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卓 每经实习记者:杨昕怡 每经编辑:刘雪梅
“400万人次观看了这场168小时的慢直播,在直播间里看着平谷峪口镇的桃花静静绽开。”6月17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项煌妹在第六届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峰会上描述了这个由数字化带来的美好场景。
这场以“点燃数字引擎,赋能未来世界”为主题的峰会,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网信办和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指导,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玉泉智库和每日经济新闻主办,于6月17日在京开幕。
如今,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了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会上,项煌妹介绍了阿里巴巴目前在数字文化创新上做的“三件事”——提供新载体、丰富新场景、加强文化交流。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项煌妹在第六届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峰会上,描述了由数字化带来的美好场景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关注到数字化以及乡村振兴这一国之大计,阿里巴巴也一直在思考和摸索,如何让数字化更好地助力乡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数字文化创新上的“三件事”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其中蕴藏了大量优秀宝贵的文化资源。如何让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又如何让现在的文化“走”出去?
数字化技术给予了答案。
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数字文化产业不断扩大。由中国版权协会今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规模已达7841.6亿元,同比增长14.7%。
项煌妹认为,目前数字化在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数字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涨,未来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需求体系的匹配也将不断精准,文化产业附加值在商业领域中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我们相信数字技术的先进性和普惠性,能够激活千行百业。”她说。
基于这一份相信,阿里在数字文化创新上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为文化资源提供新载体。项煌妹举例,于2017年成立的阿里达摩院与四川大学的古籍专家联合研发了一套全新的古籍识别系统。
目前,这套系统在首批数字化的20万页古籍上,已达到了97.5%的识别准确率。达摩院AI现已能够识别3万类古籍文字,且其效率比人工录入效率提升近30倍。
第二件是通过数字化丰富文化消费场景,让更多文化要素延伸到商品领域。
项煌妹介绍,类似国家图书馆、布达拉宫等诸多文物馆都在天猫平台上开设了旗舰店,其中店铺内的考古盲盒、家居产品等商品都成为了爆款。截至2021年6月,非遗旗舰店铺已超过3.5万家,文化商品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了400%,“这是我国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也是对非遗文化的一种保护。”
另外,阿里借助数字平台走近年轻人,加强文化传播,加速跨区域跨文化交流。
“2018年2月,天猫和纽约时装周达成战略合作,为世界输送了李宁、太平鸟等中国品牌;并且,阿里巴巴旗下的优酷平台也在努力成为文化出海的探索者,截至今年4月,优酷超过1100部、1万集节目版权发行到海外,实现了剧集、综艺、文化、纪实、动画、网络电影等节目类型全覆盖。”项煌妹说。
数字化助力乡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农耕文化是我们最基础的底色”,正是深切地认识到这一点,项煌妹带领着团队深耕乡村振兴工作,以期利用数字化技术传播乡村文化,带动村民富裕,用数字化方式推动乡村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时,项煌妹首先关注的是“人”。
在会上,她表示,乡村振兴是国之大计,乡村有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因此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活水源头。
从这一点出发,阿里巴巴于去年举办了中国潮农大赛,让更多农民掌握数字化技术,例如通过直播卖农产品,新农货的销售上涨也让乡村文化传播得更广。
除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文化创意也对乡村产业振兴有着难以替代的帮助。“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创新是焕发生产力的关键桥梁。”项煌妹说。
她提及,在阿里巴巴的“寻找远方的美好”这一项目中,设计团队成员对陕西宜君县的苹果、核桃、玉米等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和形象设计,并对这些农产品进行分级,重塑品牌形象,畅通物流和销售渠道,有效带动了当地的增收。
事实上,这并非易事。项煌妹在峰会上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这一句话背后要做的包括产地仓的建设、分品分级、品控管理、冷链物流、配送等,这是很复杂的工作,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
另外,阿里也通过引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治理,通过治理平台的搭建,深化乡愁连接,将乡村的人们连结得更紧密,并通过积分制管理大幅提升了乡村治理实效。
与此同时,通过介绍今年4月的“云上桃花节”活动,项煌妹讲述了数字化在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帮助。
“受疫情影响,这次桃花节在云上进行,我们就将慢直播、短视频大赛等新玩法放进了此次活动。线上阅读超过了1亿人次,桃花慢直播播放量超过了400万人次,桃花节的短视频挑战赛超过了2000万人次参与,效果非常好。”
“此外,除了欣赏桃花,我们还借助高德智慧一键游等数字化手段为游客提供了金海湖的一键游方案。”她补充,“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农文旅更好地融合、实现智慧化。”
对于阿里在平谷的探索实践,项煌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阿里巴巴希望在平谷有更多的创新探索,将这一项目打造成具备示范引领和首都特色的数字乡村示范点,“这还是第一步,我们在平谷要做的事情远不止一个桃花节。”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哪些提法令人关注?
1.
