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正值盛夏,一声炮响,炸开了西汉第一代中山王刘胜及其王后窦绾的墓葬,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满城汉墓”。墓葬位于河北省满城县西南一座名为“陵山”的孤山上。陵山附近有南陵山村、北陵山村。相传他们的先人很早便在此处守陵,只是时隔太久,已不知为谁而守。这次无意中的发现,终于揭开了谜底。
中山王刘胜,谥号“靖”,也就是刘备常常挂在嘴边的“先祖”,但是要说刘备是他的几代孙儿,实在难考,因为历史上的刘胜有120余位儿孙。
说来也巧,刘备因为镇压黄巾起义有功,曾被授予安喜县尉。安喜,即西汉时的“卢奴”,曾是西汉中山国的首府,犹如一国之都。西汉时中山国国富民殷,仅次于淮阳国,位列第二。刘胜作为第一代中山王,其财富总量可想而知。
汉代三分之一的财富都在墓中,但汉墓“十墓九空”,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寥寥无几。满城汉墓因山为陵,陵墓开凿在悬崖峭壁上,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防盗的效果。
此外,中山王刘胜墓口设有铜“顶门器”,顶门器为长方形,后端灌铅加重,中部横贯一圆轴,轴的两端安插在槽内两侧,由于前轻后重,当石门闭合后,石门滑过顶门器后,顶门器的前端便又自然翘起,在内侧顶住石门,外面的人,想要打开石门,需要与顶门器的力量对抗。中山王后窦绾墓设置了异常牢固的封门结构,封门的砖墙结构间浇注了铁水,仿若铜墙铁壁,考古工作者也入门不得,最后只得用炸药炸开。
错金银铜豹
就是这样严密的防盗措施,使得几代盗墓贼都没能真正深入墓室,因此二人的墓葬基本保存完整。两座墓出土文物上万件,装了满满8辆大卡车。其中青铜器多达2000多件,以错金博山炉、长信宫灯、朱雀衔环杯、错金银铜豹、错金银鸟篆纹铜壶等最为精美,同时又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满城汉墓内出土的铜熏炉组图
古代熏香,既能使室内气味宜人,又有祛病养生的功效,因此得到了贵族们的青睐。刘胜及窦绾墓内出土了不少铜熏炉,有错金博山炉、铜熏笼、透雕盘龙铜熏炉、三角镂孔铜熏炉、带承盘铜熏炉、鼎形铜熏炉、力士骑兽铜熏炉等,以刘胜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最为精美。
错金博山炉
炉盖雕镂成山形,炉座以金丝错出翻卷的海浪、蛟龙,整体取海上仙山“博山”之意,因此得名“博山炉”。当点燃熏香时,带有香味的烟雾从峰峦叠嶂间袅袅而出,如梦如幻。
长信宫灯,通高48厘米,高度符合古人起居习惯。整体造型以一个宫女跪坐执灯形象,并巧妙地利用宫女的形体作为导烟、储烟装置,从而保持室内的清洁。
尽管这些青铜器不失为青铜时代之后的巅峰之作,却远远无法与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相比拟。
2. 发掘出首套完整的“金缕玉衣”金缕玉衣仅发现于汉代墓葬,为古代葬玉文化之巅峰。但正如前文所说,汉墓被盗严重,金缕玉衣的玉片以金丝串连,在这样的诱惑下,盗墓贼会强行抽走金丝,只留下玉片。所以,考古现场看到的只是一堆玉片。金缕玉衣形制的具体描述,古书上并没有,因此很难原样复原。所以,在发现刘胜的金缕玉衣之前,金缕玉衣究竟长什么样?谁也不清楚。
