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至1934年期间,蒋介石置侵华日军大肆侵略我国华北地区于不顾,坚持“攘外必先安内”,集结国民党50万大军,对中国工农红军所在的江西南部及福建西部等地区,展开第五次“围剿”。
由于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损失惨重,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红军大部队向西转移之后,国民党认为这时候可以趁机围剿已孤立无援的闽赣苏区。
面对大军压境的严峻局势,闽赣苏区司令员宋清泉并没有冷静地分析敌我形势,而是过于自信,坚持要与国民党军硬碰硬。由于他的决策失利,导致闽赣苏区举步维艰,革命实力被严重削弱,面对敌军的频繁围剿,闽赣苏区红军不得不被迫转移。
在转移过程中,红军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团团围困,此时革命意志不坚定的红军高级将领宋清泉,公然叛变革命,并带走了大部人马。此时剩余部队遭遇了国民党军的猛烈攻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军官兵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时任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杨道明失踪,自此下落不明。
1985年,73岁高龄的开国少将钟楚国,此时已是疾病缠身,他却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乘火车南下来到福建的一座寺庙,亲自拜会住持磬扬法师,令众人诧异的是,一见面钟楚国就快步迎了上去:“老首长,我来看你了。”
这位让钟楚国不远千里抱病探访的磬扬法师到底是谁?钟楚国为何叫他老首长?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钟楚国的这次南下之行说起。
一、开国少将抱病南下1985年一个闷热潮湿的夏天,钟楚国以前的部下因公北上路过南京,顺路前来拜访他,此时他的这位部下在福建军区任职,而他的职务则是南京军区顾问。
(钟国楚将军戎装照)
多年未见的两人相谈甚欢,在谈话中他的这位旧部无意中说到了一个名字,这让钟国楚很是震惊,因为五十多年以来他一直以为此人已经牺牲了,没想到他还依然健在。
而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他的这位故交不但活着,而且是生活在寺庙里,也就是说是一个和尚,而且就在部下任职的福建。此时,年已古稀、阅尽世事的钟国楚突然激动了起来,当即决定赶赴福建,去会会这位故交。
此时的钟国楚已是73岁高龄,而且身患疾病,以当时的交通水平,从南京到福建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对于这位老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家里人极力反对,但是钟国楚已经打定主意,一定要去。
(磬扬法师—杨道明)
众人劝说未果,只能由他自己,为了不给国家造成负担,也为了不惊动当地政府,钟国楚选择乘坐火车出行。
几天之后,钟国楚乘坐的列车出发了,一路上,向来热情健谈的钟国楚却一反常态,一直若有所思默默不语,只是静静地坐在窗户旁边,盯着远方一闪而过的风景。
这让周围的人十分纳闷,钟国楚千里迢迢前去探望的这位故人到底是谁,他们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经过了将近一天的行驶,列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停靠在永泰县火车站。
钟国楚一行人刚走出车站,当地部队的领导就围了上来,其实他们早前就已经得到了南京方面发来的消息,早早就在此等候了,就是为了迎接首长的莅临。
(钟国楚晚年)
面对当地部队领导的盛情宴请邀约,钟楚国并没有答应而是干脆地一口拒绝,并要求接待人员立马带他去当地的闇亭寺,这个要求让接待人员颇为不解,但是既然领导如此要求,也只能照办。
汽车抵达闇亭寺后,一向威严稳重的钟国楚却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此时的他并不像一个久经沙场的大首长,而是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一般,在进入寺庙前还整了整自己身上的军装。
这时候看护寺院的小和尚见有来人,立即起身出门迎接,并询问道:“请问您是钟国楚将军吗?”还没等身边的警卫员开口回答,钟国楚就迫不及待地说:“我就是,我与贵寺的一位故人有约。”
(位于福建永泰的闇亭寺)
听完这位将军的回答,小和尚边说边伸手示意:“磬扬法师已经等候您多时了,请随我到厢房。”
随后,钟国楚一行人在小和尚的引领下,来到厢房等待,没多大功夫,一位老和尚就迈步进入厢房,见老和尚进来,钟国楚赶忙起身,此时的他早已激动地老泪纵横:“老首长,我来看您了!”
