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阿尔巴斯草原上的阿尔寨石窟
阿尔寨石窟与历史传说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兀地凸起一座数十米高的红色砂石平顶山,山上洞窟鱗次,这就是阿尔寨石窟。
据《蒙古秘史》记载,1226年秋,64岁的成吉思汗仍然雄心不已,“去征唐元(西夏),以夫人也遂从行。”秋冬之际,成吉思汗率大军南下渡过黄河,在鄂托克旗与西夏军队隔河对峙。成吉思汗率部下在阿尔巴斯山围猎野马,坐骑受惊,成吉思汗不慎坠马受伤,在阿尔寨石窟养伤。《蒙古秘史》中说:“冬,间于阿尔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汗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尔合惕地面下营。”据专家考证:“阿尔不合”,就是现在的阿尔巴斯;“搠斡尔合惕”,蒙语意为“多窟汇聚之处”,而蒙古高原石窟甚少,堪称“多窟汇聚之处”的,目前发现的仅有阿尔寨石窟。
据鄂托克旗文物管理所所长巴图吉日嘎拉介绍,阿尔寨石窟东南侧的十号石窟为成吉思汗养伤时所住。该石窟的门前,树有代表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苏勒德神矛,门旁刻有一座西夏风格的佛塔浮雕,门前的石崖边上凿有两道竖壕,据说为方便成吉思汗养伤时坐着射箭所凿。前方一里以外据说竖有成吉思宫汗的箭靶,至今仍可寻到。
“我专门在崖边试着坐了坐,双脚挨不到壕底,由此推测,成吉思汗的身高至少在一米八以上。”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身材魁梧的潘照东对笔者说。
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潘照东先生
神秘的石窟壁画,记载了什么信息在第20号窟中,西面墙上有一幅壁画。有的专家认为是“蒙古族丧葬图”,鄂托克旗旅游局编制的《鄂托克旅游》中介绍是“蒙古贵族丧葬图”,阿尔赛石窟文化保护所制作的说明牌上介绍的是“蒙古帝王丧葬图”。而潘照东研究员认为,这幅壁画应该是“成吉思汗安葬图”。
整个壁画为梯型结构,最上面为两层绘有山川、河流、原野,并在突出位置绘有两军对垒、激烈作战的场景,可以还原为成吉思汗征西夏作战的场面。
第三层左侧绘有若干匹马,一匹褐红色马,及若干峰骆驼,应是表现成吉思汗在阿尔巴斯猎野马时,所乘“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右侧绘有两座白色蒙古包,尖顶高耸,其左侧有一间寺庙,一间宫殿,宫中绘一妇人,似在垂首痛哭,应是表现成吉思汗逝世,随行的也遂夫人悲痛不已。
阿尔寨石窟山顶平台之上,原有宫殿、寺庙,皆毁于林丹汗西征鄂尔多斯之役,现仍存有遗址地基。其五号遗址的地基为圆型,是一较大型蒙古包的基础。六号遗址与五号遗址相连,是一方型地基,较一号、二号遗址面积小得多。一号、二号遗址原为宫殿、寺庙,且位置居中,五号、六号遗址既相连,又有区别,其功能应是相关且又有区别的。潘照东研究员推断:圆型蒙古包为主人(当为成古思汗)居住之所,方型幕帐为议事之所。
壁画中部,绘有三人立于一棺木之后,左侧男子着盛装束袖袍服,头戴盔型圆帽,在其右侧站立的似为二位僧人,应为随同成吉思汗征西夏的托雷王子及为成吉思汗祈祷的僧人。木棺头宽尾窄,由一根圆木中间剖开而成,棺木年轮清晰,木棺中间有三道箍。三人身后,绘有方形墓圹,其中伏着一具尸体,有四只白鹤用嘴将尸体衔起。墓圹右侧有位僧人跪着,为逝者念经超度。剖木为棺,是当时蒙古人的安葬之礼。据明人叶子奇所著《草木子》载,元代蒙古人送终之时,“用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乃定……”。图中所绘,正与此描述相吻。
阿尔寨石窟山顶平台西北处,有一人工开凿的坑道,北侧连一石窟,据介绍是成吉思汗养伤时的住所。而且在阿尔寨各石窟中,此窟夏秋季节最为阴凉。那么,既然前有10号窟,上有蒙古包、幕帐,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开凿一个地面以下的石窟呢?在108眼阿尔寨石窟中,这眼窟是最特殊的。别的窟均是依山势在侧面开凿,唯独这眼窟是挖进地面以下,然后开凿的。这眼窟也是最耐人寻味的——是否此窟即壁画中之墓圹,曾为成吉思汗逝世之后的停灵之所呢?
