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古文字体系中
唯有汉字流传至今
而现代汉字正是由甲骨文演化而来的
甲骨文、金文、篆文
隶书、行书、楷书
中国的文字一脉相承
忠实地记录下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
古老的智慧
从祖先的心里流传到我们的指尖
从个体到族群
所有的情感、思想、经验
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
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传扬
甲骨文不仅证实了商代历史是信史
更开启了殷墟考古的序幕
让我们对商代历史、思想文化
天文历法、礼仪制度等有了深入的研究
《中国考古大会》第四期
将时间标尺拨回至3000多年前
去探访甲骨文的故乡
回望承载着沉甸甸中华文明的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
即距今3000多年前的时候
商王朝第二十任国王盘庚
将都城迁至现河南北部的安阳
一座繁荣的都城慢慢建立了起来
在史书中记载称为“殷商”
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洗礼
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城变成了废墟
有关于殷商文明的记载
也几乎成为了传说
直到1899年
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
在药店售卖的龙骨上
有奇怪的刻画符号
他确信这些契刻符号是一种上古文字
就这样,古老神秘的甲骨文
终于进入了近代中国人的视野
之后,清末学者罗振玉
释读了甲骨文上对殷墟地址的记载后
印证了这些甲骨文
正是出土于《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
“滨洹之小屯”
这些刻写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记载了
殷商时期人们的占卜记录和重大事件
3000多年前
从殷商王室的占卜、祭祀、征伐、田猎
到和生活息息相关的
气候、收成、病患、生育等
都被4000多个甲骨字记载
今天,在这十五万四千片甲骨碎片里
我们依据目前能够释读的约1500个字
可以探知殷商人的生活状态
成为研究殷商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1917年
著名学者王国维通过对甲骨卜辞的研究
成功释读了商王朝历代商王及其先公的庙号
这一发现在浩如烟海的甲骨文碎片中
把犹如天书般的甲骨碎片连缀成章
并成功解读出其中的内容
王国维把这些庙号按先后排列起来
得到了一份商王世系表
这份商王世系表与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中
有关商王朝历代商王的记载惊人相似
王国维的这一研究发现
印证与补充了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的记载
商王朝的确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
而安阳殷墟正是商晚期的都城
甲骨文的发现让中国的文字史
向前提早了500多年
殷商王朝都城——殷墟
总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
存在着王陵区、宗庙宫殿区
手工业作坊区等
在殷墟遗址曾发掘出很多道路遗迹
其中一些是直通宫殿区的大型道路
在道路遗迹上能够清晰地看到车辙的痕迹
说明3000多年前的殷墟
曾出现过“车水马龙”的景象
然而
让深埋地下3000多年的车马重现于世
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车马的木质构件已腐烂成泥
在发掘的过程中
只能靠木头腐烂后如发丝般的纹理
去辨认车马的结构
并且很容易对车马遗迹造成破坏
直到1950年
考古学家夏鼐
发明了一种清理“车马坑”的新方法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与进步
目前已形成了
中国特有的“车马坑发掘技术”
堪称中国考古学家的“独门绝技”
1976年
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座殷商时期的古墓
这是目前殷墟唯一一座未被盗掘过
且属于商王室的大墓
大墓中提取出大量青铜器
玉器、宝石制品
在出土的青铜器中
有109件上铸有“妇好”的字样
考古学家由此推断
墓葬的主人叫“妇好”
时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安阳工作站站长的郑振香
根据释读出来的甲骨文进行对照后确定:
妇好正是商王武丁的一位妻子
同时也是一位女将军
在甲骨文的记载中
有将近200条记载着妇好的故事
这也是甲骨文再一次对历史进行了印证
在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中
有大量酒器,主要以觚和爵居多
还有尊以及少见的方斝
足以说明妇好的地位之高
殷墟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国宝级的青铜重器
它们精美绝伦的设计与精湛的铸造工艺
见证了殷商时代灿烂的青铜文明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后母戊大方鼎”
被誉为“国之重器”
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
它高1.33米,长1.66米
宽0.79米
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
学者们由此推断
这尊大鼎可能是商王祖庚
为祭祀母亲戊而铸造的
因铸造过程费工、费时、费力
传世的大型方鼎才愈显珍贵
被视为国之重宝,稀世之珍
除了甲骨与青铜器
迄今殷墟遗址共出土玉器2000余件
其中妇好大墓中出土的玉器755件
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全
作为殷商晚期玉器的典型代表之一
体现了妇好在当时的等级与地位
殷墟遗址自1928年进行考古发掘以来
中国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逐渐形成
中国考古学及一批的考古学家们
正是从这里
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殷墟文化
不仅因影响广泛久远而闻名于世
殷墟遗址还以其无可置疑的真实性
和保存的完整性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在2006年召开的
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中国殷墟”正式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殷墟遗址的发掘与保护工作仍在继续
唯一在原址上进行展示的墓葬
——殷墟王陵260号大墓
墓主人是商王武丁的正妻之一,妇景
当地首创“内胆式保护方式”
实现了这座墓葬保护与展示的统一
“殷墟遗址”是一本精彩的考古地书
翻开书页便充满着先民的智慧
它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
在悠悠历史长河的冲刷下
它势必会书写出更加精彩的故事
继续指引我们无畏前行
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播出时间
今天17:30档
CCTV-4
《中国考古大会》第四期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精彩继续!
来源:CCTV4《中国考古大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制片人/侯婧姝
主编/杨君君
编辑/郭冉
END
世界精彩 尽在掌握
敬请关注!
《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读11–刻骨铭心的殷墟甲骨
“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安阳殷墟遗址有怎样的文化价值?
安阳殷墟遗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发掘,确证了我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我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0多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殷墟内有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多年前我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的历史提供了坚实证据。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