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安全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趣闻考古发现最原始的女性时尚发式曾在中国许多地方流行现代女性也喜欢

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考古发现最原始的女性时尚发式曾在中国许多地方流行现代女性也喜欢

历史趣闻2023-8-16阅读:303

女人披发考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前面的文章中,说过古代女人发型的事情,未说全。这篇文章具体来谈女性日常最常见的“披发”。

438

(青海柳湾出土彩绘人像陶壶上的“披发覆面”女性形象)

俗话说“女人头发长见识”,显然这是一种偏见,但说女人头发长是事实。那么,为什么女性都会留长发?

一谈起发式,不少人可能就会联想到女性发式。从史料及现代考古出土物来看,发式的流行与女性的关系确实十分密切,如最为原始的时尚、流行发式之一 ——披发,首先就是在女性中间先流行起来的,到南北朝时有的地方都很流行。

披发就是长发,又叫“散发”、“被发”,是一种将头发从面部垂下,盖住脸面的发式,就是俗话说的“披发覆面”。《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中记载的莋都夷人,“皆披发,左衽”,即披着头发,穿的衣襟向左开。

486

(青海乐都出土彩绘陶投罐上的披发样式)

莋都夷人生活在今四川西部的汉源一带,但这种发式并非南方夷人独有,在北方的突厥人中间也流行,《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人“披发左衽,犹古之匈奴”。这记载也说明,早期的匈奴人也流行“披发”。生活在今江浙一带的越人,也喜欢披发,《韩非子·说林上》中,便有“越人被发”一说。

披发是如何成为流行发式的?从《后汉书·西羌传》的一则记载中,或许能找到民俗学上的解释。当时,生活在春秋末期的西羌首领无弋爰劒,被秦厉公捉到,沦为秦国的奴隶。无弋爰劒不甘心,成功逃走,在野外,他遇到了一个被割掉鼻子的奇女子,即所谓“劓女”,两人遂结为夫妇。

480

(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彩陶瓶上的披发样式)

羌人流行披发,即与劓女有关,因为鼻女“耻其状,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

《后汉书》所记只是一个传说,其实披发在上古时期便流行了。《山海经·海外西经》便记载了上古时的披发风俗:位于龙鱼北面的“白民国”人,皮肤白皙,披头散发,即所谓“白身,被发”;在同书的“长股之国”,人们也流行“披发”。

现代考古早已发现了披发的存在,作为中国最原始的时尚、流行发式之一,确曾在中国许多地方流行,如在羌人当年生活过的青海、甘肃一带出土的人面彩陶器物上都看到了“披发”发式。

358

(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汉代青铜杖饰上披发女性,后看)

在青海乐都、甘肃永昌等地,也出土了马家窖文化马厂时期的饰有人头形象的彩色陶器,全都是披发。

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汉代青铜杖饰上,同样发现了披发人形象(见上图)。这些考古发现,以实物证实了披发在早期的流行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早期,如此披发是不被中原文明人好看的,甚至鄙视之。如在孔子的眼里,这种发式就是很粗野、低俗的。

315

(古代披发女子,林心如扮演)

据《论语·宪问》,孔子曾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大概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这是孔子肯定管仲在齐相位置所作贡献时,如此表述自己观点的,间接透露出了当时边远地区民间存在“被发左衽”的现象。

到现代,披发已无孔子眼里的等级之分,发式也十分丰富。现代不少美女特别喜欢披发这种发式——长发拂面,不加任何饰物,就能产生一种朦胧感和自然美。

不少女明星就是这样的打扮,如汤唯流传很广的一张照片(见下图)是她刚出道时拍的,就是一头披发,既美丽又有味道,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原始披发的效果。

400

(披发汤唯)

考古发现最原始的女性时尚发式曾在中国许多地方流行现代女性也喜欢

发式是如何变迁的?