在第三十一号窟内西侧壁上,亦有一幅场面宏大的壁画,人物繁多,极其耐人寻味。此画上部,约占整个画面五分之三的部分,绘有一尊藏传佛教的密宗法王,怒目金刚,神气活现,极其威猛。画的下半部,绘有一百余各色人物,分为四组:第一组共八人,为一地位尊责,接受众人跪拜尊崇的大家庭。其中心人物为一位身材魁梧、头戴四方瓦楞帽,身穿盛装蒙古礼服的男子。他盘腿而坐,右手举在胸前,左手置于腿上。其左侧为二位贵妇人,着蒙古礼服,戴固姑冠,但坐姿不同,均只盘右腿,左腿收回半立,双手会什于胸前。男主人左侧,另有四位蒙古男子,年少无冠,着礼服,均只盘右腿,收左腿,双手合什。这八人毫无疑问为蒙古族的显贵之人,那么,他(她)们是谁呢?
据巴图吉日嘎拉先生分析,魁梧男子当为成吉思汗,左侧贵妇人为正夫人孛儿帖.兀真皇后,其左侧的四位年轻男子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皆为孛儿帖夫人所生;成吉思汗右侧的二位贵妇人,为也速干皇后、忽兰皇后,因为是侧夫人,所以坐姿与正夫人孛儿帖皇后不同。
这八人并排坐于白色的高台之上,接受人们的礼拜。高台之下,呈品字型端放着三台丰盛的祭品。中间的为主供,置于高台之上,上罩红色伞盖,其两侧为副供,均置于红色托案上;为全牲之祭品。三台祭品状若三座峰,令人想起成吉思汗每年阴历3月21日春季马奶祭所用九九八十一只羊背子,以及蒙古宫庭酢马宴所上的全牛席,其含义不言而喻。
第二组人物约为十位蒙古妇女,均穿礼服,由一位头戴固姑冠的贵妇率领,跪坐于白色高台右侧下方。这组人物,应是成吉思汗之妃也遂皇后带领的嫔妃们。第三组人物约二十位着礼服的男子,位于第二组人物下侧,一座山将其与第二组人物分开。这些男子由一盛装男子带领,向台上八人行弯腰礼。这些男子中有骑着马,像从远方赶来的样子,其后部绘有山川,人群在山谷间形成只见头不见尾的队列。潘照东分析认为,这部分画面似乎表示成吉思汗威加四海,八方来归。
第四组人物位于高台左下方下,约有二十位盛装男子,跪拜或盘腿而坐,双手合什,向台上行礼,似为成吉思汗的重臣、干将(如四杰、四狗等),在向大汗行崇拜之礼。
关于这幅画,潘照东研究员认为,图中主角为成吉思汗及其家族主要成员当可成立,但“受祭”之说值得推敲。因为,图中成吉思汗正当盛年,诸皇后风华未逝,诸子年少无冠,岂有生受祭礼?当时的蒙古族绝无此种风格。如解释为大汗隆盛之年接受臣民崇拜,则可顺理成章。
潘照东研究员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壁画中以大部分篇幅绘制的密宗法王身上,他究竟与成吉思汗是什么关系?潘照东认为:一则,可能是寓意成吉思汗家族得密宗法王保护、造化福祉,富贵无边;二则,可能是说成吉思汗为密宗法王下凡,尘世现身,所以法力无穷,遇难必解,遇敌必克,成就不世之伟业,仰或二者兼有之。
据考证,在甘肃酒泉西南文殊山青衣寺(即文殊寺),有一块元朝泰定三年所刻《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后裔南答夫失所刻,碑文说“金转轮王皇帝南瞻部洲,为世之主,位传于成吉思汗皇帝……”丝绸之路上的这段碑文与内蒙古草原上的这幅壁画,遥相呼应,从宗教角度,认为成吉思汗为密宗法王下凡,可以相圆两说。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幅壁画中部,成吉思汗家族与密宗法王之间蓝黑色背景之上,绘有一座赭红色平顶山,颇似阿尔寨石窟山。
(未完待续)
成吉思汗古墓之迷?
