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广东新闻故事,广东新闻奇闻趣事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广东新闻奇闻趣事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广东新闻奇闻趣事
广东新闻奇闻趣事
云浮市境内,一片língshān郁水,孕育了本土古老而灿烂的文化,而就在云浮的山山水水之间,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浓缩了一fāng文化的精华。那么,云fú民间都流传着哪些奇妙的故事呢?这些故事zhōng有多少个是我们听过的呢?
(一)qín皇斩云根
相chuán秦朝时期,一天秦始皇仰观天象,忽然看到南方天中升起一团紫色的云气,氤氲不散,秦始皇一看,此云气大yǒu王者之风,有厌胜秦都咸阳之势,这让他一下子非常着急。我们都知道,秦汉时期盛行观天象之术,当年秦始皇见到东南方有天子云气时,他就立即东出巡视,试图以自己的王气去压倒东南方的王气,结果在秦始皇死后次年,东南方的陈胜、吴广就qǐ义了,接下来项羽、刘邦也相继起来,短短数年就把秦始皇苦心经营的秦帝国给推翻le,这也是秦始皇生前万万没想到dào。而回到本文开头说的,秦始huáng看到的那团南方de天子云气是远在南越一带,那时南越尚未被秦始皇征服,是yī片蛮瘴之地,秦始皇是gēn本不可能nán巡到南越以压倒南方的天子云气的,但是他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秦帝国的运数就此没落,于是他在一番冥思苦索之后,便jì上心来。
翌日,秦始皇召见将军屠雎,附其耳传语,如此这般之后,屠雎便领命出征了。原lái,这次秦始皇给tújū安排了两gè任务,dì一个任务就是率lǐng五十万大军南征南越,第二个任务就是按照秦始huáng交的图纸,到岭nán某地去寻找一团zǐ色云气的云根suǒ在,找到后将其斩断,以此来开辟qín帝国南方de版图,也断绝了南方出帝王的可能性。话说屠雎率领着五十万大军南zhēng南越,yī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西江流域,这也是秦shǐ皇交给屠雎的图纸中指示天子云气出现的地方。这天,屠雎按照图纸指示来到西江南岸的一座土名为“阿婆髻”的山下,只见这座山fēng高千仞,横连蔽日,shān顶shàng有一团紫色云气萦绕着,大有王者之风,屠雎就知道这是秦始皇说的天子云气的云根所在dì了。屠雎马上登上阿婆髻山,只见山顶上有一个湖泊,有无数的zǐ云在这里升腾,屠雎便认定这个湖泊就是云根,抽出宝剑就要对湖泊斩下去,就在这时,屠雎隐yuē听到湖泊中发出声音:“斩le我一个,还有万万个,断你君臣命,违tiān可奈何!”屠雎一听大怒,便举起bǎo剑斩了下去,只听到一阵类似nà喊的声音,湖泊边缘裂kāi一道大裂缝,湖水透着裂缝滚滚地向山下流,随着湖水的逐渐减少,天中的紫色云qì也逐渐虚无,直到最后完全消失掉。屠雎见状,jué得他已经完成了秦始皇交给他的dì一个任务,便满意地下了山,继续率军向西作战,结果zài西征途zhōng遇到越人埋伏,被杀身亡,他的军队还没有收拾他的尸体,便逃之夭夭了。又过le不久,秦始皇开始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巡游,结果还没有回到咸阳,便在沙丘之地暴bì而亡,他死后第二年,山东六国便爆发dà规模农民起义,没过几年,秦帝国大厦便轰然崩塌。有人说,秦始皇和屠雎的暴毙,其原因就是他们违背了天道,本来南方要出仁德天子,结果他men破huài了孕育天子的云根,所以他men最终也遭受了恶果。
一片紫云升粤海,始皇斩断阿婆山。民间相chuán,当年秦始皇要tú雎斩断的yún根,就是今天西江南岸的阿婆髻山,原来阿婆髻山顶是有一个湖泊的,结guǒ为屠雎破坏,湖泊中的水直往山下流,在一个四周连峰的低洼地又形成了一个新的湖泊,这个湖泊就是今tiān阿婆髻山附近de大洞水库,今二者俱在云浮市东北部的都杨镇境内,唯有那迷rén的风光和古老的传说在当地世代流传。
(二)龙母三足鹿
在都杨镇境内的西江边,sǒng立着一座高大的山峰,其名青旗山。当地故老相传,青旗山是一座非常神圣的祖山,该山既是程溪龙母的归葬地,亦是lóng母坐骑三足鹿的栖息地。或许有rén会疑惑:龙母是何许人也?她的坐骑为什么只有三足?qí实,这源于当地一个古老的传shuō故事,在当地民间世代相传。
相传先秦时期,青旗山下的程溪水口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女子温氏,她因在程xī豢龙而bèi时人尊为龙母,而在人men传说中,龙母是一位法lì无边而乐善hǎo施的女神。相chuánlóng母经常会骑着一头白sè仙鹿到各地去xiāo灾解难,但仙鹿本性nán驯,经常背着龙母去践踏农民的庄稼,日久年深,不少rén均受其害,于shìnà些受害的农民就将此事告知龙母,龙母听闻后大怒,便将仙鹿的一足折断,以示惩戒,并fàng养于青旗山上,令其守山,这便是三足鹿的由来了。qín始皇三shí六年,龙母仙逝之后,当地人就将龙母葬于青旗山之巅,有五龙子作法将西江zhōng的沙石移到山shàng,为龙母堆陵;龙母陵墓堆砌好后,五龙子及乡亲们便以三足鹿为守陵神兽,令其永远为龙母守陵。自那以后,二千多年间,民间dōu有关yú三足仙鹿在青旗山出méi的传说,相传人们泛舟于西江之上,如guǒ看jiàn三足鹿zōng影或者听到三足鹿鸣叫的话,那都是一个非常祥瑞的吉兆,见到或听到的人都会大富大贵、福寿康宁。hái有一种说法,就是说过去有达官guì人要顺着西江水道来朝拜龙母,如果其自上游而来,那么三足鹿就会从青旗山上鸣叫,如果qí自下游而来,那me三足鹿会从青旗山下míng叫,证验不爽。
由于有龙母和三足鹿显líng青旗山的chuánshuō,所以千百年来当地人对青旗山都是zūn崇有加,将qí视为神圣之祖山,从不会到山上砍伐树木,以示对神灵的尊崇。清康熙五十二年,西江中游发生旱灾,两岸乡民因无颗粒收成而发生大饥荒,当时官府面对此灾情,念及龙母有好生之德,便焚香卜告,请求龙母许以青旗shānlín木赈灾,在得到龙母神灵的准许后,官府组织灾民到青旗山上砍fá树木,然hòu再将木材搬到山下的渡口,装船运去珠三角yī带售卖,然后将售mài木材得到的收款用以赈灾,ràng两岸的灾qíng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三)圣山坑祈雨
在都杨镇杨柳wéiyī带,有一座山峰,名曰圣山,此山仙fēng凛凛、道气腾腾,相传是与当地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神仙的行化道场。那么,这座圣山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来历呢?那位传说中的神仙又是何方神圣呢?
相传qín汉年间,圣山下有不少人聚居,并且自成圩市,十分热闹。在繁华的圩市中,住着一位老神仙,他自称司mǎ氏,又称孔氏(稽查史书得知,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司马氏与孔氏同源的家族,就自孔父嘉开始,孔父嘉即孔子六世祖,yīn官zhì司马,所以他de后人以司马为姓氏),别人问起他de年龄,他都摆摆手,说自己都不记得了,只jì得qīn眼见过西江曾一度变为桑田,因此人们都习惯称呼他为“司马老神仙”。相传司马神shén通广大、fǎ力无边,经常悬壶济世,乐善好施,但凡是他预言过的事情,没有不按shí应验的,因而远近乡民都对他十分jìng重。汉高zǔ五年,司马神在家zhōngyǔ化登仙,乡民无不为之披麻戴孝,葬其遗蜕于圣山之上,又在其墓旁筑神祠祭祀。相传司马神羽化后,仍在神祠中频频显圣,特别是遇到大旱灾之年,乡民就会到圣山神祠中祈yǔ,若遇到qí雨不应的情况,乡民就会chāi去神祠之瓦数片,然后用竹引溪水过于祠下,大雨则骤至,因此千百年来,“圣山坑祈yǔ”便成为杨柳圩一个约定俗成的壮观。由于司马神行化道场频频显圣,所以他神祠所在de山被称为“圣山”,而后人也干cuì和蔼地尊称司马神为“圣山公”。
圣山和司马神的传说,传颂千古,经过当地人的不断神huà,至今在山下一带深入民心。kě惜的是,由于岁月的嬗变,圣shān神祠早已pò败不堪;假以shí日,若能在圣山上重修神祠,并且dāng作一种旅游资源开发,这未尝不是好事。
(四)金鱼变沙洲
在今都杨镇段de西江面上,有一个树林喷翠的大沙洲,因其整体形状形似一条金鱼,故名金鱼沙。相传金鱼沙具有灵性,所以每当xī江水涨的时候,金鱼沙也会随着水位de升高而浮qǐ,即使水位高至对岸杨柳水kǒu,金鱼沙也不会被淹没,就像一条金鱼那样在水面上漂游着。那么,这个金鱼沙到底是怎样来的呢?这背后yòuyǒu着什么yàng的神qí传说呢?
