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蜈蚣咬了是种什么体验?8月8日凌晨2点左右,有着百万粉丝的科普博主灰照猫发帖,说自己在晚上11点看到一只巨型少棘蜈蚣,心情激动下把蜈蚣放在手上准备拍个视频,结果被蜈蚣咬了好几口,还详细描述了自己被咬后的感觉。
被咬伤时的图片
被咬后,他先是半个身子一会儿麻木,一会儿忽冷忽热,伤口上好像被抹上了滚烫的重庆小面辣椒酱,左手拇指肿成原先的两倍大,基本丧失了知觉,一直到了七个小时后,拇指才恢复知觉,麻木感的范围也消退到了左手小臂。
虽然这位科普博主事后恢复了过来,但医生还是表示:每个人被蜈蚣咬后的临床表现和愈合后的差别都很大,自己不能准确判断情况时,最好还是到医院就诊。
蜈蚣的毒性到底有多大?它真的会毒死人吗?许多人都曾被蜈蚣咬过,有些人说被咬后带着强烈的刺痛,被咬的地方还肿的像个馒头,整个人痛的直冒汗,也有些人说被咬后只是有点疼,根本没什么反应,没两天就好了。怎么蜈蚣的毒性还时大时小的?被它咬了真的会致命吗?
其实,蜈蚣的种类极多,目前科学家发现的就有7842种,不同的蜈蚣毒性都不一样,而且蜈蚣的毒性和其体型也有很大关系,毕竟它们的毒液主要是用来捕食猎物和防御,毒液量只要能毒倒猎物就足够了。一般来说,体型越大的蜈蚣捕食的猎物也越大,毒性自然也要更强。
因此一些体型小的蜈蚣咬人后只会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但有些巨型蜈蚣一口下去足以让人昏迷休克,如果没有及时送医的话可能危及生命。像之前提到的少棘蜈蚣一般体长能长到11到13厘米,被有些人评为世界第10大的蜈蚣。然而,在我国还有一种蜈蚣比它更大。
就在2010年,青岛地区的一名女士和朋友在晚上经过路口时,因为光线昏暗错把蜈蚣当成了树枝,一脚踩了上去,突然受到“袭击”的蜈蚣毫不客气的扭头咬伤了这名女子的脚背,女子顿时疼痛难忍,无法行走。好在同伴猛踩了蜈蚣一脚,又把它踢到一边,然后及时拨打了120,将她送到医院抢救,这才平安无事。事后一名清洁工人在事发地点附近发现了死掉的大蜈蚣,这只蜈蚣长约20厘米,有小拇指粗细,如果没有及时送医,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20厘米大约有成年男性的手掌长了,虽然新闻中没提到这只蜈蚣的品种,但能长到如此之大的蜈蚣,在我国只有一种,它就是中国红龙蜈蚣。
中国巨型蜈蚣之谜
当时传播的照片
2016年到2017年,一张据说拍摄于云南的巨型蜈蚣照片在网上疯传,从照片上看,这只蜈蚣恐怕有一米多长,即使一动不动看起来还是渗人无比。为了探寻这种巨大的蜈蚣,《地理中国》节目组邀请了中央电视台科学顾问赵力先生一起前往云南。
经过分析,赵力先生认为这张照片拍摄于云南普洱市。抵达普洱后,他们第一时间朝当地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打听巨型蜈蚣的消息,得知前几天就有人在市政府附近抓到一条红色的大蜈蚣,这个线索顿时给了拍摄人员无穷的信心,决定第二天就开始搜寻。
一番调查后,他们听说在当地的太阳河畔的密林中,确实生活着一种巨型的蜈蚣,被当地人称为“红龙”,毒性剧烈,在当地也是凶名赫赫。
为了找到这种蜈蚣,小队成员不断深入雨林,然而一连过去了几天,虽然见到了许多稀少的野生动物,却始终没能见到“红龙”的身影。就在大家有些丧气时,赵力先生提出一个想法:用陷阱捕捉。
蜈蚣从外表上几乎看不见它的眼睛,倒是触角一直在摆来摆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蜈蚣的视力很差,之所以行动如此灵敏全靠自己的触角,有的种类甚至还会把自己的后腿变成额外的触角。蜈蚣的触角不仅能感受到轻微的震动,而且还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气味分子,是它们极为重要的感觉器官。
