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西安市大规模核酸检测发放的贴纸是“车骑将军 金印”,这枚贴纸文物原型系汉阳陵考古出土唯一金质印章。
据了解,“车骑将军”金印出土于汉阳陵南区外藏坑通高0.6厘米,上部印钮为龟形昂首向天、背部拱起四足与印身连为一体下部为一正方体印身印面边长0.7厘米其上刻有“车骑将军”四字。整体造型古朴浑厚,书法娴熟。是汉阳陵历年考古工作中出土的唯一一枚金质印章,也是汉阳陵出土。象征中央官署机构的印章中级别最高的一件!
据悉,“车骑将军”最早见于《史记·灌婴传》,是因战事而临时设置的军中官职,战事结束即取消。汉文帝元年,用薄昭为车骑将军,自此成为固定官职。车骑将军在西汉诸将军中位列第三,仅在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之下,地位与上卿相当,金印紫绶。大将军、骠骑将军与车骑将军三个职位很少同时设置,在大将军、骠骑将军不常设的情况下,车骑将军的地位非常显赫。西汉规定,王、公、侯用金印,两千石的官职用银印,千石以下用铜印,车骑将军金印的材质表明它的使用者地位十分尊崇,印文内容则指明了阳陵南区外藏坑的军事性质。
印钮本是印章顶端带穿孔的雕饰,用来穿绶带以便将印章佩戴在身上,后用于区分官员等级。君主以螭虎为印钮象征执掌权力,以龟为印钮则象征臣子的功勋与谦卑。《汉旧仪》记载“皇帝之玺,金螭虎钮”,而阳陵出土的“车骑将军”金印及“宗正之印”银印均为龟纽印章。“绶”是用来系印的丝带,“绶者,有所承受也。长一丈二尺,法十二月;阔三丈(或三尺),法天地人。旧用赤苇,是不忘古也。秦汉易之以丝,今绶如此。”公、侯、将军用紫色绶带,仅次于诸侯王,与三公相当。
车骑将军一职可能得名于统领车兵和骑兵,例如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寇边,汉文帝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人”。车骑将军主要执掌四夷屯警、京师兵卫、征伐背叛,还执掌一些礼制性活动,出使宣诏、举荐官吏等。汉昭帝之后,车骑将军往往加封最高级别武官大司马之号,兼领尚书事,位居三公,掌管京师乃至全国武装力量,可视为全国最高军事指挥官,同时对于行政事务具有非常大的权力。
编辑:王杰
秦帝国及之前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当时的各类印玺怎么使用,总不会盖在竹简上吧?先说纸的问题。再来说玺印的用法。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早期就有了纸,不过那时候的纸,是比较原始粗糙的。那么在秦朝纸没有发明之前,早就有玺印存在。考古发现了商代的古印,周代玺印也不少。这些玺印的使用有这么几种。1.印在软质材料上。如丝帛,动物毛皮的背面。不过,这样的印痕没有保留下来。2.印在陶瓦器皿的毛坯上,经过烧制,即便是原来的玺印不存在了,印痕也可能保存下来。3.烙马印。较大的铜印,烧红后给马留下印记。此种情况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尚可见到。但所谓的印,不是篆文,也不是铜印,只有个“烙印”的形式而已。4.在简札的封泥上打印玺,防人偷看。印泥干后,就是“封泥”。就是西汉有了纸张,简册没有马上退出书写领域。故,汉代封泥有不少发现。此外,在周代青铜器上,也发现有印压的痕迹,先在泥范上印上或文或图,再翻砂浇铸。至于印材,这段时间有陶印,以铜印居多,也有玉印,木印等。战国烙马印:日庚都萃车马秦汉封泥印章又分为文字印,肖形印和混合型印。古代玺印,除了文物价值,考古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对于今天的篆刻创作仍然有很大的启发借鉴意义。
秦帝国时期有没有纸,我认为这还是个未知数。关于中国最早的纸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蔡伦造纸”。蔡伦,已经是东汉时代的人了。所以,很长时间都认为纸是东汉时期才发明的。
《后汉书·蔡伦传》中的:“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蔡伦将纸进献给汉和帝,汉和帝觉得这种纸不错,这种便作为“蔡侯纸”流传开来。
这是古书上对于古纸的最早的记录。但是,近年随着考古学这门学科的兴起,已经证实了,更早的西汉时就有了纸。蔡伦只是在这基础上改进了纸。
西汉时的麻纸,上有地图
秦帝国是个短命的王朝,从时间上来说,秦汉的分界线其实并不明显。而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古纸不一定为一时的产物,因此,秦国时有没有纸还是个未知数。但是可以肯定是即便是当时已经有了古纸,这种古纸也并没有作为书写材料。因为早期的纸并不利于书写,纸质粗糙,还极易晕染。
秦帝国及之前的时代,关于书写材料,其发展规律大概是陶文、甲骨文、金文、竹简及帛书。
考古发现的有关秦帝国时期的竹简主要有:《赵正书》
1975年12月18日,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墓主人为一个叫“喜”的地方小官。其墓中出土秦简1155枚,近4万字。
2002年,在湖南的一个古井种发现了36000枚秦代竹简,即“里耶秦简”。
2007年,岳麓书院购得了一批被盗掘的秦简,共2000多枚,即“岳麓秦简”。
2009年,北京大学从海外购得的西汉竹简“赵正书”,总计50枚竹简,约1500字。
2013年,在湖南益阳一个古井中发现了“益阳秦简”。
各种颜色的秦封泥出土了如此之多秦简,可见在当时,竹简确为最广泛的书写材料。证明身份的印玺该如何盖在竹简上?直接盖显然不行。古人是很聪明的,他们发明了“封泥”这种东西。
将竹简用麻绳捆扎、系好(所缚麻绳被称为“缄”),在绳结处置黏土块,可以在黏土块上盖印,古人谓之“封泥”。
20世纪90年代,在古都西安北郊长安城遗址相家巷村,陆续发现了一批数量可观的“泥块”。相加巷村是历史上秦朝甘泉宫所在,正是当年秦始皇处理朝政之所,而这些带有字迹的“泥块”正是秦封泥。
秦“右丞相印”封泥加盖了封泥既可以证明信件的来源,又有密封的作用,可防止他人私自拆阅。
“秦封泥”在《大秦赋》的剧集中有多处体现,相信细心的网友们应该捕捉到了这些用心的小细节了。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