古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发型是人体仪表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的地方之一. 纵观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发式的造型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各种发式无不深受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及不同地域之间千差万别的影响。发式的历史沿革及其演变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一个民族的形象水平。
那么,中国人的发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而头发到底对人有些什么样的影响?从这些发型的变迁中,我们又可以得到哪些有关中国社会变迁的认识呢?
1. 原始社会至辛亥革命(旧石器时期至1911年)
中华民族繁衍千百万年以来,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享有“文明古国”的美誉。极为丰富且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历代发式,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闪光的一页。畅翔于我国浩瀚的史籍、文物之中,有关发式及其装饰品的记载,简直不计其数、浩如烟海。这一切为我们今天研究和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式造型及发式演变,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
远古的旧石器时代,人类还过着极为简陋原始的穴居生活,其生活的目标只是最为基本的吃饱肚子。由于当时没有发明锐利的器具所以当时的人类都是留着长发,任其自然生长,十分零乱,出于劳动和生活的方便,把长长的头发,用石头相对砸断、变短,保持自然垂落状态。到新石器时期,人类掌握了生产工具的制作和使用。至距今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人民已经趋向于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此时的人类,也许是出于劳动时较为方便的需要,将一贯的披发过渡到了挽髻。以后又出于交际和审美的意识,开始懂得了梳理头发。近年我们从山东大汉口墓葬中的象于梳等文物中所见到的梳发工具,就是历史的佐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自夏、商起至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已经基本完善了一整套的冠服制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水平的提高。由于统治阶级也愈益注重自身的仪容。而发式及其装饰则更是其中最为显著,最为重要的部分。及至春秋战国时间,诸子兴起,百家争鸣,社会思潮趋于活跃,衣冠服饰亦呈百花齐放之态。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内外交流进一步加强,各类发式及其装饰日趋讲究。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年代,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族融洽,生活充裕。此时的妇女发式及装饰可谓达到了历史上的登峰造极之势。
清朝在入关以后,就强迫百姓剃头,尤其是男士,剃头,剃头怎么剃,就是把周围剃掉,留中央,所谓的就叫剃四周,保中央,就是说,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把脑袋周围的头发剃掉,前面露出脑心,把后面的头发编成辫子,这就是当时效忠大清皇帝的统一发式。在“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严厉威胁下,男子不得已改变了几千年来的发髻,开始梳起了长辫。从此,剃头便成了一个新的行当,走街串巷的买卖人中出现了担着剃头挑子的剃头匠。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风渐进,延续二千余年的封建习俗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而辫子则在辛亥革命前后,革命者首先剪掉了头上的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彻底决裂.随着辛亥革命的到来,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也即将毁灭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个朝代发型的发展是与统治阶级的统治息息相关的.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及隋唐这样的思想开放的时代,人们的发型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相反像在清朝这样一个封建保守时代,男人们都只能以留辫子来留命,可见当时的保守程度不是一般.
2. 民国初年至新中国成立前(1912年至1949年)
