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安全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趣闻纪录片殷墟之谜将在央视播出吗,殷墟之谜完整版

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纪录片殷墟之谜将在央视播出吗,殷墟之谜完整版

历史趣闻2023-7-10阅读:639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自1928年算起,走过了近百年时光。百年来,考古学家们究竟揭开了哪些谜团呢?从6月27日起,《殷墟之谜》分五集在CCTV-4《国家记忆》栏目播出。该片全景式梳理殷墟考古百年来的重大成果以及背后的故事,首次全方位展示殷墟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和重大成果。

440

来源: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微博

纪录片殷墟之谜将在央视播出吗,殷墟之谜完整版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一季 Every Treasure Tells a Story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第一季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为拍摄该纪录片,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用通 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

良渚玉琮王讲述文明起源的秘密和“神之徽章”的传奇,殷墟嵌绿松石甲骨记载着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二字就已被何尊铭刻在身。历史一页页翻过,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开口说话的国宝,让人类以崭新的方式对话历史和先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强大魅力。

人头壶的形神似在说话,人类的历史中人是主角,人头壶是人的造型。那个时候是母系社会,人头壶体现了母性特征,蕴育生命。

【文物背景】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红陶材质;于1953年发现于陕西省洛南县灵口镇焦村遗址。现藏于西安半坡博物馆。

【文物描述】人头与壶浑然一体,眉目清秀,鼻梁修长,双目上视,嘴唇上翘,发型以扁平锥刺纹表示,刻画出一个鲜活真实的仰韶文化时期人类面容,人头与壶身结合酷似一个孕妇,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对女性和人类繁衍的重视。会流眼泪的小人儿。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把仙鹤的翅骨凿成乐器,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一支朴素的骨笛由此诞生,它的孔排列上下不一,吹口也还没有那么讲究,但先人们用神奇的灵感创造了一种朴素的乐器,并延续发展、不断丰富。

【文物背景】史前文明,新石器时代、距今7800年~9000年;仙鹤(丹顶鹤)尺骨(翅骨)材质;于1986-87年发现于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现藏于河南博物馆。

【文物地位】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九千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转化为艺术。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陶鹰鼎是中国远古陶器中最特别的一个,它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塑。仰韶文化以彩陶为最重要特色,器物多是生活用品,陶鹰鼎是唯一一件以鸟类为造型的。

【文物背景】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陶材质。于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描述】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体健硕,双腿粗壮,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鹰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鹰眼圆睁,喙部有力呈钩状,结构简洁,威武雄壮,彰显出一种强大的张力。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紧密结合似背抱状,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文物地位】仰韶文化以精美彩陶而著称,鹰形陶鼎的问世表明此时的人们不但擅长彩绘图案的创作,在造型艺术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它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制陶如塑人,在经过这些磨难之后,陶土便成了器,完成涅槃。

四千多年前,中国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时期,最质朴的材质邂逅了最巅峰的工艺,出土量极少的薄壁黑色陶杯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千古绝唱。

【文物背景】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陶材质;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文物描述】器形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还有可以自由活动的小陶丸;下面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质地细腻坚硬。

【文物用途】该器形仅见于少数大中型墓葬,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

【文物地位】制作工艺达到了中国古代制陶史上的顶峰。被世界各国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0.2毫米的精致。最质朴的材质,邂逅了最巅峰的工艺。

在内蒙古翁牛特旗发现了一件神秘玉器,玉器雕刻的动物鼻头上翘、眼睛微凸、颚下有网格状的纹理,项背上似鬣毛,有飞腾的动感,造型简素,玉质温润光洁。

【文物背景】红山文化;玉材质;于1971年在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描述】墨绿色玉龙,高26厘米,完整无缺,体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

有4种动物的特征:鹿眼、蛇身、猪鼻、马鬃。

龙背有对钻的单孔,经试验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那是自然和人类彼此直面的时代。生命和心灵,以及全无杂念的想象,在双手中表达和传递。

