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对月球的一系列发现中,有这么一种奇怪的现象:月球体内存在 这不寻常的物质瘤,而且不止一个。月球也会生病吗?月球怎么会长瘤子呢? 这是什么类型的瘤子?就像医生通过仪器给人体检,发现病人体内有变异的 肿块一样,科学家们已经确诊,月球体内有 “肿瘤”。
月球体内的肿瘤不是科学家用什么仪器给月球体检发现的,而是根据 月球对绕它运动的人造天体的引力变化推测出来的。1966 年 8 月至 1967 年 8 月亮,美国为人类登月积极做准备,先后共发射 5 个 “月球轨道环行器”飞船。 它们航行到月球后,成为环绕月球运动的人造月球卫星,实现对月球近距离 全面考察。
“环行器”飞船在环绕月球运动的过程中,有时发生莫名其妙的抖动和 倾斜。这种令人担忧的不正常运动,引起宇航员的充分注意。他们偶尔地发 现,每当 “环行器”飞船接近月面的环形月海时,便产生抖动和倾斜。飞船 与月面最近时有 40 多公里,难道这种奇怪的抖动真与月海有什么关系吗?月 海表面非常平坦,它上面能有什么奇异的物质呢?这或许是什么巧合?科学 家们经过严密的思考和多次验证,判定这和环形月海下面的物质有关系,更 进一步说,和环形月海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科学家们肯定了这种对应关系以后,进一步思考的是:月海是怎样形成的 的呢?月海下面有什么奇特的物质吗?到底是什么力量引起飞船抖动呢?是 什么波的干扰,还是什么光的作用?看来都不可能。最大的可能就是吸引力增加 强这个因素。接下来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月海产生引力增强呢? 很自然,月海下面应该有高密度的异常物体。这种物体在月球体内就像 “肿块” 一样。因此,科学家们给这种物质起了一个形象化的名字,叫月球质量瘤。 也有人称之为重力瘤或聚积物。
深藏在月球体内数十亿年的异物,没有逃出科学家们的慧眼。这项意外 发现,对研究月球内部结构,探索月表结构的演化,特别是判别环形月海的 形成都有直接帮助。对研究早期的太空环境,特别是地—月系空间环境更有 重要意义。
绕月飞行
1968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谬拉,根据 约 9000 个经“环行器”飞船测过速度的点,绘制出一幅月球重力场不平衡图。 通过研究,在月球正面发现 6 个环形月海下面存在质量瘤。 1969 年,又在其 他月海下发现 7 个质量瘤。这些月海是:雨海、澄海、危海、酒海、湿海、 史密斯海、洪堡德海、东海、中央湾和暑湾等。
月球质量瘤不仅影响着 “环行器”飞船绕月飞行,同样也影响其他环绕 月球飞行的人造月球卫星的运行。只有对这种月球质量瘤有比较确切的了解 解,才能准确决定环绕月球的 “停靠”轨道,使登月舱顺利进入椭圆着陆轨 道。 “阿波罗 10 号”飞船环绕月球飞行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测出月球重力 变换的状况。为此,它绕月飞行了 31 圈,共 61 小时 36 分。
现已查明,月球在一些方面表现为不对称性。其中向着地球的一面发现 了 11个质量瘤,背着地球的那面仅有2个质量瘤。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格局呢? 现在还不清楚。
“阿波罗 15 号”飞船的指令舱装有激光测高仪。它测出月球的中心与它 的几何中心并不重合,质量中心朝向地球一边约 2 公里。还精确测出月面的 高度,结果表明,月海比月陆平坦得多,也低得多。如史密斯海比相邻高地 低约 4 公里。
对月球质量瘤的探测和研究,为月球质量学、月球飞行学、月球演化学和月 球场测量学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月海盆地
要想揭开月球质量瘤之谜,非得了解月海是如何形成的不可。像认识地 球表面结构特征一样,月面主要分两大构造单元,即月海和月陆。