国初年,封建社会走向瓦解,西洋文化艺术逐步渗透,民间的发式及装饰受其影响,向着明快、简洁的方向发展。
清末民初,当时领导中国新时尚的地方上海流行的发髻式样较多,有爱司髻(∽)、盘香髻、坠马髻、风凉髻等,髻上多插珠翠花饰。年轻妇女除部分保留传统的髻式造型外,又在额前覆一绺短发,时称“前刘海”。前刘海:如追宗溯源的话,出自于古代雏发覆额发式。到清光绪庚子年后,则不论是年长年幼都时兴起此种发式了,此发式最显著的特征是前额的一绺短发,只因为这一绺短发的不同变化,还在一个不太长的流行时期中,经历了自一字式、垂钓式、燕尾式直至满天星式的演变过程。因此还被冠之为“美人髦”。当时上海妇女中就有少数效仿西人而烫发者。当时多用火钳烫发,追求时髦者需要一定的勇气。
辛亥革命以后,各种西式的东西纷纷涌入中国, 很多年轻人为了赶时髦,追求时尚,大家已经开始不留辫子了,需要剪成像这种欧洲西方社会的那种简洁明快的发式。剪发又称直发发型,常以自然直发经过修剪而成。其特点是简洁大方,梳理方便,形成格调高雅的风格. 当末代皇帝溥仪亲手剪掉自己辫子的时候,男子剪发已经相当普遍了,而女子剪发却很少见。一九二零年末,重庆有几位女学生受新思潮的影响,去男士理发店剪掉了长发,此事居然引起了轩然大波。结果,学校以伤风败俗为由开除了她们的学籍。然而,女子剪发的风潮却很快流行了起来。当时,有一款短发发型极具代表性,那便是剪着齐刷刷的发沿和刘海。民国9年,上海的一乐也理发店曾设计出刘海式剪发发型,月牙形式,文静秀丽,风靡一时。与此同时,上海租界中开始有外商以西洋电烫机为上海妇女烫发,烫一次需要银洋20元,非富家女子难以承担。其后,上海华人理发商店也掌握了电烫技术,收费下降,烫发开始推广。30年代,随着国外吹风等电器工具和盘卷、吹风做头发(又称水烫)等新技术传入,上海各种档次的理发店大批开设,使上海妇女的烫发发型有了新的发展,又受美国好莱坞电影明星发型的影响,烫发主要以波浪式为主,有长波浪、中长波浪、油条式、卷式等多种。不同阶层的上海女性对烫发有不同的要求,新颖发型不断出现。平民女子要求烫发发型整洁、大方、持久,烫一次最好能维持三至六个月。一般舞女则在理发店长期包月,天天去梳头做发。当时上海郊区妇女则仍少有烫发的。此后, 追逐发型的潮流,女性始终站在了最前沿。头顶三七分路,额前没有刘海,直发中带着卷曲的波浪,而造就这款经典发型的,便是传入中国不久的烫发。
3. 建国初(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一九四九年,伴随着五星红旗的升起,新中国诞生了。喜悦、乐观、向上的精神氛围影响了每一个人,年轻的姑娘编起了辫子,或剪成了短发,这是那时的“解放形象”。许多理发店也配上了电烫机,烫发已经不再是少部分人的时尚了,普通群众也开始用上了时髦的烫发。
1950年后, 中青年妇女流行剪发,很少梳髻,少数老年妇女主要梳圆髻,或梳简便的道士髻。此外,还流行波浪式长发盘梳的几何形花纹的风凉髻。辫子式样比较单一,以朴素为美。女孩常把头发分成两束于脑后,形似发辫。而剪发方面, 直发配人民装,成为女性"革命化"的新形象。后来剪发发型时有创新,如学生式、游泳式等。但此发型终因受传统的平直、弧形轮廓之限制,没有大的发展。男士发型开始了根本的转变是兴起了三七、四六、中分、等分缝发型,使中国的男士有了新的形象.
五六十年代发型非常单调,时尚不但没有流行起来,反而渐渐放慢了脚步.人们到了发廊里边,都是长发剪短发,以整洁为主,长了剪剪短,凌乱的头发搞搞整齐,发型师操作也是比较简单的,他没有什么其他工具,那时候都是一个手推剪,大部分是用手推剪。而到了六十年代中期, 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发型更趋简单化,连烫发都取消了.七十年代的现代京戏《杜鹃山》中女主角梳理的"柯湘式"发型,在女青年中流行一时。她的发型,有点类似这几年风行、由沙宣在上世纪60年代创立的层次修剪的直发式,长度在耳朵以下、肩膀以上;头顶二八分路,不作其他任何修饰,用电吹风吹出自然的蓬松感,头发垂直地挂下来。
4. 改革开发至今(约1980年到2007年)
80 年代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形式的展开,经济发展起来,发式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发式开始了新的追求,时尚发型由此时产生了。 影响最大的是吹发,男士吹发三七、四六、中分、老板头(沈阳勒子头),女人吹晚装、高刘海、菊花头、烫爆炸式、剪长碎发.一时间,发廊群起,人们的情绪高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的美发进入了演变、改革、繁荣、进步的时期。
发髻式样有了大的发展,有造型精美的传统式,有简便时髦的新潮式,有风格别致的西洋式,有与华丽礼服相配的晚会式等。在国外发型潮流的影响下,辫子式样有了发展和变化,一般比较松散自然,有些似传统毛辫。有时在女孩中流行将头发梳成一股分段束扎,别具风格。在西洋格式的发辫影响下,不少女孩先将头发烫好,再梳发辫,流行百脚辫、小发辫;头饰多样,发夹与束花风行。束发方面,常见的有一侧束发、两侧束发、头顶束发、脑后束发等多种流行式样;发型既有直发束扎,也有卷皮束扎,其发梢形式有马尾形、波浪形、卷形等变化。配以各式彩色头饰,增添魅力。剪发方面, 1980年以后,剪发发型轮廓突破了旧传统,创造了前短后长的角型新形式,那些精心修剪的短发型,富有青春活力与女性美感。1980年中期,剪发由长趋短,出现了超短发型,后又出现长、短发并存的现象。但短发在青年女性中仍为主流,简洁自然,无论初春仲夏,都能给人以洒脱清丽之感。随着时代发展,上海女性剪发造型新款迭出,除角形轮廓外,还有男童化而又具女性魅力的超短发式、额前呈花球形短发刘海新"五四式"、圆球形轮廓的蘑菇式、两侧发长不等的不对称型及富有动感的飘逸式等发型。还有先烫后剪的剪发发型,融合烫发与剪发的优点。烫发方面, 女权运动的兴起深刻影响女性生活的各个方面,女性更有意识地借助外在形象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烫发达到高峰,无论头发长短。化烫(冷烫)逐步普及,因其操作方便,家庭也能使用。随着烫发工具的改进和工艺的进步,烫发式样日趋多样化、个性化。较为流行的有夏季式、风菱式、花辫式、青年式、波浪式、波纹式、波卷式等。一般要求线条简洁、发丝自然、造型优美、便于梳理,并与化妆、服饰、个性结合,富有整体之美感。烫发式样既有时代性,也有循环性,一些50年代和70年代流行的发型,运用新技术,以崭新的格调再度流行.
