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不敢说,这个字眼太大了。但良渚申遗成功,绝对是件大好事——不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当然,面对大好事,咱们最好也保持平常心——不以物喜,别妄自尊大;同时,倒是应该更为自信——不以己悲,数典忘祖最要不得。
一人类,正以空前的速度创造未来。不过,在某种意义上,也在加速毁掉历史。
想想殷商甲骨吧,100多年了,费劲吧啦搜集了15万片,才发现了上面5000余文字。1899年以前,被人们熬成药渣子的有多少?大概率不会少于被发现的这个数字。喝掉的不是药,是几百年的历史呀!
所以,1972年,联合国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旨在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就真的是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了。
这个公约通过的前一年,中国刚刚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联合国的这个公约,把世界遗产分为了3类——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
关于世界遗产的标准,制定的蛮明确——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三中国自上个世纪80初,开始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从1987年开始,接连通过审核。
审核是很严格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负责。没有关于申报与通过审核比例的统计披露。但申报项目排队,以及被告知需要继续补充材料的并不少见。
申报项目排队,说明了世界各国对此事的重视,也说明各国把能够拥有世界遗产看作是巨大的荣耀。
四从1972年至今,有100余个国家的数千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门委员会确定为世界遗产。
中国起步虽晚,但迎头赶上。截至到2019年7月,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目前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中,名列第一位。
其他国家中,拥有30 文化遗产的,有意大利和西班牙。
20 的,有墨西哥和德国。
10 的,有希腊、法国、葡萄牙、捷克、俄国、美国、波兰、印度、韩国和日本等。
其余80多个国家,遍布各大洲,拥有1-9个不等。
五我们有理由为中国文化遗产的这个数字高兴和自豪。中国,确实国土辽阔,山河壮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这个数字也说明,尽管有喝掉甲骨文那种遗憾发生,但总体上,从我们的先民开始,就有着尊重历史,崇尚文化,热爱山河的传统和美德。
恩格斯曾经感叹,小亚细亚地区,由于几千年中对环境的破坏,使一片绿洲沃土变成了荒漠。这可能不完全是原住民造成的,而与连绵不断的异族入侵,延续不绝的连天战火有关。但贻害的,是现在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间接也对世界的环境气候带来了巨大恶劣影响。
阿富汗巴米扬大佛,是通过联合国审核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然而,已经被塔利班组织夷为平地。伊拉克、叙利亚的若干世界文化遗产,也遭到了极端组织的巨大破坏。
中国能后发蓄势,接连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不得不说,与我们有一个安定祥和的国内环境密切相关。也与国家和各界,对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高度重视有关。
六当然,也得承认,我们对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并不是保护得尽善尽美了,各个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不足。
最小的例子,就是例如在长城上刻划“某某到此一游”这种。你说,你又不是孙猴子,几个筋斗,以为就翻到了天边,撒泡猴尿,刻上到此一游。这种举动,极没素质,天怒人怨。某些资本,在秦岭脚下建别墅,属于更恶劣的行为,让人充分感受到了资本的贪婪。最可恨的,是暗中支持的官员。还有那些盗挖古墓的、向境外倒卖文物的犯罪,亦非常之可恶。
所以,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要靠法律,打击犯罪,还要靠反腐,必须坚持不懈,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高枕无忧的事情。
七良渚申遗成功的意义是什么呢?
以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良渚申遗得以通过的官方说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此外,城址的格局与功能性分区,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台地上的居住遗址分布特征,都高度体现了该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国以及该地区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同时揭示了从小规模新石器时代社会向具有等级制度、礼仪制度和玉器制作工艺的大型综合政治单元的过渡,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遗址真实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的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符合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请注意,这段话里的关键词是——稻作文明、城市文明、新石器晚期、文化认同和社会政治组织。
八以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申遗范围——
世界遗产申报范围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遗产区和99.8平方公里的缓冲区,其中遗产区由瑶山片区、城址片区、谷口高坝片区和平原低坝-山前长堤片区四部分组成;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同时期的墓地(含祭坛)等,同时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及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亦请注意,这段话的关键词是——将近100平方公里的面积、距今5000年前后的时间、水利工程和墓地、玉器。
九在良渚筹备申遗期间,有一些很值得琢磨的细节。
2017年,三位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的大佬级考古专家——考莫尔教授、皮尔森教授和莉玛·胡贾博士,曾对良渚申遗提出建议:不要简单使用“文明”一词来描述良渚;建议用“复杂社会”这个词汇。
的确,良渚申遗,使用了“复杂社会”的概念,但也使用了“文明”的概念。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的官方表述可以看到,良渚作为“稻作文明”和“城市文明”得到了确认。
同时,还确认了“文化认同”——有共同的宗教因素存在;确认了“社会政治组织”——国家,至少是雏形已经形成;水利工程和大型墓地,也是国家形成的象征。
很重要的是,确认了良渚处于新石器晚期向青铜器时代过渡阶段——以往所说的文明,都被认为形成于青铜器时期。
所以,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教授才说——
“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只有在完全掌握了整个工程量,整个城市的规模,以及宏大的水利系统之后,”才能意识到良渚古城的重要性。 十考古学认为,文化不同于文明。所有人类活动形成的一定规模的痕迹,都可以称为“文化”。
而“文明”的标准,最早是由哈佛大学的克拉克洪教授,于上个世纪中期一次关于美索不达米亚考古的研讨会上提出的;几年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丹尼尔引申了克拉克洪教授的观点。他两个认为,“文明”的标志,是城市、文字和礼仪性建筑(宗教仪式场所)。请注意,他们没有讲到青铜器。而且,丹尼尔在《最初的文明:文明起源的考古学》一书中特别强调,三种标志中,只要有两种就够了。例如,秘鲁的古文明没有文字,仍然是一种文明。
青铜器,因为是很多文明的特征,一来二去,也被加入了判断是否文明的标准。
国内著名学者李伯谦、李学勤等先生,海外著名学者李济、张光直、何炳棣先生,都强调,各个古代文明有着多样性和各自的特点,严格划一的标准未必合适。
这次良渚申遗成功,尽管没有完全突破西方传统的文明标准。但是,第一,区域文明与整体文明并不矛盾,这次申遗,就是把良渚作为单独单位来看待;第二,虽然使用了“稻作文明”和“城市文明”这样有限定词的表述,但很显然,“早期国家”,肯定是进入了区别于原始矇昧或部落氏族的文明阶段的社会。 国外的学者们,似乎观念也在转变。
我们不必妄自尊大,但是应该有坚定的自信——标准是人制定的,制定的原则必须实事求是——良渚30万平米的宫殿,建于10米高的土台之上;城址面积达到了6.3平方公里,这样的规模,是几乎所有希腊城邦都要望之兴叹的。
中国还有其他不少更早的大规模遗址呢。稳扎稳打,慢慢来呗。
卖80元门票,给杭州丢脸,余杭区不差钱吧,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可是在你们余杭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