月海的主要特征是:月球表面共有 22 个月海,向着地球的月球正面有 19 个,背面有 3 个。月球正面的月海面积约占半球面积的 50%,背面的月 海面积只占那半个球面的 2.5%。 大多数月海呈闭合的环形结构,周围被山 脉包围着,山与海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月球质量瘤就与这类月海相对应。正 面的月海多数是互相沟通的,形成一个以雨海为中心的更大的环形结构。背 面的月海少,而且小,同时,都是独立存在,没有互通的。月背中央附近没 有月海。月背有一些直径在 500 公里左右的圆形凹地,称为类月海。正面没 有类月海。月海主要由玄武岩填充。根据月海的这些特征,科学家们可进一 步考查月海是如何形成的。
早在 19 世纪末,美国地质学家吉尔伯特就注意到月海的特征。他首先提 出雨海的形成问题。他认为雨梅是典型的环形月海。它是由外来的巨大陨石 撞击在月面上,将月球内部岩浆诱出,大量岩浆漫布月面,而破碎的陨石物 质及月面物质被抛向四周,形成环形月海。这就是吉尔伯特提出的 “雨海事 件”。据计算,这次事件的 “肇事”陨石直径约 20 公里,它以每秒 2.5 公里 的速度撞击月面。对月球考察的许多事实支持了吉尔伯特的观点,这也就是 月海形成的外因论。美国 “阿波罗 14 号”载入飞船的着陆点,就选在雨海事 件的喷射堆积物——弗拉 ·摩洛地区上。从这里采集的岩石样品几乎都有遭 受过冲击和热效应的明显特点。
雨海的面积约 88.7 万平方公里,比我国青海省稍大一点。在 22 个月海 中,雨海面积仅次于风暴洋,居第二位。它和风暴洋、澄海、静海、云海、 酒海和知海构成月海带。从地形的角度看,它是封闭的圆环形,四周群山环 抱,属典型的盆地构造。从地势的角度看,雨海地区非常复杂,极为壮观。 它囊括了月面构造的诸多方面。因此,雨海区域很早就引起了天文学家们的 兴趣。
从月海形成的外因论看,月面学家又找到一个最有说服力的典型冲击盆 地,它就是享有盛名的东海盆地。东海盆地主要在月球背面,直径约 1000 公里。它的中央区是东海,东海直径约 250 公里。人造月球卫星拍下了清晰的东海和东海盆地的照片,充分显示出东海外围有三层山脉包围,形成巨大 的环形构造区。
与此同时,也有些科学家认为,环形月海是月球自身演化的产物。他们 根据月海玄武岩年龄鉴定,推知月海玄武岩有 5 次喷发。大致时间是在距今 39 亿年前至 31 亿年前之间。月海形成的先后次序为:酒海—澄海—湿海— 危海—雨海—东海。
然而,上述提到的只是假说,还没有形成定论。月海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月球质量瘤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的看法也分内因说和外因说两个体 系。内因说认为,外来的陨石对月面轰击,诱发月球内部密度较大的熔岩流 出。我们已经知道,月海是由比重为每立方认厘米重 3.2~3.4 克的玄武岩组 成。相比之下,月面高地主要由富含长石的岩石组成,它们的比重小于每立 方厘米 2.9~3.1 克。可见,填充月海的熔岩远比月面高地的岩石密度大。月 球正面环形月海又多,从而显现出质量瘤与月海共生的局面。那么,为什么 非环形月海没有与质量瘤共生的对应关系呢?持内因论的月质学家指出,这 是因为环形月海流出的填充熔岩比非环形月海填充的熔岩厚很多。两者只有 数量上的不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主张外因论的月质学家则认为,环形月海都是由外来的陨石撞击月面形 成的。这些小天体的密度比初始的月壳密度要大。因此砸入月面形成体内“肿 瘤”。也就是说,肿瘤是外来天体的残余与月岩的混合物。诚然,这些依 然而只是假说,月球质量瘤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未完待续 关注 迪哥神经元,后续更精彩!
月球质量瘤讲的是什么?
