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个8人的盗墓团伙为了盗掘一个汉代大墓,付出了4条生命的代价,可见很多古墓下面还是有很多致命的机关。
这些年来,盗墓小说非常的火爆,像是鬼吹灯以及盗墓笔记都堪称是现象级的盗墓小说,因此也引发了很多人对于古墓的好奇,是不是古墓底下真的存在那么多神奇而致命的机关,是否存在那些可怕的奇怪生物,事实上,古墓里面确实存在很多凶险,但是绝对没有小说上写的那么邪乎,但是对于盗墓贼来说,一点点的机关,就是致命的。
2008年的时候,一个叫做赵新建的盗墓贼在家乡的一座小山上闲转,张新建这个人严格来说算不上一个资深盗墓贼,只不过在以前给专业的盗墓贼打过下手,尝到了一点甜头,因此对于古墓的一些知识也算是耳濡目染,掌握了一些发现古墓的小技巧,当然这些技巧并不像盗墓小说里写的那么奇特,什么分金定穴之类的,但是通过地势以及地形来判断是否存在古墓,也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这个人对于什么地方可能存在古墓还是掌握一些皮毛的,当他在这座小山上游荡的时候,第1眼就觉得这座小山的地势非常奇特,本身就有些坐北朝南,而且地势起伏有序,颇有帝王之相,赵新建的直接告诉他,这座山底下很可能埋着一个大墓,只不过这座小山上有一个小湖泊,这一点让他有些拿不准主意,因为一般来说古墓少年是最忌讳有河流湖泊之类的东西,一是破坏风水,还是古墓会有漏水的风险,所以赵新建一直不敢确定。
但是这个想法一直在他的心头萦绕,于是他不停的实地探访,把小山给走遍了,还在一些地方象征着挖了些土,最后他确定这座小山底下是存在着一个古墓的,而且古墓的规格相当高,一定存在着很多好东西。但是他也知道仅凭他一己之力,是没有办法像这座古墓挖开的,于是他就出去募集人手,准备对这个古墓实施挖掘,最后他总共找到了7个人,他们一行8人开始实施计划。
由于他们挖掘的地方距离村庄还是挺近的,于是他们无法使用机械化的作业,只能是采取纯手工的挖掘,因此挖掘进度很慢,但是由于距离确实太近了,后来也引起了村民的猜疑,让他们一度不得不终止挖掘。后来还是赵新建又想到了办法,他们伪装成了施工队,通过设立路障伪造文件的方式,最终还是平稳的进行了挖掘。
不得不说,他们选择挖掘的地点还是非常正确的,虽然进度稍微慢了一些,但是有一天他们终于打通了通往古墓的道路。望着黑黝黝的洞口,一些人都有一些兴奋,当然有一些恐惧,但是对于宝物的贪婪驱赶了这些恐惧,于是赵新建派出所两个人先行进入,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结果问题发生了,进去的两个人过了一会儿就没了声音,无论上面的人如何呼喊,底下都是没有回应,于是赵新建他们反应过来,底下一定是出事儿了。
于是他们又派出了两个人下去,准备营救之前的两个人,结果这两个人下去之后也没了音讯,短短的时间内就有4个人了无音讯,赵新建有些慌张了,于是他亲自和另一个人一下去救人,过了一会儿,他们两个人成功吧之前下去救人的两名同伙被救上来了,而这两名同伙已经陷入深度的昏迷状态,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是赵新建他们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于是他们两个人又重新回到古墓,准备去营救最开始失踪的两个人。这一次,他们两个人也没能上来。
就这样短短的时间,就有4个盗墓贼死在了这个古墓里,所以在古墓上面剩下的盗墓人员,也都吓破了胆子,带上他们的尸体就逃跑了,后来由于尸体被发现,盗墓贼为了洗刷自己的嫌疑,只能把事实原原本本的进行了上报,因此考古部门才知道了这座山下有一个非常大的古墓。由于这座古墓已经被挖开了,而且下面有人死亡,可能存在危险,所以有关的考古部门马上就开始组织发掘,最终确定这是一座汉代大墓,古墓的主人是汉武帝的哥哥刘非,而这座古墓也出土了金缕玉衣等许多昂贵的文物。
