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甲型肝炎时,甲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增殖,机体会出现一系列免疫应答,引起肝细胞损害,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甲肝病毒可被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病毒性携带状态。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感染乙肝病毒时,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虽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但乙肝病毒基因可整合于宿主的肝细胞染色体中,从而产生远期后果。乙肝的肝细胞损伤主要是通过机体的一系列免疫应答造成的,机体的免疫应答既可清除病毒,同时也导致肝细胞损伤,甚至迫使乙肝病毒变异。 机体的免疫调节机能是否正常及免疫反应的强弱,与乙型肝炎的临床类型及转归有密切联系。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机能正常的机体,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被免疫应答攻击而破坏,肝细胞死亡而终止感染,临床表现为恢复顺利的急性肝炎。
根据病毒量的多少及强弱,肝细胞受损程度不同,急性肝炎又表现为急性黄疸型或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若机体免疫功能及清除乙肝病毒功能低下,乙肝病毒未得到彻底清除,则有可能表现为无症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的患者肝功能不断受到轻度损伤,表现为慢性迁延型或活动性肝炎。
对丙型和戊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了解较少。有研究结果提示,丙型和戊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也与机体的免疫应答有关,肝细胞的损伤主要是由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 对丁型肝炎的研究表明,丁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具有直接致病性和破坏作用。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重叠感染,可导致丁型肝炎病毒大量复制,明显加重肝细胞的损伤,易发展为慢性肝炎或重型肝炎。
来源: 健康中国
乙肝病毒如何引起肝损伤
乙肝病毒如何引起肝损伤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又如何预防呢?
肝炎是中国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分为甲、乙、丙、丁、戊型。其中,甲、戊型肝炎经消化道传播,主要引起急性肝炎,无需抗病毒治疗,已有疫苗预防;乙、丙、丁型肝炎经血液途径传播,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后者需抗病毒治疗。那么,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又如何预防呢?
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粪-口传播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被粪便污染的食物、水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偶可经血传播。经口摄入的甲型肝炎病毒进入肠道后,经肠道淋巴液进入血流,在肝细胞中复制后,病毒颗粒进入血流和胆汁,并随胆汁排至肠道,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2、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又称胎源性传播。母体如本身患有肝炎并且携带肝炎病毒,这些病毒就会通过产道对新生儿进行垂直传播。
3、血液传播
经血流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复制,然后进入血循环。
4、性传播
性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
肝炎该如何预防?
1、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加强卫生管理,做好水源保护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增强自身防病意识。
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大力筛查献血员和血制品的HBsAg,广泛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需采用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
3、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尚无有效的丙型肝炎疫苗,主要采用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4、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与乙型肝炎的预防相同。
5、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包括防止水源被粪便污染;加强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改善卫生设施,提高环境卫生水平等。中国已研制成功重组戊型肝炎疫苗(HEV239),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此疫苗可有效预防戊型肝炎,且受种者耐受性良好,有望用于预防高危人群HEV感染。
当然,肝炎是否会传染,主要由病因决定,其中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具有传染性;药物性、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不具有传染性,如出现全身症状、肝区痛、皮肤黄染、食欲不振等症状时请及时到感染科或肝内科就诊。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