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古称襄平,具有2400年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东北地区建城最早的城市。从公元前3世纪到17世纪中叶,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军事重镇。战国时期为燕国辽东郡治所。秦、汉时期为辽东郡首府。唐代,这里成为安东都护府,管辖东北少数民族。辽代,初为东丹国都城,后更置陪都东京辽阳府。金代辽阳仍为陪都东京。元代,辽阳为行中枢省的驻地,统辖东北全境。明代的辽阳是辽东都指挥使司的治所,担负“安抚诸夷护卫京师”的重任。明末,努尔哈赤攻占辽阳,定都东京城,为大清王朝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辽阳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世界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在辽阳,也是名震三江的关东才子王尔烈的故乡。唐太宗、清圣祖、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青史留名的帝王、文人留下的吟咏辽阳的诗文达百余篇。
在市北郊三道壕、棒台子一带有辽阳汉魏壁画墓群,墓室四壁绘有彩色壁画,是研究中国汉魏时期社会和艺术的珍贵资料。汉墓壁画绘制时间比敦煌壁画还要早300多年,同北京故宫和长城一起被首批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辽阳的广佑寺曾是东北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从汉代到清末一直是东北地区的佛教中心,日俄战争时期毁于战火。2002年修复广佑寺,寺内大佛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殿内木质座佛。辽阳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45处。辽阳市于1990年被省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007年,辽阳市完成了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8个项目的申报工作,其中有《辽阳王尔烈传说》、《辽阳二人转》、《辽阳地会》、《辽阳逍遥门武功》4个项目被公布为省级名录项目;民间鼓乐参加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博览会受好评;举行了“辽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剪纸艺术)展演暨千人剪纸艺术大赛”活动,并顺利申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2008年,“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深入实施;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一期工程建设;市艺术馆和辽阳县文化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弘扬古城文化工程”有新进展;全面完成了新博物馆陈列布展。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我市创作并演出的秧歌戏和藏族舞蹈分别获得国家和省文艺汇演最高奖。“建设和谐文化工程”成效显著。双拥共建成果显著,第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荣获了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圆满承办了省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
辽阳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时期,这座城市承载了东北地区政治文化中心的使命。因为地处中原地区到辽东半岛以至东北广大区域的古交通线的咽喉要地,辽阳不仅是军事重地,也一直是中原政权与地方割据政权反复争夺的宝地。在中原政权强大稳定时,辽阳就是中央政权延伸触角的一个关节点,如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设辽东郡,首府襄平,就是今天的辽阳。两汉时期,仍沿袭这一建置。唐时,辽阳为安东都护府的首府,元代时,设辽阳行中书省驻地。明代仍在辽阳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东北广大地区。而在中原中央政权统治松懈的末期,辽阳往往成为地方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心脏。历史上先后有6个地方政权在辽阳建国号,定都辽阳。如唐代末期,契丹族兴起于辽河流域,建立了辽,称辽阳为南京,当时的辽阳高三丈,周三十里,有八门,城四角有角楼。辽太宗时,将南京改为东京,设置辽阳府,这是历史上最早在城市命名上使用“辽阳”一名。金代,因金世宗登基于辽阳,辽阳更处于荣耀的地位。后金时期,努尔哈赤在辽阳短暂建都后,随着清政权南移,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沈阳成为东北最大的城市。辽阳在东北的城市地位才被沈阳取代。
据记载,以前的辽阳城比沈阳辉煌。明代时,辽阳城有9个城门,城墙高三丈三尺,是东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