但是在挖掘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座古墓里存在什么致命的机关,因此那4个盗墓贼是如何泯灭的,还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过最后经过研究调查,再加上尸体检验,最终确定这些盗墓贼是死于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在一些古墓里浓度是非常高的,因为这些古墓处于一个恒温恒湿的状态,墓中的异物或者尸体会很容易产生氧化反应,于是就很容易产生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所以当墓穴被打开的时候,一氧化碳的浓度还是很高的,所以这个时候盗墓贼进入古墓之后,点一氧化碳中毒陷入昏迷,最终死亡。
尽管这一氧化碳算不上是机关,也是古墓里非常正常的东西,但是却也能要人性命,而古墓里也有许多其他的机关,更是凶险,只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就目前挖掘的古墓来看,有机关的古墓其实还是很少的,而且大部分都是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古墓。
积沙机关
那些盗墓小说或者是盗墓电影中总会有这种情结,就是有个人一不小心触动了机关,或者在挖掘盗洞的时候打穿了一个东西,然后就有很多的黄沙扑面而来,叫他们给掩埋住了。这种机关是真实存在的,被称为积沙机关,这个机关的原理一点都不复杂,就是在墓穴的顶部封存大量的沙土,这样当有盗墓贼进行打洞的时候,他要打穿了,这些沙子就会迅速涌入,将人和洞穴全部掩埋。
当然这种机关是最基础的,也非常好破解,而且也容易发现,经验丰富的盗墓贼是完全可以应付的,而且对于专业的考古挖掘来说,也绝对不是问题,所以积沙机关的危险性并没有那么高,但是对于一些生手盗墓贼,这个机关完全就是致命的。
喷火机关
像是小说里描述的,古墓里有一些机关可以喷出火焰,这个一听就不太科学,但是事实却大相径庭,因为在古墓当中,确实有喷火的机关,只不过这样的机关就更加少见。古代的时候,其实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有一些有机物分解之后会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说白了就是沼气,所以古代的机关大师就利用这一特性建造了火焰机关,就是将一堆这样的有机物进行存放,然后慢慢分解,就形成了一个早期比较浓的区域,这个区域一旦遇到明火,就会瞬间产生火焰甚至爆炸。
当然这种机关在古代是非常有效果的,因为古时候的盗墓贼是没有电器的,只能用明火,所以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但是现代化的考古挖掘,对于这种机关是一点都不怕的,而且现在的规范操作都是要通风的,因此这种机关也就没有效果了。
武器机关
小说里面最常见的这种武器机关就是一旦触碰之后,会发射许多弓箭或者是飞刀,将盗墓贼杀死。像是这种武器机关,目前只有在相关的文献里面可以看到,而且出现的次数也不止一次,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机关应当是存在的,但是就目前考古挖掘的情况来看,并没有发现这种奇特的机关,不过想想也是,经过几百年或者上千年的风化侵蚀,即便是有,这种机关也无法使用。
可怕生物
