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把握努力建设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考古学光荣使命
进一步认识考古新发现
在构建中华文明脉络、展示中华文明瑰宝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等方面的
地位和作用
“薛城遗址发掘与宁镇地区早期文明”论坛
12月10日在高淳召开
论坛参会人员前往
薛城遗址参观
薛城遗址工地、南师大考古教学实习基地
本次论坛的召开
有利于更好地梳理宁镇地区早期文明的发展脉络
对薛城遗址的发掘工作做出了有益指导
薛城遗址
薛城遗址位于高淳区淳溪街道,是1997年11月发现的6000多年新石器时代古村落的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南京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史前古文化遗址,距今5500至6300年,是继汤山南京猿人之后南京考古的重大发现。
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师范大学在薛城遗址建立了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同时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高淳区文旅局开展合作,联合对薛城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并作为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度本科田野考古实习地点。
2021年9月,联合考古队启动薛城遗址发掘工作,迄今仍在持续之中,布方发掘加扩方面积计160平方米。经过近三个月的发掘,目前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60余座、蚬壳堆塑遗迹1处、红烧土遗迹1处、新石器时代灰坑20余座,出土陶器、玉石器和骨器100余件。
2021年薛城遗址发掘区示意图 ▲
本次考古发现对于探讨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生态环境、生业经济、墓葬习俗、贫富分化、社会复杂化等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尤其是最新发现的蚬壳堆塑遗迹十分罕见,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本次发掘发现一处蚬壳堆塑遗迹
遗迹由水生贝类的外壳堆塑而成,外形呈趴伏的鳄鱼。鳄鱼属爬行动物,与恐龙是近亲,鳄鱼即龙的初形、龙的原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敏先生评价其为“江南第一龙”。
2021年薛城遗址发掘区示意图 ▲
贝类以河蚬壳为主,杂以螺壳、蚌壳。动物“头部”距地面深0.5米,“尾部”距地面深0.67米,全长3.34米,最宽处达0.5米,“背部”堆积隆起,最厚处0.2米。蚬塑自东-西南方向延伸,“头部”用两颗大蚌壳表现“眼睛”,“吻部”也以蚌壳呈现,“颈部”位置被基槽打破,仅余少量蚬壳痕迹,“尾部”也有多枚大蚌壳点缀铺垫。
同时,在堆塑遗迹的东侧,有一座墓葬,编号M32。该墓葬被基槽打破。人骨头部左侧有石钺随葬,风化较甚。人骨下体皆被破坏,在大约死者脚部位置出土一件长条形石锛。堆塑遗迹与M32之间可见零星的蚬壳连接。
M32或与堆塑遗迹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可能属于大致同一时期,薛城先民在墓地进行的与丧葬有关的祭祀习俗行为。
薛城遗址发掘,对于重建薛城五千多年前的人地关系、生业经济、动植物资源极有必要,同时也为展示高淳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
高淳区将继续提升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水平,扩大保护利用效果,进一步带动经济、文化、旅游发展,持续做好历史文化遗址保护这篇大文章。
这次三星堆考古发现有哪些新的成果?
9月9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向公众公布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阶段性重要考古成果。
这是考古工作的一次重大发现、重大成果。这次重大发现的最新成果主要有:
一、新发现6座“祭祀坑”今年3月,三星堆新发现了6座“祭祀坑”,这就是3号坑、4号坑、5号坑、6号坑、7号坑、8号坑。时隔5个多月,这6座“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又有了重要进展。三星堆提取文物近万件。在已经发掘结束的4号坑、基本清理结束的3号坑和暴露出埋藏文物的7号、8号坑,发现了体形巨大的青铜祭坛、神兽、完整的金面具、刻有神树纹的玉琮以及形似餐刀的玉刀、“撞脸”奥特曼的青铜人像等文物。
铜尊
根据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8座坑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有年代和层位关系不同的坑,比如6号坑、7号坑存在明显的打破关系,即6号坑打破了7号坑,这说明6号坑出现的时间比7号坑晚;还有形制特征和尺寸不同的坑,比如5号、6号坑的面积都比较小,不超过5平方米,深度为1米左右,其余6座坑则超过8平方米,深度在1.6米左右,有的甚至可以达到2米。
金面具
二、铜人像等器物前所未见这次在3号坑出土的各类器物残件和标本共729件,其中较完整遗物478件(组),主要有铜器、玉器、象牙、金器、海贝等。比如铜顶尊跪坐人像,就是由上半部分铜尊与下半部分人像组合而成。再如铜顶坛人像、神树纹玉琮等器物,都是前所未见的新发现。
3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人像
3号坑青铜面具
4号坑遗物共出土完整器79件,其中包括玉器、铜器、象牙、陶器等。比如3件铜扭头跪坐人像,在大小、造型上是一致的,好像是同属一件铜器。其人像形态逼真,呈跪坐姿态,身体略向左前方倾斜,头微颔并扭向身体右侧,双手呈半合十状平举于身体左前方,两膝贴地,双脚前脚掌着地,后脚掌抬起。这3件人像从造型、纹饰等方面来看都是三星堆考古全新的发现。
4号坑扭头跪坐人像
4号坑扭头跪坐人像
4号坑扭头跪坐人像
三、发现了最大且完整的金面具继今年3月在三星堆5号坑发现体量巨大的金面具后,这次又在3号坑再度发现了金面具。
在3号坑,皱巴巴的金面具露出泥土后通过复原,展现出了宽约40厘米、高约27厘米的金面具,这是目前三星堆发现的完整金面具中体形最大的一件。
三星堆遗址考古重大发现,究竟发现了哪些惊喜呢?
本次三星堆遗址具有着重大发现,出土了近500多件的文物,其中包括一个造型独特重量约500克的黄金面具,发掘了100多根的象牙制品以及一个独特的木质箱子。这些都是本次挖掘的重大成果,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
关于本次针对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的重大收获
今年3月份我国考古学家对四川省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开发和发掘工作,挖掘工作主要针对6座祭祀坑,从中出土了非常多的文物。
在2号坑和3号坑中出土了近100多根的象牙制品。象牙制品一般在古代是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才能拥有的。本次发掘的象牙制品,可以进一步的帮助研究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也可以帮助进一步的对当时的气候条件,生物种类以及生活环境的历史信息提供分析的依据。
在5号坑中发掘了大量的金黄金制品,其中包含着一件造型独特,制作工艺精美的黄金面具。这个黄金面具长宽近30厘米,重量达到500克,虽然只是半幅黄金面具,但是已经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绝伦的造型。
在6号坑中,考古学者发现了一个独特的木质箱子。这个箱子的大小跟坑大小差不多,但因为年限久远已经碳化严重,有待后期利用科学手段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对三星堆遗址会带来哪些价值?
除了本次对三星堆遗址的挖掘,我国考古学者针对三星队已经开展了为期数10年的挖掘工作,从中出土了上万件的重要文物,对于研究和分析三星堆文明具有着重大意义。
三星堆遗址的出现,进一步的验证了古蜀国的存在,并且将古蜀国的存在时间推移到了5000年以前,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期的物品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证明了三星堆文明至少延续了将近2000多年。
三星堆文明的出现也进一步的改变了,考古学界对于巴蜀文明的认识之前,历史学界一直认为巴蜀文明是独立于中原文明之外的,一个较为封闭的文明。但通过对发掘工作的深入和大量青铜器的出品,考古学界则认为,古巴蜀文明同,中原文明是具有着很强烈的联系和交流。
此外,三星堆文明也进一步的验证了长江流域的文明是不亚于黄河流域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