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河流荷军设防
德军1939年入侵波兰后,中立国荷兰是欧洲首批进行战争动员的国家之一。荷兰军队把力量分成三部分 :一是在国境上的筑垒地带,二是在边境后的主防线,三是驻守“荷兰要塞”(鹿特丹、阿姆斯特丹、 乌德勒支和首都海牙等地区)。这里所谓的“要塞”并非是指坚固工事群,而是指水网密布的独特地理条件。
由于鹿特丹有着天然屏障,驻防的荷军仅7000余人。虽然力量有限,但城防司令夏鲁上校仍有信心一战 。他的手里握有两张“底牌”:其一是近千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其二是把城区分为两半的新马斯河—— 只要守住桥梁,就能挡住敌人。
夏鲁上校把司令部设在鹿特丹城北,麾下主要兵力也集结在这一带。在新马斯河河岸,荷兰海军陆战队 构建了防御阵地,并集中了主要火力——7个装备重机枪或20毫米“厄利空”速射炮的轻型高炮排,外加 1个重型高炮连。更北边一点的1个炮兵营(12门105毫米榴弹炮)为这些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德军“大鸟”空降河面
面对依托河流固守的荷军,德军选择以“空降战”绕过河岸防线。德军第7伞兵师师长斯图登特负责指挥针对鹿特丹的空降作战,他能调动的兵力包括第7伞兵师的4个伞兵营和第22机降师的一部。
斯图登特的计划是同时向城区和机场派出伞降和机降部队,由伞降部队夺取大桥,待占领机场的机降部队到达后,合力肃清城区。
5月10日晨,12架带着大号浮筒的飞机出现在鹿特丹市民的视野里,只见它们逐渐降低高度,向新马斯河的水面落下。这是德军的He59水上飞机,当这些“大鸟”在水面停稳后,90名德军突击队员分乘橡皮艇 冲向岸边。他们的任务是夺取威廉姆斯桥,该桥北端位于新马斯河北岸,南端处在河心岛诺德列岛上。
就在90名德军突击队员冲上诺德列岛和威廉姆斯桥的南端时,另有36名德国伞兵飘落到了不远处的费耶 诺德足球场。他们一落地,便赶往大桥南端,增援突击队。德军的行动极为突然,控制大桥南端的行动 异常顺利。只有几名荷兰警察进行了抵抗,但很快就被德军俘虏。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