时隔两千多年,刘胜的金缕玉衣虽已变形,但基本形状尚好,玉片间金丝尚存,这是极其难得的。
刘胜金缕玉衣,河北省博物院藏
如果要给玉衣评级,那刘胜的金缕玉衣绝对是出土玉衣中最具造型的一套。这套金缕玉衣完美地凸显了刘胜的啤酒肚。
刘胜的这套金缕玉衣身长1.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1.1千克,每片玉片厚度仅2-4毫米。并需要在玉片上穿孔,三到五孔不等,以古代的切割、琢磨技术,若以一名玉工计,仅以制作玉片的时间来计算,完成制作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
在金缕玉衣内有,刘胜的前胸后背共有18块玉璧。这样的葬俗由来已久,玉璧铺设在死者周围,新石器时代已有。
刘胜体内有“玉九窍塞”,“金玉在九窍,则尸身不腐”。刘胜的玉九窍塞的其中一件是由玉琮改制成盒的。符合《周礼·典瑞》:“疏璧琮以敛尸”。郑玄注“璧在背,琮在腹”。
尽管如此大费周章,发掘时玉衣内的尸骸早已腐朽,只残存些许牙齿和骨渣。
与刘胜的金缕玉衣相比,王后窦绾的金缕玉衣则显得更为精美。窦绾金缕玉衣身长172厘米,玉片2160片,金丝0.6千克,金丝用量少很多,这是因为其玉衣上衣部分的玉片比较大,且不是用金丝编连的,而是用丝线。这样制成的玉衣既美观又牢固,而且似乎更适合女性。
史书上并不见窦绾的相关记载,但从其姓氏来看,她有个强大的娘家,但这似乎并不妨碍刘胜整日荒淫。
3.“乐酒好内”的中山靖王刘胜,实际上是个聪明人刘胜墓内还出土了两种难以描述的器物,分别为铜制、银制,刘胜之荒淫,可以想见。
司马迁描述刘胜:“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枝属百二十余人”。皇帝也没他子嗣多啊!或许,这也是窦绾的高明之处吧,不然又怎会准许刘胜有如此多的妾室与子嗣。
汉武帝有李夫人,中山靖王有孺子妾。在刘胜众妾室中有位“孺子妾”,能与汉武帝的李夫人相媲美,想必除了貌美,更因善歌舞音律,这很能投刘胜所好。
刘胜曾质问赵王刘彭祖说:你作为王,怎么反而替官吏办事。我们当王的就应该日日声色犬马。
刘胜好饮酒,不单有历史黑料证明,从其陪葬品也可看出。刘胜墓内各类酒器琳琅满目,比如体积硕大的陶酒缸,发现于北耳室中部,带盖高66-76厘米,共计16个。部分陶缸上有朱书文字“黍上尊酒十五石”、“甘醪十五石”、“黍酒十一石”、“稻酒十一石”、“甘醪十石”。汉代一石=120斤,也就说说每个陶缸可存近千斤酒。
再有酒器如错金银鸟篆纹铜壶、鎏金银蟠龙纹铜壶、鎏金镶嵌乳钉纹铜壶、铜锺、铜钫、铜链子壶等等,其中,铜链子壶或许是外出时使用的酒器,还有像玻璃耳杯这种罕见的酒器,刘胜之“乐酒”从其酒具中便可窥见。
琉璃耳杯,高3.4厘米,翠绿色、微有光泽,呈半透明状,晶莹如玉
40枚行乐钱,与这套行乐钱相伴而出的还有一套铜质的骰子,虽为窦绾的陪葬品,但这应该是刘胜夫妇生前宴请宾客时行酒令用的。
然而,纵情于声色之中的刘胜,或许只是为了自保。识时务者为俊杰,刘胜所处的西汉中期,历经汉景帝、汉武帝,正是皇权与地方诸侯王矛盾重重的时代,刘胜被封为中山王的景帝前元三年,恰好是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那一年。汉武帝即位后,继续采取强硬的手段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不少诸侯甚至“酎金失侯”。而刘胜作为诸侯王中的一员,又怎能不担心忧虑?
