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不论是70后、80后、90后、甚至是00后,大部分人小时候都从各种渠道听过或者看过小人国的故事。在《格列佛游记》中,有一次他在航行中遭遇不幸,漂流到了“小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都只有15厘米左右,因此,和他相比,格列夫就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巨人山”……
如今我们做为一个成年人当然是知道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小人国的,这当然不是一个想当然的想法,因为从来没有过一个科学报告是证实了有人类接触过小人国的事件发生。本文就这个话题,站在科学的角度上与大家探讨一下,为什么不会诞生小人国。
一、身高为15厘米左右的人类有没有可能存在?
单从生物学角度来说,15厘米左右的人类是可以存在的。因为15厘米身长的哺乳动物有很多,大家随随便便都能举上一大堆的例子,我这里就不浪费笔墨了。人类的身体结构,跟哺乳动物的区别也不是非常大,所以如果真有15厘米左右的小人,从生物学角度说,完全没有问题。
从哺乳动物的大小上看,还可以更小,事实证明,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鼩鼱,它们普遍身长只有4厘米,体重只有2到5克,还不如人类一根大拇指大。鼩鼱分布广泛,历史悠久,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上亿年的时间,是最早进化出胎盘的动物。
鼩鼱
迄今发现的最早灵长目动物“阿喀琉斯基猴”,是所有人和古猿的共同祖先。生活于约5500万年前潮湿、炎热的湖边。这种古猴身长约7厘米,体重不超过30克,体积接近现代的小侏儒狐猴。它还具有修长的四肢、尖小的牙齿和大眼窝,善于跳跃和利用四肢走动、以昆虫为食并拥有良好的视力。
可见,在生物进化的早期,尤其是人类和古猿的共同祖先开始进化的那个时期,体型是很小的,甚至比小人国还要小很多。
阿喀琉斯基猴
二、体型较大的哺乳动物更容易生存从6500万年前那次恐龙大灭绝之前的化石证据可以发现,早期的哺乳动物的个头都是比较小的。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毕竟当时是恐龙的天下,体型大的哺乳动物不容易躲藏,在恐龙的威压面前,它们的生存机会很少。恐龙是白天觅食,而哺乳动物多数是夜间活动,也证实了这个观点。
然而,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给生命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体型巨大的恐龙仿佛一瞬间被从地球抹去了。那些原先生活在地下、体型小巧的哺乳动物,由于身体恒温等优势,慢慢取得了生存的优势,成为了地球上新的主宰。
来自圣菲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表明,对于哺乳动物来说,物种灭亡的几率与动物的体型大小直接相关。科研人员分析了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新研究的觅食习惯和以往的灭绝理论。他们采用了一种叫做营养状态结构模型的方法(NSM),把一个生态系统拟化成资源密度和生物数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推断出一个物种存活需要消耗多少资源。
这个模型显示,饥饿的动物更容易灭亡,而完整的动物是唯一能够繁殖的。因为动物的能量需要随着体型的变化而变化,研究人员将它们的计算基于补充和复制生物体比例法,从而将身体的大小与新陈代谢联系起来。研究小组得出结论,动物物种倾向于它们最稳定的状态,它们是最不可能灭绝的。总的来说,新陈代谢较慢的大型动物是最能抵御饥饿的动物。”
我们前面提到的目前最小的哺乳动物“鼩鼱”,心跳每分钟1000次,每天消耗的能量相当高,每天要吃掉相当于自己体重3倍重量的食物。这也能佐证上述观点。
这份报告也说明了,为什么哺乳动物,在失去了地球霸主恐龙的压制之后,体型慢慢变大的原因。
三、体型较大的动物率先迈出了走向文明的第一步大约在400万年前,生物的进化到了一个关键的点,非洲古猿的一支开始向人类进化。其实,我在其它文章里面也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当时有机会进化成人类的,不仅仅是古猿,还有同时期的其它少部分哺乳动物,比如非洲野狗。
这是因为,从动物进化成人,需要很多的条件,其一是,这些动物必须是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脑容量,换句直白的话说,就是它们的个体要足够聪明;其二是,这些动物必须具备真社会性,这个意思就是说,有机会进化出文明的动物是需要群居,并且在内部有等级和社会分工合作的动物;其三是,要抓住自然界提供给它们的进化机会,也就是草原、穴居和学会用火。
在进化的过程中,南方古猿抓住了这个机会。由于掌控了火的使用,使得人类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带来了人类的消化器官和脑部的飞速发展,并形成了分享食物的文化,进一步加强了群体的社会化。人脑的飞速进化,是生物进化史上史无前例的进化事件。
四、人类的身高变化
如果我们一定要追溯人类早期到现代人的身高,那就需要从古猿开始双足行走来计算。从猿到人的演化大致是,约400万年前,非洲的肯尼亚、乍得等地开始有了能双足行走的人类学意义上的南方古猿。之后,约200万年前,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能人,也就是能制造工具的人出现了。
再往后,大约170万年前,能直立行走、有了语言能力的直立人出现了。大约20万年前,直立人开始逐渐进化为智人,人类文明开始萌生。其中,智人的跨度比较长,大约在20万年到1万年前,智人之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
考古发现能确定身高的有直立人,身高约160厘米,体重约60千克;其中,北京猿人(北京直立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0万年前,男性身高约156~157厘米,女性约144厘米。腿短臂长,头部前倾。脑容量平均仅1075毫升,身材粗短。爪哇人(另一种直立人)平均身高160厘米、体重约60千克。
晚期智人各方面的特征已经基本上接近于现代人,主要代表有生活在三四万年前的法国克罗马农人和生活在距今大约2万年前的中国山顶洞人。前者发现于法国多尔多涅省的克罗马山洞,后者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克罗马农人男性多在180厘米,女性约167厘米;山顶洞人男性身高174厘米左右,女性身高159厘米左右,脑容量达到1300~1500毫升。山顶洞人的体格特征和现代人极为相似。
这种人类在正式进入文明之前的人类身高水平明显颠覆了我们现代人的传统理解。在我们看来,原始人应该是食物匮乏,营养不足,身高不可能很高才对。但是对于很多考古发现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人类身高是普遍很高的。
那时候的气候条件比现在更好,按照中国气候史来看,至少在殷商时期,当时气候比现代更温暖,黄河流域接近如今南方气候。《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显然,这说明了当时气候温暖。再加上广泛种植、饲养家畜,不缺食物、不缺营养,原始人类身材普遍较高就不足为奇了。
这一结论在兵马俑上,也能得到体现。专家统计显示,兵马俑是按照真人比例制作,身高普遍在170.5cm—181cm(去掉底座之后)。考虑到对军人的要求,略高于平均身高才是正常现象。因此,至少在秦汉时期,男性身高普遍在1.66左右。
结束语从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小人国是不存在的。如今我们人类的身高状态,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祖先的对自然界的生存压力做出反应的一个结果,其实,现代所有的生物的体型都是跟自然互动的一个产物。没有进化出小人国,是因为,我们从古猿向人类开始进化的那个起点,体型就已经远超小人国的尺寸了。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