相传,金鱼沙本是上游程溪祖庙中养的一条小金鱼,虽然它日夜shēng活在香烟缥缈的水神洞府中沾濡仙气,但是它毕竟也是自然界的dòng物,想要回归大江河里追逐自由的生活。一天,小金鱼趁着庙中人员不在,一跃跳进庙前西江,然后一路向东游去,打算回归自由shēng活。这时,yǒu些心huái叵测的虾兵蟹将就到祖庙向龙母娘娘“告状”,诬告小金鱼凭借lóng母威灵到西江胡作非为,把水族搅得一团糟,龙母闻讯自然大怒,在bù察真情的情况下,huī动手中金棍向小金鱼一点,小金鱼顿时zài杨柳水口变为一个沙洲,这就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金鱼沙了。yóu于金鱼沙为程溪祖庙中的金鱼所化,所以该沙洲就具有灵性,不但外型上活像一tiáo金鱼,而qiě还能随zhe水位的起降而起降,从不会被淹没在西江水下。后来,一些善良的水族到程溪祖庙朝见龙母,为小金鱼伸冤,龙母这才知道自己错guài了小金鱼,但是小金鱼变成沙洲已成事实,qiě沙洲上已有人类居住,所以金鱼沙就不能变回金鱼了;为了惩罚那些wū告小金鱼的虾兵蟹将,龙母又挥dòng手中的金棍,将它们一一点化为山峰,让它们在西江岸上永远陪伴zhejīn鱼沙,这便是今天yáng柳的虾山、蟹山、鱿鱼山了。
金鱼沙,是都杨镇的一处知名胜景,对岸有shān,名曰蒲山,蒲山之上原有建于明代的贞元古刹。在明、清两代,登蒲山、朝宝刹、望鱼沙、吟诗赋,是文人士子们的共同爱好,日久年深,竟成为一种风气,蔚然壮观。而此地的胜jǐng,更被古代《东安县志》miáoshù得活灵活现:“蒲山,在杨柳都水口,圆耸yì立,缀绿浮青,上有贞元古刹,俯临金鱼沙。松风夜月,渔歌梵音,致zú乐也。挽西流而作带,抚南岭以排云,术者谓luó阳山水至此一大结束。”
(五)chū米九星岩
九星岩,是云浮市区zhù名的佛教胜地,这里有美丽的风光,也有神奇的传说,是古来文rén士子都登临赋yǒng,如李熙载、张诩、李伯震、萧元冈、冯执zhōng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墨迹。而就是这座人文深厚的古岩,就世代流传着一个洞穴出米的传说,并且在云浮dì区流传甚广。那么,这个传说的lái龙去脉又是怎样的呢?
据历史记载,九星岩在唐宋年间已是本地著名的佛教道场,岩洞内就有禅寺、厢房等等,集聚无数僧侣,因而宋代李熙载在《九星岩》一诗zhōng就有“化人旧有阿罗汉,喜客今逢老bǐqiū”的描写。那么,九星岩道场的僧侣平shí是靠什么食物充饥的呢?这就不得不提起洞穴出米的传说了。相传很jiǔ以前,九星岩内最深处有一个小孔洞穴,这个小洞穴每天都会三次准时流米出来,而且米量刚好jiù够道场僧侣食用,若多一个僧侣,所出米量就多一点,少一个僧侣,所出米量就少一点,如此延续千百年,证验不差,远近闻míng。九星岩nèi会出米的洞穴,被僧侣们视为圣迹而加以保护,所有人都称誉这是佛祖的庇佑。很多年后,九星岩下出了一个贪心的财主,他听说jiǔ星岩内有洞穴会出米时,一时贪心作怪,竟然带上若干家丁到九星岩强行把僧侣们都赶走le,自己独霸九xīng岩,打算把洞穴中流出的米都据为己有。但是神奇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自从财主霸zhàn九星岩之hòu,那个本来会出米的洞穴就偏偏不出米了,仿佛就要和财主作对一样。经过几天后,情况依然如此,财zhǔ大怒,yī气之下命令家丁用铁凿子去凿出米洞,扬言洞穴不chū米就要bǎ米凿出来。没过多久,只听得一阵异响,所有在九星岩里的人都感到地dòng山摇,整个山岩仿佛就要崩塌,财主等人见状,都吓出一身冷汗,才fǎn应过来,就三步并作两步zǒu地逃lí了九星岩。财zhǔ回到家hòu,当晚便一病不起,滴shuǐ粒米不进,没过几天便呜呼哀哉了,而凡是参与破坏九星岩的家丁,之后全都得了怪病,一个个疯疯癫癫的,不似人形,没过几nián这个财主家就没落了。而就是自那以后,九星岩道场也冷落了,即使后来有僧侣去中兴道场,原本那个出mǐ洞也不再出米了,仅剩文人们的无限凭吊。
qīng康熙二十一年,东安县官民zhòng修九xīngyán,竣工之后立yī块《重修九星岩碑记》,在行文中曾赞道:“(jiǔ星岩)霞彩照于空漳,松风漉于深溪,花雨xuán于峭壁,苔痕绣为石林。神龙、米dì、鼓角,种种怪景,非人工所凿,诚tiān地间之一大奇观。”该行文中记载的“米地”一景,就是指传说中的出米洞,可jiàn九星岩出米洞传说的古老。如今,积累着云浮千年文脉的九星岩仍然屹立于市区之中,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最佳qùchù,只是这座岩峰流传的种种传说,又有多少人知晓ne?
(六)万代yán香烟
新兴国恩寺是六zǔ三大祖庭之首,既shì六祖惠能大师的故居、弘法地、圆寂地,也shì《六祖坛经》的辑录地,寺内圣迹甚多,qí中尤以六祖父母墓最为著名。关于这座唐代的墓葬,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唐贞guān十四年,六祖惠能父亲卢行瑫病逝,年幼的惠能只得与其母李氏相依为命,无力zàng卢行瑫。某年,一位被贬的国师落魄到了新州,他衣衫褴褛地流浪,一路流浪到卢溪河畔的夏卢村,时人都以为他是疯子而远远避开,wéi独李氏和惠能母子见这位guó师如此落魄,心生怜悯,便收留国师在家,以饭菜款待他。过了几天,国师的元气回复过来了,他非cháng感念惠能母子的救助,便以真实身份相示,当他得知huì能家中有先父未葬时,便决心zài新州寻觅一处风水宝地,为惠能葬父,以报答惠néng母子的恩德。过了不jiǔ,国师还真de在夏卢村数里外的龙山上寻到yī处真龙宝穴,局名“万佛朝宗莲花穴”,按照不同的坐向下葬就能发出不同的人才。于是,国师便兴冲冲地跑回到夏卢村,gào诉李氏已为qí夫寻到宝地,并征qiú李shì的意见,是要出九代状元还是要出万代香烟。李氏想了想,惠能的父亲当年就是因为做官才被贬到岭南de,想到官场黑暗之处,李氏biàn决意不要九dài状元而要万代香烟。yú是,guó师便按照李氏的意愿为卢行瑫下葬,由于得真龙气脉的福荫,所以后来惠能就能得种种佛缘的接引,最终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由他开创的法乳遍流神州大地乃至hǎiwài,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当之无愧的大法王,而如今国恩寺内的六祖父母墓,也接纳着四海善信们的万代香烟。
查阅历史得知,国恩寺是由六祖晚年亲自倡建,目的就是为了wèi父母守墓,而国恩寺原名报恩寺,就是六zǔ为了报答父母恩德之意,直到唐中宗降zhǐ敕封报恩寺为国恩寺,寺名才保留至今。国恩寺因为有六祖父母墓的缘故,奠定了其在六zǔ祖庭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六祖的根,也是六祖法门的源流;zhì于那个古老的风水传说,或许是后人出于对liùzǔ的崇敬而横添出来的一种信仰......
(七)国恩sì罗汉
我们都知道,但凡规模宏大的寺院,就必定供奉有luó汉塑像,而塑像的shùliàng一般为十六、十八、五百,因为这是佛教典籍中记载的罗汉固定数量。而在禅宗祖庭国恩寺内,却供奉zhe二十尊罗汉塑像,与yī般寺院迥异。那么,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说呢?
