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兵,一举杀掉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随后又包围皇宫,逼迫父亲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储君,史称“玄武门之变”。
大家对这段历史肯定都非常熟悉。这里有一个问题:李世民为什么一定要杀掉亲兄弟?
很多人会说,为了争夺皇位啊。如果不是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死得就很可能是李世民。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在处心积虑地除掉李世民。
这回答对,但是还不够深入。
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会为了利益,哪怕是天大的利益,去杀掉亲兄弟,挟持父亲吗?
兄弟姐们之间争夺财产很常见,因为利益打架,打官司也很很多,但闹到要以命相搏,杀对方全家的却很少见。
有人会说,最是无情帝王家,皇位不是一般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当了皇帝就拥有一切,因此对皇位的角逐,会让人发疯。所以,李世民兄弟发疯了,要杀掉对方。
其实,并非如此。李家兄弟并没有疯,他们很冷静,但停不下来,他们很清楚,有一种东西在背后推着他们向亲兄弟开刀,只有把对方毁灭才能结束这一切。
什么东西在推动呢?
利益,是团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
假如是个人利益,也就是争夺皇位只是李世民兄弟个人之间的事,那事情还相对容易解决。比如,两个人私下里见一面,一个对另一个说,算了,咱亲兄弟没必要弄得你死我活,我让了,我退出,甚至一个隐居起来,让另一个继位。继位者能得到皇位,隐居者也能获得美名。
这不是我主观臆测,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好多次。
《史记》记载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 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周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心思后,就和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吴国。
吴王传了十几代到了吴王寿梦这里,寿梦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子都有资格继承君主之位,但相互谦让。
也就是说,历史上兄弟之间争夺皇位虽然是主流,主动让位的虽然少,但也并非没有。这说明,如果是个人利益,只要自己让一步,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那李世民兄弟们为什么互不相让呢?
因为他们之间争的不仅是个人利益,而是团体利益。李世民广招贤才,形成了天策府集团,李建成是太子,周围也聚集着自己的一帮党羽。
两个团体以争夺皇位为目的,展开了殊死搏斗。这里只有赢家和输家,绝不可能和解。即使李世民和李建成个人想让步,身边的人也不会同意。假如秦王或太子让位,那等于是毁掉了身边所有人的前途和生命,还牵连家人和所在家族。这代价太大了,根本让不起。
摆在李世民兄弟俩前面的选择题就是:
1.斗争到底。赢了皆大欢喜,团体的利益得到大大扩充,家人世世代代传承皇位。输了是技不如人,愿赌服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这种情况,无论输赢,付出都有价值。
2.妥协,让步。皇位肯定是没了。赢得可能性已经没有了,输得不明不白,家人和党羽都不理解,家人和团体死的窝囊,不明不白。
这种情况,输得毫无价值,把家人和党羽的生命当儿戏。
只要是正常人都会选择斗争到底,符合自己一方所有人的利益。李世民、李建成不仅是正常人,还是人中龙凤,李一龙,李二凤,自然会战斗到底。
总之,个人利益的争夺,还有让步空间,还有和解的余地,团体利益的争夺,会绑架团体内部所有人的利益,会把独立的个体变成团体的工具人,工具人只能服从团体的利益。
古人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屠狗者是独立个体,会为朋友两肋插刀,读书人是某些团体的工具人,所以会言不由衷。
大家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李世民为什么杀李建成
李世民杀李建成是因为李建成一直企图除掉李世民,夺取帝位。李世民为什么要杀李建成、李元吉呢?
主要原因是,李元吉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反目为仇的罪魅祸首。李世民和李建成之所以反目为仇,主要是李元吉从中挑拔的结果。李建成是太子,是唐高祖李渊的法定接班人,也就是说,李渊的接班人首先是李建成,若李建成不行,还有李世民,在皇位的确立上压根就没有李元吉的份,他才是第三候选人。甭看李元吉年龄最小,但其坏心眼最多,先是和李世民争功当元帅,因能力欠缺遭到失败后,嫉妒李世民本事大,功劳高,然后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选择站在李建成一边,在太子面前说李世民心怀不轨,网络英雄,要争太子皇位,活该李建成没有脑子,中了李元吉一石二鸟之计,在李元吉的煽动下,遂对李世民进行伤害和打击,若非李世民手下能人多,差点就要了李世民的命,直接把李世民逼到了绝路,不得不发动玄武事变,诛杀了太子和齐王。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