盗墓小说里面出现最多的就是粽子,也就是僵尸,僵尸其实是尸体的一种形态,因此在古墓当中是可能存在的,但是绝对不会动,也动不了,因此无需担心。至于那些奇特的生物,比如说像是有蛇或者蝎子守卫古墓,这种情况也十分少见,但是不代表没有,以前也发现古墓里有蛇的情况,但是大部分都是后来钻入古墓的生物,如果一开始就用生物进行防御,千百年过后,基本上也都死光了,也很难繁衍生息。至于那些奇特的生物,什么巨型蟒蛇之类的,那就是无稽之谈了。
其他机关
古墓里也是有一些其他机关的,比如说毒气机关,其实就是水银,水银挥发之后会产生毒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毒气。另外有些古墓也确实存在一些陷阱机关,说白了就是在墓道当中挖上一个大坑,虽然对于现在的考古发掘一般没有问题,但是对于零零散散的盗墓贼来说,一旦跌入到坑中,那就很难活命了。
结语
所以公墓当中确实存在很多致命的机关,但是这些机关绝对不像小说中写的那么邪乎,而且事实上这些机关对于现在的考古发掘来说,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只不过对于盗墓贼来说,依然是很危险。所以还是要遵纪守法,至于那些盗墓小说,看看过瘾就好了,千万不要自己实践,万一出了问题,那可就来不及后悔了。
《盗墓笔记》中的真实机关机关
1.暗弩
墓内设刀枪暗箭。这一防置措施见诸史书记载的当从秦始皇陵为始,但要设置此类暗器需有个先决条件,即墓室
必须宽大敞亮,有一个刀出箭发的空间。
具体设置和实施方法是:先在墓室两壁安装强弓劲弩,呈张弓搭箭状,每件弓弩搭载一箭或数箭,箭头皆用毒药浸泡,达到人类触之即伤、伤之即死的程度。然后以具有高强度承载能力的绳索固定,弓弩后部再于壁上固定一钩状物,以让绳索穿过,绳索的另一端固定于门上隐蔽处。若是左壁,绳索的一头则接于墓道的右门;若是右壁,绳索则接于左门。当盗墓者开门时,若开右门,则左壁上的弩绳索被拉断,绷紧的弓弩之弦疾速驰之,利箭即出,射杀的方向正好是门道右侧;若开左门,以同样的原理给予射杀;若两门齐开,则两壁弓弩一齐封闭门道,射杀进入者,从而形成了第一道阻击防线。 若墓门打开,由门的转动而牵引的弓弩之箭全部射出,而盗墓者没有全部被射杀身亡,或侥幸躲过了一劫,第二道防线则继续发挥作用。具体方法基本与前同,只是在墓门之后铺设多块翘板,并进行掩盖伪装,使盗墓者无法辨别与其他地方的异同。镶在墓道两壁的弓弩牵引绳索以隐蔽的方式接于翘板之下,或高于翘板,成为绊索。当盗墓者破门而入踏入墓道时,翘板自然上下启动,绳索因外力压迫而断裂,弓弩之弦瞬间松开,利箭自动发出,直射墓门方向,一时箭如雨下状,盗墓者非死即伤。若遇绊索,以相同的道理予以射杀。因箭头用毒药泡过,只要轻轻划伤或擦过一点皮毛,盗墓者也难有活下去的希望,很快就会一命呜呼。当第一块被踏过的翘板或绊索所引弓箭发完之后,若还有幸存的盗墓者继续前行,则无疑会踏到第二块、第三块以及更多的翘板。如此这般,固定在墓道两壁的弓弩便可形成多波次发射势如连弩,张而复发,直至将暗藏在墓道内所有的利箭射出,将盗墓者全部射杀。
其射杀威力不容小视,例如从秦始皇陵秦俑坑出土的弓弩来看,其弓干和弩臂均较长,据学者们估计,这种弓弩的射程当大于六百步(合今831.6米),张力也当超过十二石(合今738斤)。 如果把装有箭矢的弩一个个连接起来,通过机发使之丛射或是连发,就可达到无人操作、自行警戒的目的。这种“机弩矢”实际上就是“暗弩”。为了防盗,就在墓门内、通道口等处安置上这种触发性的武器,一旦有盗墓者进入墓穴,就会碰上连接弩弓扳机的绊索,遭到猛烈的射击。
2.连环翻板
所谓连环翻板,即在墓道中挖掘深约3米以上的陷坑,长短与宽度视墓道具体情形而定,坑下分布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小型相同重量的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若盗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随之下陷,人必掉入坑内的刀锥之上,锋利的尖刀利刃将穿透盗墓者的胸膛及五脏六腑,活着爬出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人体落坑后,由于木板两端各有相同重量的物体相缀木板很快复归原状,并保持平衡状态,静静等待下一个来者。如此往复循环,盗墓者也只能前赴后继地赴坑绝命。
