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平原
厦门大学考古学者通过科技手段,发现我国在距今4800年-4400年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火葬行为,比之前有文字记载的火葬葬俗至少提前了2000年。
厦大近日发布消息,厦门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葛威副教授团队,揭示了江西省靖安老虎墩遗址的一批墓葬,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早的火葬墓。
这也是国内首次通过科技分析明确火葬墓的性质,此前仅有根据零星考古现象进行的推测。
这一发现在线发表于6月23日的《国际骨质考古杂志》。厦大历史系2018级考古学专业博士生鄢宇倩为论文第一作者,葛威为通讯作者。
▲老虎墩遗址墓地及南部疑似火葬场。
发现火葬墓为何重要?
据葛威介绍,对死者进行适当处理的行为在旧石器时代已经出现,是人类演化进程中的重要现象,具有普遍的社会学和文化史意义。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不同的葬俗更逐渐成为族群区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土葬是最常见的安葬方式,“入土为安”是中华文化中深入人心的传统观念。不仅如此,自汉代以来,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火葬长期受到历朝历代官府明令禁止。
但是,由于火葬较少占用土地,花费亦少于土葬,加上佛教的影响,火葬在民间却广受欢迎,在江南地区呈流行态势。
据《列子》记载,秦国以西有“仪渠之国”,其人以火葬为孝,表明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多元的丧葬文化。
葛威说,这也是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火葬墓。
▲研究提取的部分骨样。
显微镜下观察到骨样有裂痕。
墓葬是怎么发现的?
老虎墩遗址位于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中港村委邓家自然村。2010年秋季,葛威带领厦大考古专业大三学生,参加由当时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长徐长青主持的田野实习。
葛威说,这其实是一个“无心插柳”的研究。葛威的研究兴趣主要在植物考古方面,关注考古土样中炭化植物种子所反映的古人类经济生活。他和学生试图通过浮选法从老虎墩遗址墓葬土样中寻找炭化植物遗存,没想到竟然有意外收获。他们没有找到炭化植物种子,却在黑色填土中发现了少量骨渣。
此前,老虎墩遗址挖掘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地发掘了112座长约1米、宽约0.5米的小墓。也就是说,至少从“体型”上看,这些墓葬和土葬墓不一样。这些墓多在填土中混杂炭屑和红烧土块,有些有火烤壁现象。
那么,这是否能够说明这些墓葬就是火葬墓呢?
葛威说,事实上,也有观点认为,这种规模很小的墓葬只是反映了一种二次葬的葬俗,即将死者的尸骨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埋葬,可能和燃烧没有任何关系。但也有观点认为,这反映了火葬的习俗。
此前,考古学家判断一座墓葬是否为火葬墓的依据主要是观察墓葬中遗物的形式,以及从色彩推测墓中的骨骼是否被加热过。而墓葬遗物形式和骨骼颜色很容易受到埋藏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且高温加热过的骨骼和未加热过的骨骼均为灰白色,因此,仅凭肉眼观察缺乏可支撑的科学证据。
怎样确定是火葬墓?
▲工作人员用电子显微镜研究骨样。
那么,老虎墩遗址的这些墓葬,到底是不是火葬墓呢?
葛威团队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省博物馆等单位合作,使用浮选法,从老虎墩遗址十座墓葬的填土中提取出一些骨渣,带回厦大科技考古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其中九座是新石器时代小墓,另有一座汉代的墓作为对比。
这里要说说羟基磷灰石。它是人体骨骼的主要无机成分,随着温度的变化,羟基磷灰石有不同的结晶度。
实验人员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分析,发现这批骨骼在埋葬前经历了700摄氏度至1000摄氏度的高温加热,由此从科技层面证实了这九座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为火葬墓,而汉代墓中的人骨并没有经过加热。
研究人员还将其中一个新石器时代骨样进行了碳十四测年,结果表明其年代约为距今4800年-4400年,也揭示了老虎墩遗址的火葬墓是迄今国内发现最早的火葬墓,与英国巨石阵火葬墓的年代相当(约5000年-4500年前)。
葛威说,该研究是国内首次通过科技分析明确火葬墓的性质,在此之前仅是文字记载,表明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多元的丧葬文化。
换句话说,此次厦大团队通过科技手段,发现我国目前为止最早火葬墓,比之前有文字记载的火葬墓至少提前了2000年。
【声音】
融合科技力量 考古更加精确
厦大科技考古实验室是厦门大学首批新文科实验室,致力于用自然科学方法开展考古研究,成员包括了来自厦大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与生态学院等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葛威说,随着科技的发展,考古早已不是我们印象中“一把手铲走天下”的旧模样,扫描电镜成像、光谱学甚至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考古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科技方法与考古学研究的融合是明确的方向。比如,考古学家们已经习惯提取样品送到碳十四实验室,以获得确切年代。碳十四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由于其半衰期长达五千多年,且广泛地存在于有机物体内,我们可以根据死亡生物体内残余的碳十四的丰度来测量考古材料的绝对年代。
