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看历史,用实地考古让北京城更真实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而历史与文化必然是密不可分的,而建筑,无疑就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考据一个地方的文明和历史演变,如果是从建筑的历史演进来研究,往往可以还原一个城市最真实的样貌。而这些,就需要考古。在北京城这么历史悠久的成立时,我们想用实地考古来让北京城市演进的历史脉络更清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间需要的专业知识、历史知识、文化常识相当驳杂而广博。而《北京三千年》,正是应运而生的一本好书。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如果你不是专业的历史学者,不用怕,脉络的梳理和历史的呈现,在《北京三千年》有清晰的发现现存证实历史脉络。不妨先翻阅一下,首先吸引你的必然是红色装潢,典雅高贵的气质,这样的贵族封面是让人信息的,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这么宏大的历史面前无动于衷。而历史的脉络在此书中的呈现,得以于设计的理念。要言不烦,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征,而目录中就呈现了这种清晰的历史脉络。而标题后面的说明,更点出在历史上此地建筑的特色与意义。
比如《西周燕都∶沉睡3000年的地下城》,都城的名字复古,而“沉睡”给的是考据的特征。追溯北京城的源头,也许国人联想的是元明清三朝古都。但是我们溯源而上,在历史这座古城,早已是历史上被风化了的名词了,你看荆轲刺秦王的燕国,正是在这里。而鲜少人知晓的,还有西周燕国在这里留下的古燕都遗迹,只是被尘封于房山琉璃河而已。《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北京的“脐血”》也正是从学者角度来解读这文章。
古燕都乃是华夏文明溯源时必然要经过的历史阶段,而北京“燕京”的古称也源于此。国度肇兴,无法避开燕国都城这个历史名词。
上个世纪70年代,在琉璃村发现了大量的文物;1974年,在大葆台,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墓地;50年代,北京陆续发现了许多属于唐代时期的墓穴……这里是历史的汇聚点,王朝的定都,其实并非偶然。只是,我们需要证据,而《北京三千年》给出的就不仅仅只是考据的证据,更给出了实际的内涵解读。
比如《“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一章,唐幽州墓志中的血雨腥风虽然已经远隔了历史尘烟,但是你读,就可以读到历史在这里隐藏着的意味。比如《元大都∶《周礼》中的理想都城 》,一个短暂的王朝,但是在这里,散落着大都的遗珍,毕竟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哪里有粗糙的年底啊呢?
再如历史演进到了现代,我们只能从地名上来寻找老北京的历史,但是在帝都改造中,《中山公园从皇家禁地到人民公园》的演绎和展望,从历史变迁中的乱世古都,《拆卖皇城∶乱局下的故都》,这里展现的几乎就是这个国度在数千年文明中风雨飘摇仍安然宁和的样貌。
其实读这样的书真的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也许你认为故事才是吸引你的地方,但是如果你读这些经典的照片和考量考究的文字,你就自然而然地会被这些历史文化所浸染,进而进入那个时空。读书吧,也许从考古的角度考量这个古城都,我们品鉴的是一段悠久漫长的历史。
《北京三千年》对北京城的前世和今生进行了清晰的讲述,对非专业的历史考古的读者来说,足以满足兴趣和认知的阅读需要,让世人和世界能够了解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脉络。
《北京三千年》对北京城的前世和今生进行了清晰的讲述,对非专业的历史考古的读者来说,足以满足兴趣和认知的阅读需要,让世人和世界能够了解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脉络。由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编著的《北京三千年》,十一章内容串联了周、汉、唐、金、元、明至今三千年历史中的重要遗址、相关事件,值得你拥有。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