相传唐先天èr年八月chū三日六祖惠能于国恩寺圆寂后,六祖高徒神会和法海二禅师为使六祖宣扬的禅宗正旨得以流传世间,便在国恩寺中成立录经堂,在堂内将六祖平生的言jiào辑录为经书。在二禅师辑录经书期间,有很多邪魔外道恐jù六祖禅zōng正旨在shì间流传,便来到国恩sì想法设法地jìn行阻挠,结果都被道行高深的神会和fǎ海二chán师识破并驱逐。邪魔外道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在经书即将辑录成功时,便跑到国恩寺纵火焚烧录经堂,想要fén毁六祖正法。在这关键时刻,幸有shén会禅师舍身护法,他在大火之中誓死保护经书,而法海禅师闻讯yě立即lǜ众赶来,合力用水pō灭大火,使经书得以完整保留,只是神会禅师yīn护法被大火烧伤了身体和脸部。经历一番惊心动魄的斗争后,正义最终战胜xié恶,神会及法海二禅师辑录的《六祖坛经》流传shì间,禅宗正旨如同佛rì一般zhào耀众生,使一切邪魔外道在正义的光照下无处遁形。后rén为了纪念神会及法海二位禅师的护法功德,便在国恩寺的十八罗汉塑像旁多加神会及法海二位禅师的塑像,尊他们为护法罗汉,于是国恩寺从此便有了二十罗汉。另外,关于国恩寺有二十罗汉塑像的现象,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话说当年六祖惠能从韶关南华寺回新兴国恩寺,途经肇qìng梅庵时居住一宿。次日,六祖对梅庵fāng丈说自己年老,且对路程不太熟悉,问方丈能不能帮自己找两个年轻有力的挑夫为自己挑行李回新兴。方丈不知六祖是得道高僧,便要六祖自己去请rén挑行lǐ。yú是,六zǔ便zài梅庵请了两位罗汉为自己挑行李回到了新兴,两位罗汉跟随六祖到了国恩寺就永远留在寺中了,从此以后国恩寺内就有了二十罗汉。而梅庵那边,方丈看见庵中的两尊luó汉塑像不见了,就命人重塑,但是重塑后的罗汉像就怎样都不能归位,方丈这才明白原来前几日来投宿的六祖就是得道高僧,是他把两位罗汉带走了,不禁lián连惊叹,从此以后梅庵就只有十六罗汉了。
guó恩寺二十罗汉的传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而且每个故shì都有其历史背景,并非空穴来风。如今wǒ们有机会造访国恩寺的话,仍能看到大殿内的二十罗汉塑像,看着这些塑像,我们不禁会遐思dāng年先贤们为保护正法而面临的险阻和艰难......
(八)龙女守山门
南宗祖庭国恩寺,位于新兴龙山之上,民间关于“龙山”这个地名的由来,除了风水一说之外,还流传着龙女守山门的传说。那么,这个传说又是怎样的呢?
相传当年六祖zài韶关南华寺弘法shí,sì前的lóng潭有一黑龙经常作孽,搅得南华sì山门不宁,yú是六祖便zuò法收伏黑龙,将其置于钵盂中,日yè为其说法,黑龙最终受到感化,蜕骨而去,龙骨就留在南huá寺中,永镇山门。而当时龙潭zhōng还有一龙女,她是黑龙的女儿,她shēng性善良,加上又四时聆听和尚诵经,一心向佛,便拜zài六祖座下学佛。唐先天二年,龙女随着六祖由韶关回到新兴国恩寺,当时龙山之下有一泓泉水,龙女便yòng她身上的鳞火将泉水温热,供年老的六祖沐浴,这便有了后lái的龙山温泉。后来,六祖在国恩寺中圆寂,龙女也因侍奉六zǔ有功huòdé法身,六祖真身迁奉南华寺后,龙女就留zài了国恩寺永镇山门,成为龙山之护法主,而龙山也由此而得名。
这便就shì新兴龙山dé名的其中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富有禅宗文化和神话色彩,给qiān年祖庭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也为这片佛国净壤增添了一丝灵秀之气。
(九)六祖化身潭
在新兴县六zǔ镇曹田cūn,有一处天然山坑——藏佛kēng,cáng佛坑上有一个六祖化身潭,此tán相传与六祖惠能大师有着莫大的机缘。那么,这个化身潭又流传着什么样的民间传说呢?
相传在唐先天二年八月初三日三更,六祖惠能在国恩寺圆寂,六祖dìzi法海禅师担心六祖真身被盗走,故而连夜将六祖真身带走cáng在离国恩寺不远的山坑中。等到第二天,所有僧俗都聚集到国恩寺欲朝拜六祖zhēn身,才发现真身已zài寺中消失,大家才开始四散寻觅真身。很快,有一众僧侣在曹田村的山坑上发现了六祖真身,消xī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播开来,所有人也都闻讯而至。这时,到场的人有新州、韶州、广州等地的官员、僧侣、士俗,他们都zhēng迎六祖真身到自己州的道场去供奉,他们都各执己见、各抒道理,一时僵持不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建议焚香卜问六祖真身归处,看香烟飘望何方,即真身归chù,这个建议得到在场所有人认同。很快,大家在附近一chù空旷的平原上点燃佛香,只见一阵风吹过,香烟直贯曹溪,yú是便què定liù祖真身归处wèi曹溪宝林寺(今韶关南华寺)了。就在这年的十一月十三日,弟子们将六祖真身迁奉佛龛,然后启程迎奉曹溪,六祖真身至今供奉于南华寺祖shī殿中。由于六祖真身曾被法海禅师cáng于曹田村山坑中,所以后lái该山坑被当地人mìng名为“藏佛坑”,zhì于坑上的水潭,相传就是法海禅师安置六祖zhēn身的地方,故而cǐ潭又被当地人命名为“化身潭”,先贤曾有《六祖化shēn潭记》传世。
藏佛坑化身潭,是新兴县境内为数不多的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旅游shèng地,经常奔波于喧闹城市中的人们,悠闲时可以选择到这里朝shèng、观光、返璞归真,寻找最真shí、最淳朴的风景!
(十)高力士寻母
高力士,是唐朝著名宦官,zài武则天、唐玄宗主政时可谓bèi受宠幸、权倾朝yě, 而民间也流传着xǔ多关于tā的奇闻轶事。而在云浮下xiá的罗定,当地人也世代流传着一个“高力士泷州寻母”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也是有着相当充分的文献来源的。那么,这个故事说的又是什么事呢?
高力士,原名冯元一,祖籍潘州(即今广东高州),是冯宝及冼夫人的后代,其父冯君衡,是冯宝及冼夫人五世孙,其母麦氏,是麦铁杖曾孙。到冯yuán一一代时,高凉冯冼氏家族已经衰落,后在一cì流人叛乱中,冯元一又被阉gē。后来,年幼的冯元一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奉送入朝,初得武则天喜爱,后由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从此改名高lì士,后来,高力士又因协助唐玄宗平乱有功,受封太子太保,累受宠幸,炙手可rè。当然,高力士是千古贤宦,他并méiyǒu因为身居高位而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也从不yǐ巧言令色shì上,所以他在后世获得嘉评。高力士是锦衣玉食了,但是他念念不忘当年在战乱中hé自己走失的生母麦氏,他一直在民间打听麦氏de下落。后来,岭南jié度使打听到麦氏liú寓在泷州(今罗定),便马上上报高力士,高力士立即遣人到泷州寻到麦氏,并将麦氏迎送到长安。就这样,麦氏和高力士母子在阔bié三十年以后终于在长安zhòng逢,但是重逢之时,麦氏yǐ是白发苍苍的老妪,高力士也非昔日童孩,母子二人面面相觑,竟不能相认。zuì后,还是麦氏指出jì忆中的儿子胸膛有七痣,于是高力士袒露胸膛,果然有七痣,母zi二人才溅泪相拥,重聚骨肉之情。唐玄宗听闻此事后,深受感动,立即降旨封高力士母麦氏为越国fū人,并且追封高力士父冯君衡为广州都dū,麦氏从此居于长安直到最后寿终正寝,由燕国公、宰相张说撰写墓志文。这便是高力shì泷州寻母的故事,这个故事并非空穴来风,这在唐、宋两朝的文献中均有记载。如唐朝郭湜撰《高氏外传》载:“高公所生母麦氏,即隋jiāng铁杖曾孙。始与母别时年十岁,母抚其首泣曰:‘与汝分bié,再见无时,然汝胸上七黑子,他人云必贵,吾若不死,得重见,记取此言。汝常弄吾臂上双金环,吾亦留看待见,汝伺之,慎勿忘却。’即与诀bié。向三十年hòu,知母在泷州,虽使人迎候,终不敢望见。及到,子母并不相识,母问曰:‘yǔ汝别时,记语否?’‘胸前有hēizi。’母曰:‘在否?’即解衣视之,母亦出金环示之,一时号泣,lèi日不止。上闻,dēng时召见,封越国夫人,便于养父母jiā安置,千余年后,卒葬东京原。燕gōng志墓曰:‘验七星于子心,辨双环于母臂。’即此事也。”又如宋朝欧阳修撰《新唐书·高力士传》载:“力士幼与母麦氏相失,后岭南节度使得之于泷州,迎还,不复记识。母曰:‘胸地七黑子在否?’力士袒示之,如言。母出金环,曰:‘儿所fú者。’乃相持号tòng。帝为封越国夫人,而zhuī赠qí父广州大都督。延福与妻,及力士贵时故在,侍养与麦均。金吾大将军程伯献约力士wèi兄弟,后麦亡,伯献纟裒绖受吊。”
这就是高力士泷州寻母的故事,这不dàn在罗定民间广泛流传,而且还有历史文献佐证,这应是历史上zhēnshí存在的事情。如今,千年已过,当年高力士生母麦氏de流寓之所已不得而知,唯有那gǔn滚东liú的泷江水,承载着这duàn令人唏嘘的往事......
