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三星堆遗址的再次考古发现又一次震惊全世界,不仅因为它的历史久远,距今已有5000—3000年的历史,还因为在远古的历史时期人们能制造这么精美的文物而让我们叹为观止。它的发现不仅让我们惊叹于古人的智慧,更丰富了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时跟朋友们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的时候,有些朋友会问考古到底有什么作用?古墓好好的让它在地下保存着不是很好吗?针对这些问题,今天晓珂想跟大家聊聊考古的意义。
从古至今都有很多盗墓者,他们盗取文物后,私自民间交易,导致了国家大量文物的流失,还因为盗墓者缺乏专业知识,让很多尊贵文物受到了很大的破坏。通过考古研究人员细心专业的挖掘,不仅让文物尽量恢复原貌,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专业的保护。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特有的物质生活,精神文明,政治形态,通过考古,可以提取很多当时的时代信息。我们现代人回不到过去,通过考古研究可以让历史得到更多更真实更准确的印证。比如每个时代穿什么衣服,用什么兵器,使用什么交通工具等。如果大家经常关注古墓挖掘,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他的棺椁里都会有墓志铭,记录了墓主人一生的生平事迹。
考古工作者细心挖掘保护文物
也有很多人会问,研究恐龙化石有什么用呢?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怎么知道远古的地球上曾经有这种大型动物生存过,而且种类之多超乎你的想象。通过考古发现,恐龙曾经主宰过地球,也曾经是这个星球上的王者,可是这么强大的生物最终从地球上消失了,它们的消失向我们现代人类敲响警钟,通过研究他们的化石,可以提醒我们人类怎么去保护我们有限的环境,怎么运用一些防御措施抵御天灾,自然灾害等。
历史发展是连续性的,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100年前的人们怎么会想到今天的我们能用手机打电话,今天的高铁会那么快,人类能够登上太空,5G,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随着科技的发展,100年后的今天,你敢想象是什么样子吗?也许那时候的人们看我们现在的飞机,小汽车就是一个老古董吧。你的想法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内容编写:晓珂
考古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考古呢?不是贪图墓里面的那些宝贝,那些文物的物质价值,不是古玩市场一块古玉一只编钟佛像陶甬古玩字画的拍卖价值,而是试图还原我们的文化。
尚书礼记都是出自孔壁,是不是很遗憾孔子当年就抄了那五篇,孙膑兵法出土于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不管是甲古青铜还是楚简汉策还是敦煌文卷。都是那么少那么少,马王堆出土战国纵横家书,记录的是苏秦游说六国的演讲稿,跟史记记载的苏秦有很大出处,真相一点一点一点一点被我们慢慢还原,听说最近南昌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个孔子屏风,想必楼主也是因为海昏侯墓才问这个问题,出土了那么多的黄金,但对于我来说黄金不是最珍贵的,我最期待的是哪三千竹简,记录了什么?海昏侯刘贺做过皇帝是位儒学爱好者最好记录下遗失了的某部典籍,哪怕几个字都好。
说一件跟考古有关的一件我觉得比较浪漫的事吧,
埋了几百年,元明清的那些书生诗圣全部不知道,那么可爱的一首小诗如果不是这件瓷器就被遗忘在历史的泥沙中了。你知道李白一共写了多少诗吗,杜甫又写了多少,他们又留下了多少,十分之一都不到。写春江花月夜的大才子张若虚只留下了两首,写登鹳雀楼的才子王之涣只留下四首,如果再往下说下去二战时期因梁思成而保留下来的的日本京都,躲过了美军的轰炸,因此当时在京都的一副王羲之的墨迹丧乱贴保留了下来,假如没有梁思成,丧乱贴会就此消失,并且怎么消失的什么时候消失的我们都不知道,这是我们知道的那一部分,我们不清楚的那部分呢?那些将永远是个谜
有时候我也常想研究汉字是一种什么样的境遇呢?从甲古到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汉隶再到楷书行书草书。又从繁体简化为简体。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啊,汉字载着中华文明的火种透着汉文化的骨血,从横竖的中正美到撇捺的平衡美再到点勾的点缀美,从读音的音韵美到结构的搭配美再到一直拼凑出整体的神韵美。
考古是为了什么呢,不是为不是文物,而是这背后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脉络。是最大程度的对文化解读还原和传承。
考古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考古就是通过对实物的材料来直接了解历史。通过对地下的古代材料的发现,来直接感觉触摸历史。考古,从字面上说就是考察古代。
我们当然不可能从时间上走回过去,不可能在空间上走回过去,但是古人有意识无意识残留下来的东西里面可以看到古代社会的遗迹,考古使我们可以和他们面对面,让我们超越时空,考古帮助我们超越时空和古人对话,这就是考古的价值和意义。
器物的分类
“类”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1、大类的划分:首先,依据器物的质料划分为石器、陶器、木器、骨器、铜器等。
2、亚类的划分:每一个大类器物中,又可依据器物的主要用途的划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若干亚类。
3、次类的划分:每一亚类器物中又可依据具体功能再细分为若干类。如生活用具中有炊器类、水器类、食器类等。每一类都有若干用途相同或相近而形态各异的器物组成,如炊器类的陶器有鼎、釜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考古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