在人类对月球的一系列发现中,有这么一种奇怪的现象:月球体内存在着不寻常的物质瘤,而且不止一个。月球也会生病吗?月球怎么会长瘤子呢?这是什么类型的瘤子?就像医生通过仪器给人体检,发现病人体内有变异的肿块一样,科学家们已经确诊,月球体内有“肿瘤”。
月球体内的质量瘤不是科学家用什么仪器给月球体检发现的,而是根据月球对绕它运动的人造天体的引力变化推测出来的。1966年8月至1967年8月,美国为人类登月积极做准备,先后共发射5个“月球轨道环行器”飞船。它们航行到月球后,成为环绕月球运动的人造月球卫星,实现对月球近距离全面考察。
“环行器”飞船在环绕月球运动的过程中,有时发生莫名其妙的抖动和倾斜。这种令人担忧的不正常运动,引起宇航员的充分注意。他们发现,每当“环行器”飞船接近月面的环形月海时,便产生抖动和倾斜。飞船与月面最近时有40多千米,难道这种奇怪的抖动真与月海有什么关系吗?月海表面非常平坦,它上面能有什么奇异的物质呢?这或许是什么巧合?科学家们经过严密的思考和多次验证,判定这和环形月海下面的物质有关系,更进一步说,和环形月海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科学家们肯定了这种对应关系以后,进一步思考的是:月海是怎样形成的呢?月海下面有什么奇特的物质吗?到底是什么力量引起飞船抖动呢?是什么波的干扰,还是什么光的作用?看来都不可能。最大的可能就是引力增强这个因素。
接下来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月海产生引力增强呢?很自然,月海下面应有高密度的异常物体。这种物体在月球体内就像“肿块”一样。因此,科学家们给这种物质起了一个形象化的名字,叫月球质量瘤。也有人称之为重力瘤或聚积物。
196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谬拉,根据约9000个经“环行器”飞船测过速度的点,绘制出一幅月球重力场不平衡图。通过研究,在月球正面发现6个环形月海下面存在质量瘤。1969年,又在其他月海下发现7个质量瘤。这些月海是:雨海、澄海、危海、酒海、湿海、史密斯海、洪堡德海、东海、中央湾和暑湾等。
月球质量瘤不仅影响着“环行器”飞船绕月飞行,同样也影响其他环绕月球飞行的人造月球卫星的运行。只有对这种月球质量瘤有比较确切的了解,才能准确决定环绕月球的“停靠”轨道,使登月舱顺利进入椭圆着陆轨道。“阿波罗”10号飞船环绕月球飞行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测出月球重力变换的状况。为此,它绕月飞行了31圈,共61小时36分。
现已查明,月球在一些方面表现为不对称性。其中向着地球的一面发现了11个质量瘤,背着地球的那面仅有2个质量瘤。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格局呢?现在还不清楚。
要想揭开月球质量瘤之谜,非得了解月海是如何形成的不可。
早在19世纪末,美国地质学家吉尔伯特就注意到月海的特征。他首先提出雨海的形成问题。他认为雨梅是典型的环形月海。外来的巨大陨石撞击在月面上,将月球内部岩浆诱出,大量岩浆漫布月面,而破碎的陨石物质及月面物质被抛向四周,因而形成环形月海。这就是吉尔伯特提出的“雨海事件”。据计算,这次事件的“肇事”陨石直径约20千米,它以每秒2.5千米的速度撞击月面。对月球考察的许多事实支持了吉尔伯特的观点,这也就是月海形成的外因论。美国“阿波罗”14号载人飞船的着陆点,就选在雨海事件的喷射堆积物——弗拉·摩洛地区上。从这里采集的岩石样品几乎都有遭受过冲击和热效应的明显特点。
雨海的面积约88.7万平方千米,比我国青海省稍大一点。在22个月海中,雨海面积仅次于风暴洋,居第二位。它和风暴洋、澄海、静海、云海、酒海和知海构成月海带。从地形的角度看,它是封闭的圆环形,四周群山环抱,属典型的盆地构造。从地势的角度看,雨海地区非常复杂,极为壮观。它囊括了月面构造的诸多方面。因此,雨海区域很早就引起了天文学家们的兴趣。
从月海形成的外因论看,月面学家又找到一个最有说服力的典型冲击盆地,它就是享有盛名的东海盆地。东海盆地主要在月球背面,直径约 1000千米。它的中央区是东海,东海直径约250千米。人造月球卫星拍下了清晰的东海和东海盆地的照片,充分显示出东海外围有三层山脉包围,形成巨大的环形构造区。