汉武帝建元三年,汉武帝置酒设乐,席间刘胜忽然“闻乐声而泣”,并因此作《闻乐对》。刘胜先是用典,指出了群臣之谗言攻讦诸侯,后又用了这样的语句以表与汉武帝兄弟间的骨肉亲情:
“臣虽薄也,得蒙肺附;位虽卑也,得为东藩,属又称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群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槟却,骨肉冰释。”
言辞恳切,感人肺腑。刘胜,绝不是个只知道贪图享乐的人。身为王,也有身为王的无奈。怀璧其罪,为了避祸,唯有纵情声色以求自保。
什么是金缕玉衣?
196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官兵在河南省满城县城的陵山开采山石,施工放炮,无意中炸出了一座陵墓洞室的局部。一见墓洞,官兵们马上保护了现场,同时迅速向有关部门汇报。消息报到中央后,中央委派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文物工作队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进驻陵山陵墓现场,通过现场勘察,确认了陵墓的方位和性质,在陵山上搭起了帐篷,一场考古发掘的大战在太行山麓旋即打响。
首先开掘清理的一号墓和二号墓均属开凿于山岩中的崖墓,墓室经精心设计,多室结构,工程艰巨,规模宏大,南北并列,墓门朝东,简直就像开凿在岩石中的豪华宫殿。一号墓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容积约2700立方米。二号墓全长49.7米、最宽处65米、最高处7.9米,容积约3000立方米。两墓均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构成。其中一号墓的甬道、南北耳室和中室以及二号墓的中室内,原有瓦顶木构建筑;两墓的后室则有石板搭成的石屋,并附小侧室:南北耳室是库房和车马房,中室是宽大的厅堂,后室是放置棺椁的主室。两墓的墓道口均使用土坯封门,并在封门土坯之间的缝隙里浇灌铁水形成铁门,门外再用石块填塞。由于开凿精心讲究和防盗措施得力,所以两墓墓室和随葬物品虽2000多年仍保存良好。
研究者根据史料记载,以及墓中随葬的铜器、漆器铭文分析,判断一号墓主人应是第一代中山靖王刘胜。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的庶兄,死于公元前113年,是中山王中在位年数最长的一位。二号墓并列在一号墓北约60米外,从墓中随葬的铜器铭文“中山内府”和纪年“卅四年四月”,以及出土的封泥铃“中山四祠祀”和死者身着女服等特点分析,学者判定墓主人应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其埋葬时间应在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之前。两座墓均营建于西汉中期,下葬时间前后相差不过10年。
两墓共出土随葬器物9000多件,其中刘胜墓有5000余件,窦绾墓有4000余件。器物种类包括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玉石器、漆器、纺织器、钱币、大型车马明器、佣和金缕玉衣等。
两位墓主人生前的尊贵地位和身份仅从两墓中出土的共10辆车饰华丽、装备齐全的马车和29匹拉车用的马,便足以显示看得出来。而铸工精细,造型优美,纹饰华丽以及那些刻有铭文、记录着器名、容量、重量、高度、编号和制作或购买年月等的青铜器和金属器精品,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如鎏金银乳钉纹长乐食官锺、带盖鎏金蟠龙纹壶、金银丝错鸟篆文吉祥语和怪兽龙虎纹带错金银壶、盘盖为多层山峦状的错金博山炉、刻画细腻形象逼真的卧式羊尊灯、造型生动宫女跪坐双手持灯状通体鎏金的长信宫灯、朱雀衔环通体错金并镶嵌多种形状绿松石的错金朱雀衔环杯、完整的铁铠甲、两具可以复原的具有铜质构件的帷帐帐架、剑身浅浮雕螭龙卷云纹和剑首、剑鞘都用白玉刻成神兽浮雕的长剑,以及刻有“医工”铭文的铜盆、计时铜漏壶与铁尺等等,无一不是汉代文物的精品或极品。还有晶莹剔透的透雕双龙卷云纹玉璧、用红蓝黄白等各色颜料绘制有蜷曲蟠绕变形夔龙纹、变形云气纹、写实鹭、鱼纹及三角纹等的精美彩绘陶器和带错金、银花纹铜饰的漆器等,都具不菲研究和鉴赏价值。
