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是游走于明末清初的枭雄,在反清复明之前已经积聚了富可敌国的财富,与清朝交战时,一度大胜,但在危难之际,在衡阳称帝,建立大周,只是最终没有逃脱命运和历史的制裁,但吴三桂被抄家之时,没有被抄获大批家财,吴三桂可不止这么一点家底了,就像下图的金杯就是价值连城,可财富都到哪里去了呢?是不是吴三桂将财富转移到了新的大本营衡阳?
衡阳附近真的发现吴三桂称帝时发行的货币利用通宝一批探险爱好者来到了衡山,经过一番分析,来到了靠近江边金觉峰。
而考古队员经过一番考察,在山洞里发现闪闪发光的墙壁!!!
但经过分析,只是一种独特岩石方解石,虽然没有找到宝藏,但方解石也是一种可贵的自然宝藏,如有新的发现,小编继续给大家报道。
吴三桂的家产哪里去了?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吴三桂的名声不是很好,他最早是明朝的辽东总兵,国之重臣,可就在明朝大厦将倾的时候,最需要他挺身而出报效国家的时候,他却背叛了明朝。归顺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但是没过几天,他又怒发冲冠,一怒为红颜,背叛了李自成,投降了原来死对头满清,把清军领进了中原,而在给清朝效力30多年之后,这个独霸一方的平西王又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再次叛变了。
太平军在岳州拿到吴三桂储备的火药。这事靠谱吗?
有关太平天国在湖南岳阳得到神秘宝藏,即吴三桂在康熙年间留下的军火,第一次知道这个故事还是在已故艺术家单田芳的评书中,在讲述太平天国评书时所提到的一则故事。
评书中说道,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太平军从广西突围,北上进入湖南,在攻打湖南岳阳的时候,石达开偶然遇到一个老人,老人提到他们一家祖上几代人都在看护着吴三桂遗留下来的宝藏,石达开得知这一消息后,在老人的指点下,率领官兵进入到岳阳城外一个大山的地下洞穴之中,找到了库存接近两百年的大量火枪火炮和火药,从此实力大增,太平军借此从两湖区域杀进杀出,所向无敌!
但当年听到这一段的时候,估计很多听众都是半信半疑,100多年的军火?这还能用吗?
不过后来再看历史资料的时候,才发现评书中的这段内容并不是空穴来风,在一些历史资料中,的确有过相关记载,在太平天国时期,曾有清朝地方官员书写有关太平天国的文件和记录中,有多人提到太平军在岳阳作战时得到的吴三桂在三藩之乱时秘密窖藏的军火,从此实力大增,但现实中真的存在这样的历史吗?个人认为恐怕要打折扣。
由于当时的文献记录中的确记录了此事,相信太平军从岳阳得到军火这件事并不是虚构,但在细节上,恐怕没有文献记录或者评书上说的那么夸张,原因就在于,军火如何存放上百年而不受损坏?
明清时期的火器,无非那三大类:火药、火枪、火炮!
首先火药就难以过关,作为特殊的化学物品,火药如果长期存放必须经过特殊环境和时间上的限制,放在潮湿的山洞里根本无法保证火药的质量,火枪火炮也是如此,上百年的洞穴存放,这些金属武器也必然锈迹斑斑,甚至大量木质材料恐怕早已经腐朽。
例如1935年红军长征时期,在贵州、四川一带作战时曾多次缴获大量枪械,但由于缺乏弹药或弹药不匹配,大量枪支无法使用,只能就地寻找地点埋藏。近些年,历史研究小组曾多次在长征路线上挖掘出部分隐藏的军火,但这些武器早已经腐朽成金属破烂,才半个多世纪就如此,吴三桂留下的百年军火,难道“保质期”会那么良好?
相信百年的时间,传统的火枪枪管早已不堪大用,也就是火炮经过维护和修整后有重复利用的可能,毕竟早期的前膛火炮并不是现在的精密火炮,说粗俗一点就是个大型铁管和铜管,经过修复和再加工,还是有再利用的可能的,但指望这些上百年的武器大批量装备到太平军军队中,并形成显著的战斗力量,恐怕还是不现实。因此个人的看法,当年太平军的确在岳阳找到了康熙年间三藩之乱时,吴三桂遗留的军火,并且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和修复,甚至不排除重新扔到回归炉中去打造,但数量应该有限,没有形成太过于显著的杀伤力,事实上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军也曾使用过明朝的火炮,只是威力有限形成不了太大的作用。只是清朝方面在这一时期节节败退,地方的清朝官员为了夸大太平军的强大,以此给自己的失职开脱,就得寻找借口去强调太平军武器装备的先进。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