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洋水师,想到的更多是甲午海战的惨败。
在19世纪后期,清政府面临着国内太平天国起义和国外列强攻打的双重压力,不得不考虑变法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从上而下地发起了一场自强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来武装自己,这个运动也叫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最大贡献就是北洋海军
这只舰队耗费了清王朝数千万两白银,整个舰队都是从德国和英国购买的强大战舰,大部分中高级军官都存在外国学习军事学
可以说,北洋海军是满清政府最接近列强水平的战斗部队
当时的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强大军队,却在日本人的攻击下节节败退,不仅没有保住朝鲜,连自己的老巢都被日本海军攻灭
而在甲午海战之后,满清政府做战后总结,居然觉得北洋海军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官军贪生怕死这是大大的不应该,现在的考古学证据也能够证明当时的北洋海军是奋发向前的那是真的迎着子弹冲到日本人面前
比如黄海海战中的经远号巡洋舰,他的实力虽比不上两艘7000吨的主力舰,但也是北洋海军的强大战斗力之一,在2018年对经远舰的打捞现场,居然发现了数十颗步枪子弹的弹壳
当时的海战主要是以舰炮为主,怎么会出现步枪子弹的弹壳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船上的官军们没有办法开炮,只能用步枪对敌人进行打击
军舰上面没有炮弹,那就是海上漂浮的死鱼,北洋海军中有很多军舰都没有足够的炮弹,这才是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全军覆灭的原因
你敢相信吗?作为满清政府最强大的王牌部队,在北洋海军成军的后五年里,整个部队居然没有添置一发炮弹
并不是因为朝廷没有给他们付军费,而是这些军费被慈禧太后拿来修园子了
想象一下,当海军官兵们看到日本军舰向自己开来,想要发射炮弹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手里面的炮弹都是石头做的这该是多么的悔恨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放弃与敌人作斗争,哪怕手持简陋的步枪,也要和敌人同归于尽他们无愧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看到他们的英勇事迹,不知道那位在颐和园晒太阳的圣母皇太后会不会有所触动?
现在我们比任何时期都要强大的海军,我们的海上安全比任何时候都要坚固,而这些,都足以让在海战中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们感到欣慰
沉没124年后,打捞军舰时发现74颗子弹,北洋水师沉冤得雪
清朝末年,因为实力弱小遭到了很多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原本一直非常骄傲的清朝统治者,在不断战斗的过程中,彻底丢掉了自己的尊严,只能用屈辱求和的办法,跟敌人签订不平等条约。不过,清朝的统治者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也曾想办法自救。军舰沉没124年后被打捞,发现74枚子弹,北洋水师沉冤得雪
当辽宁舰下海的那一刻,每位国人都无比激动,因为它标志着我国的海上防御力量进一步增强,只有强大有力的军队和武器,才能捍卫祖国的领土,人民的安危。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人人都懂,而今我们的海军建设日益强大,早已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地步。
而说起海上军队,成立于1 888年的北洋水师不得不提 ,它是晚清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
在中国历代著名的爱国将领中,邓世昌、丁汝昌也是不得不提的,他们与北洋水师一起被写进 历史 教科书,也用生命向世人证明了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
以身殉国的精神可歌可泣,但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的战败原因却历来缺少定论, 有人说是晚清军队腐败,人人贪生怕死;也有人说是作为统领的丁汝昌决策失误,导致最终舰毁人亡。
因为没有确切的军事记载,是非成败无法评说,但 沉没124年后,军舰被打捞上岸,74颗子弹让北洋水师沉冤得雪!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清政府即便到了晚期,也依然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无人知晓危机已经悄然来临,西方列强早已成虎狼之师,对中国虎视眈眈。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打响,已经让有识之士看到了建设海防的重要性,毕竟中国的海岸线很长,稍不注意,列强就能通过水路打开中国的大门。
北洋水师在晚清时期是赫赫有名的一支军队,于外而言,它或许不能跟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相匹敌,但于内而言,谁能掌握北洋水师的领导权,谁就能够在朝中有一席之地。本是陆军将领出生的 丁汝昌 ,临危授命, 担任了北洋水师的最高统领。
当时清政府也有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军事人才,北洋水师内部也有深谙水上作战之人,为什么偏偏是丁汝昌呢?这又牵扯出一个晚清重臣——李鸿章,就是他以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举荐了丁汝昌。