两墓发现的“金缕玉衣”,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并完整复原的玉衣。其中,刘胜的“金缕玉衣”全长1.88米,系用重约1100克的金丝,2498块玉片编缀成,通体扁平,头部和手、足已变形,仰身直肢,头西足东。窦绾的“金缕玉衣”是用重约700克的金丝、2160块玉片编缀而成。从外观上看“玉衣”是按人体的形态用小块玉片精心制作的,其头部由脸盖和脸罩组成,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五官形状惟妙惟肖。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筒构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离的;前片制成胸部宽广、腹部鼓起的体形,后片的下端作出人体臀部的形状。裤子由左、右裤筒组成,也是各自分开的。手部做成握拳状,左右各握一璜形玉器,足部作鞋形。此外,在“玉衣”的前胸和后背部位发现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的玉璧18块,在“玉衣”的头部现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等玉制品,在下腹部发现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等玉制品,在颈下发现玛瑙珠48颗,在腰部发现玉带钩和在右袖内发现分别刻有“信”和“私信”字样的小玉印两颗。由于玉衣是用黄金制成的丝缕将角上穿孔的玉片编缓而成的,故考古专家称其为“金缕玉衣”。玉衣殓尸是汉代皇室贵族迷信“玉能寒尸”的产物,贵族们使用昂贵的玉衣作殓服,采用九窍器塞其九窍,目的无非就是希望玉体金身得以永葆。但事实能代表愿望,历经2000多年的时间,自然法则还是将墓主的尸体蒸发掉了,只留下了美丽的金缕玉衣。
中山靖王墓的开掘,使满城县成了历史学和考古学密切关注的焦点,1988年,满城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满城汉墓目前已被开发为有相当高知名度的满城县乃至河北省旅游产业中的重要人文景观之一。
太逆天了!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逆天文物”都有哪些?
中山靖王刘胜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在位治理中山国40多年,去世后被埋在了河北保定满城的陵山。解放后,国家对他的墓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工作,从中出土了许多震惊文物界的逆天文物,主要包括我国第一套完整的古代金缕玉衣、错金博山炉、长信宫灯、透雕盘龙博山炉等,总共1万多件文物、精品文物则达到了4千多件。
金缕玉衣在我国历史上出土的文物中,金缕玉衣始终是最受人们关注的文物。金缕玉衣就是用金丝线为骨,然后将一片片打磨好的玉片串起来,做成一套衣服的样子,然后给死去的人穿上。由于玉片的质地温润偏寒,所以对遗体会起到一定的保存作用,加上遗体的一些防腐措施,可以使遗体保持很长的时间不会腐败。
靖王玉衣中山靖王刘胜墓一共出土了两套金缕玉衣,除了刘胜自己的外,还有一套是他老婆的,刘胜的那件花了总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块精雕细琢的玉片,把这些玉片串起来的金丝就重达1.1公斤,而且玉衣的设计十分精巧细致,世所罕见,可谓是逆天的文物瑰宝,60年代出土的时候,曾经轰动全球。
错金博山炉错金博山炉同样也是文物中的艺术瑰宝,其设计之精巧、做工之精美历史罕见。整个造型类似燃烧的火炬,给人一种蒸腾升起之感,非常契合香炉中香烟袅袅升起的意境。其中错金镶嵌工艺制造出来的云气舒展柔和,配上博山这座传统神话中的俊秀仙山,营造出一种飘渺的仙气。特别是在炉中燃起香料的时候,一丝丝香烟从炉盖的小孔中袅袅上升,加上博山陡峭秀美山峰里出没的虎豹和小猴、打猎的猎人,一幅生动的仙山景象豁然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人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想象设计能力。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