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五言绝句,四句竖行排列,工整刻写在一截长仅1厘米的头发丝上,观赏要用显微镜。52岁的瞿仁伟是位微雕大师,从璧山县红宇机械厂退休。他原是厂里一名工程师,深谙机械设计。20年来潜心钻研,他发明出能在头发上刻字的刀具、能写出针孔大小字迹的毛笔。
放大镜下看世界
在瞿老璧山青杠镇的家中,随处可见的东西便是放大镜。昨天,记者走进了瞿老的微观世界。
肉眼看去是一幅A4纸张大小的“武则天”头像图,放大镜下却由3万多个汉字、上千句经文组成,一笔一画清晰可见;瓷盘中心一块8厘米长的正方形花纹,能容一部《孙子兵法》;掌心大的锦盒能陈列瞿老的数十件作品。
妻子潘长裕对丈夫佩服得五体投地。1厘米长短的头发丝,要写20多个字,写时不用放大镜,全凭手感。一落笔,就像没移动过,写字只用手指轻轻颤抖。
妻女创造“无声家园”
瞿老的微雕之缘是从30年前练书法开始的。一次,瞿老在书法杂志上偶然看到一幅微雕大师的精美作品。瞿老他利用机械所长,精心挑选各种材料,不断试验,先是刻石块,再到刻象牙,最后是刻坚硬的瓷器,瞿老的“笔”也变得越来越细。
“他做的毛笔筷子粗细,笔头只插了几根毛。”妻子介绍,“迷上微雕后,20年来,他很少有晚上12点前睡觉的。精细活儿最需要安静,我们家的音响买来就没开过。他一出门,我和女儿看电视像‘打牙祭’。”
生活却不拘小节
家中证书一堆,瞿老很少与人提起,2001年被评为“市优秀民间艺术家”,2002年被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授予“杰出艺术家”称号……去年,应邀到北京参加高规格作品展览会,瞿老仍是那一身便装,妻子花千元给他买的西装却埋进衣柜成古董。
潘这样评价丈夫:“生活中总是大大咧咧的,只有拿起放大镜时,才对一切要求苛刻。”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