老和尚则满脸慈祥地说道:“小钟,算起来,你我有五十多年没有见面了。”听到钟国楚将军称呼眼前这位老和尚为老首长,身边的人脸上露出疑惑和震惊的表情。
钟国楚看见大家十分不解,便介绍说,眼前的这位磬扬法师就是五十多年前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踪的,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杨道明。
(杨道明剧照)
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老和尚,竟然是曾经在红军时期赫赫有名的杨道明,这让周围的人十分震惊。故人多年未见,必定有很多往事要叙,两位老人就这样促膝长谈到深夜。
1999年,磬扬法师以90岁高龄圆寂,当时的中共兴国县委统战部竟然以官方的名义发来吊唁,此种做法足见当地政府对于此事的重视。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很多官员均前来祭奠,出席葬礼的人员总数达到了千人。
杨道明到底为何人?他又有怎样的传奇经历和突出贡献,竟如此受人尊敬。
二、红军将领失踪之谜
1909年,杨道明出生于江西兴国县,由于他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参加了革命,所以受家人的影响,他的思想很先进,但是母亲为了不让他随哥哥去革命,对他看的很严。
在他21岁时,毛泽东等人领导红军在他的家乡举行军民誓师大会,毛主席激情洋溢的讲话,让挤在人群中的杨道明听得热血沸腾,当即决定参加革命,并加入了共青团,负责在家乡为红军筹集粮草。
正当他满腔热情投入到火热的革命事业中时,国民党反动派开始调集重兵,对中央苏区展开第一次“围剿”,并占领了兴国县城,开始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和进步青年。
(中央红军第一次反“围剿”)
在国民党的支持下,昔日那些曾遭受过革命人士“教育”的地主劣绅,展开了疯狂报复。由于家里有多人参加革命,使得杨道明家成为地主还乡团重点打击报复的对象。
他的母亲被活活打死,父亲被逼无奈之下跳河自尽,大哥惨遭杀害,二哥幸运逃脱后上山当了和尚,他的两个嫂子和即将分娩的妻子也未幸免于难,被玷污之后卖到了外地。
原本好端端的家庭,因为革命而变得家破人亡,但杨道明的革命意志并没有动摇,而是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与土豪劣绅、反动派抗争到底。由于他的优异表现,仅仅一年之后就被组织吸收为正式党员。
1933年秋,国民党集结重兵对中央苏区展开第五次“围剿”,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加之王明的左倾错误领导,使得红军在反“围剿”过程中接连失利。
(中央红军在根据地进行反“围剿”作战)
党中央被迫带领主力红军撤出江西苏区,就在此时,毛泽东将杨道明调往刚刚组建的闽赣省,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在此关键时刻组建闽赣省,毛泽东的用意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游击战争。
分别之际,毛泽东对杨道明说:“主力部队转移之后,你们的处境或许将更加艰难,但是闽赣交界地区山高林密,群众基础很好,所以无论将来面对什么困难,都不要脱离群众,要利用好现在的武装力量,想办法不断扩大队伍,也不要死守地盘,遇到危险时就把队伍带上山去……”
主力红军被迫转移后,失去中央苏区庇护的闽赣苏区形势很快恶化,蒋介石认为这是一个消灭“赤匪”的绝佳机会,于是纠集数万兵力,向闽赣苏区省会推进。
(中共闽赣省委旧址)
而此时的闽赣苏区的武装力量虽宣称有两个团,但其实只有几百号人,加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主力部队的被迫转移,都严重影响了部队的士气。
为了确保省苏维埃政权的安全,杨道明不得不让闽赣省委机关与武装部队一起行动,如此弱小的部队要在敌人强军压境下安然无恙,年仅25岁的杨道明心里没底。
就在此时,杨道明收到了中共中央发来的最后一封电报,其大意为:中央目前处境艰险,所以今后将不能与你们联络,你们要在闽赣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一定要坚持下去,争取最后的胜利。看到这封电报后,杨道明心里明白,以后的路不好走了。
