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江西武宁县一工地日前挖出疑似恐龙蛋化石,专家经9日晚的蛋壳切片分析和10日下午的实地勘测后判断确为恐龙蛋化石,其埋藏年代为晚白垩世早中期,距今约9500万年至8000万年,这一发现对江西北部晚白垩世时期的古生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几枚恐龙蛋化石已交由武宁县博物馆收藏保存。
发现恐龙蛋的司机:是偶然也是缘份
这些恐龙蛋化石是被九江武宁县40岁的挖掘机司机李先生发现的。李先生称,10月5日11时许,当时他正在武宁县水利局修筑防洪大坝的工程施工,在荒山上操作挖掘机配合渣土车取土,一块“岩石”突然从他的挖机斗里掉了下来。他看到石头上有“蛋”的形状,颜色和普通石头不一样,“那个石头大概七八十公分长,四五十公分宽,可能有几百斤,上面有三个蛋。”
↑被发现的恐龙蛋 博物馆供图
李先生说,现在的信息特别发达,他观察石头的特征后,就感觉“蛋”有点像化石,便马上向上级汇报。下午的时候,就有专家过来把石头运到博物馆去了。
对于挖到恐龙蛋化石这件事情,李先生认为是偶然也是缘份。“这东西对我们当地、对国家都有用。”李先生说,“化石是他无意中挖出来的,这也是缘份。”他提到,如果那块石头没有被独立剥出来,他将那块石头独立装车,倒在坝上填埋,就不能发现恐龙蛋。他还提到,如果未来博物馆要展出恐龙蛋的话,他会带着孩子去参观。
李先生表示,从10月5日发现恐龙蛋化石开始,工地就处于停工的状态,因为怕继续施工可能会破坏可能存在的恐龙蛋化石,还得等考古专家评估过之后才能动工。
武宁县博物馆:
已馆藏并进行清理,未来将展出
武宁县博物馆办公室张主任告诉红星新闻,10月5日当天,在获知疑似恐龙蛋化石的消息后,博物馆马上就派工作人员去到现场。当时的化石是跟石块完全粘在一起的,已经被施工方人员搬到了一边。博物馆工作人员当即先进行了一个大致鉴定,在初步鉴定为恐龙蛋化石可能性较大后,就将其运回了武宁县博物馆的库房里收藏保存。
↑被发现的恐龙蛋 博物馆供图
“我们运回来之后,将它的一些碎片寄到专门的机构去检测,后续还请来了比较有权威的中科院专家鉴定,最后确定是恐龙蛋的化石。”
据了解,目前已裸露的恐龙蛋化石有3颗。其中1颗蛋壳剥落较多,另外2颗保存较完好。从科学分类角度来讲,本次出土的恐龙蛋称之为蜂窝蛋类。另根据蛋壳的显微结构判断,这些蛋为石笋蛋科的珊瑚蛋,这类蛋曾在浙江、河南等省份的晚白垩世地层中出现,距今约9500万年至8000万年。
张主任表示,当时工作人员就对发现地就进行了勘查,没有发现有散落的碎片。博物馆方面也请专家对现场进行研判,专家认为现场情况比较复杂,表示土层都已经被破坏掉了,后面再进行挖掘,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几乎就是没有。
据介绍,这是在武宁县第一次发现恐龙蛋化石,将由武宁县博物馆收藏保存,未来会在博物馆展出。博物馆方面表示,目前还在对恐龙蛋化石进行清理,清理的工作的时间不确定,未来如果有展出的话,会将消息发布在官方网站上。
↑被发现的恐龙蛋 博物馆供图
专家:3枚恐龙蛋保存比较完整
10月5日当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的专家王强就接到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消息,武宁县发现疑似恐龙蛋化石,武宁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赶往现场对标本进行采集。
10月10日,古脊椎所的王强赶往武宁县博物馆对标本进行测量与观察,并会同江西省地质调查勘察院、武宁县博物馆前往恐龙蛋发现现场进行考察。武宁县博物馆收藏的标本由3枚较完整的恐龙蛋和7个蛋的印痕组成。王强介绍,此次发现的恐龙蛋成窝保存,蛋化石近圆形,长径在12cm至13cm之间,宽度10cm左右,各个蛋体呈不规则的形式排列。根据蛋壳显微结构切片判定,这些蛋为石笋蛋科的珊瑚蛋属,这一类的蛋曾在浙江、河南、广东等省份的晚白垩世地层中出现。
据介绍,武宁县恐龙蛋发现后工地就立即停工,王强和江西省地质调查勘察院、武宁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均前往现场,寻找还有没有其它恐龙蛋化石,并确定恐龙蛋产出层位,但均未找到。他们分析,那7个蛋痕对应的蛋体可能在施工的过程中脱落掉了。此外,工地已经进行长时间的挖掘,距发现化石的时间比较久,准确的发现位置无法确定。后续在取土或者施工过程中,如果现场再次发现化石,将会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根据现场情况再做进一步的处理。
关于这次发现恐龙蛋化石的意义,王强表示,这不仅是武宁县首次发现恐龙蛋,也是江西西北部首次发现。从地质学的角度,这些标本的发现,丰富了石笋蛋科珊瑚蛋属的分布范围,且对研究赣杭构造带南北古地理,以及恐龙的生存环境的变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物材料。
王强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们日常的工作中,除了每年会固定前往广东、江西、山东、河南等地进行考察之外,若各地零星发现有恐龙蛋,他们也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考察。我国现发现的恐龙蛋不仅数量多,种类也丰富,恐龙蛋分布也很广泛,遍布全国15个省区市。近两年,科研人员也在进一步拓展工作区范围,希望能在更多地点找到恐龙蛋。
红星新闻记者 陈卿媛 实习生 张慧琪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包程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博物馆回应“发现三枚8千万年前恐龙蛋化石”,为何这么久依旧保存较完好?