凌家滩所涵盖的文化符号范围之广、渊源之深世所罕见,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高峰,却是一个被低估了的史前文明。

【文物背景】新石器时代、距今4500年;玉材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物描述】玉板上圆孔、刻画的图形——河图洛书

【文物用途】极可能是迄今所知的中国最古老的占卜用具。

它的目光,穿越五千年望向人类,用人类尚未了解的语言,讲述着文明起源的秘密。距今五千年左右,太湖流域的良渚地区一度创造出高度发达的文化,持续80多年的考古发掘,最重大发现就是玉琮。

【文物背景】良渚文化、新石器时代;玉材质;于1986年在现藏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出土。于浙江省博物馆。

【文物描述】玉料外表经浸蚀后呈黄白色,并有紫红色沁,器体呈矮方柱形,中心有一上下垂直相透的圆孔,两端各有一壁形口。外壁分为四节,每两节以四面凹槽为隔界,各以浮雕、阴线刻纹等手法饰一组简化神人纹和两组侧身的神鸟纹;此外,又于四面每条凹槽内的上下各饰一组完整的神人纹。全器共饰八组简化神人纹、十六组神鸟纹和八组完整神人纹,并于各纹饰上间饰云雷纹。

【文物地位】此器是迄今所知同类作品汇总、重量最大、纹饰最精美和神人、神鸟最多者,故被称为“玉琮王”。

谁能读懂这双眼睛?它仿佛从人类古老而幽暗的意识深处穿越而来,无声地诉说着先民的爱、恐惧与信仰。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出土于二里头文化(公元前1750-前1530年),弧形铜胎上镶嵌许多绿松石片,排列成兽面纹。在烈火中范铸的贵金属——青铜,镶嵌本土崇尚的玉石——绿松石。金玉共振的局面,开启了东亚的青铜时代。

【文物背景】夏代;铜、绿松石材质;发现于1984年秋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文物描述】为盾牌形,面微突起,它是先铸好牌形框架,然后有数百枚方、圆或不规则的绿松石粘嵌成突目兽面。这件牌饰出土于死者胸前,很可能是一件佩戴饰品。

【文物地位】是目前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可以说他的发现开创了镶嵌铜器的先河。

上古神兽目光如炬,凝视它的眼睛,

墓主的神思是否穿行到先祖的世界。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成熟文字。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记录天意。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文物背景】商朝;铜、绿松石材质。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学院考古研究所。

【文物描述】最早的王字,像竖放的钺。钺是一种兵器,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王权最大依仗是军权。王字由此而来。

【文物地位】我国博物馆现存的唯一一件文字镶嵌绿松石的甲骨。

此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和氏璧即是绿松石所制。这件与“价值连城”、“完璧归赵”等成语故事直接相关,且被秦始皇制成传国玺的宝物倘若真是绿松石,则可见古人对绿松石的珍视程度。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成熟文字。

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

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农业是国之根基,重中之重。地为方为阴,象征养育万物之母。由此猜想:方鼎是为祭地而造,由身份高贵的女性主持祭祀仪式,或以方鼎来表彰女性的母德。关于后母戊鼎的争议从未停止,有待探讨。

【文物背景】商朝;青铜材质;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描述】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鼎呈长方形。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文物地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殷契是凤的后裔,殷商是男人的天下。妇好玉凤线条流畅、风韵迷人、侧身回首、转顾生姿,它属于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殷墟妇好墓出土多件玉龙,而玉凤仅此一件。也许妇好是当时最著名的女人。

【文物背景】商朝;玉材质;于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描述】呈黄褐色,晶莹洁净。体扁,侧身回首状。圆眼,喙如鸡,顶部三柱冠相连,短翅微展,长尾自然弯曲,尾翎分开下垂。两翼以剔地阳纹饰翎。背下部有两孔,腰间两侧各有一小圆突,突上有小孔,可系绳佩带,造型优美传神,制作古朴简练,饰剔地阳纹,在商代玉器中罕见。