成吉思汗病逝已经782年了,但他却留下了许多历史之谜。为了探寻这些历史的秘密,许多专家学者做了不懈的努力。但是,许多秘密至今还是“秘密”。其中,成吉思汗葬于何处便是人们最感兴趣、也最令人费心劳神的秘密。 我国著名蒙古史学专家陈育宁教授向记者谈了他的看法。 成吉思汗病逝于1227年、摧毁西夏政权之前。这一年,他66岁。关于他去世的地点,曾有三种说法:宁夏的六盘山,甘肃的清水县,宁夏的灵武。其中,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的观点,证据更为充分,分析更为合理,得到了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同,争论也不激烈。争议最大、争议时间最久的,还是成吉思汗的葬地问题。陈育宁称之为“百年命题”。早在1915年,我国就爆发了一场历时两年的大辩论:北大教授张相文认为成吉思汗葬于鄂尔多斯,蒙古史专家屠寄则认为葬于蒙古国肯特山南部高原上。两种观点各不相让,最后也难下定论。 关于成吉思汗葬地的讨论,现在仍在进行。目前得到较多认同的观点主要有:一、蒙古国肯特山南、克鲁伦河北;二、蒙古国的杭爱山;三、中国宁夏的六盘山;四、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山。迄今为止,无论哪一种观点,都不具有充分、足够的资料,也没有新发现的有力证据。因此,谁也说服不了谁。 其实,关于成吉思汗的墓地,历史文献中至少有8种以上的记载。陈育宁在分析这些记载时发现:记载时间离成吉思汗病逝时间越近的,反而越含糊不清,似乎在有意回避;而此后的文献,虽然也有提及,但多是指出大致方位,没有明确具体地点的。文献记载语焉不详,加之地名演变、翻译变化、民间传说、后人推测,就使得成吉思汗的真正墓地,更加扑朔迷离。而人们对此的探究,更是兴趣不减。 成吉思汗墓地之所以成为难解之谜,与蒙古族独特的丧葬习俗有直接关系。蒙古族的王公贵族死后,多进行秘密潜埋。据史书记载,蒙古族王公贵族死后,遗体被装入凿空的粗木之中深埋地下,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子骆驼,然后放马将留有子骆驼血迹的地面踏平,再派兵守护,直到长出青草,地面毫无异样之后才撤兵而去。如果此后要到墓地祭祀,则由母骆驼引路。母骆驼悲鸣的地方,就是墓地。有学者认为,成吉思汗可能就是这样安葬的。 按习俗,蒙古“汗”的墓地,都是保密的。因为要保密,所以地面才无迹可寻。陈育宁教授认为,这除了与原始宗教有关外,更重要的还是由游牧民族流动迁徙过于频繁所决定的。而残酷的战争则难保地盘得而复失,只有密葬才能保证墓地不被敌方破坏。墓地是保密的,祭祀却是公开的。这样,墓葬之地与祭祀之地就分作两处。祭祀象征性的陵寝,不仅被一代代延续下来,而且随部而行。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就曾随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迁移到了河套地区。所以,不仅成吉思汗的墓地难觅踪迹,就是他的后世子孙、元朝历代皇帝的陵墓,后人也不知位于何处。 有秘密,就有人探秘。探之不得,穷追不舍。除了部分专家学者“纸上谈兵”、争辩不休外,还有许多人不远千里进行实地探寻。据说,在最近200年就有100多个考察队,为此四处搜寻。就是最近20年间,这种探寻活动仍未停止,而且有不断升温的趋势。有些国家、有些机构甚至不惜投入、动用精密仪器、调动各种手段。 陈育宁列举了自1990年以来的一些重要的探寻活动:1990年至1993年,蒙古、日本联合考察队对蒙古国的1万多平方公里进行了探测,找到了3500座13世纪以前建造的古墓,但没有找到一座皇陵,当然也没找到成吉思汗陵。从1995年起,美国考古学家动用卫星遥感、GPS卫星定位等先进手段在蒙古国东部搜寻多年,一无所获。2000年5月,由6人组成的“寻找成吉思汗”台湾民间探险队,在蒙古国进行长达82天、1769公里的探寻,没有新的发现。随后,他们与我国新疆的科研人员会合,在新疆阿尔泰山的山谷中发现了高23米、底部直径达92米的巨型石堆,一些专家认为它可能是蒙古贵由汗的陵墓。同年7月,美国“考古探险特别小组”也来到蒙古国。他们按照自己根据《蒙古秘史》绘制的“历史地图”进行挖掘,发现150座不同时期的古墓,但没有一座是成吉思汗陵。2003年7月,有人称在鄂尔多斯西面鄂托克旗的阿尔寨石窟发现成吉思汗活动的遗迹。那里有高约80米、长达300米的砂岩平顶山。山上有近百个已遭严重破坏的石窟。而要说这里就是成吉思汗陵,却明显证据不足。 有学者认为,成吉思汗是死于六盘山,并且就地安葬的。他们的根据是:成吉思汗带兵攻打西夏是实,病逝于六盘山史料有载,六盘山地区有与此相关的特殊地名和出土文物。