辽阳,有传说中的著名道家丁令威驾鹤飞天处;有魏司马懿(晋封皇帝)、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清努尔哈赤四个帝王在同一处攻打辽阳城的古战场遗址以及四位赫赫有名的帝王从一个地点进入辽阳古城的遗址;在这里,有东北地区各种宗教派别的宗教活动建筑遗址和东北地区最大的最悠久的宫殿遗址;有具2300多年历史的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古币之一———襄平布;有对东北亚历史研究具重大价值的全面反映汉魏时期辽东地区经济文化生活的近20座汉魏墓画;还有具重大考古意义的西汉村落遗址、战国墓等。辽阳,从商周以来,又是鲜卑人、契丹人、蒙古族人、女真人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这里的民族文化交流也是空前的,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有待研究与挖掘。
辽阳,因着这样的历史地位与这样丰富的经历,也与多不胜数的历史文化名人结下不解之缘。唐太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青史留名的帝王文士留下的吟咏辽阳的诗文达百余篇。据文字资料显示,仅清代初期,辽阳人三品以上的官职,有政绩、文学创作的不下千人,仅佟氏一族出州府以上官员570多人。这样丰厚的人文资源给辽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古迹都述说着一段段历史。据统计,辽阳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4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9项,市级12项,县区级22项。辽阳历史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是任何一座东北城市无法比拟的。
辽阳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何没有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有历史,还要有体现历史的文物古迹和古城风貌的历史街区,也要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载体。而辽阳历史的辉煌却仅止于史料中了。如果我们放眼四望,如今的辽阳与其他中国中等城市没有太大差别,大部分是没有个性色彩的现代新建筑。虽然护城河还在,但城墙早已变为无法辨识其来源的一段段土堆。辽阳不像凤凰古城、绍兴古城等历史文化名城还保护得十分完好,辽阳已没有应有的地面古建筑来展现城市久远的历史,亦没有相应的文化遗存来展现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辽阳古城已在时间的打磨中消融了。
两千多年来,在辽阳城漫长的成长中,它像一个久经沧桑的人一样经历了不断的磨难,建造与损毁,辉煌与沉寂。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辽阳古城的历史记忆遭到了巨大的创伤。由于辽阳地处北方边陲,是军事战略重地,它一直不断地处于不同朝代兴衰的动荡中,辽阳所遭受的战乱是频繁而剧烈的。各朝代的战乱以及近现代的战乱、“文革”破坏,城市改造,辽阳的历史古迹大多已灰飞烟灭。很多历史遗迹已经被人遗忘。在辽阳,已见不到很多听说的历史遗迹。辽阳境内的明代长城(辽东边墙)及长定堡(黄泥洼镇)、长宁堡(唐马寨镇)、长静堡(穆家镇)等明代千户所城堡,知道的人已是凤毛麟角,比鞍山驿城更大的更有历史意义的朝鲜馆(小屯前进村)早已无影无踪,连当地老人都不知其事。从20世纪初,到近十几年,拆除了辽阳的东京城城墙,毁掉了东北最大最古老的文庙、武庙,拆掉了“九一八”事变预谋地———白塔下的日籍旅馆,烧掉了张学良修建的汉卿楼,推掉了怀王府遗址,还有清末一等伯王官文、伪满洲国大臣韦焕章、孙其昌、袁金凯、于冲汉等家宅四合院。战争、自然灾害、人为因素、时间的剥蚀,辽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各种风刀雨剑下,像很多不可再生资源一样消逝在时光的暗处,不可复现了。
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在时间的流逝中有所消逝是必然的,也是人无法改变的,但是人为的非理性行为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损毁却是可以通过反思、通过不断的再认识加以修正的。
辽阳介绍一下
辽阳,古称襄平、辽东城,位于辽宁省中部,东依辽东山地,西望辽河平原,太子河经市郊东、北转折西、南注入渤海。辽阳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城市,是一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从公元前3世纪到17世纪,一直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辽阳现为辽宁14个省辖市之一,是新兴的现代石化轻纺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面积4744平方公里、人口181万,辖5区1市1县。辽阳历史简介 辽阳历史
1、辽阳历史悠久,据考古证明,远在六七千年之前,辽阳地区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开发。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末期,开始出现国家行政区意义的行政建制,并一直到十七世纪,始终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军事重镇。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