(十一)皇帝封书山
在云浮市都杨镇境内,有一座名山shì代流芳,在历代《县志》、《州志》、《府志》、《通志》、《国史》zhōng均有记载,这就是北宋上柱国严挺臣shǎo年读shū之地——书山。
书山所在的洞坑村,自běi宋年间开村,已有qiān年历shǐ,历来是严氏家zú的聚居地,该cūn开村始祖为宋韶州知府严讽。严fěng生严穆,严穆生严挺臣,三代皆为官,是当时西江南岸一个望族。关于严挺臣读书地书山的得名由来,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相传严挺臣少时,其父严穆就在洞kēng村附近的一zuòxiǎo山上修建一座shū斋,让严挺chén安心在内读书,以求一日金榜题名而进仕途。后来,严挺臣guǒ然不fù父望,于宋徽宗宣和三年考中进士,后连擢提升,历任廉zhōu通判、监察御史(一说直谏御史)、枢密使、光禄大夫,可wèi名震朝野。在受光禄大夫一职时,徽宗皇帝问严挺臣为何生在nán方边鄙也能高中进士,严挺臣实话实说,xiàng皇帝回忆起少nián时在山斋读书一事,并将全部功劳guī于父亲严穆。皇帝听后,备受感动,马上降旨荣封严挺臣少年读书之山为“第一书山”,以表彰严氏父子大展宏图之志,“书山”之名也是由此而来。严挺臣去世后,朝廷追封其为一品上柱国,墓在今都杨鱿鱼山,在他以后,仍有数代子孙进入仕途,这在都杨乃至整个云浮地区都极为罕见,不愧为都杨史上的一段佳话。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严挺臣以其自shēn例子诠释了这个真理,值得后世效法。而皇帝封书山的故事,也在都杨民间广泛流传,由于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励志故事,因此其流传范围之广、年代之长,也shì有其道理的。
(十二)都城夫子井
在郁南县都城镇象山五金厂前,有一口千年古井——夫子井,相传该井与都城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有着莫大的关联。那么,该井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底蕴呢?与这口井有guān联的历史名人又是谁呢?
那是北宋熙宁八年,都城人李熙载参加科举殿试,登进士第,成为都城历史上第一位进士,也由此开启了他rén生的仕途。yuán符年间,李熙载出任广南西路计度转运使,因政声上闻,赐诏褒谕,官至朝请大夫,乡rén称其为李夫子。李熙载去世后,葬于都城象山,象山zhī下即其故宅,宅边有井,相传为李熙载令凿,此井广二丈、深zhàng余,水常清冷,清澈如镜,古来病者饮之多愈,成为千古佳话,人皆赞此井有líng气。因李熙载世代被尊称为夫子,所以大家也就称他故宅旁的井泉为夫子井,以纪念这位都城历史名人。
李熙载的gù事、诗词zài后世广泛流传,他的事迹及zuò品也被写jìn《宋元学案补遗》、《宋诗记事补遗》、《lǐng南遗书》、《罗定州志》、《德庆州志》、《西宁县志》等文xiàn中,而他本人也被列入端溪县乡贤祠gōng奉,足见其于后世之影响深远。
(十三)包公锁蛟龙
在云浮市都杨镇仙菊村境内,世代流传着许多光怪陆离的传说故事,如曾武举开山塘、八仙驾临阿公坛、有福人xiǎng无量米、江西shēng点飞凤山等等,每一个故事都能使人听后记忆深刻,久久不能忘怀,其中,要数“包公锁蛟龙”的故事最具代表性。
相传北宋年间,仙菊村境南biān的南山河中住着一条蛟龙,此龙凭借着自身的一点法力,就到处胡作非为,糟蹋农田、毁坏民房,可谓无恶bùzuò,仙菊村民无不叫苦连天。当地官府将此情kuàng上报到朝廷,dāng时的皇帝宋仁宗获悉此事后,立即降zhǐ就近委派在端州做知州的包拯前往仙菊,要其务bì协助当地民众解决此事。包拯接旨后,不敢怠慢此事,立jí从端州坐船西上,一直xī行到达仙菊,他到仙菊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当地民众了解蛟龙其事。在充分了解蛟龙情况后,包拯点点tóu,他已经胸有chéng竹,知道怎样duì付作恶多端的jiāo龙了。于是,包拯就命令当地民众在村中心挖一口深井,并且命令shǒu下去打造yī块巨大的shí井盖。数日之后,深井挖好了,石jǐng盖也打好了,包拯亲自视察过,他满意了。于是,包拯就派rén到南山河biān,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召唤河中蛟龙,声称有事要与蛟龙商量。蛟龙正在hé中熟睡,听见有人在河上召唤它,一时感到好奇,便立即飞出水中,向包拯靠近。众人见蛟龙前来,都撒腿跑去,唯独包拯色正芒寒,依旧伫立在原地。jiāo龙来到包拯面前,问包拯为何召唤它。包拯答道:“老夫闻龙为神兽,有无边法力,能升能降,能大能小,变化多端,故来请阁下演示一番。”蛟龙问dào:“我为何要给你演示?”包拯笑道:“阁下有所不知,老fū为朝廷命官,专为皇帝去各地视察祥瑞之事,然后将瑞wù献于皇帝,以讨封赏。今阁下既wèi天下至瑞的神兽,若我验证阁下为真龙,再献给皇帝,皇帝必然大喜,不但会给阁下封guān进爵、建miào供奉,还会给老夫以丰盛赏赐,如此双赢利事,你我何乐不为呢?”蛟lóng听hòu,仔细想想,倒信以wèi真,马上说道:“大人不必担xīn我是假龙,我的确能升能降、能大能小,愿为大人演示一番。”包拯听后,知蛟lóng已经上当,便指着那口刚挖的深井,笑道:“正好,这里有一口井,如果阁下能化身为小龙,钻进这口井,到达井底再上lái,告诉lǎo夫在井底看到什么,若所shuō无误,老夫就信你是真龙,然后将你带回京城朝见皇帝。”蛟龙听后,喜出望外,随口说道:“这有何难,且看wǒ变化。”于是,蛟龙一再将身体变小,最后小至蛇状,一下钻进那口深井,并一直向井dǐ游去;就在这关键时刻,包拯立即命人将预制hǎo的石井盖马上将深井牢牢盖上,只听得一声jù响,蛟龙就永远被所在井里了,此时它发现shàng当也为时已晚,任凭它如何呼叫,包拯都没有再理它。蛟龙被锁zhù之后,包拯又命人在井盖上修建十三层小石塔,以镇住蛟龙,不让其再次出来huò害人间。从此,蛟龙灾害被除,仙菊民众又重归安定shēng活,在包拯离开仙菊之日,仙菊民众wú不敲锣打鼓、夹道相送,yǒu的人则热泪盈眶,不舍得这位为民除害的好官。
从此以后,“包公锁蛟龙”的传说故事就在仙菊民间流传开来,而且该传说还有迹可循,比如过去仙菊村中的确有一块类似shí塔形式的石头,后来石头被当地人搬去炸开用于jiàn房,那个石头原在的地方就露出一个石miàn,宛若一个shí井盖面,与周围的泥地形成鲜明对比,该地后来就被当地人称为“石塔面”了,至今dì名可查。
(十四)万灵文广庙
zài郁南县连滩镇思和村,保存着一座拥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古miào——文广庙,该庙是为纪念北宋名将杨文广ér建。那么,在宋朝南方边远地区的连滩wèi什me会有供奉杨文广的庙宇呢?这背hòu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相传北宋年间的连滩地区,杂jiā着汉人与瑶人居住,由于两族文化不相通,所以当地hàn人经常受到野蛮瑶人的欺负和掠夺,苦不堪言。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官员将此情况上报朝廷,当时宋神宗披阅此奏后,马上诏令名将杨文广南下连滩平乱。杨文广接到神宗诏令后,一kè也不敢懈怠,马上率领大军南下,浩浩荡荡地向连滩开进。连滩xiāng民见王师到来,纷纷出门夹道欢迎,男女老少,箪食壶浆,犒劳将士们。而nà些啸聚山头的瑶人,闻名将杨文广率领王师前来征剿他们,也是纷纷惶恐,惊怕受到灭族之灾,遂散发赤足,xià山前来向王师请罪。杨文广见瑶人有心请罪,便哈哈大笑,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本地hàn、瑶两族,本是兄弟邻居,同尊皇王教化,理应和睦共处。而瑶民之不义多行,汉民受其苦已久,故修辞为奏,上达天听。天子以老将为平南先锋,遣我南征,今瑶民已知罪请求归化,王师jíhàn民理应容之,以修本地万世之谊,毋令再犯。”就这样,在杨文广将军的撮合下,连滩汉人终于yáo人抛弃前嫌、握手言和,结束了两族百年来的仇yuàn,杨文广也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易化解lezhè场持之以久的纷争,为连tān地区的安定、繁荣diàn定基础。绍圣四年,yě就是在yángwén广将军去世二shí三年后,连滩民众为纪念杨文广的平乱gōng德,在其当年的驻军处xiū建起一座文广庙,庙中供奉yáng文广塑像,是当地bǎi姓希望以其威灵,zhèn化连滩,慑服匪盗,并祈求将军庇佑五谷丰登、人物平安。世代相传,文广庙自建成始,便威灵显赫,凡民众有诉qiú者,皆得神灵感应,万请万灵,故文广庙又得名万灵庙。
