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繁忙的工作、琐碎的生活,是否让你晕头转向、不胜其烦?你会不会突然爆发,说出:“都这时候了,谁还有心情嘻嘻哈哈!”之类的话?
其实,你错了。不要忘记幽默,幽默会让我们自身更健康,也让我们的家庭关系更加亲密。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周一观点
全文共3383字,阅读时间9分钟
生活情境
冬天寒冷的早晨,娃赖床不想起来。
第一级应对方式1.0版——
父母:“快起来、快起来,再不起来上学就要迟到了,爸爸妈妈上班也要迟到了,快点快点!”
第二级应对方式2.0版——
父母:“起床时间到了,宝贝该起床了哟~”说着开始帮孩子穿衣服。
第三级应对方式plus版——
父母:“我知道你真的离不开床,我也希望你能带着床上学。那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带着床上学的话会发生什么状况呢?首先,带着床的话怎么坐上车去学校呢?哦,可以不坐车,直接在床上安四个轮子滑到学校。那这么宽的床滑到学校后进不进得去教室门呢?我们可以抬着你的床走出房间门试一试……”估计这时候孩子就噗嗤笑着憋不住话了,父母就可以顺势把衣服递给孩子暗示Ta自己穿衣起床。
问题冲突
应对方式1.0版是想通过告诉孩子迟到的后果从而督促孩子赶紧起床,但在生活中孩子往往并不买账,结果就是父母暴跳如雷、孩子哭哭啼啼,亲子关系又濒临破裂的边缘,家庭氛围也降至冰点。
应对方式2.0版是进阶版本,的确可以继续保持融洽的亲子关系、和睦的家庭氛围,但长此以往,孩子养成起床过于依赖父母的习惯,也无法在穿衣服方面学会生活自理,有点得不偿失。
应对方式plus版以幽默的方式首先保证了家庭氛围不会降至冰点,其次维护了亲子关系、拉近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又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坚持了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立场,一举多得,堪称妙手回春。
很多父母看到这里,可能会想“我也知道第三种应对方式好,但我天生没有幽默感,怎么办呢?”而且我们大多数人从小接受的教育观念也是“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一个人太幽默了会被认为“不庄重严肃”“不厚道”甚至是“不正经”,要是再能说会道一些更是会被人扣以“花言巧语”“油嘴滑舌”的帽子。
这里面实际上涉及到两个问题:其一到底什么是幽默;其二是应该如何通过后天培养来增强幽默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两个问题。
参考方案
第一个问题是基础,到底什么是幽默。
在我国《心理学大辞典》(2003)中,将幽默定义为“通过象征、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揭露生活中的矛盾、乖戾不通情理之处,是人情不自禁的机智言语或行为的现象。它比滑稽含蓄,比讽刺轻松温和,带来快乐的色彩,常使人产生微笑、苦笑或是会心大笑。
可见,幽默是一种语言或行为机智,这种机智可以使人感到愉快。而不像有些人误解的那样,幽默就是“花言巧语”、“油嘴滑舌”。
第二个问题是关键,如何通过后天培养来增强幽默感。
这里,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我其实是一个一本正经、幽默感几乎为零的人,不喜欢听相声、看小品,上大学时宿舍人看《老友记》蔚然成风,但我却无动于衷,因为无法理解其笑点何在。
如果说一丝不苟的严肃性格在之前学习和工作中还有一些获益,那么在育儿过程中,太过严肃简直是场灾难,尤其我家女儿还是个“火星娃”——脾气急躁、性格倔强,吃软不吃硬。几乎每次我跟女儿之间的冲突,都是由于自己在一些小事上太过严肃不能幽默应对,而导致家庭氛围瞬间跌至冰点,母女之间开始剑拔弩张,亲子关系一夜回到解放前。
为了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我立志要成为一个幽默的人,开始研究如何培养成年人的幽默感,并在家庭里采取了一些行动,简单来说,就是要“三步走”。
第一步是要学会增强幽默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幽默。