因为蜈蚣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而且食谱广泛,小队第二天就买来一只鸡,杀鸡后将内脏、鸡血等放进几个大铝盆里,根据蜈蚣喜欢阴暗潮湿地点的特性,专门选择了几个靠近水源的地方设下陷阱。
第二天,小队挨个检查陷阱,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在一颗大树下的陷阱里听到了窸窸窣窣的声音,小心的用树枝拨开覆盖在盆底的树叶后,一只巨大的红色蜈蚣突然从底下窜出,想要从盆口逃走。
抓到红龙蜈蚣时的珍贵照片
这只蜈蚣在盆底用尾巴支撑着身体时,头部几乎已经够着盆口边缘了。而这个盆在事先测量时足有22厘米深。这只蜈蚣和那张巨型蜈蚣照片上的对比,除了这只体型没有那么大以外,样子可以说一模一样。不过在之后的测量中,这只蜈蚣也达到了惊人的26厘米,比一根常见的20厘米筷子还要长出一截。
这种蜈蚣被称为红龙蜈蚣,是中国最大的蜈蚣,不过体型一般都不到30厘米,不可能长到照片中一米多的大小,照片被认为是利用拍摄角度,图片处理等手段制造的一个恶作剧。
而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蜈蚣,被称为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官方报道体型在30到46厘米间,也有传言说有人捕到过62厘米的个体,这个体型已经有半只手臂那么大了,但仍然不到一米长。
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
红龙蜈蚣的毒性中国最大的红龙蜈蚣,在古籍中被称为“天龙”,也被叫做中国红巨龙蜈蚣,体长可达20厘米,它的毒性有多大呢?
2018年,中国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曾拍过一个喂食红龙蜈蚣的视频。一只重量是这只红龙蜈蚣15倍的小白鼠被放进培养箱。红龙蜈蚣猛然扑了上去,身上密密麻麻的足部紧紧抱住这只小白鼠,最前面的一对毒肢狠狠刺入了小白鼠体内。
蜈蚣的毒肢
是的,蜈蚣其实并不像蛇一样用牙齿注入毒液,看起来像毒牙的其实是它们的第一对足,被称为牙爪、腭牙或毒肢,能将毒腺分泌的毒液顺着毒肢注入猎物的皮下,从而使猎物快速中毒。
小白鼠被刺入后疼的满地打滚,但蜈蚣的足部稳稳地固定住了它的身体,并没有被小白鼠甩开,不到30秒的时间,小白鼠就动作迟缓的倒在培养箱里,呼吸逐渐微弱。
蜈蚣捕食小白鼠
科研人员认为,这是蜈蚣的毒液抑制了小白鼠的呼吸,并且导致了它的大脑癫痫,因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杀死小白鼠。而在红龙蜈蚣的毒液中还检测到了一种毒素,能阻止钾进出哺乳动物细胞,从而阻断了心脏血流,引起了小白鼠的心脏衰竭。
结语蜈蚣咬人的例子屡见不鲜,据统计,在2007到2011年间,美国夏威夷因为自然原因导致的急诊病例中,就有10%的人是被蜈蚣咬伤。被蜈蚣咬伤后,多数人都只是出现红肿,刺痛等症状,但也有人因过敏症状失去生命的例子。
去年在江苏常州,就有一名女子在被蜈蚣咬伤后,大约20分钟后出现头晕倒地的症状,在被送往医院后,已经瞳孔扩散。医院检查后认为,她可能是被咬伤后产生了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最终导致了窒息性死亡。因此在被蜈蚣咬伤后,最好还是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其实不管蜈蚣咬不咬人,单单看它的一堆足部在地上爬行的样子也足够吓人了,更别提被它爬到身上的感觉,想来很少有人愿意体会。在野外看见蜈蚣,最好还是敬而远之吧。
参考资料
《寻找中国最大的蜈蚣》 赵力
《蜈蚣_个体不大却很厉害》 刘声远
你们见过的最大的蜈蚣有多大?被蜈蚣咬了会中毒吗?
