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深冲论的解释——月球诞生于两个不同星球撞击的碎屑,那么月岩的特征应该在“父母”那里皆有继承才对。但是,对阿波罗计划带回的样本进行测定后,人们发现,月岩的化学特征只与原始地球相同。在地球化学数据面前,说好的地外行星呢?说好的忒伊亚呢?说好的撞了一下腰呢?这些都成为了深冲论下语焉不详的“月之暗面”。
而反观自分裂理论,其实吧,它错也只错在了动量问题上。这虽然是一个严重的“原则错误”,但如果把角动量问题解决好,只给出一个原地球的它,在解释地-月岩石化学特征的吻合方面,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地质学和行星科学的日益进展,“在野”的自分裂理论也以解决角动量问题为目标,期盼着自己终有一天能够重新抬头于世。那么,到目前为止,深冲论和自分裂论之间,究竟能不能重新一决高下呢?
自分裂理论产生角动量守恒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将地月系统预设为一个近似封闭系统。如果有什么巨大的事件把“原地球”的动能大幅度耗散掉,岂不就解决了动量守恒的问题了?消耗→能源→大事件——在这样的逻辑推理中,有人开始盯上了地核,盯上了这个地球的心脏、行星的终极能量机关。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