鸮尊,身高将近半米,头微昂,面朝天,双翅并拢,尾巴垂到地面,和两只粗壮的腿,构成了三个支撑点,稳稳地站立,通体遍布十几种形状各异的动物形象。外形从整体上看,有一种后世少见的扶摇直上的动感,被现在的年轻人美誉为“最呆萌的青铜器”。

【文物背景】商朝;青铜材质;于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描述】妇好墓同出两件,整体做站立鸮形,头微昂,面朝天,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双足与尾构成3个支撑点,使鴞形尊体稳稳地站住。头后为器口,盖面铸站立状的鸟,此尊整体以雷纹衬地,通体遍布十几种形状各异的动物形象。口内有铭文,为“妇好”二字。此鴞尊,造型雄奇,花纹绚丽,既是实用器,又是极好的艺术品,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尊为古代盛酒器。铜尊,最早见于商代。

鸮,俗称猫头鹰。古代人崇拜的神鸟。《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商朝人更喜欢猫头鹰,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从高贵,到不祥,再到呆萌。猫头鹰一直就是那个猫头鹰,但是人心,变了好多回了。

西周王朝经常举行各类赏赐活动,当年作为西周官员的利,也得到了周武王赏赐给他的青铜。这件簋,样貌也称不上惊艳,却被认为是镇国青铜器。利簋的珍贵恰是因为底部的三十余字铭文揭晓了武王征商的时间,也就是破了几千年来的悬案——决定商周更迭时间的牧野之战发生的具体时间。

【文物背景】西周早期;青铜材质;于1976年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描述】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文物用途】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

【文物地位】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澄清了以往关于武王伐纣具体日期疑惑意外,还证实了古籍中所载的“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正确记载。让3000年前,发生的历史事件,精确到日。

其实,对于一个并不从事学术研究的普通人来说,欣喜的不仅是了解到商周更迭的年份,更是拜千年不变的文字所赐,通过一件文物,三十几个字,居然能和三千多年前的祖先们交流。而簋的上半部分形状,被现代人用的碗沿袭下来,依然作为食器盛放谷物,被我们捧在手掌,也捧在心上。

器物内记载的文字更像是写给数千年后13亿中国人的信。当考古学家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的时候,无异于看到了埋藏了千年的谜底。中国,3000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3000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

【文物背景】西周;青铜材质;于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出土。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文物描述】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记述的是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

【文物地位】铭文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这是第一个出现“德”字的器物。

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

让亿万年生命的玉与数十年生命的人,将彼此的生命互相给予,就是人对天地万物之爱的表达。玉组佩,以毫厘的薄片象征巅峰,以静止不动比拟河流,流经了生死与朝代更迭。

【文物背景】西周;玉材质;于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文物描述】由玉璜、玉珩、冲牙、玉管、料珠、玛瑙管组成,共计204件,以45件玉璜为主体,是迄今见到的组佩中玉璜最多者。玉饰上的纹饰精雕细琢,有双龙纹、双首鸟纹、人龙合体纹等,其下端2件玉雁更是晶莹剔透,昂首展翅。

组佩又名“杂佩”、“佩玉”,专指周秦之际盛行的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的悬于身上的佩饰玉,是国君或高级贵族区别贵贱、等级的标志和象征。

人们把见到和想象到的生命,浓缩成玉片,它们入海、通天,慢慢汇聚在同一个地方,汇聚到一个人的身体上。

这组碎片,来到我们眼前,已经行走了亿万年,而西周离我们不过三千年。从礼玉到佩玉,我们把世界的美好戴在身上。

在三星堆的祭祀坑中,始终没有发现用于祭祀的人牲,更不见一件兵器。三星堆文明的掌舵者,展示了超越时代的慈悲之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文物背景】商中期;铜、金材质;于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文物描述】三星堆的青铜雕像群是一批受人顶礼膜拜的权威、偶像,既象征着天神、地祇、祖先神等,也代表着国王及巫师一类世俗领袖或精神领袖,表现出古蜀国人神合一、政教合一的社会形态和群体关系。

