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瓦(Khiva)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边界,阿姆河以西,建立于公元4世纪,历史上是旅行商队的必经驿站。丝绸之路上的希瓦古城是中亚保存完好的穆斯林建筑群中的典范,其中著名的建筑如朱玛清真寺、陵墓、经学院、以及19世纪初由阿拉-库里-可汗修建的两座辉煌的宫殿。一句中亚古谚语是这样形容它的美丽的:“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由此可见希瓦之迷人。希瓦美得宛若《一千零一夜》里的东方古城。1990年,希瓦内城伊钦?卡拉(Itchan Kala)作为文化遗产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希瓦古城
在“白日梦旅行”订制下,我们一行启动了西行丝路,重拾中亚王朝旧梦。进入了乌兹别克斯坦沿着丝绸之路,我们驱车考察了花刺子模地区阿亚斯?卡拉一号遗址、托普拉克?卡拉古城遗址、阿克恰汗?卡拉古城遗址等,一路上中亚古老文明和异域风情尽收眼帘,再向北前行便是闻名遐迩的中亚古城——希瓦。
花刺子模地区考古遗址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的心脏,地处阿姆河、锡尔河之间,具有悠久且多彩多姿的历史传承。古代贯通欧、亚文明的丝绸之路上,几个重要的历史名城都在乌兹别克境内,包括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等。希瓦、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城市齐名,被誉为“中亚三颗珍珠”。当俄罗斯在19世纪下半叶将其帝国边界拓展至中亚时,乌兹别克落入沙俄手中,其后也变成苏联的一部分。直到1991年,乌兹别克才脱离控制,成为独立国家。
考古遗址
考古遗址
希瓦城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万。希瓦城分为两部分,外城迪钦?卡拉(Dichan Kala)和内城伊钦?卡拉(Itchan Kala),是中亚保存完好的穆斯林建筑群中的典范,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昔日,外城居住的是平民百姓,内城居住的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与宗教领袖。现在,外城是绝大多数人口的集聚区,内城则成为一座古老建筑的密集地。希瓦的城墙为双重结构,分为内墙和外墙,内墙以里称为内城。内城南北长650米,东西宽400米,四周有黄土坯垒砌的城墙环绕。在面积不到全城十分之一的城墙内,展示的尽是希瓦千百年遗留下来的“建筑精华”。希瓦城内有东西南北门,四座城门的装饰皆采镂空透雕的手法,雕工精美。
城门和城墙
古城日出
城墙
内城
走进希瓦西门,便来到了希瓦内城,狭窄的街道上,街道两旁的摊铺行人来来往往,像长龙一样排了很长的摊铺,摆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小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身于古城之中,旧时光的遐想戛然而止,让人有一种穿越之感,漫步街头尽显异域风情。古城的许多古迹都带有那个时代的建筑特色,成为销声匿迹的花剌子模文明的罕有见证,是独特的伊斯兰城区和文化博览城,所有的历史古迹都得以完好地保存。这里有宫殿、清真寺、礼拜殿、宣礼尖塔、经学院等组成,充满了异域风情。这些建筑,古色古香,在光影中煜煜生辉。走进古城宛如进入时光隧道,回到古时,令人叹为观止。
丝绸之路线路图
希瓦古城
