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关月球起源的假说,大致可归纳为共振潮汐分裂说、同源说、俘获说和撞击成因说共4种类型。其中,前三种月球起源假说虽然对月球的化学成分、结构、运行轨道和地月关系的基本特征的解释均有不同程度的依据,但在地月成分与自转速度的差异,氧及其他同位素组成的相似性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缺点。随着对月球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认识的逐步深化,科学家又提出了新的假说。最新提出的撞击成因说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它能解释更多的观测事实,是当前较合理的月球起源假说。
巨型撞击假说
这项较为流行的理论获得科学界的广泛支持。如其他行星一样,地球形成于环绕年轻太阳的尘埃气体云的残余物。早期的太阳系非常动荡不安,大量形成的天体并没有完全进化成完整的行星。根据巨型撞击假说,其中一颗刚形成的天体撞击了地球。这颗名为忒伊亚的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了地球,这颗年轻行星的地壳汽化并被抛入太空。
重力导致被抛射的粒子保持一个整体,从而产生了太阳系内相对宿主行星最大的卫星。这种形成过程也解释了为什么月球主要是由很轻的物质组成,它的密度远不及地球——形成月球的物质主要来自于地球的地壳,而地球的多岩石核心保持完好。随着抛射的物质聚集在忒伊亚残余的地核,它以地球靠近地球黄道面为中心,也就是太阳经过太空的路径,这就成为了月球现在环绕的运行轨道。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