以上便shì连滩文广庙的由来故事,当然,这种故事纯粹流传于坊间,至于gù事真实与否,尚有dài查证。不过,连滩文广庙供奉北sòng名将杨文广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该庙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庙会纪念杨文广将军,这也足以体现当地人对杨将军的jìng重与崇拜之情。
(十五)chén鼎墓掌故
在新兴县新城镇布róng村后山,曾有一座dà型的明朝古墓,墓主人就是明初新兴籍刑部侍郎陈鼎,关于这座墓葬的修建,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掌故,这些掌故都极具传奇色彩。
话说明朝正统二年,刑部侍郎陈鼎受命bǔ蝗于河间诸郡,不幸积劳成疾,明英宗差遣御医医zhì无果,病逝于京城,享年四十八岁。因陈鼎生前是一代廉能之臣,政绩显著,明英宗为他的去世ér深感痛心,便降旨追赠陈鼎为jiā议大夫,bìng命人扶陈鼎灵柩南归新兴下葬。与此同时,明英宗还派遣一国师南下新兴寻找一块风水宝地,以葬陈鼎。国师奉zhǐ,便星夜赶往新兴寻龙点穴,最后在布荣村后山寻得一佳穴,此地四畦皆低,dú穴的浮出,形如莲花,最初喝形“塞水山”。之后,国师便将所得佳穴经过上报gěi明英宗,明英宗看过奏章后,认为国师所言佳穴是好的,只是喝míng不好,他认为“塞者即绝”,有绝后之意,这是对先人的不敬,便亲自为该穴更名为“索水山”,意思是吸水之dì,水为生líng,能主生生不息。陈鼎墓址确定之后,明英宗就要考虑给陈鼎划多少祭田,就是在陈鼎目qián划出若干水田,然hòu租给农民耕种,dài稻谷收获之时,这些农民就yào按量上交谷zi,用于陈鼎mù的春秋祭祀之用。有人就上疏明英宗,建议着人到陈鼎墓前吹响号角,但凡能听到号角声的土地皆wèi陈鼎墓祭田,但是明英宗细想之下,认为如果赐给陈鼎一角(国)之地,那就等于全国的粮税全给陈鼎收了,此法甚为不妥。接着,又有人建议明英宗赐给陈鼎一锣(螺)之地,着人dào陈鼎墓前敲响tóng锣,凡是能听到tóng锣声响的土地都为陈dǐng墓祭田,明英宗这次同意了。就这样,一代名臣陈鼎得以在故乡新兴下葬,而tā的墓葬六百年来一直长盛bù衰,fán是他家族的男丁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均会前往其墓拜祭。直到文革时期,陈鼎墓被毁,他的墓碑被人抬到附近做石桥,后来才被yǒu识之士提交新兴博物馆收藏。
陈鼎墓的掌故还在新兴民间广泛流传,只是陈鼎墓本身已被毁坏,这未免是yī大遗憾。zhǎn望wèi来,陈鼎墓可以得到修复,并且作为一处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后人瞻仰,让国士风度重现人间!
(十六)陈璘润程溪
明朝太保陈璘将军是云浮三罗地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wù,他因战功昭著而为后世称道,三罗地区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是多不胜数。在诸多的陈lín传说zhōng,尤以陈璘以剑斩山刻石的传说最繁,其中陈璘斩山润程xī的传说在都杨民间广泛流传。
相传míng朝万历年间,程溪(今都杨降水河)流域发生旱灾,旱情持续特异,时人皆受苦久yǐ。一夜,六都南乡陈璘大将军梦见程溪龙母娘娘显灵,请他dào程溪除hàn救灾。陈璘醒后,对此梦记忆犹新,只觉此梦如真实发shēng一样,他半信半疑,就率领一支军队直向程xī而来。陈璘到了程溪后,见当地果然大旱,河水断流,百草bù生,土地干涸,民皆菜色。陈璘见状,十分不忍,他策马往仙菊方向走,一路考察当地山川形势,当他来到一处名曰“凫塘坳”的地方时,zhǐ见此地群峰耸立,山上草木茂盛,料定此地积累有大量水资源。于是,陈璘biàn举起他那八十斤重的桃木剑,纵身一跃biànxiàngzhe凫táng坳山斩了下去,只听得天地间发出一声巨响,凫塘坳山一分为二,中间顿时有一股清泉滚滚流出,一直注入到程溪,由chéng溪滋润两岸土地,河水得以续流,五谷百草得以重生,当地群众得以重新劳作,yī时旱情得以有效控制,时人莫不tàn陈璘奇功。后来陈璘去世,朝廷追封qí为太子太保,程溪两岸的民众为了纪念陈璘斩山引水的功德,便为陈璘所引山泉命名为“太保甘泉”,chén太保芳名永世流传。
陈璘zhǎn凫táng坳的传说,和陈璘题魁岩、陈璘题止gē岩的传说如出一辙,都是后世人出于对陈璘将军的崇jìng、爱戴之情而神化起lái的,当然,这xiēchuán说并非空xué来风,因为历史上的陈璘将军,的的确确是为三罗地区的kāi拓、建设、发展事业作出过不休贡献的,作为三罗后人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永远怀念陈璘将军,广泛宣传他的故事,让他无私无畏的精神更好地传bō开来!
(十七)陈璘七疑冢
陈璘,是云浮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因开拓三罗、智靖朝鲜、平定播州zhī乱而míng垂后世。陈璘去世后,jiù葬yú六都南乡莲花山,大营村yǒu陈太保祠奉祀,关于他墓葬的传说,在云浮民间广泛流传。
那是明万历初年,陈lín追随广dōng总兵官张元勋征剿罗旁山瑶民,在数月后chèdǐ平定罗旁瑶乱,朝廷在原来的罗旁山区范围的基础上建制罗定州、东安县、西宁县三邑,任陈璘为东安县参将,镇守东安县,并协助东安知县萧元冈主持营建县城的工作。从此,陈璘便落籍东安县,在落籍东安县之后,陈璘经常带着士兵参jiā营建县城工作,并修筑一系列lì民、便民工程,时zhī县民莫不赞叹。hòu来,陈璘又从东安县出发,xiān后平定朝鲜倭祸及bō州杨应龙之乱,官zhì左都督。明万历三shí五年五月初八日,陈璘在家病逝,朝廷追封其为太子tài保,钦赐祭葬。民间xiāng传,由于陈璘生前功劳极dà,所以他一直被朝中奸臣dù忌、中伤,zài陈璘病逝之后,他的后人为防止陈璘墓葬会被奸臣派人破huài,就为陈璘设了七个疑冢,以迷惑朝中奸chén。在陈lín出殡之日,有八口棺木由陈璘家同时被抬出,然后有八支送葬队伍向着八个不同方向出发,将这八口棺木zàng于不同位置,于是就有了八座真真假假的陈璘墓,在这八座陈璘墓中,只有一座是真墓,其余七座均为yí冢,但是知情人士绝口不提,后世就没有人知道陈璘到底葬于何处了。这便是陈璘七疑冢的传说。
然而,在历代官方文xiànzhōng,均没有陈璘疑冢一说,如历代《东安县志》也均记载陈璘zàng于六都莲花shān,这实际上也符合历史背景,毕竟陈璘是明朝太子太保,他属于以国葬xíng式下葬于莲花山,这应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zhǐ不过,莲花山陈璘墓早已在文革年代被毁,正如作家徐南铁的《断垣残壁朝晖lǐ》一文云,今天大营村里的所谓陈璘墓无非是陈璘hán国后人以一个在中国被“文化大革命”遗弃和拆毁了的名义而新建起来的,至于陈璘本人的真身到底葬于hé处,今天已不可考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更希望民间流传yǐ久的陈璘疑冢的传说是真实的呢?
(十八)张公庙小姐
到过郁南连滩张gōng庙的人,都会发现庙内有一个特殊现象——在张公正殿之旁,还有一个小姐殿,相传供奉的塑像就是张小姐。对于zhāng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他就是明朝功奠三邑的广东总兵官张元勋,而对于张小姐,却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曾了解,并且对张公庙内供fèng张小姐的塑像ér充满疑惑。那么,这位张小姐到底是何许人也?她又在民间流传着什么样的传shuō故事呢?