本版文/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郭宸
本版图/厦大科技考古实验室 提供 (除署名外)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有哪些?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内容丰富:1993年至1995年,在江西万年大源乡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发掘出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狩猎场所和屠宰场,还发现许多陶制品。1993年至1995年,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掘出距今约一万年的动物遗骸和人工培植的稻谷标本,当然还发现好多陶制品。1993年在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发现陶器上有文字性的刻划符号。1992年至1994年在河南郑州八里岗遗址发掘出连排房屋,长26米,进深7米,共八套,而且发现绘有推拉式门型,甚为可贵。1993年至1995年在郑州北郊发现了西山仰韶文化城址,城的平面略呈圆形,西墙残存60余米,北墙残存230米,最高处达3米,土墙为板筑法。据测定距今已达五千年,如此一来,我国的城市文化比原先认定的还可上推千余年。1996年在河南孟津水库区发掘了仰韶文化聚落遗址,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有居住区、仓窖区、墓葬区和石器制造场。也发掘出石壁、钺等“礼器”,说明那时生产力已相当发达,社会已走向文明。1992年至1993年在内蒙古赤峰发掘兴隆洼遗址,有围沟、房址、窖穴等,为较完整的史前聚落,距今已达八千余年。1989年至1994年在安徽蒙城尉迟寺发掘出大汶口文化层的房址三十一处,还有墓葬和窖穴。居住房屋作连排式,内部空间灵活,外形整齐有序,是研究史前建筑的重要史料。1992年至1993年在浙江西北的莫角山遗址,发掘出一座人工建造的巨屋,东西长670米,南北宽450米,总面积达30余万平方米。建筑基址上有夯土层,夯窝及成排的大型柱洞等,这里属良渚文化层,说明距今五千年以上已有相当高超的建筑技术了。1995年至1996年,在四川成都附近发现距今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古城址五座。
中国2020年六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它们都有何历史背景?
其实每一次对一个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而这个遗址所反映的都是这个遗址所处年代的社会情况。你看就像今年刚刚进行考古发掘的6个祭祀坑,这6个祭祀坑中发掘的文物定程度上就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平时都喜欢干什么。当时所用的器具都是怎么样的。是对一个遗址的考古发掘,不单单只是发现一些文物,而是根据这些文物来研究其背后的价值。
你看三星堆遗址可能就是用一个城市,然后这几个坑是用来祭祀的。也就是这几个祭祀坑是处于一个城市的祭祀的区域,人们平时可能在进行重要祭祀活动的时候都会来到这个区域。而三星堆遗址根据相关测定,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
而同样著名的秦始皇陵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而它的历史背景有人说是秦国某个太后的兵马俑。当然也有说是秦始皇自己的兵马俑。所以说不管是三星堆遗址还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他们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是在那一段历史背景之下,把这些东西进行掩埋的。为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一、中国2020年六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它们都有何历史背景:
那么多其实就想告诉各位,每个文化遗址的背后都有一段是属于这个文化遗址的历史背景。这部我国公布了2020年的六大考古发现。大考古发现也当然会有他们不同的历史背景,那么他们不同的历史背景都是什么呢?看一看。
1、浙江余姚市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你只是被发现于余姚市的某个村子。这个一直紧邻着其他几个有名的文化遗址面积很大,达到了2万平方米。而目前发掘的面积也只有750平方米。这个椅子。最晚有7800年的历史,是我国浙江省和长江长江三角地区的首个贝丘遗址。
2、河南巩义市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个遗址的面积更大,达到了117万平方米,布局结构是聚落结构。可以说有5300年的历史。
3、湖北武汉市郭元咀商周遗址:这个遗址是商代到春秋时期的一个遗址,他的发掘时间是在2019年5月到2020年11月。发掘面积为1120平方米左右。这个文化遗址可以说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一个遗址。而且有一个地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4、宁夏彭阳县姚河塬西周遗址:遗址位于宁夏的某个村子的北部。遗址面积达86万平方米左右。阿姨只能够让我们了解西周时期的政治格局。
5、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这个遗址出土大量的唐代汉文资料。我这个地区对西域当时已经实行了有效的统治,填补了唐代安西四镇的一段空白。
6、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这个一直采用了先进考古技术进行考察和发掘。这个木可以说是在这个地区结构最完整,末世最复杂的高等级的墓葬。
二、总结:
对遗址考古发掘,其实就是最那一段历史的探寻,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以及这个遗址,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