古蜀文明为何拥有如此超凡的想象力?与他们对视,那些超越语言的心动,也许就是隐藏在我们生命里的谜底。我们是人,也是人类。我们站在这里,也站在地球上。

在全世界各大文明的神话中,大树都是天地之间的灵物,历史、文明、想象似乎都是以一种相同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这种连接方式就如同树状结构,树立天地,生命之树成为人类一个古老的象征。

【文物背景】夏朝晚期;青铜材质;于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文物描述】共有八棵。其中一号大神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有三层枝叶,每层有三根树枝,树枝的花果或上翘,或下垂。三根上翘树枝的花果上都站立着一只鸟,鸟共九只(即太阳神鸟)。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二号大神树的一旁,同样有一条蜿蜒盘桓的龙,神树与神龙的一体形象,使神树显示出非凡的魅力与深厚的象征意义。

【文物传奇】发掘出土时,这些神树已经碎得跟“瓦片”一样,考古团队用了10年,其中完成神树主要的整体面貌花费了8年,剩下两年是做完善工作,才修复好神树。

在全世界各大文明的神话中,大树都是天地之间的灵物。历史、文明、想象,似乎都是以一种相同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这种连接方式,就如同树状结构。树立天地,生命之树成为人类一个古老的象征。

古蜀人所创造呈现的形象多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来指代想要呈现的神圣事物。目形器、鸟形器,其实都是与太阳有关的象征性符号,表达出古蜀人对光的理解,也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认知。

【文物背景】古蜀国;金材质;现藏于金沙遗址博物馆。

【文物描述】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强烈的动感,富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和极大的想象空间。

太阳神鸟,20克黄金里的宇宙。在这0.02厘米厚度记录的宇宙时光里,我们如一粒微尘般存在。

一个家族几代传承的荣耀,在沉睡了两千多年后,重见天光。大克鼎的内壁铸有金文290个字,这些字迹让久远的年代逐渐清晰起来。大克鼎,一本打开的青铜之书,一段带着体温的口述历史。

【文物背景】西周;青铜材质;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在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文物描述】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

【文物地位】大克鼎铭文的格式、体例,以及铸刻方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西周晚期具有代表性的金文字体之一。

端庄美哉,文采斐然的我的祖父,冲和谦让的心胸,淡泊宁静的神思,清纯智慧的德性。——这本青铜铸造的书以赞美之词开场。

战国末年开始出现,兴盛于汉代的贮贝器,其器盖上是一个个高度写实的立体雕塑场景,它们不仅是古滇人生活的缩影,更是滇王和贵族们权力的表现,代表着古滇青铜重器从神坛走向了人间。

【文物背景】古滇国、战国;青铜材质;于1972年在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遗址第24号墓坑中发掘出来。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文物描述】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椭圆形的案盘面,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四爪紧蹬于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大牛腹下立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寓意了大牛牺牲自己对小牛犊的保护。

案又称“俎”,是中国古代一种放置肉祭品的礼器。牛牲居祭祀“三牲”中首位。虎在滇文化中具崇高地位,常立于滇人祭祀的铜柱顶端,为崇拜之对象。

这是对生命的赞美,对繁衍的渴望,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如此深沉的情感,如此抽象的思考,表现得质朴、狂野。

新与旧在莲鹤方壶的壶体中融合。这也昭示着,脱胎于老成持重的西周,经历大变革的东周,正在开始一场盛放,它振翅欲飞,抬头仰望着此后两千年中国的天空。

【文物背景】春秋;青铜材质;于1923年在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文物描述】壶身为扁方体,壶的腹部装饰着蟠龙纹,龙角竖立。 壶体四面还各装饰有一只神兽,兽角弯曲,肩生双翼,长尾上卷。圈足下有两条卷尾兽,身作鳞纹,头转向外侧,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卷尾兽和壶体上装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互相呼应;壶盖被铸造成莲花瓣的形状,一圈肥硕的双层花瓣向四周张开,花瓣上布满镂空的小孔。莲瓣的中央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小盖,上面有一只仙鹤站在花瓣中央,仙鹤似乎在昂首振翅,正在翘首望着远方,造型灵动。