一是建构国家文化专网与互联网在推进体系覆盖中的协同,形成专网流转核心数据,互联网提供数据服务的高效对接;
2.
二是建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优质文化内容资源建设间的协同,充分发挥内容数据在传播中的边际效应;
3.
三是建构品牌数字文化产品服务与现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渠道间的协同,形成优质内容数字化传播和公众需求大数据采集间的双向互动和迭代优化;
4.四是建构政府主导与多主体多形式广泛合作间的参与模式协同,从而实现以大数据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化覆盖为基础
住乡村民宿,享酒店式服务
城里孩子在乡村感受收获的喜悦。余樾 摄
百家“星级酒店-精品民宿”结对签约现场。
吾乡石屋。
乳源乌石岭民宿集群。
2022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强调,“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民宿。规范建设乡村民宿,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 旅游 。培育建设省级乡村民宿示范点,鼓励创建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 旅游 示范村,打造省域乡村休闲 旅游 精品线路。”日前,广东发布了《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在今后全省五年乡村休闲产业建设中将起到领航作用,将引导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度假、扩大乡村休闲精品知名度,促进乡村消费。
发布广东乡村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
4月28日,“五一”广东乡村休闲精品推介活动以“线下+线上”的方式举办。该活动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屈源泉表示,全省各地围绕地方自然及特色农业资源,拓宽加深农业多种功能开发,发掘乡村多元价值,乡村休闲产业“美丽”基础坚实、业态类型丰富、品牌效应凸显,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据统计,2021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915个,接待人数1.36亿人次,营业收入158亿元。
5条精品乡村游线路
入选全国“乡村四时好风光”线路
在乡村 旅游 中,乡村民宿的建设和发展令人瞩目,如入选的佛山市南海“水乡花园”乡村 旅游 精品线路,该线路以感受里水镇“水乡花园”魅力为特色,串联起“钟灵毓秀·花海流潮”“古村乡愁·光耀赤山”“党建引领·宏鹰展翅”“研学汤村·创智乐园”“花径鲁岗·水悦龙舟”“水中贤僚·梦里桃源”6个精品村居,拥有7个游览点、5个特色 美食 点、两大民宿点。各游览点交通便利、各具特色、配套齐全。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岭南古村文化、赏优美田园风光、享农家特色 美食 ,参与绿道骑行、乡野摘果、花海观光、农作体验等特色 旅游 体验活动。
乡村 旅游 对于振兴乡村和乡土文化繁荣大有裨益,随着近年的实践,广东乡村民宿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乡村经济的全生态、全产业链发展有着极大的提升,直接带动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整体提升,对乡村道路、居住环境、数字化服务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有乡村民宿的地方基本上均可形成果园观光、农家游于一体的乡村文化产业。
广东乡村实践中的民宿发展
早于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国办发〔2022〕9号,该《意见》中明确提出:提升乡村 旅游 、休闲农业、文化体验、 健康 养老、民宿经济、户外运动等服务环境和品质。
乡村民宿的 健康 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优异的“土壤”,广东的乡村民宿正“花样”大放异彩。
2019年,以省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认定了130余家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和广东省驿道乡村酒店。在相关政策的激励引导下,涌现出了一批乡村民宿“能人”,如惠州、梅州市的民宿带头人郑春桃正是其中的一位“乡村文旅能人”(2021年度乡村文化和 旅游 能人),其一直扎根于岭南大地的乡村之中,专注做民宿及农耕主题亲子的事情。还有如韶关市民宿带头人符小密(2021全国文化和 旅游 系统劳动模范),创立了仁化县艺术家客栈、“丹霞印象”民宿品牌,和当地村民一起闯出了以民宿经济为核心的特色村庄发展道路,通过示范带动,一些青年村民回乡自主经营起了民宿,还有一些村民以新房入股形式共享民宿经济,在家门口端起了“金饭碗”。
途家于5月4日发布的《五一民宿市场》数据显示,广东作为文旅大省,“五一”节日期间民宿预订量较前一周环比增长了16倍。途家数据显示,从节日期间民宿预订总量来看,排名前20的热门城市中广东上榜城市最多,达到7个,惠州、佛山、东莞、汕头、珠海已经成为广东民宿业新“五强”,佛山五一期间民宿预订量较一周前增幅达到22倍,此外广东还有湛江、阳江假期民宿预订环比增幅均达到了20倍以上。
途家民宿副总裁胡阳分析,“民宿是一个重要的消费场景。现在不少民宿主都会提供丰富的周边游活动,‘民宿+’能粘合起周边景区、餐饮等多元消费,是拉动消费必不可少的一大抓手。”胡阳表示,此次五一广东各地发放的文旅消费券,多是鼓励本地人游本地,能在一定程度发挥杠杆作用,激发文旅综合消费。
