上关于武举的资料并不是很多,这座古墓的发现,也算是填补了历史的一段空白,还是有着较大的研究价值的。

安徽哪个地方发现古墓,安徽太和挖出一座清朝墓

安徽挖出清朝大内侍卫墓,专家刚挖到一半,墓主后人拿着家谱赶到,为何?

在过去的封建王朝中,皇帝就是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存在,清朝时期的皇宫中,除了伺候人的宫女和太监,还有在皇宫中还有专门保护皇帝安危的侍卫,这些侍卫被称为大内侍卫,最初大内侍卫一职都是从八旗子弟当中挑选,到了清朝中后期,就面向全国通过武举选拔来挑选人才。

大内侍卫是个要求非常严格的职业,他们在任职期间不能回家探亲,不能擅自离开皇宫,侍卫的值班和进出都记录的十分详细, 要到了一定的年纪,才能出宫获得自由,近年在安徽省太和县,出土了一座清朝大内侍卫的墓葬,后来这座古墓的后人寻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古墓是在安徽太和县发现的,这座县城有一所在建的小学,施工人员挖地基的时候,在土中发现一些陶器碎片,本来工人们也没有在意,没想到继续挖下去竟然发现了一座陵墓。工地负责人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于是立即停止施工,将现场保护起来,同时将这一情况汇报给当地的文物部门。

考古人员赶到现场后对古墓进行清理,经过考古人员的努力,这座古墓渐渐显现出来,专家推断这是一个家族墓葬,一共有三座墓室,墓中出土了有铜镜、铜板、银锭等物品,根据陪葬物品来看,墓主人应该是清朝中晚期的官员。

考古人员还在墓中发现了一件顶戴花翎,顶戴花翎是清朝时期代表着官员品级的帽子,但这个这个帽子只有顶戴没有花翎,这让考古人员很是不解。经过专家翻阅史料得知,清朝时期大内侍卫与朝廷官员不同,大内侍卫只有顶戴来显示身份。

就在考古人员发掘到一半时,有一群人拿着族谱赶来,说是这座古墓的主人是自己的祖先,希望专家停止古墓的挖掘工作。经过对族谱的查阅核实,确认这群人就是古墓主人的后人。由于墓葬已经被破坏,且学校还在此地继续修建,于是考古人员提议将陵墓迁址。

就这样在文物部门的协作下,完成了陵墓迁址工作。本期内容就到这了,博学多才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普宁内裤网
购买广告请联系站长!
图片推荐
    世界黑帮老大排行:没料中国是他

    世界黑帮老大排行:没料中国是他

      《福布斯》杂志通常评选的都是世界上的富人或名人,但是该杂志在最新一期罕见地评选出了全球十大黑帮老大,“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排在首位。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很长的严重犯罪史,被视为
    奇闻志怪录,奇闻异录

    奇闻志怪录,奇闻异录

    网上有很多关于奇闻志怪录,奇闻异录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志异奇闻录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志异奇闻录2、蒲松龄聊斋志异故事两则志异奇闻录在
    你敢读完吗?盘点民国五大灵异恐怖事件

    你敢读完吗?盘点民国五大灵异恐怖事件

        1、绣花鞋  民国三十二年,怀有身孕的娟,穿着红通通的绣花鞋,在河边送别了参军的丈夫。5年后,娟依然一个人带着孩子苦苦等待丈夫归来……  娟貌美,体态娇好,丈夫下落不详,一个单
    印度境内竟存在一个六颗星中国

    印度境内竟存在一个六颗星中国

    六星红旗?山寨的吧,可惜这次你错了!这旗竟然是真的!如您所愿,还真与中国有渊源!  阿三国靠近缅甸,就是在孟加拉东边突出部分的那个帮,叫曼尼普尔,这就是这个邦的独立运动旗帜。  要说起曼尼普尔和中国的
    历史名人趣闻轶事,历史名人大奇闻轶事

    历史名人趣闻轶事,历史名人大奇闻轶事

    网上有很多关于历史名人趣闻轶事,历史名人大奇闻轶事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历史名人大奇闻轶事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历史名人大奇闻轶事2、历
你是怎么知道众人趣的?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