(电视剧中的宋清泉形象)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担任闽赣苏区司令员的宋清泉,却没有吸取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不考虑敌我双方之间如此悬殊的差距,而是坚持以卵击石,利用手中的仅有的这点武装力量与强大的国民党军正面硬刚。
对于宋清泉的军事部署,杨道明表示强烈反对,而固执己见的宋清泉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仍然执迷不悟,甚至当众持枪威胁身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杨道明。
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在与国民党大军对抗的过程中,接连失利,闽赣苏区的归化、清流相继失守,不但如此,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革命力量也被严重削弱了。
(闽赣苏区)
1934年年底,闽赣苏区形势更加恶化,为了保存实力,杨道明不得不忍痛放弃闽赣省省会宁化,向敌人军事力量薄弱的地区转移,在转移途中,杨道明遇到了刚刚上任的闽赣军区政委钟循仁。
在此前不久的第五次反“围剿”中,钟循仁带领兴国县民众,获得了红军队伍中屈指可数的胜利,因此受到了毛主席的夸赞,并晋升为兴国县委书记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钟循仁奉中央之命在苏区开展游击战争,伺机对抗国民党反动派,但是因为国民党军的频繁围剿,苏区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为了稳定局面,钟循仁被中央委派去闽赣军区当政委,这才造就了钟循仁与杨道明两人的碰面。
(红军长征)
他们带领剩余部队及机关人员沿沙县、尤溪一带转移,在转移过程中,虽处境堪忧,但是杨道明依然没有放弃与国民党军的斗争,然而掌握军队大权的宋清泉却独断专行,否定了杨道明的建议。
万般无奈之下,杨道明只好带领手下的四个团的兵力迎战数倍于己的敌人,其中一个团的政委就是此后的开国少将钟国楚,此时的红军由于远离了群众基础非常好的闽赣苏区,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队伍屡屡遭遇围攻,伤亡惨重。
在且战且退中,各支队伍逐渐失去了联络,此时杨道明手底下只剩下三个营的兵力,几位领导同志商议后,决定将现在的三个营合编为一个团,宋清泉任团长,以便于管理和开展斗争。
(戴云山区)
翌年4月初,三百多人的队伍终于来到了群山环绕的戴云山区,上了紫山,杨道明决定先在此休整,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国民党保安团已经得到了消息,随即敌军向该地区包围过来。
由于连续几个月的行军转移,使得队伍特别疲惫,而且部队缺乏离开粮草弹药补给,加上国民党军已经在山下形成包围之势,官兵们逐渐对未来丧失了信心,悲观的情绪不断蔓延。
此大敌当前的危机时刻,团长宋清泉、政治部主任彭祜等人却开始动摇了,并有了叛变革命的想法。宋清泉曾经明确表示:我军目前的处境极不乐观,应该先向敌军投降,以确保战士们的生命安全,然后再想办法突围。
(红军浴血杀敌剧照)
一天夜里,国民党保安团的人就悄悄上了紫山,与宋清泉等人密谈了一夜。次日拂晓,宋清泉居然派出保卫局长亲自将此人送下山去。杨道明对于此事早已知晓,与钟循仁商量后,便去找彭祜询问。面对杨道明的逼问,彭祜只是支吾着搪塞。
面对此种危机局面,杨道明与钟循仁将所有干部召集起来,给大家伙作思想工作,鼓舞士气。在与大家商议后,杨道明决定立即将部队转移到山顶上去,然后伺机突围。
然而,就在当天夜里,宋清泉就将队伍大部带走了,这对于留下来的人来说是极其危险的。无奈之下,杨道明和钟循仁决定立即带队伍突围,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杨道明等人的突围过程极其惨烈,成功突围的只有杨道明等9人,钟循仁还受了重伤。
(红军将士突围)
更加无奈的是,由于国民党到处封锁,使得突围成功的这些将士根本没有机会与组织取得联系,至此这些人就如人间蒸发了一般,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三、遁入空门心系家国杨道明、钟循仁等高级将领的失踪,引起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重视,中央立即电告陈毅等在南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同志,要求他们帮助寻找,但是由于当时的通讯条件限制,加上敌人的围追堵截,导致找寻工作一直没有进展。