经济好起来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慢慢提高了,于是开始有不同的追求, 关于头发,同时也引进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染发。在染发当中,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还是比较传统的染发,就是盖白发.真正的潮流颜色,当时还是不怎么流行.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许多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不再满意亘古不变的黑发了,开始追逐头顶上不断变化的流行色彩。走进发廊,你可以挑上一款时尚而富于个性的色彩,染发剂会让你的头发经历一次色彩大转换。把头发中原有的颜色漂浅,并同时补充上新的色彩,这便是染发的原理。如今,色彩已不再局限于服饰和化妆品,它已经越过了我们的衣服和脸庞,一路飙升到了头顶之上。追逐时尚永远是少女们热衷的生活内容.在最近的网络调查中显示:在被调查的2600多人中,染过发的人占到了90%以上,更有近四成的人经常染发,而且30岁以前开始染发的人占到了被调查者的半数左右。
进入二十一世纪, 发型的变化就快了也多了,各种各样的发型真是数不胜数了,每年都有流行的发型出来. 在这多元化的年代里美发时尚不再为某一种潮流所主宰,以往每个年代曾经流行过的元素,经过富有创意的排列组合,都在这个年代以新的姿态重新上演。挑染技术和定型技术的日益成熟又带来前所未有的美发新乐趣。如烫发方面,2001年-2002年离子烫开始反开整个发型潮流市场;2003年-2004年空气灵感烫也同样;2005年就是以热烫为主,另外还有SPA烫.热能烫,陶瓷烫,还有烟花烫;2006年生花烫. 如果让时间倒退,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们绝对不会想到,他们的后代也就是今天的我们,会把头发经常会变化各种发型,染成五颜六色,另外,弄弯弄直地来回折腾,这点是他们肯定想不到的。
据一份大学校园2007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校园内女老师头发弄过效果(包括拉直,电卷,染色)的就将近三分之一.而学生,女生超过半数头发做过效果,发型多以拉直,电卷,染色为主;男生也有五分之一做过头发效果,多以烫发为主.
正像那句话所说的,灿烂之极归于平淡,那么这种喧嚣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肯定会慢慢地平息下来,在经过了大把玩各种各样的发型和色彩之后,我们现在发现,人们对于发型的种种设计已不再像过去那种简单地追求时髦和流行的时尚了。现在,人们对于自己发型的考虑,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于自我的一种体现,另外,就是追求一种自然和健康的感受,所以在今天,虽然我们的发型还依然在千变万化,虽然我们的色彩搭配得是越来越炫,越来越酷,但是不管怎么说,人们在关注发型的同时,还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头发的健康。
一个健康人通常会有10万根头发,它们每年可长15厘米。头发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能,那首先第一点,就是缓冲外力的冲击,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那么另外还有御寒、防紫外线,加速汗液的蒸发等等很多种功能。并且头发是第二性特征. 头发护理专家Philip Kingsley说,“正是对展示生殖器的忌讳赋予了头发威力,因为它成了人体少数几个可以肆意炫耀的部分之一。”因此,一个女人对头发不自信会导致对自己的不满意,便是很自然的道理了。头发其实是关乎心理的,它总是展现着女人特有的柔美。而哈佛心理学家Nancy Etcoff也在她的著作《Survival of the Prettiest》中写道,当一个女人拨弄她的头发时,她正在发出性兴趣的信号。在一次调查中,有过半数的女性同意这样的说法:“如果我的头发看上去很美,那么无论穿着和外表如何,我都会觉得自己很有吸引力;相反,如果头发很糟,那就再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感觉良好的了。”所以就是说,当我们拥有一头秀发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给它以用心的呵护,为什么呢,一方面它是我们美丽、健康的表现,同时,它也是我们健康的需求。那么,今天人们在追求各种发型的同时,应该不忘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把时尚和健康结合在一起。