盗墓者想出的破解之法。只要将木梯放入墓道,盗墓者沿梯而入,如履平地,一切翻板与陷坑、利刃都枉费心机,无济于事了。盗墓者与反盗墓者的智慧较量,令人惊叹。
3.铁索吊石。
石板一般约3尺见方,厚约3寸,周身穿多个小洞,以金属索链穿洞而过,呈捆扎式系牢,石板平放安置于墓道顶部。在墓道顶和墙壁隐蔽处固定若干金属滑轮,利用滑轮将巨石吊起,悬于顶端。墓道地下铺木质跷板,索链由石板而下,通过滑轮以隐蔽的方式连接跷板,中间有挂钩和脱钩相接,遇外力压迫可自动脱落。跷板呈条状,长宽根据墓道具体情况而定。吊起之石可在墓道顶部悬挂三层,各层互不相依,索链通过石上孔洞收缩进出。
一切完毕后,施以伪装,外人不知其诈。若有盗墓者进得门来,踏入跷板条,板条一端必下沉。外力作用迫使绷紧的索链某处挂钩脱落,如同打井的轱辘突然放松,悬空的巨石疾速落下,将躲闪不及的盗墓者拍成肉饼。因跷板呈细窄的长条状,只有被踏后才能导致悬石落地,而相邻的其他跷板则安然无恙,仍静静地伏在原处等待下一伙盗墓者的进入。一旦盗贼的脚步踏上,与之相连的悬石相继落下,再次对胆大妄为者给予致命袭击。如此往复,直至三层悬石尽坠于地,杀伤数人为止。
4.流沙墓内的玄机
所谓的填沙绝技,即在墓道和墓室周边填塞细沙。这个方法很简单,却是中国人独到的发明创造。盗墓者之所以在一夜或几夜之内就顺利进入墓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打洞。 但无论是圆洞还是方洞,都是建立在泥石堆积结构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打洞挖坑。若周围不是土石而是一片沙漠,此事就难了。发明者恰恰抓住这个特点,在墓道或墓周边填沙,少则几吨,多则几十吨、上百吨。盗墓者若想进入墓室,就必须与填沙打交道,或者说只能一点点地向外掏沙。沙呈软性,掏出一点,周围之沙立即拥将出来补充,如此循环往复,沙拥不绝,除非将所填之沙全部掏尽,否则不能进入墓道与墓室。而当盗墓贼见流沙不止,无有穷尽时,因情势所迫,只得停止挖掘另觅他处。 另有积沙积石的防盗方法,使盗墓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墓内停留,后来棺椁倒塌以后,大量沙石堆积在棺内,有效地防止了被盗。其积石积沙的防盗原理中,积沙主要是防盗,盗墓者挖洞挖到积沙层,沙子会流到洞里,沙子流动会带动石头塌方,从而击打盗墓者,因此,盗墓贼不可能在大范围内施盗。
石块放置的位置也是精心设计的,大致可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和卧底石层,可以防止盗贼从不同的部位进入。散乱分布在积沙上层的乱石层,残存50余块,其中既有9公斤左右的小石块,又有100公斤以上的巨石,位置大小均无规律,起到了冷石“暗器”的作用
5.迷宫与虚墓
一般的情况是在已经建成的墓室下部再造一个隐蔽的墓室,如同二层楼房。将假的棺椁和并不珍贵的随葬品放于上层,尤多注重放置坛坛罐罐,以迷惑盗墓者。真正墓主的棺椁和珍品则放于下层,也称为暗室。另一种方法就是在主室之外另辟侧室,侧室可以与主室直接相邻,也可以通过一个长短不一的暗洞在别处另行开辟,一切要看具体地形地势和可能给盗墓者造成的错觉程度而定。盗墓者行盗的规律是从一个明显陵丘顶部或侧部,由上往下,或斜着向下打洞。有例外者则先打竖井,再于竖井底中打横洞,平着进入墓室。但无论如何,不太可能从墓室的底部往上打洞,除非在打竖井和横洞时,水平高度已超过了墓室的深度,那么只有再从下往上钻。这样的情况偶尔有之,但毕竟属于极少的例外。如果发生了类似例外,盗墓贼斜穿打洞正好打到了暗室中,或真的是由下往上钻将出来,正好碰上下层的暗室,那么鬼神也没有办法加以保护,墓主只能自认倒霉了。