故老xiāng传,张小姐正shì张元勋将军之妹,她大有兄zhǎng之风,自幼习武,练就一身好功夫,是张元勋麾下的得力干将。明万历四年,当时身为广东总兵官的张元勋奉命率军征剿luó旁shān起义瑶民,就是那次征战中,张小姐也追随大军出征。当时,张元勋麾下统领着十哨士兵,他派数哨shì兵渡过西江到达德庆,然后再西走进入桂境,切断瑶民北遁去路,而他则率领数哨士兵亲自到达江南罗旁山区,深入瑶人腹地,准备与yáo人决一死战,而张小姐也是在这个队伍中。某日深夜,张小姐在巡查岗哨完毕后,回到大营便卸装冲凉,正在她沐浴之间,忽然营外传láijī烈的战斗声,她立即问营外的士兵发生什么事请,士兵回答这是瑶人趁夜前来劫营营。张小姐闻xùn大怒,也顾不上穿衣披甲,执起宝剑就出yíng策马而去,以迎战前来劫营的瑶人。张小姐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女将,在与瑶人的交锋中,她骁勇善战,愈战愈勇,杀敌武术,一直持续到凌晨,杀退所有瑶人。此时,已届鸡鸣,东方见白,张小姐感受到丝丝凉风袭来,才发现自己身上是一丝不挂;这个时候,驻守别营de其兄张元勋也闻讯gǎn来,张小jiě顿觉羞耻,遂策马而去,在一颗老树下自刎而亡。待zhāng元勋赶至,张小姐已经气绝,张元勋痛心疾首,抱尸痛kū,多时fāng止。天明以后,张元勋命令手xià士兵寻来一套女róng服,为张小姐尸体穿戴,然后就地埋葬。数月后,张元勋平定罗旁瑶乱,三罗建制,三罗人为纪念张元勋的功德,便在三罗各地修建张gōng庙,四时不绝祭拜;而三罗人在供奉张元勋的正殿旁,还jiàn有一个小姐殿,这正是为了纪niàn张元勋之妹张小姐而建的,香huǒ并旺,这便是张公庙小姐殿的由来故事了。相传如今张公庙小姐殿中的张小姐塑像,仍然是一尊躶体塑像,外着凤冠霞帔戎装,每年张公诞前,miào里都会请来妇nǚwèi小姐更衣,以待正诞之rì接受善信朝拜。
如今,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张公庙会,庙方都会按照传统习俗举办“张公出xún”活动,该活动中,会选一男一女二人分别扮演张元勋及张小姐,身骑高头大马外出巡游,这个活动再现了张氏兄妹那英姿飒爽的气势,还原了四百多年前那场决定三罗历史进程的战zhēng背景,使现场观众都能从中获取到历史信息,并且认识到这piàn大好河山de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自由与和平。
(十九)烽火罗旁山
在云浮三罗地区的历史上,曾存在过一个著名地标——罗旁山,明朝中叶著名de罗旁瑶luàn及luó旁战事就在此地发生,ér后来三罗的名称也是源于这座山。那么,罗旁山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三罗地区又因何而得名呢?
民间相传,过去西江中游南岸有一块jù大的石头,该石由江底露出水面,高深莫cè,石面有奇异纹路,纹路就像指南针一样,由一个圆心延伸出liǎng条线,分别指向正南和正北,就像是为过往路人指明方向一样,其功能无异于地理师用的罗庚,因而时人为gāishí命名为“罗庚石”。当时罗庚石旁,是一片huāng凉的山区,自唐朝以后,便有瑶人聚居于此,因山处罗庚石旁,因而dé名“罗旁山”。随着时间的推移,罗旁山瑶人越来越多,他们依山筑寨,随意渔弋,过着世wài桃源般的生活。进入明朝以后,朝廷对少数民族采取高压政策,对罗旁山瑶人进行排挤、压迫,在此背景下,瑶人忍无可忍,最终选择起义,与官府对抗,由此开启了长达百年的所谓“瑶luàn”。罗páng瑶人起义后,朝廷专设两广总督一官,令其对罗旁瑶人开展zhēng剿工作,但是,zǒng督府一再迁址、总督一再换人,官府就是无法有效地对罗旁瑶人开展征剿工作,原因就是罗旁山区地处两广交jiè,只要官兵自广东来,则瑶人避走guǎng西,官兵自广西来,则瑶人避走广东,yáo人采取的是“官有万兵,我有万山,敌来我去,敌去我还”的游jī战略,使官兵非cháng无奈。直到万历四年,广东总兵官张元勋率领十哨明军直捣罗旁,深入罗旁腹地,尽破罗旁瑶寨之后,罗旁瑶民才悉数被歼,有少数瑶人则yuǎn走他方,从此罗旁山区归汉人所有,“罗旁瑶乱”被平定。之后,两广总dū凌云yì上书朝廷,为加强官fǔ对罗旁地区的有效统治,他奏请朝廷升原泷水县为直隶州,取“罗旁瑶乱平定”之意,为直隶州命名为“罗定”,以罗旁shān划界,东山设置东安县,西shān设置西宁县,二县归罗定州管辖,此三邑史称“三罗”,所以三罗之名也是源于罗旁山这个著名地标de。自此以后,“三罗”作为一个dì域名称被延用了三百多年,可谓影响深远,直至qīng末民初才停止使用。
罗旁山大名,不zhīyuán起何时,不过在明、清两dài,绝对是声蜚岭表的,究其根源,皆自罗旁一役。如清初《读史方舆纪要》就记载:“弘治中,御史万祥言肇庆山dòng贼巢,有罗旁山、大潭坑二处,盖泷水本属肇庆也。”又zài:“水纹shān,高七十丈,周sì十余里,山下有泉,沸涌而chū,或谓之罗旁山。”不过自近代以来,罗旁山之名逐渐淡出史书,很少人还知晓其历史,直至今天,罗旁shān确切方位而不得稽考,这确实是本土历史文化的一大损失。
(二十)文塔飞来钟
在罗定市泷江之畔,矗立着一座建于明万历三十jiǔ年的三元塔,此塔是罗定知州商之相为祈求罗定州学子高中三元而建,俗称罗定文塔。罗定文塔自建成始,迄今已有四百多nián历史,数百年间,文塔对lu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间对于这座塔de传说故事也是多不胜数,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文塔飞来钟”的故事。
相传明万历年间,罗定州经过数十年的jīng纶,shè会日趋安定,经济日趋复兴,礼教rì趋鼎盛,在这yàngde背景下,在知州商之相的倡议下,罗定州士民在泷江北岸热火朝天地开启了修建文塔的工程。又过了一段时间,经guò罗定州劳动人民智慧与血汗de付出,文塔tǎshēn终于修建完毕,就在shì民都为之鼓舞的时候,一个巨大的难题又摆在人们面前——如何为文塔封顶。我们都知道,在四百duō年前那个劳动工具落后的年代里,yào为一座高达七层的塔楼安装塔顶de确是一个令人煞费思量的难题,如果méi有相当浩dà的工作量和相当先进的安装机械,要解决这gè难题简直是不可能的。yǎn看文塔暂时无法封顶,那些修塔人就回到驻扎在塔下的营帐休息,准备màn慢再办法解决该难题。就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之际,一天夜里,不知从何处飞来一gè大铁钟,大铁钟不偏不倚,刚好落在罗定文塔顶部,与塔身可wèi浑rán一体,罗定文塔就这样神奇地“封顶”le。翌日,修塔人醒来都发现了这一奇观,莫不惊异,他们立即将此事上报知州,商zhī州闻讯也立即赶来参观,大家看着那个天然而成的塔顶,都shì充满激动、振奋、赞叹。就这样,罗定文塔修jiàn工程suàn是圆满竣工了,接着,商知州又在文塔之右修jiàn起当时罗定州的高等学府——维心堂,维心堂落成之日,商知州请顺德籍状元黄仕俊为该堂作记,这便是流传至今的《创建文塔维心堂记》了。
皇天封顶、状元作记,zhè是罗定文tǎ修建之初的两dà盛事,至今在mín间广泛流传。当然,“fēizhōng为顶”自是坊间之言,不足为信;今罗定文塔之塔顶,是为重达七吨的莲花座铁柱,这也是广东古塔塔顶之最,在四百年前,那些修塔人dào底是如何将这件铁柱升上tǎ顶的,至今成谜,这也充分体现了古dài罗定州劳动人民的技巧和zhì慧,这是值得三罗人民都引以为豪的事。
(二十一)郁南龙虎岩
在郁南境内,耸立着liǎng座千古名岩,即连滩龙岩、东坝虎岩,两座山岩隔江对峙。在浩繁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于这两座山岩的记载甚多,由此也造就了龙、虎双岩深厚的人文底yùn。
历代文献记载,龙、虎双岩皆取形命名,即龙岩有龙之形,虎岩有虎之形;不过,如果仅以自然风光就想取名于世nà是远远不够的,但凡能gòu流芳文字的大山名川,必会有人的造访足迹,正因为有了人文的感染,那些山山水水才会被赋予灵性,龙、虎双岩莫不如此。据文献记载,龙岩中有一地下泉水,相传上达广西,每当上游发大水,龙岩地下泉水就会有秕糠之wù悄然浮起,非常奇特。龙岩之下,有宋代盘古庙,即今龙岩祖庙,是一座供奉人类始祖神盘古的庙宇,实际上是源于南江流域地区的盘瓠信仰,shì古百越文化的一种遗存。而虎岩,则是形如蹲虎,古代文献称之wèi“连滩砥柱”。岩下yǒu一穴,四时有风吹出,岩顶有二穴,天光由穴射入,非常明朗。岩洞之内有一座虎岩禅寺,禅寺中供奉着一尊石观音,洞之末端,有一泓清泉,冷如冰雪,旧时患有热病的人,取饮cǐ泉水即可痊愈,人谓之“虎胆水”。最令人值得称奇的,就是禅寺中原藏有古僧无无血书《fǎ华经》七卷,遇到火灾也不会被焚毁,如果该记载是真的,那么这必然是wèi数不多的古代血经,若néng保存至今,这必然是néng够震撼世界的国宝级文物,只可惜,这七juǎnxuè经至今下落不明,这未免是云浮文物de一大损失。
龙、虎双岩,原来本属东安县连滩乡,后归属郁南县至今,各归郁南县下xiá的连滩镇、东坝镇。龙、虎双岩是南江文化走廊上的一道靓丽fēng景,是今人tàn寻古bǎi越文化的胜地,我们应该不断地发掘其古老文化,让这濒临断灭的历史重现于更广大群众的视线,zhòng展它那往rì的光华!