与此同时,也有些科学家认为,环形月海是月球自身演化的产物。他们根据月海玄武岩年龄鉴定,推知月海玄武岩有5次喷发,大致时间是在距今39亿年前至31亿年前之间。月海形成的先后次序为:酒海—澄海—湿海—危海—雨海—东海。
然而,上述提到的只是假说,还没有形成定论。月海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月球质量瘤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的看法也分内因说和外因说两个体系。
内因说认为,外来的陨石对月面轰击,诱发月球内部密度较大的熔岩流出。我们已经知道,月海是由比重为每立方厘米重3.2~3.4克的玄武岩组成。相比之下,月面高地主要由富含长石的岩石组成,它们的比重小于每立方厘米2.9~3.1克。可见,填充月海的熔岩远比月面高地的岩石密度大。月球正面环形月海又多,从而显现出质量瘤与月海共生的局面。那么,为什么非环形月海没有与质量瘤共生的对应关系呢?持内因论的月质学家指出,这是因为环形月海流出的填充熔岩比非环形月海填充的熔岩厚很多。两者只有数量上的不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主张外因论的月质学家则认为,环形月海都是由外来的陨石撞击月面形成的。这些小天体的密度比初始的月壳密度要大,因此砸入月面形成体内“肿瘤”。也就是说,质量瘤是外来天体的残余与月岩的混合物。诚然,这些依然只是假说,月球质量瘤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深藏在月球体内数十亿年的异物,没有逃出科学家们的慧眼。对月球质量瘤的探测和研究,为月质学、月球飞行学、月球演化学和月球测量学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对研究月球内部结构、探索月表结构的演化,特别是判别环形月海的形成都有直接帮助;对研究早期的太空环境,特别是地—月系空间环境更有重要意义。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为什么都出现""怪病""?难道月球有毒吗?"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都会出现很多的怪病,他们都会流鼻涕,打喷嚏,甚至还会出现鼻塞的现象,这并不能证明月球是有毒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月球表面有严重的灰尘。
就目前来说,我们已知的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地球,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所以现在科学家们在不断的呼吁人们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在探索第二家园能够让人类健康安全的生存下去,对于月球的探索,人类从未停止过。
但是每一次当宇航员踏上月球之后,都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比如说打喷嚏流鼻涕,就像是我们人类在地球上得的一种花粉过敏症一样。人们对于这种现象感觉十分的恐惧,认为月球可能被一种神秘的力量诅咒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并不是什么诅咒,而是月球上的灰尘导致了宇航员的怪病,因为月球上并不像地球上的自然环境那么好,在月球上的灰尘包含了很多金,银,铁,铜,锡等金属物质的粉末。
这些粉末重量极轻,而且在真空的环境中非常容易漂浮起来,当宇航员走在月球的表面时,这些灰尘会和宇航服产生静电而附着在衣服表面,当他们回到蔡空仓之后,这些灰尘就在仓内漂浮,很有可能被宇航员们吸入口鼻。
这些灰尘对于人体的刺激是非常大的,当这些灰尘被吸入人体的呼吸道的时候,他们能够在肺里留存的时间非常长,而且对于人体有剧烈的毒性。根据一名宇航员的口述,称他们脱下宇航服回到舱内时,都会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这种火药味就来自于月球表面的金属灰尘,而且这些灰尘长期受到粒子辐射的影响,对于人的身体伤害也是极大的。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