6.悬魂梯
勾魂迷道,使人产生错觉,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 这种二十三层的石阶,学名应该叫做“悬魂梯”,这种设计原理早已失传千年,有不少数学家和科学家都沉迷此道,有些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数字催眠法,故意留下一种标记或者数字信息迷惑行者,而数学家则认为,这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数字模型,身处其中看着只有一道楼梯,实际上四通八达,月牙形的记号就是个陷阱,记号其实是在台阶上逐渐偏离,再加上这些台阶和石壁,可能都涂抹了一种以远古秘方调配,吸收光线的涂料,更让人难以辨认方向,一旦留意这些信息,就会是使人产生逻辑判断上的失误,以为走的是直线,实际上不知不觉就走上岔路,在岔路上大兜圈子,到最后完全丧失方向感,台阶的落差很小,可能就是为了让人产生高低落差的错觉而设计的。
7.墓道塞石,
即在墓道口填塞巨石,以铁水浇灌而防盗墓贼入侵。
墓道塞石的方法最典型的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夫妇两位皇帝合葬的乾陵。乾陵与一般帝陵不同,它是以山为陵,就是说从半山腰开凿墓道、甬道,在山肚里修建前、中、后墓室(或称玄宫、地宫)。《旧唐书·严善思传》载:“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1960年,当地农民在山上炸石,误将乾陵墓道炸开了一个大口子,但没有接近墓门。陕西考古人员闻讯后,进行了清理并对周边进行了钻探勘察。勘察的结果是乾陵墓道、甬道的确用条石封砌,石条之间用拐状的铁栓拴牢,前后、左右加固,隙缝灌铸铁水。连续几十米长的甬道都是如此,可谓固若金汤。
8.铁壁
铁壁,即以石门封闭,后设顶门石。此种方法比较普遍也比较简单,一般多用于券洞墓,特别是帝王的陵墓多用此法。 从已发掘的陵墓情形看,地宫石门之后挖一石槽,一长形板状石立于其上,待门封闭后,立于槽中的顶门石呈斜状插入两扇门的缝隙之间,门被顶住,外人难以开启。 在考古人员发掘面对石门后面的顶门石时,最初无计可施,经过一番调查思考,终于从一本皇宫秘籍中发现“拐钉钥匙”的开启工具。考古人员依葫芦画瓢制作了这种钥匙,插入门缝中,套住顶门石,慢慢用力推动,顶门石居然立了起来,渐渐与地面垂直呈90°角。
当然,有的陵墓不用顶门石,而是用一个现代足球大小的石球。其原理是在门后挖弯槽,槽分高低,门后有一圆洞。封闭石门后,石球从高处沿着石槽滑入低处,直至进入圆洞,大门即被封死
9.天宝龙火琉璃顶
像这里的北宋晚期金人古墓,应该会用当时比较流行的防盗技术天宝龙火琉璃顶,这种结构的工艺非常先进,墓室中空,顶棚先铺设一层极薄的琉璃瓦,瓦上有一袋袋的西域火龙油,再上边又是一层琉璃瓦,然后才是封土堆,只要有外力的进入,顶子一碰就破,西域火龙油见空气就着,把墓室中的尸骨和陪葬品烧个精光,让掘丘贼什么都得不到。
10毒墓
中国古墓中不只有墓毒,毒物的种类也不简单,往往是“五毒俱全”,气态、液态、固态,这三种形式全部存在,在这考古发掘中已得到了证实。 实际上,中国古人早就知道制造“毒气”的原理,他们对化学这一门现代才发展起来的学科的某些领域,早就了解和掌握了,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如,炼制长仙丹、五灵丹这些所谓长生不老药、长寿药、壮阳药,就是中国古代化学家进行的早期化学实验行为。
(1)气态墓毒。