考古发现最原始的女性时尚发式曾在中国许多地方流行现代女性也喜欢

唐朝女子发式大赏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

美,不仅仅是反应 心灵 的境象,同样也反应着 生活 的情趣。

唐代女性 对美的诠释可以说是最好的代表,因为她们继承了自古以来“ 女为悦己者容 ” 的心态,在蓬勃发展的经济与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之下,将“美”的理想境界推到了 最高层 。

唐朝女子的发式更是历朝历代里的一朵 “奇葩” 。活泼俏皮的丫髻、端庄可人的双螺髻、又或者慵懒高贵的堕马髻,精巧的发式配上精致的妆容,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令多少文人墨士不惜笔墨丹青描绘大唐女子风采。
让我们重回千年之前,在那个意气风发的卓越时代,一起来领略 大唐女子的发式之美 。
发式大赏伴侣

在开始之前,这里有一份发式大赏伴侣(古代发式小知识),配合使用更佳哦~

★什么是髻[jì]和鬟[huán]?

中国古代女子的发式通称为“髻鬟”,根据梳绾方法,分为“髻”和“鬟”两种。 髻是实心的,鬟是环形空中的。 (鬟同音“环”,即环状,可用作与髻的区别记忆小方法)

依照当时礼制规定,一般妇女多梳髻,少女多梳鬟。

★发式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在中国古代,女子的发式是随着一生中的 年龄、人生阶段 所发生变化的。

当我们在观摩古画,参观博物馆里的女俑或墓室画时……可以根据她们的不同发式,来判断其大概所处的 年龄段 以及 婚嫁与否 。

孩童时期

在女孩儿童时期头发变多的时候,将头顶的头发分成左右两路,编结成两个牛角状的髻,所以也被称为 “总角” 或者“总髻” 。

尚未成年及笄的童女发式变化不多,多为 丱[guàn]发或耳畔的垂鬟 。

少女时期

在女孩告别童年时代之后,即我们现如今的 “青春期” ,她们就会把头发左右两边分别编成一个小髻,甚是活泼可爱。

这样一来,发式的形状如“丫”,因此也被称为 丫髻、丫头或者髻丫 。直到现代,一些长辈将呼唤女孩子 “丫头” 作为一种昵称。

唐刘禹锡《寄赠小樊》提到: “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我们大概可以知道梳这种丫髻发式的女子大多在十多岁。

成年时期

中国古代女子成年时是要 行笄礼 的,这代表 可许嫁 。在出嫁之日,要行 结发之礼 ,且在成亲之后就不能再梳丫髻,而是梳少妇的发髻。

唐杜甫的《负薪行》中提到: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钏并。”。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梳哪种发式成为女子婚嫁与否的一个 标志 。

发式伴侣已翻阅完毕

接下来一起开启唐代女子发式大赏吧~
01.梦回初唐

在初唐时期,女子的发式大多还是沿袭前朝 隋代 的样式。在初唐画家 阎立本的《步辇图》 中,我们所看到的宫女发式,就是隋代绘画中常见的样式。

后来,唐代女子发展出了自己的时尚,渐渐以梳 高髻 为主流,连唐太宗都曾问过妇女为何爱梳高髻。

从唐代初期的 出土文物 来看,这时的女性发式就有很多,既有低高髻之分,又有单双髻之别,但仍以高髻或偏高髻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种。