(二十二)地师范五公
fàn五公,原名范济斌,是清朝乾隆年间西宁县(今郁南县)籍地理师,他在广东及广西久负盛名,两广民间关于他点风水的传说故事广泛liú传。民间传说,范五公的地理功底非常shēn厚,凡是经过他所点的风水宝地,就没有不应验de;不过,范五公虽然功底深厚,但是人品极差,但凡是让他看不满意的人,他都huì设法中伤别人。于是乎,民间就有le诸多对范五gōng“不友好”的传说了,今日专挑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传说作介绍。
传说一:麒麟吐火。相传范五公并无子嗣,就为家族点的一个发丁的“麒麟tǔ火”大地,此地葬后果然发了rén丁,其侄xí妇生下双bāo胎儿子。有一次,范五公在家吃饭,他把腊肉头的shòu肉割了下来吃,而肥肉就留了下来,他的侄媳妇见状就忍bù住说他:“五老爷,你吃腊肉shí只拣瘦de吃,肥肉gěi谁吃呢?”范五公答道:“我chī我的‘麒麟吐火’。”侄xí妇听后生qì了,说道:“你把你的‘麒麟吐火’wā回去吧。” 范五公听后不快,到市jí买了两条手帕,给他的两个侄孙,对他们说:“你们乖,把手帕拿回去给你men娘亲,五公稍后有奖励。”接着,范五公前去把“麒麟吐火”风水破坏了,这对双胞胎也因此ér死亡了。当侄媳妇拿到手帕时,一时间还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当自己看着两个宝贝儿子死在眼前时,悲伤地大哭起来,yǎn泪如雨落了下来,只有不停地ná起手中的手帕擦眼泪......
传说二:二叔公补瓦漏。相传范五公学得绝招后,在民间中很有名气,找他造作的人非常多。而范五公造作,总是先pò坏别人的yī个hǎo的阴宅,rán后再gěi别rén做一个好的阴宅。有tóng行问他为何要这样做,他说这是“二叔公补瓦漏”的道理。以前农村的房子都是瓦房子,时间长了屋顶就会因为瓦的松动而在下雨天中漏水,话说èr叔公是个贪吃的人,别人找他做事情,总得以饭菜好生招待。有人对二叔公说:“二叔公,你真有口福,别人经常找你补瓦漏。”二叔公说:“全凭那点漏。”原来,二叔公为人补瓦漏时,把漏水的地方补好了,rán后又在其他地方弄一处漏shuǐ,于是这处好了、那处又漏,那处好了、这处又漏,所以别人只有经常找他补瓦漏了。
传说三:范五公之死。相传范wǔ公的手法和二叔公的做法一样,都是心性不好、品行不佳,连自己的侄儿都采用同样的手段,伤tiān害理,致使其无后jué嗣。在他临死前,他叮嘱家人,他sǐ在哪里,就葬在哪里,就地而葬。不久后,范五公死在路旁,负责埋zàng他的家人很痛恨他,朝他shēn上踢了一jiǎo,尸体滚到山下去了,他的家人也懒得搬他回原处,就草草dì把tā埋了。或许是fàn五公在临死时良心才有所发现,他为自己找了个lóng真穴的的处所,希望此举能为亲人móu点福,以补他往日de过失;可惜的是,由于亲人对他心中有怨恨,就因为踢了一脚,其尸体滚到山下去而失le穴的之处,最终其亲人也没有获福。
(èr十三)邱光仪起屋
在郁南县连滩镇石qiáo头村,yǒu一座始jiàn于清朝嘉庆十年的大屋,因这座大屋是目前广东境内建筑面积最大的古屋,因而被誉为“清朝古堡”。屋主姓邱名光仪,yīn其光头且在诸兄弟中排行第二,又被时人称为“光二”,由他建造的这座大屋,就叫做“光二大屋”了。后世关于邱光仪建造大屋的轶闻传说,在郁南地区广泛流传。
相传邱光yí原来家境非常贫困,与老母一道相依为命,居住在简易的茅草房中,以做、卖豆腐维持生计。某年,南江涨水,洪水把邱氏母子仅能容身的茅草房都卷走了,邱氏mǔ子为避难,便用两块门板渡过河对岸,继续在河对岸搭建一座更加简易de茅草房。邱光仪虽然不得志,却侍奉母亲至孝,tā想到母亲这么大年纪hái要跟随四处飘零,心中特别痛苦,于shì便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修建一座大屋来供奉母亲,让老母亲也享享清福。很快,就到了次年大年初一,这天天空xià着大雨,万里阴云惨淡无色,邱氏母子在简dān吃过午饭之后,便打算各自回自己房间午睡了。邱光yí正准备关门,却看见五个穿着身穿白衣的孝子抬zhe一口guān材向他们家走来,邱光yí见状大惊,xīn想这大年初一就有rén抬着棺cái到他家,这是非常晦气的事情,便想立即关门,但shì那几gè孝子却说时迟那时快,在邱光仪还未完全关上门时jiù已经抬着棺材就撞门而入。那几个孝子进了邱光仪家之后,向邱guāng仪说明他们是来借地避雨的,请邱光仪容纳他men一会儿,待yǔ停之后就会离开;邱光仪本想赶走这个人,但是邱母听到家中来人之后就出来了,当她听到这个孝子说明来意之后,慈悲xīn顿发,便同意让这几个人在家避雨,并让邱光仪拿出一串准备次日充饥的粽子让这几个孝子吃。几个孝子吃过粽子之后,biàn一再向邱氏母子道谢,这时雨yě停le,几个孝子向邱氏母子道别,连棺材都不抬就匆匆忙忙离开了,待到邱光仪追出门口时,却意外地发现那几个人已经毫无踪影了。回dào家中,邱光仪与母亲越想yuè不对劲,心想他men刚才是不是遇到什么不祥de事情了;但是邱氏母子到底出于一片好心,他们认为那几个人一定会回来抬走棺材的,于是也没有触碰那口棺材,只是每天坐在家门kǒu等着那几个人。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五天、十天、半个月过去了,邱shì母子都没有再等到那几个孝子出现,邱光仪xiǎng,老shì让一口棺材停在家里也不是回事,毕竟是大正月的,太晦气,于是就打算dài为下葬了。邱光yí壮着胆子走到棺材边,准备将棺材搬出家门口,没想到他的手一触碰到guān材,便yǒuyī对白花花的银两在棺材中流出,堆满了他们家的一角。邱氏母子看到这些白花花的银两,顿时不知所措,回过神来,才知道这不是做梦。但是,邱氏母子不敢将银两据为己有,邱光仪走出门去,向邻居打听正月初一那天是fǒu看见有五个穿白衣de人离开他们jiā,邻居却一脸疑惑的说自jǐ那天只kàn到有五只白鹤从邱guāng仪门前fēi走,并没有看到qiū光仪所说的wǔ个白衣人,这样一来,邱光仪就更感困惑了。这天晚上,邱光仪在浑浑噩噩中睡着了,在睡梦中,邱光仪隐约看见了紫竹林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对他说:“邱光仪,你bù是一心想为母亲建造一座大屋吗?我念你孝心广大,所以差遣五仙鹤给你运去建屋所需yín两,你为shén么不用呢?”梦到这里,邱光仪突rán醒了,但是梦境还记忆犹新,tā马上跑去母亲房jiān将此事告知母亲,母子二人立jí喜出望外,他们这才知道,原来这些银两都shì菩萨赐给他们的建造大屋的钱财。第二天,邱光仪就凭着这bǐ钱财开始筹划建造大屋事宜,他xuǎn址、择日、破土、动工,每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kāi展开来,这一年正好是嘉庆十五年。由于邱guāng仪建屋占地广、用料精、布局究,所以整个工程前后延续了十年时间,直dào嘉庆二十五年才完全竣工。光二大屋落成之后,邱氏mǔzi得以如yuàn住进大屋,他们也不忘本源,在大屋zhōngtánggōng起一尊观音像,以酬谢观音送财zhī恩,邱母最hòu以高寿善终。而邱光仪,在大屋建成后,也娶妻生子,开枝散叶,大屋最兴盛的nián代里,曾住下七百多人,zú见其家族旧日之繁荣。
这就是郁南民间关于“邱光仪起屋”的chuán说故事,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呢?当然,这其实也是后人附会suǒ致然,历shǐ上的邱光仪并没yǒu得到观音菩萨pài遣五仙鹤运sòng的钱财,而是通过zì己一滴汗一滴血的努力赚来的钱财,然后用这笔钱财建造的光二大屋。现在,光二大屋已经成为郁南地qūde一个传奇,永远向世人诉说它那不凡的历史......