它已经数千年不曾盛酒,但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狂野,迷醉了此刻。

新与旧,在一个壶体中融合。它展翅欲飞,抬头仰望着此后两千年,中国的天空。

曾侯乙尊盘是失蜡法的标志作品,一名来自湖北的老人揭开其复杂外形的制造之谜。

【文物背景】战国早期;青铜材质;于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文物描述】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颈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铜盘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盘内底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

【文物制造】尊盘通体用陶范浑铸而成,尊足等附件为另行铸造,然后用铅锡合金与尊体焊在一起。尊颈附饰是由繁复而有序的镂空纹样构成,属于熔模铸件。

难以想象的是,那位制造尊盘的人,是以一种怎样的心境、怎样的意志,完成了一件如此复杂的作品。让两千年后的人们,瞻仰、赞叹。

越王剑与吴王剑如今都是无价的国宝,见证着春秋时代的最后绝响。被英雄抚摸过的剑,带着气吞山河的豪情,哪怕悄悄靠近,寒气依然扑面而来。

【文物背景】春秋;青铜材质;于1965年湖北省江陵县望山一号墓。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文物描述】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文物地位】越王勾践剑制工精美,显示出铸剑师的卓越技艺。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以小博大、不欺老幼、善于忍耐,这既是剑的品格,也是君子的信仰

用金银片、条镶嵌出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的陵墓区域内地上各建筑平面形状,以错金银阳文注明国王的诏命、各部位名称、大小、间距。是如今已知最古老的建筑平面设计图,比例尺为1:500。

【文物背景】战国;青铜、金、银材质。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文物描述】图文用金银镶嵌,铜版背面中部有一对铺首,正面为中山王、后陵园的平面设计图。陵园包括三座大墓、两座中墓的名称、大小以及四座宫室、内宫垣、中官垣的尺寸、距离。铜版上还记述了中山王颁布修建陵园的诏令。

【文物地位】是迄今为止世界现存最早的建筑设计平面图。在地图史上比外国最早的罗马帝国时代的地图还要早600年。

这是在多么飘摇的境遇中,与现实相拼搏的创造力。也许错身处战乱,戎马一生,才渴望一座井然有序的陵园,身后能在寝宫中获得祥和与安息。

战国时代战火频繁,军情紧急,稍有闪失就可能殃及城池。山高水远,没有现代通讯手段,君主就是靠虎符传达军令,为了保密,虎符通常设计成小巧隐匿的造型,实现“账户“和“密码”的有效对接。

【文物背景】青铜、金、银材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文物描述】虎符都由左右两半组成,君主和将军各执一半,左右符的背面各有榫卯, 一一对应,符到则君到,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合在一起,才能发兵。这就是“符合”一词的来历。

【文物地位】现存于世的只有三个:阳陵虎符、杜虎符和新郪虎符。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杜虎符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的凭证除了“符”,还有“节”。铜节分舟节和车节两种,相当于现在的交通运输通行证。用时双方各持一半,合节验证无讹才发生效力。

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鄂君启铜节,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交通免税凭证。

秦符文字多错金,汉符文字多错银。

后世随着勘验手段的发展,符节虽然渐渐成为历史的背影,却也并非踪迹全无。在后来的两千多年里,“符合”的校验逻辑已经根植于人类活动的角角落落,守护着现代社会的秩序。

如果国宝会说话,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典藏祭品,看似枯燥的文物也有鲜活的生命。千年隔世,他们背负着沉甸甸的历史;娓娓道来,他们讲述着所有的经历和故事。一双双曾经见证过中国最早王朝的眼睛,「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泥土记忆里的“人头壶”,生与死归寂于脚下的土地,是永远的来处,是永恒的归处;0.2mm厚度的龙山蛋壳黑陶杯,薄如蝉翼,即使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便足矣;太阳神鸟金箔普照大地的神灵,是人类的生命之光,在这0.02cm厚度的宇宙时光里,我们如一粒微尘般存在;失蜡法制成的曾侯乙尊盘,蟠龙和蟠螭盘虬卧龙,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