气态墓毒在古籍中常有记载。如西汉广川王刘去盗掘战国古墓魏襄王冢时,除了发现墓是铁汁浇灌之外,在打开后还有惊人发现,里面竟然喷出一种有毒气体:“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 最常见的就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去因为一般人不懂科学,一氧化碳被神化了,成了一种绝杀盗墓贼,神秘而又无形的超级杀手,甚至连现代的考古人员都俱怕三分。 古墓中一氧化碳这种毒气哪来的?一氧化碳的来源很方便,且容易,炭未燃彻底时,便会产生这种毒气。在秦汉及以前的年代,古人喜欢在墓内积炭,这种炭,多是烧过却又未烧彻底的炭灰。墓中放置炭石,也叫“积炭墓”,考古时常会在先秦古墓中发现“积炭层”。 古墓中积炭,可谓“一石三鸟”:一,可以起到干燥墓穴,尸体防腐;二,反盗墓,盗洞不容易形成,易塌方;三,仍是反盗墓,产生有毒的气体,即墓毒。
(2)液态墓毒
古墓中常见的液态有毒物质,便是水银。有关方面专家一直在考古中的秦陵,便是世界第一大“毒墓”。从《史记》(卷六)记载来看,秦陵中使用的水银量惊人,注满了陵内的整个地层,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地下毒河”。试想,在密封空间内,如果有盗墓者侵入,谁还能活着走出来?赤眉军当年盗秦陵时,便遇到了水银,据说盗了秦始皇的铜椁便退出了。 水银极易挥发,往往又形成气态墓毒。 在墓中设“水银池”,在古人反盗墓手法里比较好处理的一招,齐桓公的墓内便设有。
水银的用途很广,可作防腐剂。中国古人也掌握了这一点,尸体防腐时常常借助于水银。往往是在人死后,尽快往嘴内灌注水银。如南宋皇帝赵理宗,尸体防腐便是这样的手法,因为水银是贵重金属,所以盗墓大贼、西域秃驴杨辇真伽在盗陵时,特地让人把赵理宗的尸体倒挂起来,下放盆子,“沥水银”。 正是古人把水银当“万能药”用来防腐,又拿来服用,所以,“液态墓毒”数水银最为多见。
(3)固态墓毒
常见的毒物有朱砂、石胆、雄黄、矾石、磁石等药石,这些“药石”在一定温度下,会产生剧毒,又“五毒之石”。另外常见的药石还有礜石等。这类毒物在古墓中最常见了,上面说的两种墓毒,比如水银,一般人家置办不起,而药石相对就便宜了,来源亦广,价格低廉。 考古常会在墓穴看到这些药石,有的还用之衬垫棺床。古墓中常见这些固态墓毒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古人生前喜欢服用。这些药石常被古代术士用于炼制不老药、壮阳药,帝王,或是有社会地位、有经济条件的王公贵族,往往将之当“仙丹”,长期服用。1980年代在广州发掘的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中便发现了这些“药石”和成品“仙丹”。
(4)尸毒
与墓毒相伴的,是尸毒。
尸毒究竟是什么,民间有很多种说法。但医学上,一直都没有“尸毒”这个词。如果尸体沾上了毒物,便会形成更为可怕的“尸毒”。所以有经验的盗墓贼,一般不先碰尸体,或是戴上皮手套,再翻动棺材。现代考古人员在开棺前,必会做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就是这个考虑。
11.夯土层
夯土层是墓室的核心防线。一层硬土,坚如磐石,工兵铲敲到上边只有一个白印出现。这是夯土层,顶上有机关保护。这种土是用当时的宫廷秘方调配的,里面混合了一些糯米汁,还有童子尿什么乱七八糟的,比现代的混凝土都结实。这秘方是北宋皇帝的,后来金国把北宋灭了,这才流传到金人贵族手中。
破夯土层:
用大勺子一勺一勺地将醋淋到夯土层上,等这一桶醋浇完了,这块墓墙也就被腐蚀得差不多了。别看醋的腐蚀性并不太强,但是对这种用秘方调配的夯土有奇效,这就叫一物克一物,到时候再挖就跟挖豆腐差不多。
12.反扣
