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家贫却依然刻苦学习的人,而一般流传至今的成语都是有典故出处的,那么大家知道凿壁借光的主人公是谁吗?不知道也没事,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释义: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近义词:囊萤映雪、焚膏继晷
反义词: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西汉时候,有叫匡衡的人。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终于使自己成为一名很有学问的人,还成了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西汉丞相。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