更值得重视的是,成吉思汗病逝时正是炎炎盛夏,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他的遗体不便于长途移动、远处安葬。这样的观点,虽然言之有理,但也仅是一种推测,并没有引起广泛认同。 不久前,有人称在宁夏南部山区发现成吉思汗墓地的迹象,而且不止一处。虽有一些媒体为此发布了消息,但并没有引起专家的高度重视。因为有专家认为这些都缺少说服力。 成吉思汗究竟葬于何处?这至今还是一个待解之谜。我们不能不赞叹古人的高明,因为他们埋葬成吉思汗,就是为了不让后人知道。现在,我们可以说,他们的这个目的达到了:纵使你上天入地、掘地三尺、百度搜寻,也让你无功而返。人们对成吉思汗墓进行了哪些探索?
人们一直认为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着大量奇珍异宝,里面的工艺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还要壮丽。自从成吉思汗死后,虽然中国战乱不断,但是他的陵墓一直没被找到;这意味着陵墓迄今仍完好无损。
于是,有关成吉思汗陵墓的寻找就成了国内外考古界的一大热点。距离时间较近的一次为2000年夏天美国人穆里·克拉维兹的考古活动。他们在2001年7月底在宾得尔山北面的乌格利格其贺里木发现了距地面11米处的一个庞大的陵墓群。但最后证明这实际上是一处假墓地。
对于成吉思汗墓地的具体位置,多年来大致形成了几种说法:一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勒泰山;三是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六盘山。
认为在蒙古国肯特山的依据是,有关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经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树下静坐长思,而后忽然起立,对手下随从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
南宋文人的笔记中也记载,成吉思汗当年在宁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独木棺里。
认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勒泰山的依据是,成吉思汗在生前曾亲自指定阿尔泰山脉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作为自己将来的安葬之地。
认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的依据是,有记载说,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攻打西夏时死于六盘山附近。有考古专家据此认为,按照蒙古族过去的风俗,人去世3天内就应该处理掉,为的是怕尸体腐烂,灵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后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后来从内蒙古自治区传来消息,成吉思汗墓可能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此墓地距离鄂尔多斯市内的成吉思汗陵不足200千米。
但据了解,证明是成吉思汗葬身之地的石窟尚缺乏直接证据。石窟是当年成吉思汗养伤所在地。内蒙古自治区社科院著名研究员潘照东认为阿尔寨石窟是证明成吉思汗陵就在附近的重要的遗迹之一。石窟中壁画的内容与《草木子》中记载的成吉思汗下葬后万马踏平墓地未留坟冢的场景不谋而合。
此外,洞窟中其他的壁画是网格状的,只有这幅壁画从上到下为7层呈阶梯状分布,而石窟门口的西夏浮雕也是分级的,二者风格极为相似。
成吉思汗是在征服西夏的军旅途中因病逝世的,而阿尔寨石窟又是当年成吉思汗养伤时的所在地,所以石窟中的遗物有明显的西夏建筑风格是完全合理的。
鄂托克旗附近的“百眼井”“驼羔梁”等是成吉思汗晚年活动的另外几个遗迹。据潘照东介绍,传说中的“百眼井”因风沙的侵蚀而埋没,如今只剩下了80多眼,但井壁非常光滑圆润,而且分布合理。
据说,“驼羔梁”就是当年在成吉思汗墓地杀死幼骆驼的地方。驼羔在母骆驼眼前被杀时,母骆驼急得像发了疯一样。为了防止发疯的母骆驼四处伤人,士兵们就搬来一块中间有窟窿的巨石并插上木杆,拴住母骆驼。可惜的是这块巨石早已无从寻觅了。
成吉思汗陵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