★半翻髻

初唐时,宫人们喜爱梳 半翻髻 ,它是由隋代的翻荷式的髻发演变而来。

半翻髻的 梳理方法 是由下至上,拢掠至顶部时突然翻转。此髻的 特点 是高耸且向一边倾斜,从侧面看确似翻转的荷叶。

宇文氏《妆台记》称:“唐武德中,宫人梳 半翻髻 ,又梳反绾髻、乐游髻。上行下效,成为风气。”

段成式《髻鬟品》亦称:“高祖宫中有 半翻髻 。

从这些文学作品的记录中,半翻髻在当时的 流行程度 可见一斑。

★螺髻

影响唐朝女子发式的,不仅仅是前朝的历史,还有 佛教 。

螺髻本来是 佛顶部 一种发髻形式,后来民间开始模仿其发式特征,由于外形看起来与螺壳相似,故名 螺髻 。

螺髻的 梳理方法 是用单股髻发进行螺旋式的盘绕,因其形制不同,又可分为 单螺髻和双螺髻 。

苏鹗《杜阳杂编》记载:“中有二人,形眉端秀,体质悉备, 螺髻 璎珞。”

《宫词》亦云:“ 螺髻 凝香晓黛浓。”

除了史书记载外,螺髻也在出土文物中大量出现, 永泰公主墓壁画 便是形象生动的代表。

★惊鹄髻

美来源于自然 ,有时可爱的小生灵们也可以成为发式的灵感,比如 惊鹄髻 。

惊鹄髻由 魏晋时期的惊鹤髻 发展而来的,以鸟的翅膀为原型,梳理成鸟的双翼状的形式,犹如 鹄鸟 被惊吓之后展翅欲飞之态,灵巧生动。

梳理方式 是将头发拢掠至头顶,将其编盘成鸟的双翼形状后用头绳系紧。过去是以真发梳理,后来有了更便捷的方式——在基础发髻上戴上预制好的假髻。
02.大唐盛世

开元、天宝年间是唐朝 国力鼎盛的 时期。经济蓬勃社会繁荣,唐初开始流行的高髻在这时达到了一个 顶峰 。

开放包容的文化使得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频繁,汉族女性的发式增添了 少数民族元素 ,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演变。

此时的大唐女子发式一改初唐的简洁,而是 珠翠满头,一派珠光宝气 。

★倭堕髻

随着生活的富足和安定,逐渐形成了 以丰腴为美 的审美风格,圆润的脸颊,双鬓抱面的 倭堕髻 受到了女子们的追捧。

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一诗中“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正是倭堕髻的写照。

它的 造型特点 是将头发绾成一髻,再从头顶一侧而垂髻,形状似堕非堕之状。

其实这种髻式早在 汉魏时期 就已经出现了,并且不断发生着演变。随着流行的发展,发髻逐渐 缩小 ,鬓发向外梳掠得愈加 蓬松夸张 。

★双鬟望仙髻

最有仙气的发式—— 双鬟望仙髻 ,这是在盛唐开元年间产生的一种高髻。

空心的鬟,给人一种轻巧灵动的感觉,正所谓“ 拂黛随时广,挑鬟出意长 ”,颇有天上宫阙的仙人之感。

这种髻式的 梳换方式 是将头发从头部正中分开,分别各扎一结,再将多余部分的头发盘成 环状 ,最后将发梢编入耳后发内。

★义髻

中国古代女性都以长发为美,但是头发短而又稀少的女性怎么办呢?当然是使用 假发 啦。

义髻,就是用假发梳成的发髻,也称其为假髻。用 金属丝或者木头 制成框架或各种发髻的式样,再从外面涂上黑漆或加以布帛制作而成。

义髻的出现使得当时的发髻更加的 蓬松高耸 , 杨贵妃 就特别喜欢梳以义髻,义髻和黄裙子,是她扮靓的两大法宝。

03.中晚唐

高髻的流行可以说是 贯穿 了整个唐代,由于统治阶级穷奢极侈,中晚唐女性妆饰更加 富丽堂皇 ,并且逐渐开始崇尚病态美。

★峨髻

唐朝女子的发式之多,可以用“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来形容,其发式之高亦如此。唐朝的经典发式—— 峨髻, 便是唐朝贵族女子 最为偏爱 的一种高髻。