置信很多见到蜈蚣的第一反响就是十分惧怕,确实蜈蚣的多足加上其有剧毒让普通人看到都想远离而知,那你可晓得世界上最大的蜈蚣有多大?有未确切的报道,人类曾经捕捉的最大蜈蚣长达62cm,是世界著名的巨型蜈蚣,加拉帕格斯伟人蜈蚣。世界上最大的蜈蚣,长达62cm,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一名肉体治疗医师亚伦·贝里克在他公寓的电视机柜后面,发现了一只特别大的大蜈蚣。亚伦从从一堆旧书中抓住了这只大家伙,并把它放在一个塑料容器,经丈量得出,长9英寸,宽1英寸(不包括须足)。
被蜈蚣、蝎子咬伤一定要最快的速度先把它弄走,以免形成第二次伤害。然后找一个宽阔的中央,速度找到碘酒、酒精等东西,若是没有,能够用白酒替代。接下来就是对伤口停止处置了,用棉签对伤口停止消毒。同时要赶紧打电话求助。若是毒性较大的,一定要先求助。这种毒物一边都是毒液进入血液,从而影响人的神经系统,招致肺部肌肉失效,从而窒息。或者是毒液进入血液,招致红细胞急速降低,惹起人的休克。
遇到之后,先处置伤口,然后紧急求助。当然也有一些偏方能够用。比方乡村里会有公鸡冠的血,或者公鸡的口水能够解毒,很多网友留言都说可行。另外就是鱼腥草等草药也能够简单的停止处置。这都是对外部伤口的处置,最重要的还是要打血清。若是轻的可能就红肿而已,若是毒性大的,那就费事了。
蜈蚣咬人的伤口是一对小孔。蜈蚣的毒液呈酸性,用碱性液体就能中和。被蜈蚣咬伤后可立刻用10%左右的小苏打水或肥皂水、石灰水冲洗,然后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的氨水。
蜈蚣这会咬人吗?世界上最大的蜈蚣有多大?
蜈蚣有时会咬人。 蜈蚣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但当蜈蚣对自己感到威胁时,它会攻击受威胁的物体,例如身体被夹住、突然搅动、尾脚被踩等。 蜈蚣大颚刺入人体组织时,开始注射毒液,但不会瞬间注射完毒液。 如果不能及时摆脱,蜈蚣会继续注射毒液,带来更大的危害。 蜈蚣咬人有毒。 蜈蚣咬后局部红肿疼痛,淋巴管炎及组织坏死,全身肢体也可出现紫癜。
可能伴有头痛、发热、头晕、恶心、呕吐症状。 蜈蚣的毒一般是酸性的,咬完后要用肥皂水等碱性水清洁。 症状不严重要吃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药,不要吃辛辣的刺激物,不要用手抓感染。 如果被蜈蚣咬了,或者症状很严重,建议去皮肤科就诊。 蜈蚣不会主动咬人,只有在受惊时才会攻击人类。 所有的蜈蚣都有毒,但有些毒性大,有些毒性小。
蜈蚣咬伤可释放毒素,引起局部灼痛、红肿,甚至引起淋巴管炎。 全身反应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抽搐,重症者甚至可能死亡。 建议蜈蚣咬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用酒精或碘伏消毒,使伤口部分冷却。 如果出现全身反应,我建议你马上去医院治疗。 如果不小心被蜈蚣咬了,首先要确认体内是否还有毒刺,有毒刺的话要去除。 如果没有毒刺,可以先用碱性液体清洗,然后尽快去看医生。
蜈蚣害怕阳光,喜欢白天黑夜,黑暗,温暖,避雨,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 蜈蚣喜欢居住在丘陵地带和泥沙较多的地区,白天多躲在砖缝、墙脚、树叶堆、杂草、腐木的阴暗角落里,夜间外出活动,寻找菜青虫、蜘蛛、蟑螂等食用。 蜈蚣是野生保护动物(三有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由自己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产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