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陈炯明算得上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在一般人印象里,陈炯明是背叛孙中山的反动军阀,其罪证之一,就是1922年6月16日的炮轰总统府,逼得孙中山化装出逃上海。然而,时至今日,如果我们不是以尊重史实的态度,把历史事件放在相应的历史条件下作客观的考察,还是率由旧章,简单地用乱臣贼子、犯上、弑主、逆伦反常之类封建罪名,作为定谳,实在无助于重新厘正这笔历史旧账
陈炯明(1878年-1933年),粤系军事将领,中国军事家,参加过辛亥革命及著名的黄花岗起义。1917年帮助孙中山打响护法战争,对抗袁世凯。他在军事上支持和帮助孙中山在广东的发展。他在第二次护法战争期间与孙中山意见不合。
随着革命进程的推进,陈炯明与孙中山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1921年,已经有传闻说孙中山与陈炯明之间出现不和。陈炯明认为,孙中山此时就任非常大总统不合时,而且他并不赞成北伐,主张联省自治,建议把广东这个南方省份作为模式推广到全国,这与力主北伐统一全国的孙中山的主张有着极大差异,两人矛盾逐渐激化。1922年3月,孙中山撤销其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内务总长职,只留陆军总长职,最终导致六一六事件的发生,二人彻底决裂。
如今,关于对中国近代政治产生重大深远的六一六事件发生的细节,各方说法不一。后代研究者一般认为,六一六事件并不是突发的,其前因后果复杂而难以言喻。
六一六兵变
随着革命进程的推进,陈炯明与孙中山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1921年,已经有传闻说孙中山与陈炯明之间出现不和。陈炯明认为,孙中山此时就任非常大总统不合时,而且他并不赞成北伐,主张联省自治,建议把广东这个南方省份作为模式推广到全国,这与力主北伐统一全国的孙中山的主张有着极大差异,两人矛盾逐渐激化。1922年3月,孙中山撤销其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内务总长职,只留陆军总长职,最终导致六一六事件的发生,二人彻底决裂。
如今,关于对中国近代政治产生重大深远的六一六事件发生的细节,各方说法不一。后代研究者一般认为,六一六事件并不是突发的,其前因后果复杂而难以言喻。
1922年6月12日,孙中山举行记者招待会,不点名地指责陈炯明反对北伐;而陈炯明6月14日拘捕财政次长廖仲恺,矛盾基本公开化。
1922年6月16日凌晨两点,孙中山得到粤军通知,粤军部队将攻击粤秀楼,情势危急。宋庆龄顾全大局,临危不惧,认为若同孙中山一同行动易被发现。坚持留下来掩护孙中山秘密撤离。孙中山不得已才答应先行,只身逃出。孙中山两次避过叛军耳目,终于到达黄埔永丰舰(即后来的中山舰)上。孙中山离开半小时后,炮声四起,陈炯明部队开始向粤秀楼发起进攻,有士兵还大喊:打死孙文!打死孙文!
六一六兵变之后,孙中山离开广州到上海,此后,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一直到孙中山逝世前,经常有人在中间调停,希望他和陈炯明二人能够和好。孙中山要求陈炯明写悔过书,而陈炯明坚决不写,终于没有再走到一起。
孙中山与陈炯明决裂,还有一个意外的结果,那就是客观上成了蒋介石政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他在事件发生后不久,辗转登上孙中山所在的永丰舰,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得到迅速上升,奠定了日后他在国民革命中的政治地位。
陈炯明与孙中山分歧的根本原因:
陈炯明和一般军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具有民主思想,反对军治、党制,提倡民治.这就未必为国民党人以至孙中山所同意.孙中山的理想是成立一个正式的中央政府,领导全国革命,他把国民革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在他眼里,人民是无知可怜的幼儿,革命党则是保姆,他说:我们建立民国,主权在民,这四万万人民就是我们的皇帝,帝民之说,由此而来.这四万万皇帝,一来幼稚,二来不能亲政.我们革命党既以武力扫除残暴,拯救得皇帝于水火之中,保卫而训育之,则民国的根基巩固,帝民也永赖万世无疆之休.(居正:《中华革命党时代的回忆》)
陈炯明并不赞成此说,他曾经批评:训政之说,尤为失当.此属君政时代之口吻,不图党人袭而用之,以临吾民.试问政为何物?尚待于训耶!民主政治,以人民自治为极则,人民不能自治,或不予以自治机会,专靠官僚为之代治,并且为之教训,此种官僚政治,文告政治,中国行之数千年,而未有长足之进步.国民党人有何法宝,以善其后耶?徒使人民不得自治机会,而大小官僚,反得藉训政之谬说,阻碍民治之进行.(《陈炯明集》下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陈炯明所倾心的,是联省自治.
五四运动后,一些文人学者认为,既然南北政府都无力统一全国,与其连年征战,不如各省先行自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再实行联省自治.如此便可以不通过武力而最终实现全国统一.联省自治者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北美13州经独立战争脱离英国后,经由11年高度地方自治的邦联,进而建立联邦的历史.这似乎为久经战祸、渴望和平统一的国人提供了另一可行选择.因此,联省自治的主张一经提出,不仅风靡南方各省,而且迅速波及北洋政府治下的北方省份.
陈炯明对联省自治尤为心驰神往,1921年2月,他在《建设方略》一文中,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政治见近世以来,国家与人民之关系愈密,则政事愈繁,非如古之循吏可以宽简为治,一切政事皆与人民有直接之利害,不可不使人民自为谋之.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不但使人民永处于被动之地位,民治未由养成,中央即有为人民谋幸福之诚意,亦未由实现也.(《陈炯明集》下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然而孙中山成立正式政府和选举总统的主意已定.1921年1月12日,非常国会在广州复会.孙中山号召国民党人,像推翻清政府、袁世凯那样,再发动一次全国性的革命,来推翻北洋政府,他宣称:北京政府实在不是民国政府.我等要造成真正民国.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