发髻高高的 耸立于 头部, 外形 犹如那陡峭的山峰,甚至有些可达到一尺多高,髻上常常 饰有 珠翠梳篦和大朵的花朵或花冠,充满 雍容华贵 之感。

元稹《李娃行》曰:“髻鬟峨峨高一尺,门前立地看春风。”

从元稹的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当时峨髻的 高度 ,也可以从周昉 《簪花仕女图》 中体会到唐代峨髻之美。

★堕马髻

堕马髻 是汉代最为突出的一种髻发, 外形 犹如从马上摔落的姿态一样,髻发 侧在 一边,故取名为“堕马髻”。

时尚是个轮回 ,大致在天宝年间,堕马髻开始出现,贞元年间 再度流行 起来,总的来说,堕马髻在晚唐流行的时间不短。

堕马髻在唐代是贵族和上层社会所梳理的发式,唐画家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的画中人就是梳的此发式。

★抛家髻

中晚期的唐朝 国运江河日下 也映照在女子的发式之上。

唐僖宗时,宫人梳作紧实方便的髻式,出逃避难时被当地的妇女学去,这种紧实的发髻称之为“囚髻”。

而唐末战乱前长安城中的女子却是 将头发梳到两鬓,后方远抛出倾倒的大鬟 ,当时人称之为 “抛家髻”, 后人将其附会成战乱时将要抛弃家园的征兆。

梦回唐朝 ,那是一个曾经万国来朝、空前强盛的帝国,后世无数个中国人怀着荣光与梦想,缅怀的 璀璨绚烂的时光 。

大唐的美在于诗词、在于绘画、在于大国之风的自信气度,更在于追求 生活中一事一物的美 。

不管是因为“女为悦己者容”,还是女性爱美的天性使然。 大唐女子 用她们的一生在发式上 诠释了对美、生活和生命的眷恋 。

(小艺有话说:历代对传统服饰、发式等方面的研究争议较多,本文观点仅代表部分学者的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参考文献:

[1]唐代女性妆饰习俗初探-李翠华 2007

[2]唐代女性发饰造型比较研究-谢晋 2012

[3]浅议中国古代女子发式的文化象征-王芙蓉 2014

[4]盛世华妆—唐代女性妆饰文化探究-孟可 2018

[5]中国妆束-左丘萌 2020
-END-

文案丨往月明

手绘丨往月明

设计丨禹 涵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普宁内裤网
购买广告请联系站长!
图片推荐
    范冰冰新片惊现马震 大尺度出演表情羞羞哒

    范冰冰新片惊现马震 大尺度出演表情羞羞哒

    今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范冰冰新片《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中惊现马震片段,杨贵妃和唐玄宗彼此吃醋吵架,杨贵妃摔门而去任性彪马,虽然这个前儿媳妇娶过门都一个多月了,但男主女主都一直在苦憋,各种性苦闷唐玄
    搞笑大学生图片笑死人

    搞笑大学生图片笑死人

    这个算什么?画肚皮好基友啊!师祖,来抽根烟。这个是我读4年大学最大的收获。这个是[我们]读4年大学最大的收获。
    姨妈为什么不下来怎么办,为什么你的月经越来越少

    姨妈为什么不下来怎么办,为什么你的月经越来越少

    网上有很多关于姨妈为什么不下来怎么办,为什么你的月经越来越少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姨妈为什么不下来怎么办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姨妈
    奥运奇闻趣事读书笔记摘抄,以奥运为主题的读书笔记

    奥运奇闻趣事读书笔记摘抄,以奥运为主题的读书笔记

    网上有很多关于奥运奇闻趣事读书笔记摘抄,以奥运为主题的读书笔记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奥运奇闻趣事读书笔记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奥运奇闻趣
    邺城考古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开馆时间

    邺城考古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开馆时间

    国家级邺城遗址考古公园赞孟昭奎邺城遗址大如盘,河底沉睡越千年;农人不识旧城垣,忍将宫城耕作田。南城种豆覆玄武,北城宫阙困沙滩;东篱黄菊映秋月,西陵高穴临行山。曾记本初雄冀州,遥见魏武挥长鞭;石勒石虎继
你是怎么知道众人趣的?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