沧海桑田,恰如你容颜;

初眸凝望,对视于迷惘。

纪录片殷墟之谜将在央视播出吗,殷墟之谜完整版

《闪耀吧!中华文明》出现了多少古文物?这些文物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闪耀吧!中华文明》于2022年9月2日晚7:30开播 ,由陈坤和徐丹瑞领衔 ,带观众们走入中国六大文明现场 进行有针对性的历史解密。而三星堆这一期当中就有许多文物 ,值得关注。

一、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是商代青铜祭品 ,他的树干高384cm ,通高396cm。他是于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目前收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青铜神树有着怎样的故事底蕴呢 ?青铜神兽实际上代表着东方的神木“扶桑”。这棵神树分为三层 每层三个树枝 树枝上站着一只神气活现的神鸟 他就是传说中的乌金鸟 。要是人们认为神鸟是他们与天生沟通并且能为人类带来光明的使者 。《山海经》提到,应龙是皇帝的座驾 他帮助皇帝杀死蚩尤。

二、青铜太阳轮器

青铜太阳轮器,出土于三星堆 ,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了六件青铜器,其中一件直径85cm左右 ,学术界一般认为这是古人塑造的太阳。很多学者认为有点像方向盘。而这个太阳轮器全部经过砸碎和火烧,反映出了三星堆人对太阳的崇拜 。

三、太阳神鸟

一说到太阳神鸟,大家就可以想到金沙遗址,然后联想到成都。太阳神鸟的图案线条流畅,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想象 。太阳神鸟的图案有着深刻的意义,也是中华先人崇拜太阳形式的杰出代表。他的图案表达出了追求光明 、和谐 包容的意蕴。而12道太阳光芒和四鸟中的数字,都代表着祖先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体现了民族团结 以及对农耕经济的认识。图案生动地再现了远古人类“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行,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的强烈崇拜 。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普宁内裤网
购买广告请联系站长!
图片推荐
    奇闻异事教科书在线阅读,奇闻异事教科书

    奇闻异事教科书在线阅读,奇闻异事教科书

    网上有很多关于奇闻异事教科书在线阅读,奇闻异事教科书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奇闻异事教科书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奇闻异事教科书奇闻异事教科
    滁阳历史博物馆,贾湖考古遗址公园

    滁阳历史博物馆,贾湖考古遗址公园

    “一座中都城,凤阳城市魂”!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LOGO最新动画来了下面就让凤凤和阳阳为您解说吧!设计说明更多中都城美图 安徽省滁州市,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滁州好玩的地方有哪些如下:一、狼巷迷
    台湾原住民是什么人种,台湾最早的人类

    台湾原住民是什么人种,台湾最早的人类

    编辑:每日速谈考古学家证实了台湾的一个传说:岛上曾经居住着身材矮小的黑皮肤人。科学家证实了这种“未知种族”的传说,在印度尼西亚.弗洛雷斯岛上发现了矮人头骨 。科学家们指出,从西伯利亚到不列颠群岛,到处
    奇闻轶事的英文名,奇闻轶事的英文

    奇闻轶事的英文名,奇闻轶事的英文

    网上有很多关于奇闻轶事的英文名,奇闻轶事的英文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奇闻轶事的英文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奇闻轶事的英文2、急求英语的5个
    印度男子身怀孪生兄弟36年

    印度男子身怀孪生兄弟36年

    据美国各大媒体昨天报道,印度那格浦尔市男子桑朱·哈吉特的肚子曾经肿得像怀了9个月身孕。7年前,当医生准备通过手术去掉他的“将军肚”时,却从中意外的取出了一个“胎儿”。这个“胎儿”和他同岁,在他腹内住了
你是怎么知道众人趣的?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