如果你无法理解别人的幽默点,就谈不上幽默应对和幽默创造。为了增强自身的幽默理解能力,我开始观看一些喜剧、笑话书、幽默专栏等,然后将其中有趣的情节讲给家人和朋友听。比如恰逢元旦那天我读到《笑林广记》中的《利市》篇,就在晚餐时给家人讲了这个故事——一个人元旦这天出门说:“今天是新一年的头一天,必得利市讨个吉利才好。”于是在桌上写了一个“吉”字。不料连走数家,想喝一杯茶都没讨到。
这人回家后将桌上的“吉”字倒着看了很久,说:“原来写了‘口干’字,当然没茶喝了。”接着又正着看说:“论理,应该有‘十一’家替我润口。”我家先生听完哈哈大笑,女儿由于还不知道“吉”字的写法所以未解其意,我顺手拿纸笔在桌上写了个大大的“吉”字,然后给女儿又讲了一遍这个故事,并引导她观察“吉”字倒着看和正着看的组成部分,她顿时恍然大悟,也哈哈大笑起来。
晚上睡前阅读,除了读故事类和科普类绘本外,我开始引入幽默类书籍一起亲子共读,这段时间读的是《父与子》。她很喜欢看里面的漫画,看到好笑的地方捧腹大笑,然后凑过来让我读给她听,听完后又大笑不止,第二天在饭桌上还讲给她爸爸听。
我刚好借机提议,每天在饭桌上我们一家三口每人讲一个笑话,既活跃了家庭氛围,同时还培养起了两个幽默的伙伴,这样生活中任何有趣的事情都有对象可以诉说,同时又通过倾听对方讲幽默故事积累了幽默素材。我相信,一个喜欢听幽默故事的人与喜欢八卦的人是截然不同的,长此以往,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幽默理解能力肯定就慢慢增强了。
第二步是改善幽默应对能力,练习幽默表达。
由于在家庭内部已经慢慢建立起了餐桌上讲笑话的制度,有时候也会遇到笑话储备不足的情况,我就提议讲当天经历的有趣或者尴尬的事也可以,这个提议得到了家人的附和于是得以确定下来。这又刚好提供了另外一个契机,就是让我们回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尴尬时刻,找出其中的潜在幽默,并尝试着用幽默的方式描述出来。
我讲了一个当天乘坐电梯时,我前一脚踏进电梯,警报铃就随后响起的经历,我当时有些尴尬,红着脸对电梯里的人说了声不好意思就出来急匆匆地下楼梯了。
当我把这件事讲出来后,我女儿开始做鬼脸笑话我说:“谁让妈妈每天光坐着办公不运动,电梯都嫌你重了……”我一下子灵机一动,想到其实当时出电梯时说一句“看来电梯都嫌我重了,真是该好好锻炼减肥了”化解一下尴尬局面会更好,这样每次都及时复盘分析改进一下,那么幽默应对能力自然就能得以改善,幽默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大大提高。
第三步是提高幽默创造能力,善于发现幽默。
在做好前面两点之后,我发现我的幽默创造能力也显著提高了。女儿在音箱里听完伊索寓言《狡猾的狐狸》后,为了巩固她对“狡猾”一词的理解,她爸爸随口问她:“你觉得妈妈狡不狡猾?”我当时正好泡完脚在擦脚,心念一动抢白道:“我脚不滑啊……”我女儿听了捧腹大笑,一边笑一边说:“是‘狡猾’不是‘脚滑’,妈妈太‘狡猾’了……”她能将“狡猾”和“脚滑”区分,并将“狡猾”正确运用,相信是真正理解这个词了。
生活中提高幽默创造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我家爸爸最近喜欢跟女儿玩脑筋急转弯,最后豁然开朗的答案经常把她逗得乐开了花,她又兴冲冲地跑来考我,我就把各种脑洞大开的答案轮流说一遍。后来,她也学会了这招,在回答她爸爸的脑筋急转弯时不再按常理出牌,也经常把她爸爸逗得哈哈大笑。
我们一家三口在家庭会议中通过了一项新提议:在寒假每天的工作日程中增加一个项目——找一些幽默的事情去做,这样既可以防止每次在办公桌前长坐不起,又能通过幽默大笑减轻工作的压力,增进家人之间的沟通,一举多得,目前实施情况良好。
走完这三步,相信幽默感就会提升不少。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寒假期间,与其每天念念叨叨,不如巧用幽默妙招,保持幽默的心态,带着愉快的心情,才能每天母慈子孝!
生活已经足够累人,为何不让自己幽默一点?放下焦虑,少点严肃,换个角度和家人相处吧!
你可以了解「不焦虑父母俱乐部」
由郝景芳亲自带领的共学社群
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发面更好的认知自我
自我成长,才能让家庭一起成长
作者 | 尤加利
童行书院五年老粉丝
通识教育忠实拥趸
热爱教育、育人育己
互动话题
你平时会和孩子讲一些幽默故事吗?你认为幽默感对家庭氛围有什么作用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