在重庆考古史上,永川17座明清墓葬中出现过一种独特的机关 反扣。至今,专家也很难准确解释这道机关的用意。这处明清墓群位于永川双石镇五龙桥村,考古人员勘探墓群时,该处已被挖掘机铲去一部分,17座古墓葬遭到严重破坏。由于这期间又遭遇暴雨袭击,考古人员仅对其中7座墓葬进行了发掘。据考证,这批古墓属于民间墓葬,但奇怪的是墓室内竟然设置了半截厚青石板。按照巴渝地区的民间丧葬习惯,古人在设计墓室弧形拱顶时,一般都会直接用厚土封闭墓门,并没有必要在墓室内“画蛇添足”。这样的墓室设计,似乎是要防止里面的“人”出来,而不是外面的盗墓人进去。据专家推测,或许数百年前该地区存在某种丧葬习俗 为了防止死于非命的人“尸变”危害乡里,所以在建造墓室时采取了“反扣”手法,即用半截巨石封住一半墓室。虽然这个独特而简单的机关蒙上了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它对研究该地区明清丧葬习俗,提供了鲜活又不可多得的“教材”,与‘尸变’都扯上关系了。从技术含量上来看,很简单。但从迷信角度来说,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以上是我2012年左右从各个地方找寻的内容,整理好的,今天突发奇想贴在这里了,如果看到有问题的请随时告诉我,考据党的批评大把大把的来砸我吧。
我喜欢盗墓笔记到今年也有个七八年了,我是指的盗墓笔记原著,它的所有衍生我一概不提。8·17没能去了长白山很可惜,我只希望我能够努力一些在努力一些,做一个像张起灵伟大的人,保护好身边的人。
鬼吹灯里写的古墓都很危险,真实的古墓里真有机关吗?
古墓里是真的有机关的古墓中的机关暗器有:
是在城门被攻被时用于堵塞城的守城器械。前刀壁上装有 24 把钢刀,使用时将车推至城门缺口处,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这样对方很难攀援,形成活动的壁垒。
而所谓的“伏火”,能够“飞焰赫然”,具有烧死盗墓者的效力。这种墓被称做“火坑墓”,是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墓葬。据分析,“火坑墓”出火的原因,可能由于墓室里埋藏的有机物分解,形成一种可燃气体——沼气所引起的。
神秘的马王堆汉墓就是一座着名的喷火古墓。据介绍,1971年,长沙附近的解放军驻军正在挖掘战备工事,在工程进行到一座防空洞时,当用钢钎插进去的一瞬间,一股莫名的气体正从土壤里向外喷射,有一个战士觉得好奇,尝试着拿火柴去点,没想到一点就烧起来了,并冒出蓝色火苗,而且火力很大。
与连环翻板功能类似的,是铁索吊石。主要是在墓道顶和墙壁隐蔽处固定若干金属滑轮,利用滑轮将巨石吊起,悬于顶端。墓道地下铺木质跷板,索链由石板而下,通过滑轮以隐蔽的方式连接跷板,中间有挂钩和脱钩相接,遇外力压迫可自动脱落。即在墓道中设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长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
在墓中置“水银池”,用水银挥发的气体毒杀盗墓者,是一种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反盗墓的典型史例。古代的司马迁关于秦始皇陵地宫储有大量水银的记载,除了史籍记载之外,在秦汉时期就有人通过盗墓实践而确实发现。如今,这个事实已经被考古学者和地质学者用新的地球化学探矿方法所证实。
在古墓中确有流沙存在。河南省上蔡县的郭庄楚墓就采用了这种奇特的防盗术。它采用积沙积石的方法,当盗墓者挖洞挖到积沙层,沙子会流到洞里,沙子流动会带动石头塌方,沙层中精心埋藏积石、最小的仅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