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卧薪尝胆灭吴的故事,大家肯定都有所耳闻,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勾践正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勾践能够灭掉比自己强大的吴国,绝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其中勾践的谋臣文种也功不可没。文种出生于楚国,但在越国定居,是春秋末期非常著名的谋臣。不过灭掉吴国以后,文种觉得自己才是最大的功臣,一时间竟然得意忘形起来,最后被勾践给赐死,下场也是非常可惜。一起来看看当时文种为勾践制定的谋略究竟是什么吧。
对于春秋末年的那场越国的灭吴之战,世人皆知卧薪尝胆的勾践,从中斡旋,厉兵秣马的范蠡,却往往忽略了一个对这场战役的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一个人,文种。可以说要是没有文种为勾践提出这七条损敌而利己的计策,最后勾践是否能够扳回这一局还尚未可知呢。
那么,文种到底为勾践提出了哪七策呢?又为何说他这七策对于勾践伐吴灭吴的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文种的这七策到底是什么:第一策,捐献钱财货物,用来取悦吴国君臣上下。第二策,重金购买敌国的粮食,使得敌国的粮仓空虚。第三策,赠送美女给敌国君主,用来迷惑其心志,使其无心政事。第四策,赠送能工巧匠为敌国修建宫殿,用来消耗其财力物力。第五策,重金收买敌国的谄谀之臣,使他为自己所用,来迷惑敌国,扰乱敌国的政策部署。第六策,离间敌国忠心进谏之臣与敌国君主的关系,使他自杀,削弱敌国的辅助力量,使敌国没有肱骨之臣。第七策,暗自练兵,积蓄力量与财富,等待时机。
而根据整个吴越之争的历史记载来看,勾践是坚定不移的在执行着文种的这七策的,如,遣送西施,郑丹入吴国,收买吴国宠臣太宰嚭,为越国说好话,离间伍子胥与夫差关系,最终逼死伍子胥,大量购买吴国粮食,用炒熟的种子抵还,暗自操练兵甲等,完全就是贯彻执行文种的强己弱敌的这七策,使得自己足够强大了起来,把对手削弱到了极点,最终逮到机会,一举灭吴。
所以说,在勾践的灭吴之战当中,虽然勾践本人的矢志不移,以及夫差的好大喜功的性格,加上范蠡的斡旋,操练兵马起到的作用也很大,但是如果没有文种的这七策作为基础,那么越国又哪来的实力去跟吴国抗衡,就算范蠡的斡旋,练兵再厉害,勾践的志气再高,再大,恐怕一个伍子胥就直接把勾践等人除之后快了,哪还有后面发生的事了。
而我们也看到了,虽然说文种的这七策,没什么亮点,也是很平常普通的七条计策,但是它的实施难度却是极大的,计策虽然简单,但是要想执行成功,却是很不容易的。首先,这计策针对的是吴国重臣伍子胥,这个是一个牛人,想搞定他,还是很有难度的吧。
二来这计策执行周期很长,不是短期就能见效果的,而长则容易生变,可以说在这之间越国,为了保障计策的顺利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三来收买敌国宠臣,一旦有所差池,那可就是百日功一日散了。四来寻觅吴国的漏洞机会,等待合适时机,这也是一大难点,毕竟灭国的机会哪有那么好寻的。
之所以越王勾践,选择并执行了文种的这七策,是因为虽然它执行的难度大,变数也多,但是确实是最适合越国的,它的收益也是十分巨大的,能够满足勾践的复仇的愿望,达到报仇雪恨的目标,所以说,计策不是越完美,最精巧越好,而是越适合越好,可以很简陋,很普通。
只不过,即使文种为了越国兢兢业业,操劳了大半辈子,使得越国最终能代吴而称霸南方,但自己却是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实在是令人有些唏嘘,悲凉。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