考古证实,希瓦的历史至少有2500年。这里最早的居民是波斯人。公元4世纪,这里的波斯人被突厥人取代。8世纪初,阿拉伯人侵入,带来伊斯兰教、突厥人和其他民族都逐渐皈依。13世纪之后,这里先后被成吉思汗的后人和帖木儿征服。16世纪初,乌兹别克游牧部落的一支消灭帖木儿后王势力,建立希瓦汗国。汗国的政治中心起始在现今花拉子模州的首府乌尔根奇。1643年成为希瓦汗国的首都,这一地位一直延续到1740年。1873年,希瓦汗国沦为沙俄的“保护国”。1919年,最后一个汗王被废黜,四年后希瓦成为前苏联的一部分。从此,希瓦开始衰微,成为“中亚一段辉煌历史的记忆”。
希瓦古城
走进希瓦西门,便来到了希瓦内城,狭窄的街道上,街道两旁的摊铺行人来来往往,像长龙一样排了很长的摊铺,摆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小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异域风情。它犹如独一无二的历史纪念碑,保存着奇妙的古迹,具有鲜明的特点。希瓦的独特性在于它保存有完好的古代建筑群、美丽的宫殿、军事设施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住宅。
城门上的世界遗产标志
古城西门
古城女孩
老街
老街
老街
刚巧在老街上看到这样的喜庆场面
内城的朱玛清真寺是中亚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寺内有很多形态各异的木柱,造型独特。除了古老,它还非常与众不同:没有拱门、圆顶、回廊,而是三面开口;它方形的大厅由218根珍贵木质圆柱支撑,每根上面都有精美的雕刻,且每一根的图案都不同。朱玛清真寺初建于10世纪,1788—1789年被再度重建了,沿着清真寺宣礼塔的台阶拾阶而上,登上81级台阶即可到达高47米的塔顶,在这里可以俯瞰全城,整个古城的美景一览无余。
朱玛清真寺
俯瞰古城
穆罕默德?阿敏汗经学院曾是中亚最大的经学院,现在,这里已经被改建成了一家酒店,但它仍然是非常亮眼的一道风景。进入伊钦·卡拉西门,就能看到最醒目雄伟的建筑——卡尔塔宣礼塔,尽管它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也并不对外开放,但它是希瓦的地标性建筑。此塔底部直径14.2米,高仅29米。漫步在老街上,举目仰望,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圆柱形的高塔——宣礼塔矗立在眼前。塔身贴着青绿色的瓷砖。这是一座未完成的宣礼塔,宣礼塔始建于1851年,据说是因为穆罕默德·阿明可汗想修建一座世界上最高的宣礼塔,希望在宣礼塔上能看到“布哈拉”,但在1855年可汗就去世了,此塔的修建就此搁浅,他宏愿未能完成。位于古城中赫赫有名的帕拉翁·马哈穆德陵墓,是希瓦建筑史上的一个经典,其内部装饰的精美程度令人惊叹不已。帕拉翁·马哈穆德是诗人、哲学家和勇士。
穆罕默德?阿敏汗经学院
卡尔塔宣礼塔
古城女孩
可汗宫殿是希瓦统治者为自己的要塞和宫殿,建于12世纪,17世纪扩建,城墙环绕,塔楼高耸,云集了后宫、军火库、清真寺、马厩等。宫墙为沙黄色,没有窗户,整座宫殿如一座奇特的碉堡。这里有宏伟的殿堂和美丽绝伦的马赛克建筑,还有用珍贵木材雕刻的精美梁柱。站在高耸的塔楼上,可以俯瞰古城。这里是全城最佳观赏落日的地点之一。
旧王宫的城门
可汗宫殿一角
可汗宫殿一角
可汗宫殿一角
在这里,一座座宫阙和陵墓,各式清真寺、宣礼塔和经学院都展现出极其鲜明的伊斯兰风格和色调。迈入希瓦古城的大门,满眼是黏土制成的墙楼,在秋日阳光的照射下泛出一片亮晃晃的黄,镶满蓝绿色瓷砖的宣礼塔伸向碧空,与天色交融。踏着古城有些崎岖的小路,倾听当地人讲述古城的故事,追忆那段漫长的历史……
本文作者在希瓦(2018年)
古城晚霞
漫步在希瓦古城,无论是在晨曦中还是在夕阳下,都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伯童话世界里。古城的清真寺、宣礼塔和宫殿是希瓦最主要的建筑,还有充满异域风情的老街,置身于这里可以遥想当年“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千年盛景。
参考文献
孙克勤,孙博,2020,世界遗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