我国一直对考古比较的重视,因为通过考古,我们可以从历史遗留下的物品,进行研究,得出远古时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地理面貌,我们也可以从化石中知道每种生物是否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适应环境的结果,各种生物在其习性行为和身体形态的构造,因为每一种化石都对应一种生物,因为我们想要研究生物各个门类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我们就要依靠化石,所以这次发现的三枚恐龙蛋化石对我们的研究极其重要。后来经过专家分析和实地的勘察,确认这三枚蛋为恐龙蛋的化石,并且埋藏的年代晚白垩世早中期 ,距今约9,500万年至8,000万年,而这三枚恐龙蛋在发现的过程中,其中有一枚因为其他原因导致了蛋壳剥落较多,但是其他两枚保存还比较的完整,我们在图片上看出,在红褐色的岩块上,有着三枚清晰可辨的蛋,而此次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成窝保存,除开这三枚未脱落的恐龙蛋化石外,在岩块上还可辨认出7枚恐龙蛋的痕迹,而接下来,专家们还将对恐龙蛋化石做进一步的研究,后续可能会展出,让人们可以观看到8,000万年前恐龙蛋的样貌。为何这么久依旧保存较完整?能保存这么完整的原因,首先当这些恐龙蛋被沉积物或者是水下的泥沙覆盖时,就会导致他们的石化过程开始,而这些沉积物中含有很细小的颗粒,所以会在尸体或者恐龙蛋的表面形成一层松软的覆盖物,这层覆盖物也可以使恐龙蛋隔绝氧气,控制微生物的分解,最后变成我们所熟知的恐龙蛋化石,也有可能是因为恐龙蛋有着坚硬的外壳,在历史的演变中,由于被树叶和一些周围的沉淀物,经过岁月的石化变成了石头,这样就会使他们变得更加的坚硬,所以会让他们长时间保持原来的形状结构,而在同样的情形下,这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保留下来,所以到今天我们才有化石进行研究。
距今约6500万年!武宁县发现恐龙蛋化石,有何研究价值?
在10月5日,位于我国江西九江市武宁县罗坪镇关山村渡溪的一个施工工地惊现三枚恐龙蛋化石,一枚恐龙蛋化石在考古工作人员到来的时候已经露出了一大半,还有另外的两枚恐龙蛋化石也是露出部分的轮廓,保存还是比较好的。现在这三枚意外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已经妥善交到武宁县博物馆收藏保存和研究。
要说这三枚恐龙蛋化石到底有多大的研究价值,那肯定不是光靠一个数字就能衡量的,这个恐龙蛋化石来之不易,有着非凡的考古研究价值,对科研人员研究古生物也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是现在这些恐龙蛋化石非常难得,恐龙这种大型生物已经在地球上绝迹多年,要留下它们的恐龙蛋化石更加不容易,它们是怎么保存至今,它们是怎么在恐龙灭绝之后得以留下,都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更别说恐龙蛋化石还对于研究恐龙的起源、演变、繁殖等等课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恐龙蛋化石是现存难得的实物载体,对于研究当时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古生物演变有着重要的作用。恐龙蛋化石对于研究恐龙的出现、繁盛和绝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已经发现的这些恐龙蛋化石的价值珍贵,是科研人员们研究生物和人类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重要的科学标本。另外,恐龙蛋化石的发现也对恐龙蛋壳的起源研究有重要的作用,在发现的地点,也可以进行深度的探索,或许进行更深层次的考察,还可以发现更多关于恐龙活动的痕迹,对于研究恐龙这种古生物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