随后,国民党政府还发出捷报:“敌闽赣省机关及省军区已全军覆没,敌所谓省主席,省委书记均已被击毙。”
由于当时战时紧急,导致上述情况是否属实无法得到验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寻找杨道明等人的工作就此搁置。
新中国成立之后,叛徒彭祜隐瞒了自己的过往,进入湖南省政协工作,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罪大恶极的叛徒并没有逃脱法律和人民的制裁,1953年他被人举报曾叛变革命。
(解放初期镇压反革命)
在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时,彭祜如实招待了当年的一切:当年,宋清泉等将大部人马带走后,他便找借口要求与钟循仁一起去寻找突破口,当两人一前一后走到一处山坡时,后面的彭祜趁钟循仁不注意朝他后背开了一枪,之后他又带领民团前去围剿闽赣省委机关人员,并打死了杨道明等人。
基于彭祜的这份口供,一直未下定论的杨道明、钟循仁失踪案终于有了结果,组织上认定他们已经牺牲了,当地政府还将他们认定为烈士。如今,我们不知为何死到临头的彭祜要编造杀害钟、杨二人的谎言,但是其实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
钟、杨等9人突围成功后,躲在了山上一处隐秘的山林中,因此并未被搜捕的敌人发现,等到天黑之后,一行人才下山朝永泰县方向转移。经过一段时间的昼伏夜出,他们来到了小白杜一带,此时他们对去向产生了分歧。
除了钟、杨二人,其他人都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是赣东北,但是钟、杨二人却不同意,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兴国县人,自从他们参加革命后,国民党反动派就重金悬赏捉拿二人。所以,一行人在此地分别,钟、杨二人选择继续往永泰西边走。
几经辗转,他们来到了尤溪与永泰的交界处闇亭寺,并在此地遇到了自己的一位熟人——品香法师。
1932年,杨道明在中华苏维埃政府首都江西瑞金学习时,曾与毛主席一起拜访过隐居在当地的画师——品香法师,后来毛主席多次将他请到苏维埃政府做客,而此时的杨道明则担任中央政府内务部副部长。
为躲避敌人的追捕,钟、杨二人遂剃度出家,杨道明法号磬扬,钟循仁法号妙圆,至于二人的身份,寺中只有品香法师一人知晓。一直以来,杨道明的家人都以为他为革命献身了,直到1966年思念家人的杨道明给老家寄了封信,家人才知道他出家了。
而钟国楚则在转移过程中与杨道明走失了,随后他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闽赣苏区,并于国民党军展开游击战争。抗战爆发后,他带领的游击队被编入新四军,参加抗日战争。由于其在各个时期的对于革命的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钟国楚被授予少将军衔。
而杨道明当初之所以选择出家,只是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他曾多次想要还俗,却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想给毛主席写信,但是他还是放弃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在革命最需要的时候,脱离了组织,感到很惭愧。
1952年,永泰县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全县开展土地革命,磬扬法师曾找到当地领导,要求参加后勤工作,但是被拒绝了,此后,他就在寺庙中沉寂下去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专门调查了他的政历问题,在掌握了他的情况后,基于他以往的革命贡献,永泰县政府安排他担任了很多职务。
而他为了报答党和国家的这份恩情,经常带领僧人及信徒参加劳作,并将寺庙周围的荒地开垦出来,种植农作物然后上交以支援家乡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999年,90岁高龄的磬扬法师溘然长逝,而他在临终前仍然觉得对不起培养自己的党,这是他一生的遗憾。但是,身处当年的困境、面对当时的局面,或许他也是身不由己,他永远心系家国的高尚品格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