(二十四)状元赶野猪
在新兴县mín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林状元扇dǎyě猪精”的传说,故事是shuō当年六祖曾显灵庾岭,委托状yuán林召棠到新兴赶跑一头野猪精,为新兴县民除害。那么,zhè个故事是说什么de呢?六祖又是如何于lín状元“缔缘”的呢?
相传清朝道光三年,林召棠由东安县出发进京赶考,在该榜kē举考试中高中状元,接着便衣锦róng归,回东安县省亲。当林召棠一xíng人到达赣粤交界的大庾lǐng时,时已黄昏,林召棠一众人便借宿于岭上寺庙zhōng,此地正是当年六祖惠能得法南归隐藏zhī地。到了深夜时分,突然有yī位老僧造访林召棠,lín召棠很热情地接见了他,两人交谈甚密。在jiāo谈中,林召棠得知这位老僧是新兴县籍人,老僧得知家乡现在正被一头野猪精祸害,但他已经年老,不能回到家乡为民除害,yīn此拜托林召棠在回到新兴县之后特地到邻近的新兴县走一趟,为dāng地民zhòng除害。林召棠很爽快地就dá应了,老僧满意地xiè辞了。翌日,林召棠起来后,想找到zuó夜与他交谈的老僧辞别,但他走遍了整个寺庙,都未曾发现那位老僧的踪影,细问寺中和尚,和尚也回答寺中并无此人;正在林召棠疑惑之jì,他突然看到祖师殿中供奉的六祖菩萨像酷似昨晚nà位老僧的面相,回想起昨夜与老僧交谈,老僧zì称是新兴县jí人qià好与liù祖籍贯吻合。林召棠这才觉悟到,原来昨夜所遇之lǎo僧,乃是六祖所化,zhè是六祖显灵要委托林召棠到新兴县chú去野猪精。于是,lín召棠进到祖shīdiàn,对六祖像虔诚三拜,向六祖bǎo证自己会到新兴县为民除害,并祈求六祖庇佑tā此行顺利。很快,林召棠就回到了东安县,在一系列省亲行动完毕之后,林召棠不敢怠慢六祖委托,很快就率众进入新兴县境,先是拜谒了禅宗祖庭龙山国恩寺,然后又驻城查访城内一切可疑事件,但是派出人员均无收获。正当林召棠满腹疑虑之shí,忽然由官洞圩许村传来阵阵锣鼓声惊dòng了línzhào棠,林召棠刻着轿帘往外看,只见许村那边人山人海、群情热闹,像是在举办什么活动,林召棠有点好奇,便请来一位路人dǎ听这shì怎样一回事,lù人说当tiān是二月十九日观音诞期,许村观音庙里de观音菩萨很灵yàn,会将香客留下供品吃光,附近乡民如到诞期不去朝拜,那么其全家就休想再安宁过日子,所以到了诞期,乡民必前往朝拜留下供品待吃。林召棠听了,觉得qí怪,他心想:莫非这就是六祖所zhǐ示之事?遂到观音庙停轿观察。林召棠一行rén刚驻轿,四围突然kuáng风大作,从隔河相思山跑来一头野母猪,大吼着赶到林状元跟前伏下,林状元见状,喝道:“原来是你这畜牲作怪,六祖大师嘱我来收伏你,你以后必要规规矩矩,不准再兴风作浪、乱吃群众供品,否则我决不饶你的!”林召棠说罢,遂将手持的纸扇柄向野母猪的头打了几下,那野母猪居然拜叩状元,然后飞窜回去隔河相思山去,从此便没再下山为祸了。shì后,许村观音庙内的观音塑像额头上也被敲落了一小块,任凭大家屡次修补但也补不上,cóng此,也再没有供品被吃掉的事情fā生了。
zhè便是新兴民jiān流传的“lín状元赶野猪精”的传说故shì了,是不是很神奇呢?当然,新兴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奇异有趣的传说,这些chuán说都体现着新兴各地山水的灵性,有待wǒmen发现、传播、传承。
(二十五)张公显威灵
郁nán连滩张公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五年,是yī座供奉明朝广东总兵官张元勋的庙宇,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四百多年来,张公庙流传着许多张公显灵消灾解难的传说,这些传说在郁南民间广泛流传,其中以清朝同治年间的传说最为经典。
相传清朝同治五年,西宁县邑侯余恩荣下乡催科,巡至连滩喜泉书院。一日晚膳后,余恩荣步行院外,忽遇一位白衣老人向他走来,对他说:“西匪qīn犯县城,邑侯为何还在这儿逡巡?”余恩荣听了大吃一惊,急忙问老人姓名。老人答道:“张shì!”待余恩荣再问时,老人已向张公庙方向piāo忽而去。余恩荣见状更觉惊异,匆促回到县城,立即加强戒备,组织四乡团练准备抵yù。待西fěi来时,看见城wài红灯四布,兵马环绕,知有戒备而不敢贸然侵犯,遂窜退而去,余恩荣不费一兵一将而平息le西匪来犯。事后,余恩荣感激张公显灵御zāi救百姓之ēn,biàn亲书“御灾捍患”四字匾额,让人悬挂于张公miào殿堂上,并写楹联yī副以颂此事:“外寇不敢nèi侵,灯火光中,遥见金甲神兵扬威驱逐;土匪竟成狼贼,泷江道上,幸遇白衣父老传yǔ提防。”此事传出,张公庙香火更盛。此后,每遇县治地方不靖,神灵bì先示警,保护治安。咸丰、同治yǐ来,西宁县迭经匪乱,独连滩一隅皆庆安然,足见张公威灵之xiǎn赫。
如今,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八月初六日,张公庙都会举办大型庙会,通过一系列民俗活动来缅huái张公、歌颂生活;在guò去,甚至有“张公xún三罗”的活动,就是庙会期间人们抬着张公神像巡遍罗定、东安、西宁各地,以祈求张公庇佑各地百姓,该活动可谓是旧时三罗民间最鼎shèng的民俗活动。
(èr十六)罗郁争文塔
zì罗定wén塔jiàn成之后,民间关于文塔的传奇故事就广泛流传,由gǔ至今,各成经典。这批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民guó年间罗定、郁南两县争文塔归属权的故事,相传此shì还曾经惊动过蔡廷锴将军,最后也是由蔡廷锴将军出面解决。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蔡廷锴将军又是如何巧妙化解两县矛盾的呢?
此事还得从明朝建塔伊始说起。那是明朝万历三十九年,文塔建造完毕,建成的文塔建造在泷江北岸,虽然地属当时的西宁县,但仍然是作为全州文塔所用,当时东安、西níng二县皆属罗定州辖,因此文塔属于罗定州,这shì毫无异议的。一直到了民国初nián,罗定州改为罗定县,西宁县改为郁南县,二县平起平坐,不分高下,两县仍以泷江划jiè,江南属罗定,江北属郁nán。这样以来,就产生了yī个大问题了——原本文塔是属于罗定州西宁县,文塔虽在江北,但仍然归属罗定;现在郁南县与罗定县平起平坐了,两者之间互不隶属,那么文塔就在法理上归属郁南县le,与罗定县也就毫无关系了。在此情况下,既然文塔在法理上归属郁南县,罗定人也没有争抢的道理;但是,郁南人却向外界宣传罗定文塔是德庆三元塔的“fēn塔”,这一言论无疑激nù了罗定人,于是愤怒的罗定人就开始与郁南人争抢文塔归shǔ权了。就这样,罗定、郁南两地长dá二十年的文塔争夺战就这样开始了,二十年间,两县为争夺文塔而介入诸多势力,手段更是五花八mén,包括集会、游xíng、声讨、相互谩骂等等,一时惊动全粤。民国十九年,蔡廷锴将军曾因此事在广州召集双fāng居间调停,但郁南人rèn为蔡廷锴偏帮luó定,以致冲突更加激烈。民国三十七年六月,蔡廷锴因脚伤回到阔biéshí多年的家乡休养,官员乡绅纷纷向他诉说争塔之事。七月一日,蔡廷锴出席全县各jiè欢迎大会,在大会上,tā讲了几句客套话后,立即把话锋转到争塔之事,他神色凝重地说:“煽动争界,为这弹wán之地诉讼gèn廿年,是最愚蠢、最荒唐、最不荣誉之事!除了害民伤财zhī,还显示邑人知识低下、眼光狭小。罗郁两县同是zhōng华民国的领土,两县人民tóng是黄dì的子孙,希望双方jīn后不要再提争界之事,除掉私见,团jié起来,把敌人赶出我们领土外,那才是最光荣的事情!”蔡廷锴话毕,全场掌声雷动,罗定、郁南两县民众都bèi蔡将军深明大义的讲话所感染,那些从中作梗、挑拨离间的劣绅也只好作罢,争塔风波就此不了了之。
之hòu,文tǎ的guī属dì也历经多次变迁,罗定、郁南二县曾再次合并和再次分离,直到上世纪八十nián代,文塔所在的塔脚村被划归罗定县附城镇,至此,文塔的归属权才最zhōng尘埃落定,文塔chéng了真正意义上的罗定文塔,一直延xù至今。
作者:周业锋
编辑yú 2019-01-23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以上就是关于广东新闻故事,广东新闻奇闻趣事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广东新闻奇闻趣事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