因为他们是老乡,这样一来,北洋水师实际的控制权就在李鸿章的势力范围内了,在朝廷倾轧的斗争中,他又多了一个筹码。
但话又说回来,除了丁汝昌,也未必有人真的能胜任,当时的北洋水师是典型的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矮子里面拔将军,成与不成,这个最高军事首领就是他了。
大家都知道,积贫积弱的晚清政府大厦将颓已经是不可逆转之势,只不过清政府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也有爱国将士想挽狂澜于既倒。
即便晚清政府在内有人在搞内斗,有人在搞思想变革,有人在搞权钱交易,但对于军队来说,苦练杀敌本领,誓死报效祖国的士兵还大有人在。
丁汝昌担任北洋水师的首领以后,也并没有放任军队自由散漫,在军费有限的前提下,他也不断的加强对军队的训练,以期能捍卫祖国的海上权益,把西方列强阻挡在国门之外。
定远号、镇远号、靖远号、来远号、经远号、济远号, 从这些舰艇的名字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北洋水师寄予的厚望。
诚然,人人都希望能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来保家卫国,让和平的阳光照进每个人的生活。清政府固然腐败落后,但总比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好。
可惜的是,当时晚清政府思想观念落后,对水师的建设认识短浅,总认为陆军才是战争中的决胜优势,把海军仅仅当做是陆军的辅助。
而19世纪早已是海洋的时代,谁能取得海上控制权,谁就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就像日本明治天皇说的: “耀皇威于海外,非海军莫属” 。
没有强大的水师,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就是西方列强踏足中国的入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朝政府对北洋水师建设的认识尚且如此,很多士兵自然也是不过尔尔。
何况北洋水师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各为其主。朝廷内部本就有主战派和洋务派之分,北洋水师每行一步都要三思而行,生怕被捉住把柄,把军费一降再降。
北洋水师的首领饱受争议,朝廷内部尔虞我诈,士兵自然也是无心训练。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海军自然就不能离开军舰 。
按《北洋水师章程》规定,除提督之外,其余的官兵都要住在船上,但将士都无视这一规定,大部分都上岸居住。试问这样的一支军队,如何能抵挡西方列强的狼子野心!
甲午海战爆发了,有很多文献记载了与之相关的真相。其中的战略战术、具体经过,人们无法复原,但人们却很清楚,甲午海战,晚清政府输了。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中有记载, “高升事未起之前,丁汝昌请以北洋海军先鏖敌舰,而不能用,遂令反客为主,敌坐大而我愈危。”
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丁汝昌虽然对战争形势有了判断,但他还要听命于李鸿章, “李鸿章于8月14日所下令,精神全在守局而不在战局。盖中日全役皆为此精神所误也。” 到底是丁汝昌的战略战术有问题,还是李鸿章的远程指挥有问题, 历史 也无定论。
而作为本次战争的现场指挥者,丁汝昌面临着艰难的决策。残存在刘公岛的北洋水师眼看内无增援,外有强敌,覆灭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就在此时,日本海军司令给丁汝昌写了一封劝降书,洋洋洒洒好几页,历数清朝之封建落后。这封劝降书对于怀有拳拳报国之心的丁汝昌来说,无疑是字字诛心。
战争失败,作为首领的丁汝昌责无旁贷,他深知自己已是戴罪之身,即便能回到朝廷,他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权衡之下, 丁汝昌选择服毒自尽 ,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手下官兵和百姓。单凭这一点,说他是爱国将领,当之无愧。
随着人们对 历史 的重视和考古能力的发展,很多沉寂海底多年的文物被打捞出海,再一次的向世人揭示了 历史 本来的样子。
时隔124年之后,一艘废旧的军舰被打捞上来了,经过考古学家的细心挖掘,依稀能辨认出“经远”二字,这就是在 甲午海战中舰毁人亡的经远号残骸 。
在海底历经了百余年的腐蚀,打捞上来的经远号早已不复当初的模样,考古人员只能清理出一些陶瓷、皮革等遗物标本。
在为数不多的遗物中, 有74颗毛瑟步枪子弹壳引起了无数人的感慨 。
众所周知,甲午海战中多以远程火炮精准打击为主,而步枪在海战中可以说是毫无用武之地。 沉没124年后,军舰被打捞上岸,74颗子弹让北洋水师沉冤得雪!
在海战中使用步枪,很显然,一方面是源于清政府的落后,武器装备早已落后于西方列强,在海战中用毛瑟步枪无异于以卵击石,是必败无疑的下场。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的军舰战士早已视死如归,他们不可能不清楚步枪在海战中的劣势,如果不能依靠炮击胜出,那就撞个鱼死网破,近距离搏杀,总之不能放过任何一丝胜出的机会。
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 历史 上无数的战争向人们证明了这一点,甲午海战即是如此。
而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不能忘记 历史 是充满了战火硝烟的,当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不忘 历史 ,是对为国捐躯的爱国志士的崇敬。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