首创“星级酒店-精品民宿”结对帮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市民游客对民宿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乡村精品民宿成为游客亲近自然、寻味乡愁的好去处。近年来,广州将民宿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业态,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发展规划、评定标准等方式进行引导和培育,促进乡村民宿行业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4月28日,“读懂广州·乡约好春光”2022年广州市乡村 旅游 季启动仪式在增城白水寨风景名胜景区举行。活动现场举办了百家“星级酒店-精品民宿”结对签约仪式,首批签约代表“白天鹅宾馆-增城吾乡石屋民宿”“中国大酒店-从化菁木山舍民宿”确认结对帮扶关系,将在服务、管理方面进行深入指导、持续交流和重点帮扶,多措并举助力广州乡村振兴。
该负责人介绍,“先从首批星级民宿开始,同时会推动已经登记备案的民宿共同参与;后续会陆续进行一对一签约帮扶”。吾乡石屋店长贺丁对此表示:“作为店长,在民宿第一线,我最期待的是酒店和民宿管理、服务方面的融合,酒店细致的服务在民宿的经营当中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广州民宿和酒店结对的做法在广东是首创,站在民宿的角度,徐灵枝表示,“这样的结对有助于夯实民宿基础服务,酒店帮助民宿建立制度体系、SOP(标准作业程序)、服务通用的技能,为民宿基本服务打好基础;可提升民宿人才质量,酒店帮助民宿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乡村民宿没有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是靠民宿主手把手教,不成体系,效率极低,酒店一方面能输出服务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还能提供代培养合作,为民宿提升人才质量;还将助力创造民宿附加价值。民宿和酒店在结对帮扶过程中能够挖掘二者的合作点,包括但不限于打通民宿、酒店、周边景点串联的 旅游 线路,民宿将自身特色体验活动植入酒店主题节事中;这种结对不光是对民宿有利,对酒店来说也能有很好的促进,包括民宿个性化服务的产品借鉴、民宿多样主题策划的活动借鉴、民宿在地化的文化借鉴等。”
乡村 旅游 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广东充分发挥乡村 旅游 在乡村振兴中主力军的作用,不断提升乡村 旅游 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乡村 旅游 在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方面成效显著。
近年来,广东省全力打造“粤美乡村” 旅游 品牌。梅州大埔县北塘村、茂名信宜市八坊村、韶关仁化县瑶塘新村等39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 旅游 重点村,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等3个镇被评为全国乡村 旅游 重点镇,全省共推出200条广东省乡村 旅游 精品线路,认定了广东省文化和 旅游 特色村259个,广东省 旅游 风情小镇50个,韶关珠玑古巷·梅关古道景区、梅州百侯名镇 旅游 区、云浮六祖故里 旅游 度假区、汕头前美古村、梅州平远曼陀山庄、汕尾陆河世外梅园等6个乡村地区的文化 旅游 项目入选广东省文化 旅游 融合发展示范区名单。
广东省文化和 旅游 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了9批共计60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 旅游 示范镇(点);联合省农业农村厅连续举办了三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联合省林业部门打造森林 旅游 品牌,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森林 旅游 的通知》,认定了100条广东省森林 旅游 特色线路和100个广东省森林 旅游 新兴品牌地,认定了首批74家“南粤森林人家”,目前,已启动了第二批“南粤森林人家”的创建。
针对“小聚集、大空间”的 旅游 休闲新需要,整合 旅游 景区、房车营地、民宿酒店、餐饮 娱乐 等资源,形成了乡村 旅游 自驾风光带,引导自驾游市场加快发展。沿线打造了肇庆星湖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南昆山国家4A级 旅游 景区,推动广州从化北纬23 8森林营地建成为国家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依托广州太平古道、肇庆潇贺古道,推出一批驿道乡村酒店、乡村民宿示范点以及乡村 旅游 精品线路。
广东还引导乡贤投资建设乡村 旅游 景区,完善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加快推动 旅游 与农业、林业、渔业有机融合,引导单一观光型产品拓展休闲、度假、 美食 、体验、文化创意等多功能,引导开发农(渔)家乐、森林人家等乡村 旅游 新平台,推动50多个古村古镇、乡村田园景区创建A级 旅游 景区。汕尾市陆河县螺洞村在乡村 旅游 带头人彭仿营的带领下,推动世外梅园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 旅游 景区,并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发展;吸引了超过140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目前已有农家乐12家、民宿9间,截至2021年底,螺洞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600元。
在乡村民宿建设方面,广东文旅厅还指导建设非遗工坊,支持非遗与文化创意、乡村 旅游 融合发展。河源市和平县楼镇彩扎-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简化工艺流程,使村民可以选择从事较为擅长的制作步骤,并可以将材料带回家中制作,不受工作场所和时间限制,让村民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共吸纳近300人就业,年营业收入近1140万元,改良后的楼镇彩扎狮头产品,变得新潮美观而不失传统,得到海内外用户的广泛认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